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81
  • Item
    環境藝術觀展者的凝視及其海洋意識:以「潮藝術-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之社群媒體Instagram為例
    (2019) 邱依婷; Chiu, Yi-Ting
    政府於2011年全面推動海洋教育,博物館成為重要的非正式學校教育場域之一。其中,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透過各種教學方式推動海洋教育,因場域特性及環境議題帶動,遂以環境藝術策展企圖串起人與環境、博物館與藝術之關係。本文旨在探討觀展者對於環境藝術作品的看法及對海洋意識的影響,以內容分析法分析社群媒體Instagram的相片及其說明,研究顯示觀展者貼文的內容集中在特定作品,觀展者不易從作品建構出海洋意識,個人凝視的取向也不盡相同。因此建議未來應加強開設海洋教育課程及培育師資,策展時廣泛運用各類海洋教育主題,並加入貼近民眾生活的宣傳內容,以達推廣海洋教育之目的。
  • Item
    女性空服員勞務現場之調適行為與生存策略研究
    (2019) 張淳怡; Chang Tsun-I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國內某航空公司的十三位女性空服員,以理解社會互動時的女性空服員,如何符合勞務現場角色期待而採取應對的行為與策略。藉由擷取女性空服員勞務現場經驗的分享,以及影響女性空服員決策的因素,了解她們在勞務現場的各種調適行為與生存策略,並提出相關看法與建議。 研究發現,女性空服員形象的「角色展演」無時無刻不被期待,不僅是一般大眾,她們也同樣以此自我期許。本研究利用Goffman戲劇理論觀點,分析女性空服員如何透過勞務現場裡的實際操演,形構一套自己的求生策略。
  • Item
    企業內部講師培訓課程訓練成效-以A公司為例
    (2019) 陳書農; Chen,Shu-Nhng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瞭解企業內部講師培訓課程學員之學習行為與課程訓練成效的現況,進而分析並討論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學員學習行為和訓練成效上之差異情形,以及內部講師培訓課程學員的學習行為和訓練成效之相關情形,最後探討學習行為對訓練成效之預測力。本研究將所搜集的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分析、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回歸分析等進行資料分析處理。從資料分析中獲得下列結論: 一、不同「婚姻狀況」、「年齡」的學員在「學習動機」具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工作年資」的學員在「學習方法」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學員在「學習習慣」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工作年資」的學員在「學習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教育程度」的學員在「訓練滿意度」上具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年齡」的學員在「個人才能增進度」上具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教育程度」的學員在「實際工作應用度」上具有顯著差異。 八、學習行為與訓練成效間達正向顯著相關,且學習行為對訓練成效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過程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作為辦訓單位、培訓課程學員以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
  • Item
    桃園市中聖里社區營造推動社區學習之研究
    (2019) 李綺敏; Lee, Chi-Min
    桃園市中聖里自2006年成為新興的里,面積小、人口密度稠密,里內幾乎都是高樓大廈,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型社區。首任里長連任迄今十餘年,一直以「社區營造」的理念推動社區各項事務與大小活動。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市中聖里社區營造的目標、作法,並參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學會改變等終身學習五種基本的學習能力及其具體的內涵,分析及提出中聖里民、志工參與社區營造過程獲致的社區學習。 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經由深度訪談來蒐集資料。