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2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過程及其課程相關因素之研究(2012) 盧宸緯; LU, Chen-wei本研究以一所樂齡學習中心為研究場域,以7位高齡學習者及2位授課教師為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及書面資料的蒐集,探討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與此過程的促進因素,並對目前政府為高齡學習者提供的資訊課程之課程與教學進行反思,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及實務工作者參考。研究結果顯示,首先,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可分為醞釀期、茁壯期與成熟期三階段,各階段在素養、心理、社會及行動面向上皆呈現持續擴展與提升的情形。其次,此一數位賦能過程,是由七項因素促進,包括:耐心且步調合適的教師教學、實用且貼近需求的課程內容、符合生理與認知發展特性的教材設計、協助克服限制的學習輔助工具、家人的支持與協助、同儕朋友的支持與激勵及高齡學習者本身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第三,目前為高齡學習者提供的資訊課程,出現以下現象:整體學習資源與機會的不足、分級進階課程的缺乏、教師教學偏重賦能的人文價值。這些現象,導致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的啟動與發展受到限制。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課程制度方面 (一)政府與民間機構應擴充高齡者資訊課程開設並深入社區據點 (二)政府應會同高齡教育工作者與學術單位,儘速建立分級進階整合規劃的高齡者資訊課程架構 二、課堂教學方面 (一)開課單位及授課教師應建構符合高齡學習者的需求與特性的學習環境 (二)授課教師所規劃的課程內容應與高齡學習者的日常生活結合,並以協助高齡學習者反思並主宰其個體乃至社會結構層次的生活為考量 (三)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重視高齡學習者電腦自我效能的提升 三、促進因素方面 (一)授課教師與高齡學習者應共同規劃如何善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數位賦能開展 (二)政府應會同學術單位及民間機構,落實高齡者資訊課程師資培訓 (三)政府應與學校、企業或民間機構合作,建構資訊設備近用方便的友善社區環境 四、後續研究方面 (一)擴大研究場域與對象,廣泛了解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 (二)採用多元研究方式,探索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的完整面貌 (三)開創進一步的研究主題,以更深度了解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經驗Item 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之研究(2007) 朱芬郁; Fen-Yu Chu高齡者學習社區已成為迎接高齡社會挑戰的優勢資源,而高齡社會的來臨,也為發展高齡者學習社區開啟有利的機會。一種以年滿55歲以上者為主體,定位活躍老化為願景,且建立有一套成員共同遵循之學習機制的社區型態,其發展成效,刻正受到舉世各國關注之中。 本研究兼重理論探討與實徵分析,主要目的有四:(一)探討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與目標;(二)進行高齡者學習社區環境分析,尋找出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三)發展高齡者學習社區的行動策略;(四)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推動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參考。研究進行中,以策略規劃模式為分析架構,採取德懷術問卷調查法與焦點團體座談法,作為檢核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的依據。經由文獻探討,國內、外高齡者學習社區案例分析,以及對環境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因素的掌握,定位出『活躍老化』為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以及達致願景的策略性目標與行動策略。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有六: 1.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活躍老化』。 2.高齡者學習社區的策略性目標,在個人層次為:『提升高齡者培力』 、『促進高齡者成功老化』;在社區層次則有:『形塑高齡者社區學習文化』、 『建立高齡者社區終身學習體系』,上述四項策略性目標,構織為達成活 躍老化的目標網。 3.高齡者學習社區的環境分析:在外部總體環境方面,計有『全球化 的高齡者教育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人口結構環境』、『社會與文化環境』、『資訊科技環境』六項環境變數,及二十四項分析要項;在內部個體環境方面,計有『社區高齡者學習環境分析』、『競爭對手分析』、『顧客分析』、『優勢資源分析』四項環境變數,及十項分析要項。 4.高齡者學習社區的SWOT分析 (1)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優勢(S):「高齡者能擁有獨立自主生活型態」、「以 高齡者活躍老化為願景,產品定位清楚」、「長青人力銀行等核心競爭 力組合具競爭優勢」、「新進入者的經營方式重視學習機能的建置」、「高 齡人力的開發與再運用」、「自用住宅比率提高」; (2)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劣勢(W):「以中高收入為目標客層的限制」、「社區 高齡學習機能質量不足」、「高齡者普遍參與學習風氣未開」。 (3)高齡者學習社區的機會(O):「人口老化,高齡學習問題具迫切性」、「老 人教育的觀點由老年人權觀取代老人福利觀」、「嬰兒潮世代重視退休 生活品質」、「政府訂頒有助高齡學習的相關法律與政策」、「社區成為 提供高齡者學習資源的重要機制」、「更多的資訊科技用於高齡學習」、 「在地老化社區安養蔚為主流」、「少子化後,國中小空餘教室可成為 社區高齡者學習中心」、「社區終身學習文化逐漸形成」; (4)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威脅(T):「少子化現象弱化家庭安養功能」、「城鄉 資源差距大,區位特殊性明顯」、「低經濟成長,所得減少,購屋需求 減緩」; 5.高齡者學習社區的行動策略:就個人層次而言,計提出四項實施策略:『籌組高齡學習自助團體』、『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安排高齡者社交活動』及『成立長青人力銀行』等,以及其下計十七項執行方案;就社區層次而言,計有:『成立高齡者終身學習促進會』、『設置高齡者終身學習資源中心』、『設立金齡學苑』及『建置行政支援服務系統』等四項實施策略,以及其下計二十一項執行方案, 6.可利用策略規劃模式發展我國高齡者學習社區。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1.對政府機關之建議 (1)推動社區本位的高齡者教育; (2)明訂『活躍老化』為老人教育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 (3)建立高齡者社區終身學習體系,鼓勵安養與學習結合的新退休觀; (4)成立長青人力銀行,建立老年人力資料庫。 2.對學校機構之建議 (1)大學與退休社區結合,經營彼此雙贏的合作賽局; (2)利用學校閒置資源轉化供社區高齡者學習運用。 3.對銀髮住宅社區經營業者之建議 (1)以活躍老化願景作為推案或經營的規準; (2)設置專責單位,負責推展高齡者學習活動; (3)發展連續性照護的退休社區模式,落實在地活躍老化理念。 4.對高齡者之建議 (1)理解學習權是老年人權,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2)體認活躍老化的願景,積極參與社會。 5.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研究對象:可選取老化程度較嚴重的社區或實際居住於銀髮住宅社區 中的老人,瞭解其需求與看法: (2)研究方法:可採用行動研究,藉以獲得事實面的資料; (3)研究工具:宜增加其他研究方法的比重; (4)研究主題:可進行個案研究或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可行性評估等主題。Item 靈性教育方案對高齡者靈性健康影響之研究(2011) 羅暐茹; Wei-Ju Lo本研究旨在探討靈性教育方案對高齡者靈性健康的影響,以行動研究進行六週共計六次12小時的靈性教育方案的教學,研究結論為: 一、在高齡者靈性教育方案內容 (一)以過去、現在、未來作為時間軸,將靈性健康之內涵融入於其中 (二)靈性教育方案內容,包括生命回顧、歡樂情深、創造生命潛能無限、信仰你我他、團圓、回憶抽屜等六個單元活動,皆適用於高齡者靈性教育方案 (三)與「宗教寄託」相關之方案內容在實施上有其困難性 (四)主題活動設計令高齡者充滿新鮮感與趣味性 (五)以「現在→過去→現在→未來」為時間軸發展順序,學員能循序漸進的檢視自己 二、在靈性教育實施方式,可包括生命敘事、藝術繪畫、律動舞蹈、即興創作、音樂、冥想等六種方式 (一)生命敘事、藝術繪畫、律動舞蹈、即興創作、音樂、冥想等六種方式皆適用於靈性教育中 (二)實施方式可在活動內容中相互交流運用,以此概念發展更多元之活動方式 (三)將六種實施方式融入於團體活動中,善用團體動力,促進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 (四)暖身活動以遊戲方式帶入,能暖「身」也暖「心」 (五)善用方法營造溫馨與正向的學習氣氛 三、靈性教育方案的實施對高齡者靈性健康有顯著影響 根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擔任高齡者教學教師的建議 (一)實施靈性教育方案,以提升高齡者靈性健康 (二)將既有課程結合生命敘說及懷舊回顧,以提升高齡者的靈性健康 (三)積極參與靈性健康相關研習,以充實靈性健康相關專業知識及領導與對話的技巧 (四)善用團體動力,以生命敘事、藝術繪畫、律動舞蹈、即興創作、音樂、冥想等方式,帶領學員個體,以增進其靈性健康 二、對高齡教育機構及政府機關的建議 (一)高齡教育機構開設靈性健康或心靈成長相關課程 (二)高齡教育機構與大學院校相關系所合作辦理靈性教育研習活動 (三)政府機關應建立靈性教育相關指導諮詢服務 三、對高齡者的建議 (一)積極參與相關靈性教育方案,提升靈性健康 (二)尋求多元學習管道,提升自我靈性健康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方案實施時間與內容設計可延長為十二周 (二)運用準實驗法進行一般課程與靈性教育方案對靈性健康影響情形之比較 (三)針對不同地區的高齡者實施靈性教育方案之研究 (四)以團隊形式進行靈性教育方案的研究Item 北埔地區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2010) 張芳瑜; Chang, Fa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北埔地區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員之經驗學習歷程,研究中採立意抽樣並進行深度訪談,抽樣之樣本為北埔地區6位高齡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員。除試圖瞭解其參與動機、工作挑戰、工作體悟與經驗學習的成效,本研究亦將訪談內容予以編碼登錄,並採質性研究分析訪談資料並討論結果。社區的高齡者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對地方事務熟悉,是一項重要的資源,以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工作,可以使高齡者從工作中獲得尊重與尊嚴。而透過社區文化導覽解說的經驗學習過程,高齡者亦可不斷學習、建構知識、獲得技能並提昇自我的價值,更可以增進其與社區互動機會,傳承珍貴的文化與經驗。