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討不同專項運動選手跑步型態(2022) 方承瑋; Fang, Cheng-Wei在成長過程中,跑步為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到的一項基礎能力。對於各種不同專項而言,就算沒有實質上跑步的訓練,但體能訓練時往往都會以跑步的形式進行,除了田徑短跑運動員外,鮮少專長運動針對跑步型態進行要求。許多技擊類型項目,要求許多專項技能外,也會透過跑步的方式進行體能,亦或是有氧訓練,但針對跑步型態並沒有實際的要求。目的:探討短跑運動員與跆拳道運動員跑步時肢段間協調型態是否會有差異。方法:招募短跑運動員及跆拳道運動員各十二位,在跑步機上 20 km/hr 速度跑步,以二維攝影,並透過 Simi Motion 標記左腿二維座標,計算著地步幅及每步時間、以角角圖及相對相位量化肢段間協 調型態,檢驗 2 專長在左腳著地期、騰空期、右腳著地期、第二騰空期表現之 差異。結果:2 專長在每步時間達顯著差異;而在各期各關節最大值與最小值中, 田徑多顯著大於跆拳道;在髖膝及膝踝各期相對相位平均數中皆是田徑顯著大於 跆拳道。從角角圖型態中反映出在膝踝第三期至第四期結束時膝關節持續改變時, 踝關節的變化是最大的。結論:不同專項運動員會因為跑步機的限制以及專項訓 練中產生的跑步效率而有相同著地步幅及不同每步時間的表現;透過兩種協調檢 驗的方式,發現在膝踝關節間第三期至第四期專長間有明顯差異,而這差異來自 於兩組運動員踝關節背屈及伸展的影響。Item 探討羽球後場正拍擊球動作協調型態(2012) 柳融迪; Lao, Iong Tek羽球比賽中,運動員擊球動作一致性能減少對手回擊球的準備時間,以取得場上的優勢。過去有研究指出高遠球、墜球和殺球三種後場正拍擊球動作在擊球前的預備動作沒有差異,在擊球瞬間動作有差異;但過去研究並未指出運動員在執行不同三種擊球,從擊球前的預備動作到擊球所發生改變的情形。本研究以運動行為中動力系統為理論,探索三種羽球高手擊球動作,擊球手臂肢段間的協調異同。目的:探討優秀羽球運動員在執行高遠球、墜球和殺球三種後場正拍擊球,和在不同意圖時實施這三種擊球方式時,其動作擊球手臂協調型態的差異。方法:分析8名優秀羽球運動員使用基本擊球動作和佯攻情境下動作, 分別執行高遠球、墜球和殺球三種後場正拍擊球動作,並把球擊到指定範圍區內。利用2台高速攝影機拍攝,以Kwon 3D 3.1軟體擷取腕、肘和肩等三個關節的運動學參數,製作角度變化圖。本研究之結果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考驗角角圖及相對相位等各項運動學參數在三種不同的擊球、兩種不同方法間的差異,顯著水準設定為α=.05。結果:不同擊球方法影響三種擊球在空間及時間的協調型態,在空間協調上肩關節比較穩定,而腕關節與肘關節變異性較大;在不同擊球類型,腕關節與肘關節的組合有穩定的協調時間。結論:運動員以不同意圖實施這三種擊球時,自引拍至擊球瞬間腕-肩關節的空間協調型態仍具有差異,可作為對手回擊的重要前線索之一。Item 以動力系統的架構探討不同項目運動員的跑步動力型態(2018) 宋婕; Song, Jie跑步為所有陸上運動的基礎。即使在該項運動競賽中沒有實際跑步的技術內容,在進行體能訓練時也往往會以跑步的方式實施。由於跑步常被視為一般人均具備的能力,在競技運動項目中,除了徑賽項目的運動員外,較少針對跑步的動作進行訓練。許多對速度有較高需求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棒球等,也很少針對跑步技術進行訓練。