研究結果歸納中聖里社區營造三大目標為創造在地記憶、重建人際網絡、落實生態社區,並經由舉辦各項社區活動、推動流浪貓TNVR、開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社區團購、環保資源管理等以達成目標。同時也運用理念宣導、動員社區民眾、行動帶領等方式引導社區居民進行學習。參與社區營造使中聖里民與志工經由非正式學習在不知不覺狀態下學習許多事物: 一、在學會求知方面:因應科技進步,時常運用網路資源學習及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 二、在學會做事方面:運用科技創新工作技能、培養里民合宜的社會行為、從做中學習處理事情的步驟及互助學習。 三、在學會共處方面:培養認識自己及他人的能力、培養同理心,社區居民可以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四、在學會發展方面:自我導向學習以促進自我實現並獲得歸屬感,學習認同社區在地文化、學習審美和欣賞、學習關懷和尊重,無形中豐富了人格特質。 五、在學會改變方面:促進個人及社區接受全球氣候變遷、大自然反撲,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改變居民思考行為模式,培養人與生態環境的友善關係。也希望將中聖里廣受內、外肯定的社區營造經驗,擴展到臺灣其它地方。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社區營造、社區學習
  • Item
    非營利組織導入公益創投之模式初探—以傳善獎為例
    (2019) 李和謙; LI, HO-CHIEN
      非營利組織長期來存在營運與發展困境,而源起於歐美之公益創投其初始目的即在於協助非營利組織的整體性能力建構及發展,而非針對組織單一特定的專案目標與成效,達到提升組織財務績效、降低責信不足、建構組織能力及改善資源分配效率等目的。然公益創投概念於2002年導入我國至今已有17年時間,至今仍缺乏具代表性之公益創投實務案例,尤其運用於非營利組織之發展案例幾乎未見。基此,本文嚐試透過社會企業之「社會創新學派」(The social innovation school of thought)觀點、並以國內傳善獎為例來分析非營利組織導入公益創投的成效與可行性。具體而言,本研究脈絡在透過探究過去公益創投無法導入非營利組織之原因,進而梳理公益創投是否真有助非營利組織健全發展?試圖提出公益創投在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之可行性與做法,在本研究中提出具建設性的結論與核心價值。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深度訪談對象在研究樣本篩選上,採用矽谷社區基金會的公益創投中心(Center for Venture Philanthropy,2004)對公益創投界定應具備的五個關鍵要素條件來篩選,最後篩選出現階段我國最接近公益創投定義之個案進行研究訪談,含蓋三方主要關係人(投資方、中介方、被投資方)。研究方法係以文獻和訪談結果為基礎,依社會創新學派觀點進行交叉比對分析,以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探索性研究角度討論: (一)我國非營利組織對公益創投概念認知情況?接受程度?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公益創投運作情形?成效為何? (三)非營利組織公益創投之主要關係人三方關係互動為何? (四)我國非營利組織對公益創投的期待與建議為何?   整體而言,從文獻資料與訪談內容分析發現:「我國公益創投發展歷程受政府認知與政策推動影響深遠。」亦即公益創投未導入非營利組織而是運用於社會企業,與當時政府對公益創投的認知及政策方向推動有關。研究同時發現經過十年(2008-2019),國人對於公益創投定義認知普遍仍不熟悉;在『介入與否認知差異』是一項相當重要發現,研究則顯示在有條件下,非營利組織(NPO)並不排斥低介入輔導,甚至期待中介方能帶來更多資源與協助。此外,雖然三方主要關係人對於公益創投認知具落差、運作亦不適應,但卻皆肯定公益創投所帶來的改變與效益,顯示公益創投模式運用於非營利組織發展是有空間及被期待的。
  • Item
    母語互動式多媒體教材對外籍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之成效評估:以口腔衛生教育介入方案為例
    (2019) 施景崴; SHIH, Jing-Wei