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高齡者的學習動機包括:求知興趣、能力提昇、社會服務、社交關係及職業進展等五個取向。 二、高齡文化導覽解說員之工作挑戰為:古蹟的開放與破壞、噪音干擾與 高齡者的限制。 三、經驗學習對於個人、生活及社區有正向的意義。Item 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之個案研究(2006) 翁慈憶; Tzu-Yi Weng高齡人口驟增所激起對高齡者權益之重視,如何顧及高齡者隨年齡增長產生之身心變化所造成在行動與學習上較一般人不便之處,避免高齡者在使用博物館時受傷或多受阻礙,是博物館責無旁貸的重點預防工作。 執此,本研究基於無障礙環境應回歸以使用者為本位,試圖透過觀察及訪談等方法瞭解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設置現況、參觀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高齡者特性及其對博物館無障礙環境之使用及知覺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參觀歷史博物館之高齡者生理變化主要在運動機能及感覺機能上,對博物館無障礙環境之知覺到障礙部分則主要在大眾交通運輸、廁所、樓梯、走廊通道、燈光及展示說明,知覺到無障礙部分在電梯使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設置現況檢核結果大致相同。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幾項建議,在博物館方面,建議博物館應針對高齡者之障礙知覺部分進行環境改善;在未來研究方面,則建議後續研究者針對聽力衰退之高齡者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或進行高齡者於較需實際操作之動態博物館的使用情形研究。Item 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健康相關行為 對快樂感的影響(2014) 黃德宗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55歲以上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健康相關行為對快樂感的影響,採橫斷性研究,分析2011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六期第二次健康組的資料。結果發現:有71%的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良好;平均慢性病數目為0.76種;有57.9%的高齡者有規律運動習慣;79.4%有每天攝取蔬果;77.7%每天睡眠時數為6-8小時;有分別70%與76%的高齡者不抽煙與不喝酒;而快樂感的平均數為5.16(李克特七度量尺)。 而人口變項中的「已婚」、「自覺經濟狀況」與「教育程度」;健康狀況中的「自覺健康狀況」與「看醫生頻率」;健康相關行為中的「運動」、「蔬果攝取」與「睡眠時數」在快樂感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中的「慢性病數目」、「自覺健康狀況」與「看醫生頻率」;健康相關行為中的「運動」與「蔬果攝取」與快樂感呈現相關。「自覺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此四個變項是高齡者快樂感的預測因子,可解釋快樂感總變異數的25.5%。 由以上研究結果得知,對於高齡者而言,若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及規律的運動,即能提昇其快樂感。Item 相異文化類型高齡角色廣告形象之研究 ──以臺灣《商業周刊》及美國Bloomberg Businessweek為例(2014) 蕭文玲; Wen-Ling Hsiao透過研究廣告,我們總可以擷取許多訊息。在急劇高齡化趨勢下,高齡族群顯然成為一新興議題,然而過去高齡者相關研究中,多僅著重高齡者的認知、醫療保健等,高齡者與廣告的相關研究也聚焦在刻板印象的呈現,鮮少以「文化類型」為切入點探討;因此,本研究欲以此為出發點,結合三個面向探究在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與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兩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之下,高齡形象在平面廣告媒體中所呈現的差異。本研究採用美國《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以及臺灣《商業周刊》為取樣來源,分別做為兩種文化類型之代表;又修正日本高齡學學者田島知之(2008)之類目建構,運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加以探討。研究結果發現文化類型對於高齡角色廣告形象之角色性別、角色重要程度、角色出現場景、角色形象、角色外觀、廣告產品類別以及模特兒的使用上均有所差異。Item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齡者創造力影響之研究(2014) 謝秀慧; Hsieh Hsiu 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孫易新心智圖法®」培訓機構,針對高齡創造力所規劃之〈心智圖法樂齡創造力教學方案〉,對高齡者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實驗組研究樣本是以自由報名參加〈心智圖法樂齡創造力教學方案〉之高齡學員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4人;對照組15人。實驗組接受四週總共8小時之訓練課程,對照組接受四週「唱歌學英文」訓練課程,透過「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語文)」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圖形)」進行前後測t檢定分析,以及課後問卷調查表,分析語文、圖形的創造力與學員課後的感受性。 經統計分析之後本研究發現: 一、 實驗組在語文創造力向度當中的變通力與獨創力,皆優於對照組的學員。 