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1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國中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主題式課程為例(2022) 李伊婷; Li, Yi-Ting本研究以實施「人權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是否能提升學生在人權教育上的學習成效為問題意識,探究「人權讚起來」主題式課程結合於國中社會領域教學帶給學生在人權認知、態度、行動方面之改變,研究者與領域內教師共同研發設計「人權讚起來」主題式課程,一共六節課,研究場域為多元國中,研究參與者共五十六位國中八年級學生,並針對其中六位學生進行訪談。本研究採行動研究,資料蒐集方法來自研究者的教學日誌、協同教師的觀察紀錄以及研究參與者的明信片作品、人權手冊、回饋單和訪談等質性資料。由相關資料分析獲致以下結論:壹、課程設計層面 一、「人權讚起來」主題式課程融入《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與《議題手冊》人權教育議題實質內涵,發展出適合國中八年級學生的人權教育方案。 二、「人權讚起來」主題式課程連結《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之學習內容,達到「課程能加深、加廣學生學習人權相關概念」之目標。 三、人權教育方案在課程設計與案例挑選上應循序漸進,先介紹符合八年級學生生活經驗的國內案例,再延伸至國外真實案例,能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貳、教學成效層面 一、以主題式課程為主軸的人權教育,有助於增進學生對「人權知識概念」之累積。 二、以主題式課程為主軸的人權教育能有時間容納案例教學 ,有助於培養學生「重視人權關懷、尊重人性尊嚴」之思維。 三、以主題式課程為主軸的人權教育比較能有餘裕去設計行動面的課程,有助於激發學生對「人權行動實踐」之意願。 參、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 一、瞭解國中階段學生接受人權教育課程的可能性。 二、體悟學生在人權教育課程中的主體性地位。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未來研究者與教師在進行人權教育教學時之參考,同時在研究歷程中進行研究者個人省思。Item 高中人權教育面對價值衝突之教學研究-以公民科為例(2022) 林必堅; Lin, Bi-Jian本研究希冀探討價值衝突下的人權教育究應如何進行,才能使學生學習、充分理解、進而認同、實踐人權的價值。藉由分析現職高中公民教師在從事人權教學的過程,遇到價值衝突時之教學理念,以探討高中人權教育的現況。核心目的在於了解公民教師如何看待以及應對價值衝突;當教師在教學現場面對價值衝突時的教學理念為何?其教學方法為何?本研究嘗試回答的研究問題:(一) 高中公民教師如何看待應對價值衝突?(二) 高中公民教師如何進行人權教學?是否運用價值衝突在人權教學之中?結論歸納為三個部分:教師如何看待價值衝突、如何進行人權教學、以及現今人權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挑戰。有教師認為,處於價值衝突的情境,或是挑戰現行法規,較有利於人權教學,教師也會在價值衝突中,採取符合人權的價值,並引導學生建立。教師會以身教、言教教導學生尊重他人權利、負擔義務,並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價值衝突議題,作為教學案例、運用促進自我反思、與他人互動討論的教學方法,畢竟與學生生活及考試結合,有助達到有效教學。至於人權教育的困境挑戰在於,校園內教師人權素養不一、部分成員缺乏對他人權利之尊重、乃至於制度面實質平等的追求,皆關係境教,也浮現是否應該強調「人權價值高於法安定性」之兩難抉擇。 對此本研究建議:首先在教育體制,人權教育納入師培必修,並以公共審議的精神、正當法律程序檢討修訂政策制度。再者對於教師教學,開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之案例、以促進自我反思、與他人討論互動的方式,加強教導學生尊重他人權利、負擔責任,運用網路資訊媒體輔助教學,並注意其影響、教材難度以及與考試結合的利弊得失。 期待透過有效的教學,將人權的價值傳遞,讓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都能夠得到保障。Item 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之人權教育內涵分析(2020) 游閏皓; Yu, Jun-Hao本研究旨在檢視人權教育相關概念與內容於現行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配置及被呈現的方式,並進一步探討其呈現方式,是否且如何呼應108〈公民與社會課綱〉揭示之「探究學習」目標。為達研究目的及因應108課綱之教科書審查情形,本研究選取公民與社會第一、二冊教科書進行量化內容分析與質性文本分析。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以三代人權之分類,檢視人權概念內容於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的配置,其比例與99〈公民與社會課綱〉相近,以第一代人權概念分配最多。 二、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人權相關內容的條目與實質內涵,具有凸顯群體身分、重視勞動與社會安全、關注媒體與社會不平等現象等特色。 三、人權概念內容於現行教科書中的論述特徵,包含:呈現權利推演過程、標舉出不同群體身分、強調國家保障人權責任、凸顯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使用實例促進理解、訴諸情感而非教條式說理等有助於人權教育目標之特色,但有缺乏新住民群體身分與權益的討論、以及國家侵害人權事例陳述等不足之處。 四、在量化統計方面,各版本教科書中,平均每一課有14則與人權概念有關且具後續探究可能的提問,此數目顯示了教科書期望呼應108〈公民與社會課綱〉探究學習宗旨的企圖。 五、在質性分析方面,教科書中的提問可達致「發展問題,規劃、引導探究」、「使用學科概念與工具」、「評估資料和訊息,使用證據」等三項探究學習構面之目標,但在「與他人分享、交流結論,在知情的前提下採取行動」構面上則較為不足。Item 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之研究(2020) 朱春輝; Ju, Chuen-Huei學校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然隨著資訊管道的多元化,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不再侷限於書本內的知識,也包含更多想法和技能的淬鍊,而其中「學生人權教育」更是重要而複雜的議題,因為它挑戰了自古承襲以來的師生尊卑關係。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的現況,除了從文獻探討中了解權利概念及發展與沿革外,並以學校變項及個人背景變項(學生家長個人背景、學生研習參與)為自變項,學生對於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之情形為依變項,藉由問卷調查後統計分析資料,了解變項間之互動關係,進而了解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的實際現況及學生的認知感受,期能尋找有效優化友善校園人權環境之適切作法。