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7
Browse
32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雙重促發物如何影響消費者態度轉變(2023) 李昱臻; LI, Yu-Chen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購買決策時,常會受到周邊與目標產品沒有直接相關的其他因素所影響,因此在沒有察覺時受到廠商的操弄,改變自己的決策與態度。而廠商則需要在當今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透過巧妙的行銷手法,讓消費者對自家品牌增加正面的態度。因此本論文以解釋範圍重疊模型(Chien, 2010)與相互假設理論(Hsiao, 2002)做延伸,來研究在消費者不知情時,雙重促發物會和目標物會產生何種促發效果,以及會如何影響消費者的態度和評價轉變。此外由於過去有許多研究者探討過相關的議題,因此本研究會從樣本數量、衡量面向、促發物的性質以及衡量標準等呈現方式,與過去研究做出區別,觀察在經過操弄調整後,是否可以找到創新的發現。Item 探討自我-他人親密程度對科技接受模型之調節效果(2023) 林恩如; Lin, En-Ju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擴增實境(AR)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特別關注自我與他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對於再次使用意願的影響。研究結合了科技接受模型(TAM)與自我-他人親密程度作為調節變數,透過兩個實驗場景來探討不同親密程度的他人在影響自身使用AR技術的意願方面所造成的差異。在實驗一和實驗二中,本研究選用AR虛擬試穿作為研究場景,以探討不同情境下的消費者行為。實驗一著重於探討自己幫助不同親密程度的人做決定時,自己對AR再次使用意願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親密程度的人確實會影響自己幫助他人做決定時對AR的再次使用意願。而在實驗二中則探討了聽取不同親密程度的人的意見時對AR再次使用意願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親密程度的人同樣會影響自己聽取他人意見時對AR的再次使用意願。Item 投資人情緒與關注度對於資訊性與非資訊性從眾行為之影響(2023) 陳冠霖; Chen, Guann-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股票市場中的市場從眾行為,並分析投資人情緒和投資人關注度是否會對資訊性和非資訊性市場從眾行為造成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台灣股票市場存在市場從眾行為,但並非嚴重,表示市場具有一定的效率性。非資訊性因素對市場從眾行為具有顯著影響,而資訊性因素則無顯著影響,顯示投資者的市場從眾行為主要是非資訊性的不理性行為。此外,投資者的情緒和關注度對市場從眾行為有顯著影響,投資者情緒會促進市場從眾行為,投資者關注度的增加則會導致嚴重的從眾行為。穩健性測試進一步驗證了這些結論的可靠性。總結而言,本研究提供了實證支持,證明了台灣股票市場存在市場從眾行為,且該行為受到非資訊性因素、投資者情緒和關注度的影響。這些結果對投資者和決策者在股票市場中的行為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Item 運動品牌APP的消費者體驗對其品牌依附之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作為中介機制(2023) 蕭郁甄; Hsiao, Yu-Zhen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時代與大環境的變化漸漸產生改變,從過去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是重視體驗經濟的時代,同時科技快速的進步以及普遍使用於大家的生活之中,在加上受從2019年年底開始爆發漸漸席捲全世界的COVID-19影響,全球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行為也走向不同的趨勢。根據Business of Apps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健康與運動類別的應用程式下載使用量急速成長,各家運動品牌也推出了自家的運動APP,讓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運動鍛鍊,並增加使用者的運動動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了解運動品牌APP提供給使用者的體驗價值與自我決定理論中心理需求這兩個面向,是否能延伸至其品牌,並提高使用者對品牌的品牌依附。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情感價值對自主感會產生正向影響;認知價值與行動價值對勝任感會產生正向影響;情感價值與社交價值對連結感會產生正向影響,且自主感、勝任感以及連結感對品牌依附有正向影響。Item 企業數位轉型困難之初探以零售服務業為例(2023) 克羅伊; Reullier, Chloe這篇論文探討了頂層管理的概念性質以及在進行數位轉型的組織中,頂層管理與較低層級之間的差距存在。實施數位轉型策略需要共同理解現象及扎實的理論基礎。儘管有許多關於企業頂層管理者角色的研究,但較少關注受這些決策影響最大的較低層級員工。少數研究承認員工的角色時,主要著重於他們對數位轉型的準備和能力,忽略了他們的情緒狀態和與客戶的互動。本研究確定了溝通困難和理解不足作為重要問題,強調了阻礙全面決策和員工滿意度的五個關鍵問題。研究結果凸顯了在推動成功的數位轉型中,考慮頂層管理者和較低層級員工的能力和觀點的重要性。研究結論指出,組織應該致力於全面合作,涵蓋組織的各個層級,以確保順利過渡和不同層級之間更好的協調。解決確定的挑戰將有助於增強溝通、促進共同理解,並在數位轉型項目中彌合頂層管理和較低層級員工之間的差距。