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8
  • Item
    高中生金融服務理財行為之徑路分析—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
    (2024) 林麗純; Lin, Li-chun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影響高中生金融服務理財行為之徑路分析,主要採問卷調查法,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理財素養量表」、「理財態度量表」、「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感知控制量表」、「金融服務理財行為主觀規範量表」、「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意圖量表」、「金融服務理財行為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以變異數、迴歸、結構方程模型、多群組等統計分析方法。研究結果發現高中生的理財態度、金融服務理財行為受理財素養影響;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意圖受理財態度、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感知控制、金融服務理財行為主觀規範影響。高中生因掌握經濟資源有限與法規的限制,金融服務理財行為受理財素養與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感知控制影響,愈具備消費信用與財務責任素養者,對金融服務的使用愈有自信,愈有使用數位支付理財行為。因理財素養對理財態度有正向影響,愈具備消費信用與財務責任素養者,愈具財務自主的理財態度,愈小心使用數位支付理財行為。最後,透過多群組分析比較不同性別高中生之徑路關係,發現不同性別高中生在理財素養對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感知控制、理財素養對金融服務理財行為主觀規範與理財態度對金融服務理財行為意圖等三條路徑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 Item
    人際關係導向之冒險教育活動方案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2024) 謝岱玲; Hsieh, Tai-Ling
    本研究根植於研究者所處之專業場域現況,聚焦於實務工作中難以解決的人際互動困境。文獻回顧揭示目前對於透過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人際依附關係產生的效益仍不甚明確。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進行理論整合的初步嘗試,同時為實務工作者、班級管理者或處理異質人際依附風格團體的引導者提供新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模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際關係領域中冒險教育方案的開發與實施。通過結合冒險諮商理論與冒險教育實踐,關注於參與者在這些活動中經歷的修正性情緒體驗,以及這些體驗如何促進個體在建立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方面的積極進展。本研究針對國中七升八年級暑假期間的班級學生團體,總計17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女生9人、男生8人),進行為期3天的方案實施,課程包含8個單元,共23節,每節50分鐘。為確保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本研究運用多元蒐集資料方法,包括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前後測、觀察紀錄表、訪談、物件、回饋單、教師反思紀錄以及文件分析。透過上述方法,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 在人際依附關係風格量表前後測的結果中,安全依附平均分數提升達顯著水準,而不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平均分數呈下降趨勢(焦慮依附與迴避依附平均分數下降達顯著水準,排除依附平均分數亦下降)。二、 在方案實施歷程中,應用人際歷程、隱喻治療等心理治療理論、採用核心衝突關係主題法協助學生辨認與覺察過去不安全依附的核心衝突之再次重演,同時結合冒險式諮商理論模式之隱喻、引導、反思、分享與冒險教育活動實施效益,所產生之具修正性的情緒經驗綜效。這使學生能夠專注於人際互動場景,提升自我覺察,改善一再重演的僵化人際防衛模式,同時體驗信任、支持,產生未來實踐的動力。最終,學生在人際關係中能達到自我賦能,朝向安全依附之健康的人際關係發展。整體而言,本研究致力於填補現行文獻的知識空缺,同時為實務工作者提供新觀點和解決方案,推動冒險教育活動在人際關係發展上的應用範疇,期望為學生建立更為健康、穩固的人際連結提供具體而有力的支持。
  • Item
    大學生戶外領導風格對環境態度、環境行為及風險認知影響之研究
    (2024) 林淓維; Lin, Fang-Wei
    臺灣開始施行山林海洋開放政策,以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將戶外教育融入戶外教育,呼應「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戶外教育扎根課綱」,豐富孩子的戶外教育學習內涵,讓學生不僅從課室內擷取知識,更懂得親近土地、走入文化社會,增進國際視野,戶外教育需要於自然環境中進行,透過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互動及相互影響及發展。本研究目的:以戶外教育中「戶外領導風格」、「環境態度」、「環境行為」和「風險認知」四個變項探討其關係,並作為驗證大學生參與戶外領導風格之模式。方法:在大學生戶外教育相關課程中蒐集有效樣本375份,透過驗證式因素分析進行研究工具信效度,而再進行結構方程模式 (SEM) 分析與大學生「戶外領導風格」、「環境態度」、「環境行為」和「風險認知」相關係與整體模式適配性。研究結果:戶外領導風格正向顯著影響環境態度與風險認知;戶外領導風格正向顯著影響環境行為與風險認知;戶外領導風格負向未達顯著影響風險認知;戶外領導風格與風險認知有間接關係;整體模式適配度達標準。結論:在戶外領導風格方面,參與型領導風格在領導風格中受到參與者喜愛,指揮型領導風格具有強烈性因此得分最低,針對不一樣的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可透過對應及較合適的戶外領導風格,達到領導效能與目標。
  • Item
    五專學生參與線上課程學習成效相關因素研究
    (2024) 熊漢琳; Hsiung, Han-Lin