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臺北市11個行政區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臺北市高職學校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認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 SPSS 18.0 for windows 進行問卷統計分析。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相關單位和人員落實友善校園人權環境及學生藥物濫用尿液篩檢工作之建議,提供業務執行參考。Item 從媒體識讀落實人權法治教育—以線上遊戲廣告識讀教學為例(2010) 黃雅玲; Ya-Ling Huang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透過線上遊戲廣告設計識讀教學課程,探詢由媒體識讀落實人權法治教育的可行性。本研究於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進行,並以兩個九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的方法,設計出六節的識讀教學課程,實際地將課程於班級中實施,不斷修正與改良所設計的課程,且與協同合作教師共同探究發展合宜的教學策略,研究者亦從研究的過程中獲得反思與成長。線上遊戲廣告識讀教學課程所包含的人權法治議題有:平等、尊重、消除歧視、避免偏見、生命權、人格權、勞動尊嚴、身體自主權等觀念。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媒體識讀與人權法治教育的結合是可行的。 二、透過線上遊戲廣告可設計出識讀教學課程。 三、識讀課程實施遭遇的問題與因應對策。 四、學生對識讀教學課程的回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日後實施課程或從事相關研究的參考建議。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2014) 曾亭勻本研究旨在藉由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為主軸,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對人權教育議題內涵的選擇與詮釋,以瞭解人權教育議題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之情形,並藉以推論人權教育在國中教育之落實現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之教科書,自第一冊至第六冊共計18冊。茲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56.86%的課別有設計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 二、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將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在「歷史」主題比例最高。 三、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融入「人權的內容」學習軸比例高於「人權的價值與實踐」學習軸。 四、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同一學習軸下,被設計融入的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具有集中現象。 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能多元運用各種方式呈現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之內涵。 六、 教科書在能力指標融入上有其限制,致使某些能力指標被忽視。 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詮釋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適切性僅達65%。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科書編輯者、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管教行為之相關研究(2012) 韓筱玲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及其管教行為之關係,瞭解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的現況,分析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人權教育素養及管教行為的影響,並進行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管教行為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樣本以高雄市公立國民中學617位教師為對象;研究工具為「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管教行為之相關性調查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PASW Statistics 19統計軟體程式,經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以檢驗研究假設。 本研究結果主要如下所示: 一、高雄市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良好,以「人權教育態度」向度知覺度最高。 二、高雄市國中教師管教行為現況良好,以「管教方式」與「管教範圍」向度表現最佳。 三、國中教師在人權教育素養上,因「任教年資」、「學校規模」、「擔任職務」、「教育背景」與「進修研習」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教師在管教行為上,因「性別」、「任教年資」、「學校規模」、「擔任職務」、「教育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整體及各向度與管教行為整體及各向度均達顯著正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及其管教行為方面的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國民中學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電影教學影響國中生人權態度之準實驗研究(2010) 邱麟媛; Chu Lin Yuan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權教育影片對國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成效。