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638
-
ItemM. de 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1958-2018)的對話( 2022)法國「永續教育」(l'éducation permanente)理念的確立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運動,其中M. de Condorcet(1743-1794,以下簡稱Condorcet)於1792年4月20、21日提出的《公共教育組織法規提案暨報告書》(Rapport et projet de décret sur l'organisation générale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以下簡稱《公共教育報告書》)明確闡述「永續教育」的基本概念,不僅為法國公民教育、職業教育及民眾教育的發展樹立參考典範,亦透過國際組織重要人士的宣傳將「永續教育」相關理念傳播至世界各地。尤其,法國第五共和政府於1971年7月16日制定以「永續教育」為架構的職業繼續教育制度,此制度是否呼應Condorcet的教育理念?法國政府後續所提出的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與Condorcet的公共教育論述是否具有異同之處?值得深入研究。 職是之故,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及「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重要法案立法理念」作為對話的主題,透過法國當地第一手原文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一方面闡述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的內涵;另一方面分析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制度之立法理念、政策內涵及整體特色;最後,探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及差異性。本研究結論如下:(1) Condorcet的公共教育論述主要立基於啟蒙哲學思想,強調公共教育的建立,旨在培養理性判斷能力及傳授知識,並以「個人發展」作為基礎,開展出「理性」、「科學」、「自由」、「平等」四項公共教育核心理念,試圖協助全民擺脫依賴他人的奴役狀態,促使個體在個人生活、職業生涯及公共事務上都能成為獨立自主的理性公民;Condorcet的公共教育實施原則計十項,包括「全民原則」、「平等原則」、「區別原則」、「完整原則」、「世俗化原則」、「分級教學原則」、「免費教育原則」、「獨立性原則」、「自由競爭原則」、「國家責任原則」;四項教學原則為「學習者需求導向」、「多元學習方法」、「理論與實務的兼顧」、「學者協會的協助」;公共教育應發揮培養理性公民的「政治功能」、促進職業技藝與科學發展的「經濟功能」、協助全民適應社會變遷並促進社會正義的「社會功能」、協助知識進化與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功能」;職業教育方面,Condorcet提出四項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是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人力資本與研究創新的重視、知識的共享與集體性建構、強調學者協會的重要性;(2) 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的立法理念如下:以「個人」為基礎的機會平等原則、歷經「社會晉升」及「永續職業教育」至「終身職業教育」理念的演變、以「國家義務」及「責任共享」作為主要立法精神、導入「自由競爭」的教育市場理念等;(3) Condorcet公共教育論述與法國第五共和職業繼續教育立法理念具有九項相似觀點,包括:以「永續」或「終身」的生命全程概念規劃教育制度、強調國家辦理職業教育的義務、以「個人」為基礎的學習方式、重視機會平等理念、主張公私立教育機構的自由競爭、提供多元化學習方法、兼顧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重視教育與就業的關係、採用知能分級的模式;兩者理念具有五項差異性,包括:職業團體的介入與否、雇主的參與責任、「市場供需法則」是否能成為制度的管理準則、以「學科」或「能力模組」作為學習內容的分類標準、對研發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
-
Item社會資本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 2021)社會資本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形成的資源,成員之間形成了網絡以及指導行動的規範,而後又衍生出信任等的特徵;這樣的網絡與規範能夠被用來追求集體利益,進而促成彼此之間的互惠與合作。當社區成員之間建立起穩固的網絡以及高度的信任時,便能使社區採取行動處理內部或外部的問題或變化。而社區成員若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社區整合學習資源,提供無所不在與無時無刻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強化社區居民的競爭力。地方文化產業的推動除了以文化產業為基礎外,仍需要透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方能激發創意,提供居民一個互動與學習的場域。