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美國Jump$tart理財教育課綱「風險管理與保險」主題之層級分析─以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與保險從業人員為例
    (2022) 蘇雅君; Su, Ya-Chun
    本研究以美國Jump$tart聯盟「K-12個人理財教育國家標準」(Jump$tart理財教育課綱)內的「風險管理與保險」(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主題為主軸脈絡,透過層級分析法(AHP)及問卷分析法,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與保險從業人員就該內容於重要性程度上的排序,以期建構對我國「風險管理與保險」之課綱發展與保險業主管機關之業務推展提供具體建議。依據研究資料,本研究之結果如下: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師大學生與就業人員,就課綱中三項課程標準與各項能力指標所做之重要性排序,未達顯著差異。二、就三項課程標準之重要性,師大學生認最重要者為「(Ⅰ)會分析:一般風險類型、基本風險管理方法」;其次是「(Ⅲ)會合理說明:規劃健康險、傷殘險、長照險和壽險的原因」;最不重要是「(Ⅱ)會合理說明:規劃產險、責任險的原因」。從業人員認最重要者、次重要者恰與師大學生相反。而就最不重要者,雙方所持看法相同。三、就整體能力指標之重要性,師大學生與從業人員分別所認前五重要者有三項重複,且多是第Ⅰ項課程標準和第Ⅲ項課程標準的能力指標,並無第Ⅱ項課程標準的能力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師大學生與從業人員對課程標準與能力指標之重要性排序,未因背景變項不同而呈現明顯不同結果。並顯示,臺灣民眾重視壽險更甚於產險。
  • Item
    我國中學理財教育課程綱要之建構
    (2009) 饒玉屏; Jao Yu-Ping
    本研究旨在建構中學理財教育的課程綱要,先藉由文獻探討的方式分析整理各國理財教育的主要內涵,初步建構我國中學理財教育課程綱要。接著針對我國公立國高中教師進行抽樣調查,以瞭解中學教師對理財教育融入課程與實施的意見與做法,對我國中學理財教育課程綱要之建構做最後的修正及建議。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壹、在中學理財教育課程內涵之建構方面 研究者從理財知識、理財技能與理財態度三個面向,分成國中及高中兩個階段,建構我國中學理財教育課程內涵: 一、國中:包含所得與稅賦、消費行為、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儲蓄與投資、金錢管理與規劃、做決策、理財責任、倫理關懷等9項理財教育主題及42項能力指標。 二、高中:包含所得與稅賦、消費行為、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儲蓄與投資、金錢管理與規劃、做決策、理財責任、倫理關懷等9項理財教育主題及62項能力指標。 貳、在中學教師對理財教育的認知與需求方面 研究者以自編之「中學教師理財教育之認知與需求調查問卷」,採立意抽樣的方式抽取我國24個縣市共41所國民中學及40所高級中學共758位教師進行調查研究,共獲致以下結論: 一、中學教師對理財教育的觀點 (一)在中學階段實施理財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而且中學學生是有能力學習理財教育的相關課程內容。 (二)中學學生學習理財教育的相關內容之後,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理財決策﹔也有助於適應日益複雜的生活環境。 (三)教育當局並沒有重視中學理財教育,而現行的教科書也沒有提供充足的理財教育相關教材。 (四)以融入方式來實施中學理財教育較為恰當。 (五)應該將理財教育納入現有之課程綱要之中,以作為課程設計時的參考。 (六)中學理財教育的實施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中學教師對理財教育各能力指標之重要程度的觀點 (一)各項能力指標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二)教師對「理財知識」、「理財技能」及「理財態度」三方面能力指標之重要程度的看法,並無明顯的差異。 三、中學教師對理財教育能力指標之了解程度 (一)教師對各項能力指標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教師對「理財知識」、「理財技能」及「理財態度」三方面能力指標之了解程度,並無明顯的差異。 (三)教師對理財教育能力指標的了解程度與重要性看法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性。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分別針對:一、教育行政機關;二、學校行政單位;三、教育工作者;四、後續研究者等四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理財教育、理財素養
  • Item
    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3) 方珮馨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會擬定之「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既定課程教學後,對學生理財素養之影響,並對在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中依該架構實施理財教育時的教材教法提出具體建議。 研究者將「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的主題一:金錢規劃、主題二:借貸與金融信用、主題四:理財投資,融入現行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科下冊的第六課貨幣與銀行、第七課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和第八課物價與失業後,自行設計教案,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四週共八節課的教學。研究的參與對象是兩個高三的社會組班級,由原授課教師擔任協同研究教師,進行觀察記錄和錄影。研究者在課程開始前對學生進行問卷前測、結束後進行後測,並訪談前後測結果差距較大的八位學生和協同研究教師。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建議如下: 壹、融入後的課程,對學生理財素養有正向的影響,能有效提升其理財知識與理財態度,但理財行為的進步較不明顯。 貳、融入後的課程可行性頗高,未來可以統整課程的方式兼顧既定課程的評量進度 参、建議第一線教師積極提升個人理財素養,並成立理財教育教學團隊,以行動研究輔助教學專業之提升;配合政策制定者設計適合高中理財教育的套裝教材;以及協助家長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對記帳、儲蓄等基礎理財習慣的養成,共同提升學生理財素養。
  • Item