    過去的幾年間因著Covid-19疫情起伏不定的影響,國內各級學校時常需要施行遠距教學。在實施線上課程時,學生在家或是其他遠距地點連線上課,與老師以及同學僅能藉由視訊互動,無法實體互動,授課教師也經常無法確實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線上學習成效可能會受到影響。以往的研究也針對此現象有多所關注。但仍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大都數的研究皆針對大學生,卻沒有針對五專學生線上課程的實證研究;第二、較少探討師生互動關係以及同儕之間的影響對於線上課程參與的影響;第三、較少針對五專學生背景資料對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以及學習成效進行差異化分析。尤其是五專學生由於與同班同學以及老師間的關係遠比其他學制來得親近,當全面實施線上教學時,受到衝擊可能比其他的學制的學生更為強烈。因此,本研究以北部某私立大學五專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在疫情影響下,五專學生全面遠距教學之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針對五專學生線上課程,藉由「理性行為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釐清對於線上教學的「線上學習參與度」及「學習成效」的認知與意涵;且依據研究架構將研究變項分為:「同儕關係」、「師生互動關係」與「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三項自變量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各系科專二以上班級收集研究資料,並對樣本進行統計分析,以檢視在Covid-19疫情影響之下,五專學生的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對於其線上學習參與意向與線上學習成效的影響。其次,本研究也根據學生的個人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級、科別、參與社團、打工時數、居住處的電腦設備與頻寬等,對於研究變項進行差異化分析。此外,本研究後續輔以質性訪談,以了解五專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內在經驗之內涵。研究結果證明了同儕關係、師生互動與線上學習參與意向對五專生線上學習成效皆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其中,以線上學習參與意向的影響力最為重要。在差異分析方面,本研究發現五專學生是否打工、年級與打工時數,在各研究變項均無顯著差異。在科別方面,視光科在各研究變項與其他科系有顯著的差異;是否參與社團在師生互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學生的住宿地點與師生互動關係和線上學習參與意向有顯著的差異;住處上線的電腦設備與頻寬在學生同儕關係與學習成效上,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以及五專生老師提出實施線上課程的建議,由提升同儕關係、師生互動關係以及線上學習參與意向三個方面著手,提升五專生的線上學習成效。再者,本研究拓展了社會學習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結合的實證研究,提供應用在五專學生的研究案例。研究結果將做為未來網路大學的教學、提升五專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以及相關實證研究之參考依據。
  • Item
    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
    (2024) 王正宇; Wang, Che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理論,其次,在實證研究方面,採用量化問卷調查研究法,以蕭秋祺(2010)發展之「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教學自我效能之線性關係研究」為研究工具,徵得原作者同意後修改量表以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研究對象,並邀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進行內容修訂。在量表預試階段,以項目分析與信度考驗,建構良好信、效度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量表。量表修訂完成後,進行正式量表施測,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瞭解戶戶外教育指導員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問卷437份。回收之資料以SPSS23.0與AMOS23.0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亦針對量化研究結果,後輔以訪談七位資深戶外教育指導員,結合實務經驗以厚實本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戶外教育指導員的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會因性別、教育程度、年齡、指導戶外教育工作年資、職業類別不同而略有差異。二、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與指導信念、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具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三、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信念與指導成功歸因及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四、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指導失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性甚低。五、建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具有良好適配度,變項間具結構關係。六、受訪戶外教育指導員認為指導成敗歸因中的內在、外在與參與者因素都會影響指導成功或指導失敗,依情況不同而影響程度有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並提出對指導員及實務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以作為提升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及指導經驗之參考。
  • Item
    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課程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以大學生為例
