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861
-
Item國際企業外派人員主動性人格、文化智商、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團隊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2021)隨著商業環境的成熟,產業分工之情形日益繁多,造就國際化程度與日俱增,創造許多國際企業的興起。但在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分工裡,不論是至外國開拓新的據點,或是洽談國際合作事務,都高度依賴外派人員的團隊績效。本研究以台灣國際企業的目前正經歷外派或曾有外派經驗之人員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重點探究外派人員具備之主動性人格、文化智商、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團隊績效,透過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藉由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中的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確認問卷信效度,再以潛在變項模式(latent variable modeling)檢驗各項研究假設。本研究在探討國際企業外派人員主動性人格、文化智商、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團隊績效之關係時提出三種因徑模式(path analysis),使用競爭模型(competitive models)觀點分析何種理論模式具有較合理的解釋力,在各模型中釐清了多重中介效果(multiple mediations)的系絡,主要發現多重中介模型中透過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輔助時,對於團隊績效的解釋力就會有明顯的提升,因此提供了更為充分的證據來促成理論模型的建立。研究結論亦有助於跨文化訓練與團隊建立之人力資源發展實務。
-
Item範例引導與問題導向混合學習策略對國小學生機器人程式學習成效的影響( 2021)問題導向的學習策略已被廣泛地運用在機器人程式設計等跨領域課程,但在此策略中加入範例的引導是否能更具學習成效,是常被關切的課題。本研究以準實驗法,探究「範例引導混合問題導向學習」以及「一般問題導向學習」兩種不同但常用之教學策略的成效,針對95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各14節的機器人程式設計課程。課程前後以自編關鍵能力量表評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問題解決、批判思考及創造創新等能力。在評量實施後以國際運算思維測驗(Bebras test)評量學生運算思維,和以認知負荷量表評量學生在兩種學習策略下,學習機器人程式設計的認知負荷。研究結果顯示混合範例引導與問題導向學習策略,因為有適切的鷹架範例導入,可以:提升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以及批判思考等能力,並在學習機器人程式設計上有較好的學習成就,同時提升學生在機器人程式設計的運算思維、降低學生的知負荷。
-
Item科技發展下傳統媒體的組織變革與勞資關係:以《聯合報》系為例( 2021)本研究主要探討傳統平面媒體《聯合報》系,在面臨數位匯流挑戰時,如何因應市場結構改變,找出組織變革策略與行為,以及勞資雙方如何兼顧經營績效管理與保障勞工權益下執行協商。研究問題如下:(一)數位匯流下,傳統報業組織領導者,在報業媒體的轉型變革中扮演的角色為何?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其態度與決策產生的影響為何?(二)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改變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推動那些重要的組織改造?(三)數位匯流下,《聯合報》系在解構與再建構的組織變革中,產生的勞資爭議為何?勞資協商的歷程與結果為何?研究發現如下: (一)《聯合報》系領導人與管理階層廣邀學者專家進行結構變化的盤點,透過內部刊物交流,讓員工了解傳統紙媒面臨數位匯流之困境與機會;同時擘畫轉型變革目標、策略與手段,並對內容與人力提出重整因應。另外,透過願景溝通,讓員工了解未來的願景與方向。啟動不同階段教育訓練,進行員工職能與態度的轉化;並適時宣導成效,建立信心,化解抗拒。 (二)因應數位匯流的組織變革,報系從1990年起,實施不同階段的優退、優離人事精實政策。報系在1980年代榮景時期,受雇人員高達5千多人,到了2020年底剩1,386人,減縮達2.7倍強。 (三)2002年報系開始倡議改革薪級制度,並於2008年推動KPI績效管理,2011實施薪幅制,跳脫既有薪級制度,將同仁職務貢獻與薪資緊密結合,讓薪資結構更趨合理與彈性化,以強化報系整體競爭力。 (四)報系執行變革中,工會組織居中協商談判,推動團體協約簽訂、「久任年金」協議、薪幅制團體協約等。工會更適時反應有關KPI績效管理執行問題、考績爭議事件及記者工作負荷過重等等,力保員工在組織變革中的勞動權益。
-
Item國防部志願役軍官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前因及後果變數之研究( 2021)本研究旨在瞭解國軍在募兵制度的挑戰與變革中,如何調適與應處,其研究目的在於國軍職業軍人的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前因及後果變項之關聯性研究,以過往文獻及經典人力資源管理與產業分析理論作為基礎,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式檢驗建構效度與實證各項研究假設。研究發現除交通影響對生活工作平衡無顯著影響,另領導風格、升遷發展、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同仁合作及政策制度等七項前因透過正向生活工作平衡,進而強化正向生活工作品質。前述七構面對生活工作品質皆有正向顯著解釋力;整體結構模型中生活與工作平衡發揮了中介作用。本研究深入建構理論模式探求個人工作生活平衡在主要關係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可供國軍在面對募兵制度的挑戰與革新時,以作為人力訓練與發展的參考方向,及國軍在人力資源招募與任用的選擇決策依據。
-
Item探討任務科技適配度與績效影響的關聯-以虛擬社群意識為中介變項( 2022)在疫情時代,虛擬社群代表著社會中的溝通型態的轉變,虛擬社群取代了傳統實體社群,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社群軟體的企業員工,其感知任務科技適配與虛擬社群意識,是否能影響其績效影響,並以「任務科技適配模型」為基礎,加入虛擬社群中的虛擬社群意識做為變項,來探討架構中的任務特性及科技特性,如何對任務科技適配度造成影響,以及虛擬社群意識對於任務科技適配度及績效影響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有在企業組織中創建或參與虛擬實務社群之個人進行問卷投放,有效樣本314份。研究結果發現:(1)「任務特性」、「科技特性」正向影響「任務科技適配度」;(2)「任務科技適配度」正向影響「虛擬社群意識」;(3)「任務科技適配度」、「虛擬社群意識」正向影響「績效影響」;(4)「虛擬社群意識」部分中介「任務科技適配度」及「績效影響」兩者之間之關係。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認為應著重任務科技適配度,強化工作任務與科技特性之間的符合程度,以提升績效影響,相關研究結果可供研究之企業,以及後續研究者作為相關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