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美國童子軍手冊內容之研究
    (2011) 劉懿瑩; Liu Yi-Ying
    本研究係以西元1911年第一版至2009年第十二版美國童子軍手冊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童子軍手冊內容研究的理論基礎,並藉由內容分析法探究各版本手冊「內涵」、「內容組織與評量」及「封面與封底」之異同。最後,綜合討論提出我國童軍手冊編寫之建議。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壹、內涵 美國童子軍手冊的內涵計有三大特徵:一、各版本內容主題在結構上大致可分為「童軍智能」(Scoutcraft)、「森林知識」(Woodcraft)及「露營技能」(Campcraft)三大面向;二、內容之主題選取係依據童子軍晉級考驗標準,但卻非所有主題內容皆為考驗項目;三、各版本之內容修訂有三種型態,分別為固定型、反覆型、與時增減型。 貳、內容組織與評量 童子軍手冊內容組織有兩種:一、依「主題」設計;二、依「晉級考驗標準」設計。評量方式採行為目標取向,強調「描述」(Describe)、「展現」(Demonstrate)、「解釋」(Explain)、「表達」(Show)及「說明」(Tell)之具體行為。評量人員可分童子軍「自評」與團長及服務員「他評」兩類。 參、封面與封底 由封面與封底分析可知,各版本設計雖有不同,但手冊封面與封底之圖像設計,仍可歸納出以下共同處:一、「童子軍精神象徵」;二、「戶外活動」;三、「國家象徵」。
  • Item
    我國國民中學公民類科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演變
    (2008) 陳敏華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國民中學公民類科教科書中國家認同內涵之演變,透過內容分析法探討教科書中國家認同內涵的演變;並訪談現行教科書之編審委員,了解在當前國家認同分歧的情況之下,教科書中如何處理此一難解的國家認同習題。本研究所分析的教科書版本包括依據1968年、1972年、1983年及1994年之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所編訂之國編本教科書以及2003年九年一貫課程網要及2005年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所編訂的審訂本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篇教科書,共計六個版本。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各版教科書大致都以「政治認同」為主要內容,「文化認同」次之,再輔以「國際關係」、「國家符號」及「族群認同」內容構成教科書中的國家認同內涵,但九年一貫版本中即不再呈現「族群認同」部分。 二、1968年版、1972年版及1983年皆顯現出強烈的大中國認同;1994年版呈現出大台灣與大中國認同相互對抗的矛盾;2003年版及2005版轉為「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並存於科書中的「本土化中華民國認同」。 三、我國教科書常用的國家認同策略為「說明解釋」及「比喻或舉例說明」等說明性的策略;「訴諸權威」、「規範語句」、「攻擊」、「相互對比」與「問題形式」在1983年版之前威權體制下的教科書中,也屬重要策略。 四、教科書中呈現出的國家認同變化與實際外在環境的變動相比較,兩者之間除了明顯的「時間差」,在「變動程度」上也有明顯的落差。 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對課綱小組、教科書之編審者及教師角色提出建議,在課綱訂定、教科書編輯及授課過程中,可適時中立呈現各方意見,並引領學生理性思考、互相尊重。 關鍵字:國家認同、公民類科教科書、內容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