因此本研究以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為例,探討香藝文化園區如何建構及提升社會資本並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香藝文化園區如何設計社區學習活動並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如何相互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作為研究設計與途徑,運用文本分析以及深度訪談取得初級資料進行探討。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香藝文化園區建構並提升多面向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之間會相互影響與促進;社會資本與社區學習能夠相互提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最後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參考之用。
-
Item影響企業社會責任決策因素之研究:以福建閩南區域不動產開發行業為例( 202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嚴重環境污染及全球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日益 凸顯,永續發展的理念隨之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企業社會責任開始由傳統理念逐 漸朝向企業戰略層面發展,成為社會評價企業的重要標準。作為中國大陸經濟發 展中的支柱性產業,不動產開發行業亦積極投身企業社會責任事業,踐行自身社 會責任,但其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根據官方近十年的統計顯示,不動產行業消費 者投訴比例連年佔據被投訴行業的前列,並且未有顯著改善。當企業對社會責任 投入的結果長期處於此種情況下是否會對其投入意願造成影響?此外對企業投 入社會責任的根本影響因素又有哪些?前述問題意識是以引發本研究的主要動 機。檢視不動產開發行業之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其視角主要著眼 於行業整體,較少對具體區域市場進行針對性研究。基於該行業具有較強區域性 的特質,本研究選擇聚焦於福建閩南區域之不動產開發行業展開。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選取研究區域內八個具有代表性的不動產開發企 業,以文獻探討歸納所得之企業社會責的倫理因素、經濟因素、制度因素三大面 向為基礎架構展開深度訪談蒐集資料,進而針對研究對象之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因 素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倫理道德價值觀、經濟動機及制度因素對研究區域內不動產 開發企業 CSR 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就倫理道德價值觀而言,個人價值觀對於 CSR 的投入及實踐效果產生根本影響,而家庭教育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發揮了較大作 用,其次為學校教育與儒家文化;就經濟動機而言,則以善因行銷與資源交換為 主要動力;而制度因素則因其強制性與不可違抗性從客觀上保障了企業社會責任 的實施。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從行政政策及企業實務兩個面向提出相關建議。
-
Item實體生活與虛擬世界中的社交比較自卑感( 2022)人類的許多能力需要透過比較來評估,藉此知道自己位於群體中的位置。在某些不容易察覺到的領域或自身的技能,我們常常被自我所困擾認為自己低於平均,但當涉及與自我相關非常重要的領域時,人們非常自信且傾向於認為自己高於平均,社交生活大概就是屬於與自我相關的領域,令人意外的是,在評估自己的社交活躍度時,人們不會對於社交環境進行代表性的調查,相反,因為認知可及性的影響,他們將自己與心理上最容易接近的基準進行比較,但該基準容易產生偏差,那些社交活躍程度高的人更容易被想到,成為比較的基準,故產生社交自卑感。本研究發現自卑感確實存在於社交生活中,然而非社交生活則不會產生自卑感,反而會產生優於他人的傾向。而進一步檢驗社交生活的不同情境,發現不論是在虛擬情境或實體情境,皆會產生社交自卑感。此外,本研究發現進行正向特質的社會比較時,我們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好;反而進行負向特質的社會比較時則沒有觀察到個人與他人的差異。另外本研究發現較低社會期許的社交活躍程度受自我期待程度影響,對於社交活躍度的自我期待度越高,傾向認為自己在社交越活躍,則社交自卑感越低。社交自卑感與心理健康亦有關聯性,高社交自卑感者生活滿意度越低、寂寞感越高。
-
Item群眾意見一致性及自閉傾向對從眾行為的影響( 2021)人是群居的動物,很少有人能離群索居地生活,完全不與他人互動,個體由於受到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從眾的現象常見於日常生活中,而從眾也存在個體內差異,可能會因著個體不同的特質而有不同程度的從眾,然而並非所有的研究都有相似的結論,在從眾行為與自閉傾向的關聯性研究中就有著不一致的發現,在Yafai等人(2013)的研究顯示自閉症者比起非自閉症者更不從眾;而在Lazzaro等人(2018)的研究中發現自閉症與從眾行為無關。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則是要釐清自閉傾向與從眾行為間的關聯性,並為過去不一致的發現提出可能的解釋。本研究透過透過將他人的意見呈現於提示畫面中來營造從眾情境,並觀察他人意見一致性是否會影響記憶再認作業的表現,同時以自閉光譜量表評估參與者的自閉傾向。結果發現自閉傾向對從眾行為沒有影響、群眾意見一致性越高從眾行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