    理財教育「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融入國中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4) 黃俊翔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研究者所設計之「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的理財教育課程融入國中課程教學後,對學生理財素養所產生之影響。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之方式,針對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進行融入教材的嘗試。期望透過該課程的實施,能使學生將相關概念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亦可讓其他教師作為參考依據,並且針對實施過程中在學校環境裡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本研究共挑選七、八年級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參與對象,實施為期四週共七節課的教學,將理財教材結合多元的教學策略後,在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當中實施,並且由原授課教師擔任協同合作教師,進行觀察紀錄和錄影。研究者在課程開始前以自編之「國中學生風險管理與保險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問卷前測,結束後進行後測,作為統計考驗的基礎,來得知學生於接受理財課程之後,理財素養是否有所提升。最後在理財課程結束後,對若干學生以及協同合作教師進行訪談,以瞭解其對於本次教學之回饋與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理財教育「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的理財課程內容之檢視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探討研究者所設計的「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的理財教育課程在國中階段實施的情況,經本次行動研究發現: (一)本課程須與現行國中教材作更緊密的整合。 (二)學生對教材內容接受度高,惟保險的種類與生活經驗較難連結。 二、理財教育「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的理財課程實施成效 (一)學生之理財素養在接受理財課程後皆有顯著的提升。 (二)影響理財課程實施成效之原因包括授課的先後順序、課程實施的時間安排以及先備知識的有無。 三、學生對於本次理財課程的學習經驗與回饋 (一)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有趣又實用,抱持正向的看法。 (二)少數學生認為部分理財概念偏難,搭配生活實例較能理解。 四、協同合作教師對於本次理財課程的建言 (一)教學策略的應用須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教學活動設計應強調生活實用性。 (三)理財課程可與現行國中教材內容作搭配。 (四)實施理財教育的困境為時間不足。
  • Item
    臺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相關研究
    (2013) 劉孝卿; Liu Hsiao 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的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調質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其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高中教師,獲得有效問卷501分。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2.0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皮爾森相關、典型相關等量化方法處理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教師在各項人格特質中以「嚴謹性」表現最明顯。 二、臺北市高中教師理財素養表現普通。以「保險與風險管理」向度表現最佳。 三、不同「年齡」、「教育程度」、「是否修習理財相關課程」、「是否曾有理財實務經驗」的臺北市高中教師,其理財素養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高中教師理財素養中的「借貸與金融信用」向度,與人格特質的「外向性」向度,有顯著的負相關。 五、臺北市高中教師理財素養中的「借貸與金融信用」向度,與人格特質的「嚴謹性」向度,有顯著的正相關。 六、臺北市高中教師理財素養中的「保險與風險管理」向度,與人格特質的「親和性」與「神經質」兩向度,有顯著的正相關。 七、臺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間存在典型相關。
  • Item
    金管會理財教育《個人理財-國中篇》教材融入社會領域公民科之行動研究
    (2013) 王玲; Wang,Ling
    金管會宣布推動「金融知識普及計畫」與教育部合作,於民國一百年起實施的九年一貫新課綱加入投資理財觀念作為能力指標,理財教育正式納入國三上學期公民課程。身為國中公民教師的研究者而言,對於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如何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是有著不安及焦慮的情緒。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探討將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社會領域公民科之教學成效,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期望能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學習的理財課程的教案,以推廣應用於國中的理財教育的教學中。 根據研究的結果及分析,得到結論如下: 一、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的教學計畫 (一)使用具體的教學策略將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是適合的; (二)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規劃的時數不足; (三)金管會理財教育教學計畫仍須因材施教。 二、金管會理財教育課程融入公民科實施之成效 (一)金管會理財教育教材融入公民科教學的課程實施是具成效; (二)以「活動或討論」方式進行理財教學是有助於達成教學目標; (三)透過理財教育課程實施,已激發研究參與者具有主動學習態度。 三、金管會理財教育課程融入公民科實施的問題 (一)學校專科教室及電腦設備不足; (二)課程教學計畫實施的時間過於分散; (三)教學現場的問題 1.研究者教學技巧的提升; 2.研究者理財專業不足; 3.研究者缺乏同儕及教學團隊的諮詢與討論。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提出日後實施理財教育課程及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理財教育融入國中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2010) 賴韋達
