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形合參》之初探

dc.contributor洪萬生zh_TW
dc.contributor左台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蘇之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Su, Jhih-Fa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1:05:01Z
dc.date.available2022-07-14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1:05:01Z
dc.date.issued2017
dc.description.abstract清末的中國正值西方世界的叩門,此段時期因為政治外交的因素,使得大量西學被引入了中國清朝,而這相當多量之西方譯本,也仰賴當時從西方來華的傳教士們,本書亦為其中之一。 《代形合參》的底本為《解析幾何原理》(The 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是美國數學家伊萊亞斯.羅密士(Elias Loomis, 1811-1889)所著,筆者所研究之版本是大清宣統二年歲次庚戌(1910),由當時在華的美國傳教士潘慎文(Alvin Pierson Parker, 1850-1924)為譯文者,謝洪賚先生為筆述者。在《代形合參》之前的解析幾何相關翻譯著作中,就屬中國清朝數學家李善蘭(1811-1882)和偉烈亞力所譯的《代微積拾級》(1859),此中譯本的前九章亦為解析幾何之內容,但是僅有平面解析幾何,並無立體幾何與圓錐截痕部份,此在《代形合參》中則加以補齊。 《代形合參》一書為清末所興起之各學堂的數學通用教科書之一,內容分為三卷,除了「卷一 有定式形學」與「卷二 無定式形學」兩卷為平面幾何外,還介紹了立體幾何部分的「卷三 立方形學」。另外,最後的附錄部分,則是描述如何利用座標法來繪製溫度曲線、地理曲線和氣象曲線等。 《代形合參》大抵已初步介紹當代的解析幾何所涵蓋內容,在當時是一本專門地系統地闡述西方解析幾何的書籍,甚至其中的「直線」、「論圜」、「拋物線」、「橢圓」、「雙曲線」、「立方形學」等卷章,亦是現在高中數學教科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值得我們研究探討與比較。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數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503401123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503401123%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496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解析幾何zh_TW
dc.subject代形合參zh_TW
dc.subject有定式形學zh_TW
dc.subject無定式形學zh_TW
dc.subject立方形學zh_TW
dc.title《代形合參》之初探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