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生參與童軍團對社會支持與組織認同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行義童軍為例(2024) 劉岦慈; Liu, Li-Tzu源自於英國,有百年品牌發展的童軍運動,近年來受到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重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更於民國103年啟動「童軍振興元年」計畫,並希望藉由積極推動童軍教育發展,進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適性揚才、五育均衡、終身學習」的理念目標。然而童軍運動在推動的主旨上,是以青少年為本位的教育活動,但在過去的研究裡,多著重於國中階段的童軍課程發展、童軍團長的領導風格、以及國中的童軍團員的學習績效,在高中階段的研究少有著墨。因此本研究在探討高中生參與童軍團的社會支持與組織認同的影響。本研究結果發現:1、高中生不同的背景變項(性別、學校類型、年級、活動參與率、童軍年資)參與童軍團對社會支持,不具有顯著影響;2、高中生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參與童軍團對組織認同,不具有顯著影響;3、高中生不同背景變項(學校類型、年級、活動參與率)參與童軍團對組織認同,有部份影響;4、高中生不同背景變項(童軍年資)參與童軍團對組織認同,具有顯著影響;5、高中生參與童軍團的社會支持與組織認同,具有正相關。童軍運動的參與是需要有不斷的新血投入。因此,本研究也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後續建議,讓更多人認識且瞭解童軍,並願意加入童軍運動的行列。Item 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2003) 賴敏慧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並分析國中童軍與非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之差異,且探討不同人口變項、家庭因素、個人因素之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之差異,尚瞭解人口變項、家庭、個人等因素對利社會行為表現的聯合預測力,又探討童軍活動對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最後調查分析國中童軍對童軍活動的意見及看法。 本研究採行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利社會行為的涵義、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其次編製「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問卷」及「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意見調查問卷」,並抽樣調查台灣22個縣市140所國中3937名學生,其中童軍1822名,非童軍2055名。 隨之,將調查所得資料,依照研究設計進行資料處理,逐一分析與討論結果,用以驗證研究假設。茲將本研究結果綜合歸納提出如下結論: 壹、國中童軍與非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屬中上程度且二者有差異存在 一、國中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屬於中上程度。 二、國中非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屬於中上程度。 三、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優於非童軍。 貳、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人口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一、國中女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比男童軍佳。 二、北區之國中童軍的幫助行為表現比中區童軍佳。 參、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其家庭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一、不同出生序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家庭信仰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三、中上及中等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比中下家庭社經地位童軍佳。 四、不同家庭類型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肆、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其個人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一、有幼童軍經驗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比無幼童軍經驗的國中童軍佳。 二、愈積極參與活動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愈佳。 伍、國中童軍的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幼童軍經驗、不同參與活動態度對利社會行為有顯著的聯合預測力。 陸、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一、童軍活動能增進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 二、諾言、規律和銘言是童軍助人的指標。 