    本研究旨在探究理財教育融入國中課程教學成效,研究者首先探討理財教育的意義及重要性,再對國內外中學理財教育課程內涵做探究與分析,同時挑選出符合我國國中學生的理財主題來融入本次理財教育課程,而本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理財觀調查問卷」做為學生前後測評量之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國中八、九年級各兩班學生,前後測問卷各發出138份來做理財教學前後測差異分析,最後,再藉由訪談參與實驗教學的十六位學生及十四位協同研究教師,來瞭解本次教學成效及對課程的相關建議,而根據研究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從學生前後測量化分析結果來看本次理財教育融入國中課程教學成效 (一)就整體而言,每一項理財教育主題的後測結果都高於前測結果,顯示透過理財教育課程的實施,對增進學生理財觀念是具有相當成效。 (二)就認知而言,透過理財教育的實施,對學生理財觀念的提昇相當有效,且適合八、九年級學生學習,不會造成學習上的困擾。 (三)就學習態度而言,在接受理財教育相關課程之後,學生對理財教育課程展現了相當濃厚的學習意願。 二、學生對融入各科理財教育課程教學的反應 (一)清楚各種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且懂得如何聰明消費,更能妥善規劃零用錢的使用及珍惜物品。 (二)喜歡閱讀有關理財議題文章或看相關新聞的比例增加了,對理財態度有正向明顯的改變。 (三)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物品,知道個人必須承擔理財的相關責任,並將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三、協同研究教師對課程及教學的看法 (一)理財教育課程可透過精心的設計,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教師認為是相當可行的做法,且覺得對自己本身理財觀念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二)教師認為理財課程與生活相當貼近,且課程與平日上課又大為不同,學生配合度也較高,藉此可明確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責任和倫理關懷。 (三)讓學生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才容易培養正確的理財行為,若有所偏差也容易導正,尤其藉由他人的實例或活動的參與,更容易反省及檢視自己的理財行為。
  • Item
    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以花東地區高中職教師為例
    (2016) 張家瑞; Chang, Chia-Jui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東地區高中職教師的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路徑關係。首先由文獻分析來探討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等相關之概念、理論與實證關係,之後在理論導引的前提下,建構假設模式。本研究假設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態度」、「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效果;教師之「人格特質」透過「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具有間接影響效果。本研究之問卷經專家之意見回饋與修正後,採描述統計、差異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多群組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素養」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態度」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需透過「理財素養」來影響其「理財態度」;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 二、教師之「理財素養」對其「理財態度」的影響達到顯著的效果;教師之「理財素養」對其「理財行為」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需透過「理財態度」來影響其「理財行為」。 三、教師之「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正向的影響效應。教師的理財態度是影響教師理財行為的關鍵因素。若要提高教師的理財參與不僅需要提高教師的理財素養更需要改變他們的態度,因為後兩者能產生中介作用。 在多群組分析中,以性別、實務投資經驗、理財知識的興趣等三個變項,對修正後的模式進行多群組分析,經驗證結果顯示,有實務投資經驗、對理財知識有興趣的教師於「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之關係上,其「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有更大的影響力。在性別上,則無顯著差異。
  • Item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2015) 郭泓伶; Kuo, Hung-L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影響,並且探討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關係。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曾永清對全國10所大學進行「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施測所蒐集之資料,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次序羅吉特模型、主成份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大學生的理財素養有待加強,多數學生得分不超過50分。 二、大學生的理財行為表現尚可,學生大多熟悉一到兩種的理財商品,也對一到兩種的理財知識有興趣,而對投資理財多具有正向態度。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大多具有顯著差異。四年級、雙親最高學歷為研究所、一個月生活費在兩萬元以上的學生,其理財素養表現最好。 四、不同背景變項部份對大學生理財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男學生、年級越低、母親職業越低的學生,其理財行為表現越好。 五、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具有顯著解釋力,並有正相關。最後得出理財素養越好,越具有理財行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