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心流體驗理論應用於認真休閒之趨勢研究:以 2000 至 2020 年臺灣期刊論文為例(2021) 林思瑜; Lin, Szu-Yu本研究探討正向心理學代表性理論之一——心流體驗,應用於認真休閒之發展趨勢。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建立篩選基準,篩列2000至2020年間44篇標的期刊,針對基本資料、研究議題、研究方法與研究建議等四大面向之類目進行編碼分析。分析後之趨勢概況顯示,活動類別以球類項、野外項為最多,關聯變項則以「涉入程度」頻次最高,「參與動機」次之。其中,絕大多數期刊採用量化研究法,僅1篇採質量混合,且統計方法以結構方程為最多。此外,不同活動類別之期刊,心流體驗之變項定位具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與國際研究趨勢相比,國內研究者更傾向於採用量化研究法。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根據本研究結果,依不同活動項目,探討心流體驗作為特定變項之影響;並建議回應國際趨勢,適當採用質性方法進行研究,加以釐清並詮釋認真休閒行為的本質與經驗脈絡。Item 美國童子軍手冊內容之研究(2011) 劉懿瑩; Liu Yi-Ying本研究係以西元1911年第一版至2009年第十二版美國童子軍手冊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童子軍手冊內容研究的理論基礎,並藉由內容分析法探究各版本手冊「內涵」、「內容組織與評量」及「封面與封底」之異同。最後,綜合討論提出我國童軍手冊編寫之建議。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壹、內涵 美國童子軍手冊的內涵計有三大特徵:一、各版本內容主題在結構上大致可分為「童軍智能」(Scoutcraft)、「森林知識」(Woodcraft)及「露營技能」(Campcraft)三大面向;二、內容之主題選取係依據童子軍晉級考驗標準,但卻非所有主題內容皆為考驗項目;三、各版本之內容修訂有三種型態,分別為固定型、反覆型、與時增減型。 貳、內容組織與評量 童子軍手冊內容組織有兩種:一、依「主題」設計;二、依「晉級考驗標準」設計。評量方式採行為目標取向,強調「描述」(Describe)、「展現」(Demonstrate)、「解釋」(Explain)、「表達」(Show)及「說明」(Tell)之具體行為。評量人員可分童子軍「自評」與團長及服務員「他評」兩類。 參、封面與封底 由封面與封底分析可知,各版本設計雖有不同,但手冊封面與封底之圖像設計,仍可歸納出以下共同處:一、「童子軍精神象徵」;二、「戶外活動」;三、「國家象徵」。Item 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2010) 卓佩穎; Cho Pei Ying本研究為第一個建立分析類目進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研究,以量化兼重質性分析的內容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檢視98學年度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之階級意識型態,研究目的為瞭解教科書文本探討之階級議題內涵,論述中所隱含的階級意識型態,並解構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的霸權宰制情形。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議題之文本內涵 (一)相關議題探討偏重於經濟層面,貧與富最常見出現於論述中,顯示財富之擁有仍為建構階級意識型態之基礎。 (二)階級議題探討呈現支離破碎,未能有組織或系統性探討相關議題。 (三)教科書對階級相關議題僅於表象描述,未能切入問題核心進行探討。 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隱含之階級意識型態 (一)教科書透過人物稱謂、負面造詞、文意嘲諷或美化,呈現對勞動階級之語言偏見,並藉階級慣用詞彙形塑階級符碼,有利中上階級學習。 (二)教科書呈現出職業角色、家庭決策導向、生活型態、人格特質、社會參與以及階級關係等六種階級刻板印象。 (三)中上階級思維為論述主體,勞動階級消失於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四)教科書文本呈現階級間生活落差、文化落差、形象落差與權勢落差。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解構 (一)中上階級意識為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主宰 (二)教科書知識成為操縱階級之商品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成為階級再製機制Item 大學倫理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2006) 陳梅玲; Mei-Ling Chen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檢視於2004至2006年間出版、再版或再刷的本土四冊大學倫理學教科書文本中的性別意識型態,目的在瞭解此四冊大學倫理學教科書文本如何處遇性別議題,呈現何種性別意識型態,並探析被刪削的殘缺文本。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大學倫理學教科書對性別議題的處遇 (一)文本呈現的性別議題,主要仍停留在傳統思維認定的性別議題。 (二)唯有《倫理與生活》一書以螺旋式方式呈現性別議題,其餘三冊文本仍以零碎的方式呈現性別議題。 (三)多數有關性別議題的論述,仍欠缺適切性與完整性。 二、大學倫理學教科書文本呈現的性別意識型態 (一)多數文本採神祇說、生物決定論、異性戀霸權、功能論、父權意識型態等立場,論述性別/性傾向差異的源起和作用。 (二)多數文本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對女性和同性戀者陳述語言偏見。 (三)文本以顯而易見、隱而未顯的方式,傳遞父權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 (四)唯有《倫理與生活》一書能以批判父權、關注女性經驗作為文本論述中心,其它文本忽略女性和同性戀者的經驗和聲音,扭曲真實世界的面貌。 三、大學倫理學教科書中的殘缺文本 (一)多數文本缺乏批判倫理學領域的性別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之論述。 (二)多數文本略而不提倫理學新興議題與派典。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分析(2013) 朱佳俐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討我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三個版本呈現世界公民教育內涵的情形及差異。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首先參酌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建立本研究主題之類目表,將世界公民教育分為「世界公民教育的知識與理解」、「世界公民教育的價值觀與態度」及「世界公民教育的技能與實踐」三大主類目,其中再分成14項次類目及36項子類目,進而分析一百零一學年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 各版本內容在世界公民教育三項主類目的呈現情形,皆以「知識與理解」類目呈現次數最多;「技能與實踐」類目呈現次數最少 二、 各版本在主類目「知識與理解」中,皆偏重「全球史地」、「社會正義與人權」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內容呈現;而在「反全球化」及「全球疾病與防治」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三、 各版本在主類目「價值觀與態度」中,皆偏重「關心地球環境」、「關注生態永續發展」、「關心人權實施狀況」及「關懷弱勢族群」的內容呈現;而在「關注貧富差距」、「認同自己全球公民身份」及「相信人類可以改變的信念」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四、 各版本在主類目「技能與實踐」中,皆缺乏「具備跨國界合作能力」的相關內容呈現,且在「批判思考能力」及「媒體識讀能力」方面所佔比重極低。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科書編撰及未來研究的參考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2014) 曾亭勻本研究旨在藉由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為主軸,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對人權教育議題內涵的選擇與詮釋,以瞭解人權教育議題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之情形,並藉以推論人權教育在國中教育之落實現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之教科書,自第一冊至第六冊共計18冊。茲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56.86%的課別有設計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 二、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將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在「歷史」主題比例最高。 三、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融入「人權的內容」學習軸比例高於「人權的價值與實踐」學習軸。 四、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同一學習軸下,被設計融入的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具有集中現象。 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能多元運用各種方式呈現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之內涵。 六、 教科書在能力指標融入上有其限制,致使某些能力指標被忽視。 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詮釋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適切性僅達65%。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科書編輯者、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