    (2024) 藍品韻; Lan, Pin-Yun
    視覺障礙者由於視覺缺陷所影響,導致視覺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較常人低落,然除視覺有所限制外,視覺障礙學生在身體運用上與常人並無差異。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攀樹體驗課程帶領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視覺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之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兩名視覺障礙大學生,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活動前後之深度訪談,深入瞭解其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於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認同、情緒自我概念以及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並輔以研究者觀察紀錄,進行文本資料分析。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有所改變,主要的改變有以下幾點,在自我認同層面上分為「自我認知與他人眼中的我」、「過去與現在自我的變化與影響」、「理想自我與未來展望-攀樹前後的心態轉變」以及「探索新事物的渴望與挑戰-情緒反應與克服策略」。透過攀樹體驗課程了解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自我認同的影響為,更加瞭解自身的優勢並妥善運用、清楚自身如何改變自身劣勢、對於理想自我的藍圖更加清晰、提升視覺障礙學生對於未來接觸新事物的動機。情緒自我概念分為,「自我情緒覺察及表達」、「情緒管理與自我表達」以及「克服挫折與情緒管理-攀樹課程中的挑戰與成長」。視覺障礙學生在攀樹體驗課程當中對於情緒的覺察度有明顯的改變,對情緒自我的改變為更能覺察情緒的來源、能夠用更多元的方式表達情緒、挫折忍受度明顯提高、情緒的表達相較過去更具體化。身體自我概念當中分為,「攀樹挑戰中的身體運用」、「課程後的身體感受」。攀樹體驗課程能夠帶給視覺障礙學生有別於以往的身體感官刺激及身體部位使用,在身體自我概念中的影響有以下幾點,更清晰認知身體部位的優劣勢、覺察個體對於身體運用較不擅長的部份、未來嘗試新事物時有更高的自信。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欲帶領視覺障礙者參與攀樹體驗課程之單位或帶領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研究建議。
  • Item
    爭議性事件報導文本分析之研究—某網紅指控作票個案分析
    (2024) 鄧暘達; Teng, Yang-Ta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的文本分析,以某網紅指控作票來做個案分析來探討爭議性事件報導在新聞媒體及社群媒體帶來的影響性。以2024年總統大選選務相關的爭議性事件為分析對象,透過文本分析看見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做出的查核報告所呈現的爭議性事件報導,看見文本背後的意義,使得整個爭議事件更有完整的脈絡。依照本研究之主旨,得出下列幾項的研究結果及發現:一、爭議性事件報導在新聞媒體的新聞標題與內容基本上並無太大出入,主要原因在於現在新聞媒體皆會參考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提出的查核報告,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為國際認證的組織,提出的查核報告具有公信力。二、爭議性事件報導在2024年總統大選可以切分成選前、開票、選後來做文本分析討論,比較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所提出的「選務謠言劇本」有高度的相關性。三、爭議性事件報導在社群媒體上造成各種現象,經歷了同溫層效應、第三人效果、政治極化、後真相時代的影響之下,社群媒體加速爭議性事件的擴散速度,也導致查核組織的報告澄清的效果有限,爭議性事件報導也導致了社會對立趨於嚴重。四、網紅在社群媒體具有話語權及影響力,提出選舉作票這類型的嚴重指控,未盡到查證、查核事實之義務,導致政治極化更加嚴重。爭議性事件報導在社群媒體上發酵之後,具有高度聲量之後新聞媒體會再持續報導,進一步提高討論度。
  • Item
    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之研究─以臺灣高中生為例
    (2024) 莊惟堯; Chuang, Wei-Yao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高中生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的現況,探討臺灣高中生的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影響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以及理財知識、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之間的關聯性。首先,透過文獻回顧了解理財知識、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的意義與內涵、衡量方式及相關實證研究。而後,參酌國內外有關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的研究問卷,由研究者自編「臺灣高中生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調查結果以SPSS 23.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Spearman相關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以下摘述本研究之結果:一、臺灣高中生具備不錯的「理財知識」。二、臺灣高中生具有「過度自信」的傾向。三、臺灣高中生「理財管理行為」表現普通,在「現金與消費」向度表現較佳。四、不同背景變項的臺灣高中生,在「過度自信」有顯著差異,包含:「年級」、「生理性別」、「目前投資商品」、「主動搜尋理財資訊」、「曾接觸過理財相關課程或活動」、「與父母(或家中主要照顧者)討論理財議題的頻率」及「母親最高學歷」。五、不同背景變項的臺灣高中生,在「理財管理行為」有顯著差異,包含:「目前投資商品」、「儲蓄習慣」、「主動搜尋理財資訊」、「曾接觸過理財相關課程或活動」及「與父母(或家中主要照顧者)討論理財議題的頻率」。六、臺灣高中生理財知識、過度自信與理財管理行為整體及各向度部分達顯著正相關。七、臺灣高中生理財知識、過度自信、個人背景變項對理財管理行為整體及各向度有顯著的迴歸解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