Item 藝術體驗對消費行為的影響(2023) 莊俽蘋; Chuang, Xin-Ping視覺藝術在我們的生活是重要的存在,無論是情感還是行為都可能被影響。然而,過去幾乎沒有關於藝術體驗對慈善捐款與永續產品影響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福祉為核心,探討藝術體驗對慈善捐款以及永續產品的廣告態度、產品態度與購買意願最終的影響。研究採用實驗設計,以實體的形式進行現場實驗觸發與資料蒐集,並且分別進行兩項實驗。在實驗一中,我們發現正面情感與療癒效果會在藝術體驗與慈善捐款的產品態度之間產生完全中介,但在藝術體驗與慈善捐款的廣告態度與捐款意願之間是產生競比中介,且藝術體驗無法正向的直接影響慈善捐款;在實驗二中,我們也發現提升與有意義的情感會在藝術體驗與永續產品的廣告態度之間產生完全中介,但在藝術體驗與永續產品的購買意願之間是產生競比中介,且藝術體驗無法直接影響永續產品。此外,我們更進一步發現,在永續產品的購買意願,藝術傾向高的消費者會大於藝術傾向低的消費者。Item 投資人情緒對比特幣市場流動性與價格崩盤風險的影響(2023) 林啟志; Lin, Qi-Zhi本研究探討了投資人情緒對比特幣市場的崩盤風險和流動性的影響,並構建了新的投資人情緒衡量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在高分位數上,投資人情緒對比特幣市場的崩盤風險呈現正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積極情緒使得投資者對比特幣價格過度樂觀,導致投資行為不理性,推高價格到不合理水準。此過程中,流動性並非主要影響因素。在低分位數上,投資人情緒對比特幣價格崩盤風險呈現負向影響。低落的情緒增加了投資者的擔憂、恐慌和悲觀情緒,導致比特幣價格下跌風險加劇。這時市場流動性扮演了中介角色,因為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拋售比特幣以減少風險,進而導致流動性減少。本研究結果對於理解比特幣市場的價格波動機制以及投資者行為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意義,也為相關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Item 疫情恐慌下中美基金經理人處分效果(2023) 李佳恩; Lee, Chia-En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疫情與非疫情期間、台灣與美國基金經理人處分效果之不同。過去文獻關於同一國別之基金經理人面對不同市場(非效率與效率)之處分效果、及不同國別之基金經理人面對相同市場之處分效果較為從缺,本研究創新之處是直接訪問資深基金主管,以實際管理經驗形成假說,並以 Odean(1998)之方法計算。研究結果發現,兩國基金經理人投資國內,不論是否為疫情期間,皆不存在顯著的處分效果,反而是反向顯著;然而台灣基金經理人在疫情恐慌期間投資美國市場卻有顯著的處分效果。本研究也依據訪談後形成之假說,探討基金規模和基金風格結果是否不同,研究結果發現,基金規模不會對處分效果造成差異,但基金風格不同在處分效果上有顯著差異。Item 線上學習平臺之價值提供、使用者參與暨續用意願之研究(2023) 余智敏; Yu, Zhi-Min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線上學習行業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線上學習平臺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低回報率是其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研究以線上學習平臺的功能與特色為基礎,構建了使用者持續使用意願的影響因素。根據線上學習平臺使用者的認知型參與和情感型參與,構建線上學習平臺使用者繼續使用該平臺意願之模型,並探討模型中各變數之間的關係。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具備良好的信效度,且依據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的八個研究假設中,多數假設結果皆為支持。反映線上平臺之價值提供確實可以透過內容有用性正向影響認知型參與、以及內容個人化、遊戲化元素、互動性正向影響情感型參與,同時情感型參與正向影響認知型參與,進而由使用者的認知型參與和情感型參與提升使用者的續用意願。Item 探討社會企業行銷 — 敘事法、口碑與消費者行為(2023) 方文椿; Pang, Moonchun這篇研究論文的動機來自於各國社會企業在執行行銷時,時常面臨的窘境。許多社會企業雖然努力嘗試解決各種社會企業問題,但仍然遇到他們難以避免的挑戰,以下舉例說明:所謂企業面臨的問題涵蓋,企業穩固雙重目標(公司營利及社會問題)、 專業行銷人員及掌握財務限制。面臨這些問題,使社會企業難以有效地展現他們獨特價值,甚至增加與目標客群交流的困難度。為了強化此問題,社會企業行銷負責人及經營人可透過本研究提高社會企業之洞察力並有效執行行銷策略及增進公司成長。本研究最主要的重點之一是針對敘事法行銷的探究。每家社會企業都有獨特的故事. 透過這些故事進行內容行銷(contents marketing)能提高顧客們的參與度。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討了敘事法的可信度,包括故事與產品的相關性、故事的真實性以及清晰度。清晰度泛指故事的難易度及清晰度。此外,本研究結合普遍行銷層面的變數,包括來自計畫行為理論的因素(如態度和主觀規範)即決定消費者行為的因素(包括察覺社會新鮮價值和察覺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度)。本研究顯示,可信度明確及密切影響察覺社會新鮮價值和察覺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度。此外,察覺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度與社會品牌的態度呈現關聯。主觀規範與察覺社會新鮮價值有正向關係,而主觀規範和對社會品牌的態度明確地影響口碑行銷。這些發現強調敘事法的必要性,並凸顯其在塑造社會企業行銷中消費者態度和行為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