    口腔照護是長期照顧機構外籍照顧服務員主要照護工作之一,其照護認知、情意與技能影響照護品質甚鉅,然而照顧服務員因工作時間、人力排班、語言障礙等因素使教育訓練成效受到影響,發展適宜及有效的教學策略對長期照顧機構照顧服務員教育訓練是重要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語言(母語及華語)與教學媒介(互動式多媒體教學及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習成效的影響,進而去了解母語互動式多媒體教材介入對外籍照顧服務員口腔照護之學習成效。本研究採類實驗設計,選取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公私立之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之外籍照顧服務員為研究對象,共招募325位,分為四組:母語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組、華語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組、母語傳統課堂教學組與華語傳統課堂教學組,分別採用不同教材提供口腔照護教育訓練。四組分別於介入前、後施予前、後測,藉以評估不同介入方式的學習成效及對照護品質的影響。後測中亦同時調查參與者對教材的滿意度,以了解參與者對不同介入教材的接受。本研究結果主要有兩個發現,第一:不同教材設計方式在不同向度會展現不同的優勢。以媒介中的互動式多媒體教學及傳統課堂教學相比下,認知及技能向度較適合使用互動式多媒體教學進行教育訓練。而在傳統課堂教學會在不熟悉語言的情況下對於情意向度上展現較好的學習成效。第二:依據熟悉的語言進行教學對學習成效有相當大的優勢。在教材滿意度上,發現語言有絕對的優勢,外籍照服員傾向使用熟悉的母語進行學習,若使用不熟悉的語言時,傾向能與講師實際接觸的傳統課堂教學勝過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研究結論,因著教育訓練的目標彈性地調整教學媒介,能使有限的資源在照護工作上發揮最大的效用。
  • Item
    臺灣青銀共居的代間互動經驗之研究
    (2019) 簡嘉慧; Chien, Chia-Hui
    全球人口結構趨勢——高齡化及少子化,對不同地區造成了因地而異的衝擊,各國也相繼提出因應措施。我國內政部人口狀況調查報告亦指出獨居者的比例亦有增加之趨勢,再者,在都市化社會中出現人與人之間離散現象、過往緊密的人際網絡逐漸式微、社會個人化的結構、高負擔的居住成本、虛擬網絡社群等社會議題,緣起於北歐的共居模式似乎成為一新解藥,本研究旨在探究臺灣青銀共居中的代間互動情形,包含青銀共居的居住動機、代間互動之形式、共居中的代間交換與支持、共居後的轉變,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對象為共居青年、共居長輩及推行青銀共居單位三方。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 1.在共居動機與期待上共居長輩對於青銀共居採較開放的態度,青年的共居動機則會受到過去對長者的印象及互動經驗影響。 2.共居青銀的互動形式主要以日常互動為主,共居長輩相較共居青年在互動上較為主動,共居青年則是需經一段時間交流後才會主動邀請長輩互動。 3.代間交換的展開有賴雙方關係之建立。此關係之建立是漸進的從陌生到信任感的建立,最終展開互惠關係的歷程。 4.共居青年以提供情感型支持為主;共居長輩則以提供勞務型支持為主。 5.共居之後青銀雙方在情感、行為與認知上皆會有所轉變,尤其對不同的世代將會重新再認識亦會反思到與原生家庭的代間關係。 6.對於與非血親之代間共居容易存在價值觀差異,導致共居之代間關係建立與維持之不易,故推行單位之第三方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更顯重要性。
  • Item
    銀髮友善食品對消費者產品評估之影響
    (2019) 劉育; LIU, YU
    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行政院農委會自2016 年起舉辦「銀髮友善食品」評選以推廣銀髮健康活動。因此,許多食品企業開發符合高齡者健康營養所需的食品並報名參加評選。 本研究探討獲選銀髮友善食品對消費者產品評估之影響,並進一步加入高齡消費者產品知識、自覺健康、產品接收者差異為調節變項。本研究採用實驗法。研究結果顯示:一、食品獲得銀髮友善食品獎對高齡消費者的產品評估具有正向的影響。二、食品有無得銀髮友善食品獎對高齡消費者的產品評估不受產品知識調節,但發現產品知識較低者對於獲選銀髮友善食品的評價顯著較無獲選食品高;而產品知識較高者對於有無獲選銀髮友善食品的評價無顯著差別。三、食品有無得銀髮友善食品獎對高齡消費者的產品評估不受自覺健康調節。四、產品接收者的差異對有無獲選食品與產品評價之間具有調節效果:為他人(家人)購買產品時,對有獲獎食品的產品評價比無獲獎食品高,而為自己購買時,對有無獲獎食品的評價則無差別。最後,本研究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提出實務上的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大學校院外語推廣教育成人英語學習者自我調控學習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2019) 胡詠婷; Hu, Yung-T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校院外語推廣教育成人英語學習者自我調控學習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以提供成人英語學習者、大學校院外語推廣教育教學者、大學校院外語推廣教育機構及未來研究做為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以便利取樣之方式,針對大臺北地區之大學校院外語推廣部英語相關課程之成人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共發出350份問卷,有效樣本數共計330份(回收率94.28%)。