以台北縣某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設計上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準實驗研究,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過程中實驗組受試者接受十二節課的人權電影課程,而控制組受試者則不施予此課程。兩組受試者並同時以「國中生人權態度調查問卷」進行前測和後測。 本研究資料分析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方法統計考驗。質性資料則以教學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回饋表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1.實施電影教學前之學生基本背景在人權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但是實驗組學生是否擔任班級幹部與家庭社經地位上,其人權態度有顯著差異。 2.在排除前測分數經共變數分析,發現實驗組經教學後,其得分均顯著高於對照組。而實驗組學生後測的得分顯著優於前測的得分,顯示本研究的電影教學課程能有效增進實驗組學生的人權態度。 3.學生對於人權電影教學持正面肯定的態度,覺得本研究之教學生動有趣且獲益良多。 最後本研究之發現,能對教育主管單位、學校教育人員以及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具體建言,以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人權教育教學對高中生人權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以中部某高中為例(2010) 王芝蘭; Wang Chih Lan本研究計劃在公民與社會科領域的教學中藉由實施人權教育教學課程,探討學生的人權態度是否會經由教學活動而有所影響與改變,以作為未來實施人權教育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之設計,以台中市某高中82位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42人,控制組40人。自變項為「人權教育教學課程」,依變項為「人權態度」。實驗組以一個月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於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時間與班會時間,進行人權教育教學,且皆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同時實施前後測。 所得資料以敘述統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對前後測所得的資料加以統計處理,並以之為研究發現依據;並分析研究參與者之質性資料,以了解人權教育教學課程實驗之效果。 本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實施,第四章為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第五章為研究結論與建議。根據第四章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人權教育課程教學增進高中學生人權態度在「正義感與關懷弱勢」層面達顯著差異,也顯示研究參與者在此部分受到教學成效的影響。 二、本研究在教學課程中所提及的人權概念,讓學生留有印象與產生對人權態度上的改變。 三、研究參與者對「人權教育教學課程」評價多為正向。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研究、教育主管單位、教師人權教育教學之參考: 一、對教師的建議:以多元的教學策略融入人權教育歷程中。 二、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應提供人權教育資源。 三、對學校的建議:應加強學校人權環境的建立。 關鍵字:人權、人權教育、人權態度、人權教育課程教學Item 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性別平等、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公民教材為例(2019) 林博寰; Lin, Po-Huan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以研究者任教的臺北市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聚焦於如何將性別平等教育和人權教育融入公民教材中,並以案例教學法施行之。經由研究歷程,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壹、實施後結果、發現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一、性別平權教育之案例教學設計實施在七年級上學期是可行的 二、性別平權案例挑選和設計上,盡量越貼近真實社會情境的案例 且存在爭議的情境,效果越好 三、案例學習單問題設計,應考量七年級學生過去的學習經驗,習慣追 求標準答案,故在設計上應循序漸進,先由封閉性問題開始,再加 深到開放性問題設計 四、案例教學實施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及其解決方式與途徑 (一)班級教學時間有限問題,除事先發放學習單當作業外,案例相關補 充資料也可於前一堂課發放供學生預習,並可建立個人和小組加扣 分獎懲制度以管控秩序,妥善利用有限的時間 (二)性別平等、人權案例事件具有社會爭議,於課堂討論存在敏感性問 題,教學者實施前須先評估時局對實施課程可能的影響,並設法因 應之 (三)七年級學生不熟悉案例討論方式,並容易產生過程中的秩序問題, 須事先擬定明確的教學指導語,思考如何引導七年級學生如何進行 案例討論的教學模式,最好能引領全班先示範討論一次 (四)學生重視參與程度與小組責任分配等公平性問題,除教師巡迴外, 可設計有具體指標的「互評表」,讓組員間互相填寫來制衡之 五、案例文本侷限,學生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可於案例討論前一節 課,另外提供其他案例相關資訊連結,以助後續的討論 六、案例學習單提問重疊問題,所以未來設計完後,宜自行擬答,並尋 求其他師生一同擬答,以有效改善學習單設計問題 貳、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一、認識社會存在的性別議題,並增強對性別平權理念的了解 二、能覺察並同理他人困境的能力 三、尊重他人、理性討論和自行建構知識的學習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108新課綱的七上公民教材,適合融入性別平等與人權教育議題 二、七年級上學期課程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三、教師可尋求他科協同教師共同發展跨學科、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 四、案例教學課程實施應建立小組加扣分機制和設計組員分工互評表 五、案例教學課程宜配合適當影音設備並可設計小遊戲評量活動 貳、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性別平權案例教學可嘗試實施在新課綱下的八年級課程 二、未來可研發新的性別平權教學案例,以因應時事法令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