三、楷模提供童軍利社會行為的榜樣。 四、超我之「良心」是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內在驅力。 五、教材內容及教法可提昇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 六、童軍活動的情境激發童軍努力向善及利社會行為。 柒、國中童軍對童軍活動表示支持與肯定。 根據研究結論,爰提出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壹、教育行政機構方面 一、對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培養與促進應更積極與重視。 二、鼓勵各級學校設立童軍團,尤應落實國小幼童軍團的設立,給予經費辦理各項童軍活動並鼓勵參加。 三、訂定全國童軍活動發展政策,縮短區域差距;多舉辦全國性或跨區性之童軍活動,以平衡區域之差異。 四、提高童軍團長及活動人員遴選門檻,遴選童軍團長務必以興趣及服務熱忱為優先考量 貳、國民中學方面 一、鼓勵學生參加童軍團,積極參與童軍活動 二、學校重大慶典及各項活動應多鼓勵童軍團指派童軍協助服務 三、強化童軍團之正常運作,充分尊重肯定團長的專業及努力。 四、禮聘退休童軍團長擔任義工,善用其熱忱、經驗與智慧,建立楷模學習之效果。 五、遴選童軍團長應以性向、人格特質為優先考量 六、學校童軍團應能與社區活動及服務結合,使社區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有益身心健康之活動。 參、各校童軍團長方面 一、童軍團長應力求熟悉社區環境,結合社區資源,尋找提供童軍發揮服務精神的機會,培養愛社區、愛家鄉和愛國之情操。 二、多舉辦童軍活動,鼓勵童軍參加各項活動,使發展更多利社會行為。 三、團長帶領童軍活動時,能善用童軍教材內容及教法,提供更多元的教學方式,以利於童軍身心健全發展,並培養童軍的責任心,以引導童軍利社會行為的表現。 四、團長應善用小隊長、團員間之楷模學習效果,鼓勵童軍團員能以身作則,互相學習。 五、團長能善於利用活動的情境,在活動中能營造溫暖和諧氣氛,促進團隊合作的風氣。 六、團長在帶團領導與教導方式上,應貫徹性別平等之理念,避免性別差異現象的續存及意識型態的影響。 七、團長帶團時對來自低家庭社經地位之童軍多給予服務機會,加以引導鼓勵利社會行為的表現。 肆、父母家長方面 一、鼓勵孩子參加童軍活動。 二、慷慨支援學校團務或孩子之同學所需配備。 三、積極參與孩子的童軍活動,並可擔任服務員或義工。Item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學習內容重要性比較—以雙北市國中童軍教師為例(2017) 徐敬容; Hsu, Ching-Jung隨著十二年國教政策上路,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導向,盼給予孩子帶得走的生活能力,本研究立意取樣四十位國中童軍教師與十位童軍專家,對於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綱重要性比較,透過AHP層級分析法瞭解教學現場國中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上之差異性與重要性排序,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童軍教師不同的專長科目、服務年資,會反映在課綱重要性排序。 二、在「戶外生活與休閒知能」項目中,國中童軍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重要性排序上持不同看法;在「環境保育與永續」項目中,國中童軍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重要性排序上看法一致。 三、在「戶外生活與休閒知能」之學習內容整體排序中,國中童軍教師認為「戶外休閒活動知能的整合與應用」最為重要;童軍專家則認為「戶外觀察、追蹤、推理基本能力的培養與運用」最為重要。 四、在「環境保育與永續」之學習內容整體排序中,國中童軍教師認為「國際環境議題的理解、參與及省思」最為重要;童軍專家則認為「露營活動中永續環保的探究、執行與省思」最為重要。 五、依據研究結果,盼能提供教育現場教師規劃課程架構、課綱研修之參考,同時給予行政相關單位、學校、教學現場授課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具體建議。Item 戶外教育對青少年發展之影響-以音比沙童軍團為例(2016) 羅君聘; Lo, Chun-Pin本研究旨在探討戶外教育對青少年發展之正面影響的可能性,本研究的具體目的主要是透過研究青少年在戶外教育的歷程,並依結果作為精進戶外教育課程的基礎,協助青少年正向發展。 本研究以數所國民中學的童軍聯團「音比沙童軍團」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以音比沙的戶外教育課程為主,其包含環境教育初階課程-合歡山課程、環境教育進階課程-雪山課程、瓦拉米古道課程、雪山東峰課程;自行車課程;馬祖服務學習課程,前後時間達四年,冀求以研究者親身參與觀察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學員的個案訪談資料與心得,來分析青少年參與戶外教育的經歷。 本研究以現象學作為研究的基本態度,青少年時常給人活力的、衝動的、自我中心的等等的特質,這些特質容易使人產生特定的立場,這對於觀察、分析、訪談一個經驗而言,容易有過多的預設而使研究的結果產生偏誤,更開放、不預設立場的現象學態度,非常適合作為本研究觀察青少年意涵的基本態度。 根據本研究發現歸納出以下五點結論:一、戶外教育對青少年發展是正面影響;二、同儕仍是青少年參與戶外教育的主要動機;三、戶外教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甚鉅;四、跨校園的童軍團結盟能較有效推動戶外教育;五、高強度課程對青少年而言有其必要性。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對於音比沙戶外教育課程之建議有三點:一、環境教育課程的改善;二、更多樣化的戶外教育課程;三、引導員的專業培訓。 關鍵字:戶外教育、童軍團、環境教育、青少年發展、服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