二、 實驗組在圖形創造力向度當中的流暢力與變通力,皆優於對照組的學員。 三、 實驗組後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相互比較之下,在語文創造力向度當中的變通力與獨創力皆達顯著的進步成效。 四、 實驗組後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相互比較之下,在圖形創造力向度當中的流暢力、變通力與獨創力亦皆達顯著的進步成效。 五、 在課後感受上,普遍持正面的態度,覺得對激發創意思考有幫助;有助於活化腦力;課程活潑有趣;學員很開心、有收穫;講師很用心、很專業;但是也會受到生理老化的影響,產生學習上的壓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對心智圖法應用於樂齡創造力課程的規劃、實施,與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Item 台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2009) 朱妙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齡者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關係,採調查研究法,選取台北縣三鶯區200位65歲以上高齡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調查問卷」為主。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人際關係量表及幸福感量表等三部份。採SPSS統計軟體,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ANOVA、相關及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印證分析,茲將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一、整體而言,高齡者的人際關係及幸福感狀況不錯。 二、高齡者人際關係方面 (一)女性高齡者在親密朋友數、與朋友聯絡次數及友誼支持度均顯著高於男性高齡者。 (二)「教育程度」、「財務滿意」、「健康狀況」等個人背景變項與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此外,閩南高齡者的人際量表分數顯著高於客家高齡者。 (三)人際關係的四個分層面中,「親密朋友數」、「朋友互動頻率」、「朋友親近程度」與「友誼支持度」彼此間的關係皆達顯著正相關。 三、高齡者幸福感方面 (一)高齡者的「年齡」與幸福感達顯著負相關;「教育程度」、「財務滿意」、「健康狀況」等與幸福感則達顯著正相關。 (二)在人際關係層面中,「親密朋友數」、「與朋友互動頻率」(包含互動頻率與互動方式多寡)、「朋友親近程度」、「友誼支持程度」與幸福感均達顯著正相關。 四、個人背景變項與人際關係對整體幸福感之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個人背景變項區組共可解釋幸福感38.3%的變異量,其中「財務滿意」與「健康狀況」兩者的個別解釋力達顯著水準;而加入人際關係區組對於幸福感的解釋力則可以增加24.7%的變異量,其中「友誼支持程度」、與「親密好友數」兩者的個別解釋力達顯著水準。整體模式則共可解釋幸福感變異量的62.9%,個別變項中則以「友誼支持程度 」的預測力最佳。 本文最後則根據文獻及研究結果,對高齡者提出的建議為應如下: ㄧ、對高齡者建議: (一)重視高齡者生理健康的需求,加強自我保健觀念。 (二)調適心態,開闊心胸,自信安排自己生活。 (三)不再僅依賴子女奉養,高齡者理財觀念的調整。 (四)參與多元學習課程。 二、對社政機關建議: (一)加強社區為基礎的照顧網絡。 (二)重視高齡者經濟安全,提供多元福利服務 (三)推廣高齡者多元課程,專長分享。Item 台北縣樹林市高齡者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2009) 劉淑惠摘 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高齡者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採調查研究法,選取台北縣樹林市200位65歲以上高齡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高齡者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調查問卷」為主。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社會支持量表及生活適應量表等三部份。採SPSS統計軟體,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ANOVA、相關及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印證分析,根據主要研究發現,茲將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 高齡者在社會支持量表及生活適應量表的表現整體而言偏向高分,分別在「訊息性支持」及「家庭適應」得分較高。 二、 高齡者的整體社會支持在年齡、自覺健康狀況、自覺經濟狀況等變項達顯著相關。 三、 高齡者的生活適應在年齡、教育程度、經濟來源、自覺健康狀況、自覺經濟狀況、與家人相聚時數、與朋友相聚時數等變項達顯著差異或相關,在性別、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宗教信仰等變項則無顯著差異或相關。 四、 社會支持各層面「訊息性支持」、「社會整合」、「情感性支持」與生活適應的「家庭適應」、「社會適應」、「心理適應」及「生理適應」皆存在顯著正相關。 五、 不同背景變項與社會支持對「生活適應」層面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以「自覺健康狀況」預測力最佳,其餘依次為「社會整合」、「教育程度」、「和家人相聚時數」、「年齡」。 本文最後則根據文獻及研究結果,對高齡者提出的建議為應自省年老所帶來的身心調適,積極面對老年生活,讓生活適應更佳,在政府部分,應加強老人福利措施。 關鍵詞:高齡者、社會支持、生活適應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