本研究工具包含:「自我調控學習量表」、「學習成效量表」、「個人基本資料」等三部分,透過SPSS23.0統計軟體,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影響成人英語學習者自我調控學習的個人背景因素包含:年齡、職業、學習經驗。 二、影響成人英語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個人背景因素包含:性別、教育程度、學習經驗。 三、成人英語學習者的自我調控學習與學習成效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四、成人英語學習者的自我調控學習能有效預測學習成效,其中,以自我調控學習中的動機導向對學習成效最具有解釋力。
  • Item
    紐澳資歷架構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
    (2013) 梁琍坽; Li-Ling Laing
    本研究以探討紐澳資歷架構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為主題,旨在研究紐澳資歷架構的推動脈絡與目的、設計模式與實施情形、成效評估及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主要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包括:(1)以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為研究方法,以文件分析及訪談法為蒐集資料主要取徑;(2)先進行文獻探討終身學習與NQF理論觀點、ILO研究發現及我國終身學習困境;接續進行紐澳新版NQF文件分析與個案訪談紐澳資歷主管單位、教育機構、學者專家及教育利益相關者;(3)最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研究發現、研究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論包括:(1) 紐澳資歷架構舊版推動脈絡面對教育制度無法快速回應全球化及知識社會科技變遷需求,新版則配合全球NQF發展趨勢;(2)推動目的新舊版均以創造全國性單一架構、提供多元學習路徑創造終身學習機會及提升全國經濟競爭力為目標;(3)紐澳設計模式始終以「學習成果」為核心理念,強調學習輸出並採能力本位,由業界研發為VET資歷課程依據,新版未忽視學習輸入;(4) 實施機構設置NQF主管單位、能力本位研發單位與品質保證機構;(5) 紐澳實施NQF舊版實施阻力為大學不接受,能力本位研發單位與教育提供者意見相左,能力本位明載過度不易了解,政府內部品質保證與補助機制未配合;(6) 紐澳NQF實施成效有限但可促進不同教育部門流動與先前學習的認可,提供更多學習路徑,創造教育市場,提供大學多功能發展的平台,教育與勞力市場關係則有待加強;(7) 未來政策走向實施強制定期品質保證評鑑與加強資歷的教學與評量;(8) 紐澳NQF在終身學習的應用為創造級數與資歷描述語之學習成果內涵,作為VET與高等教育共同語言,提供先前學習認可依據,創造資歷具有貨幣價值;(9)紐澳NQF在終身學習的啟示為NQF真正在價值在於提供終身學習機會與提升紐澳人民的職場能力,NQF之外的終身學習價值須依學習成果相同的評量標準,方具同等價值。 研究建議包括:(1)對紐澳政府建議:定期實施NQF成效評估並訂定評鑑指標、國際交流分享檢討、支援教育提供者組成合作夥伴學習網絡共同研發如何撰寫界定資歷之學習成果、教學課程與評量、反思NQF學習成果導向機制與傳統教學目的差異性、再研究NQF相似性原則合理性、進行資歷與職場關係研究、進行實地評鑑教育提供者之品質保證、系統化研究先前學習認可的指南範例、組成終身學習團隊研究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如何界定為NQF之學習成果內涵、研議如何建立資歷同等價值之信任區;(2)對我國政府之建議:紐澳值得建議之處為有NQF比沒有NQF好、NQF設計模式可參考紐澳模式、近程規劃先協調後設置NQF主管單位、中程規劃立法設置品質保證管理機構、長期規劃研發資歷轉化為課程教學與評量;(3)對區域架構之建議值得推行;(4)後續研究建議:反思國內目的與評估現行機制缺失、研商創造全國性單一架構可行性、調查國內對NQF的認識程度、邀集產業、專業學會與大專院校協商共同研發VET資歷、課程及先前學習認可評量之可行性及進行紐澳以外其他國家NQF典範學習實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