動力系統理論是一種以數學模式檢驗系統中動力變化的工具。在動力系統理論的架構下,可以利用觀察狀態域(state space)中動力變化的圖形以及量化次序參數(order parameter)的方式,了解系統中動力質與量的變化。本研究以動力系統的理論架構,比較徑賽項目優秀運動員與非徑賽賽項目優秀運動員在短距離跑步的動力狀況。實驗招募大專甲組徑賽短跑運動員及橄欖球運動員共15位,進行三種速度的60公尺衝刺跑,以三台數位攝影機串連方式拍攝跑步過程,拍攝的影片以Simi Motion 動作分析系統擷取下肢運動學資料,並以左右腿與額面的角度、角速度及相對相位進行圖型及量化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三種速度結果的呈現是由步長及步速兩種策略調整而來的,在速度持續增加時步長與步速都會增大,而慢速跑中步長與步速則不會持續往上增加。在跑步的過程中兩腿是呈現反相動作,當速度變慢時反相的協調型態有較大的起伏,出現較不穩定的現象,同時短跑選手動作協調的穩定度也高於橄欖球選手。本研究除提供以動力系統理論進行跑步動作型態分析之應用外,亦可作為不同競技運動項目運動員檢驗跑步動作的方法。Item 蝶泳手腳協調型態分析(2008) 王 甯摘 要 本研究目的為觀察不同水準蝶泳專長運動員在不同速度時其手腳協調動作型態的變化,並藉由觀察運動學參數,描述手腳協調形式與其功能性。八名蝶泳專長之大專甲組運動員及八名蝶泳專長之大專乙組運動員利用兩台高速數位攝影機(200Hz)同步擷取記錄蝶泳一次週期之動作,再透過Kwon 3D動作分析系統進行各參數的分析運算,並以肩與膝關節之角度、角速度計算連續性相對相位。資料分析結果證實甲、乙組在速度上達顯著差異F(1,14)=21.336, p<.05,且組內也在不同速度呈現顯著差異, F(2,14)=5.056、F (2,14)= 6.720, p<.05。從連續性相對相位之結果可觀察到甲、乙組選手皆具有一下蝶手配上兩下蝶腳之基本協調型態(1:2),但甲組選手在各階段選手皆有較穩定的相位變化。從蝶泳週期中速度的變化與手腳動作之特徵,進行分析發現最大水平前進之速度產生之時機是在推水階段-手指線速度與第二次下踢-膝關節角速度最大時。此外,速度可能是改變蝶泳手腳協調重要參數之ㄧ,參與本實驗甲組選手在慢速度時其手部各階段時間百分比之分配有別於另外兩種速度現象,可能表示在慢速度時選手不擅於統籌其手與腳在有多餘時間中的協調,再推論至長距離蝶泳項目中選手前段配速的動作執行能力應多加強;乙組選手則有更大改進空間。Item 以熵探討籃球跳投協調型態之變異(2007) 江函芸; Han-Yun Chiang跳投為籃球運動重要的技能之一,在越高技能水準的比賽,越顯外線投籃對籃球比賽勝負的重要,因此過去有許多文獻探討投籃動作的變異性,以建構有效的控制或學習投籃技巧的策略,而隨運動行為領域與動力系統的發展,由多肢段產生的協調形態,肢段間相互的複雜關係與其變異性更引發研究者們的興趣。 本研究的跳投動作定義為從膝關節角度最小值至腕關節最大角速度為止的動作過程,共招募七位超級籃球聯賽(SBL)現役球員(年齡 (y):22.8 ± 1.2,身高 (cm):185 ± 10.1,體重 (kg):86.1 ± 10.8,球齡 (y):8.8 ± 1.7),使用Phasespace動態光點擷取系統 (480Hz) 與兩部數位攝影機 (JVC, 30Hz),共蒐集單手跳投500次、其中一實驗參與者1500次跳投的動作進行相對相位、訊息熵及相互訊息的比較。 用於分析之資料總命中率為78.6%,結果顯示籃球跳投動作時,關節最大角速度出現順序為髖→膝→踝→肩-肘→腕關節,且準備起跳到身體騰空之前,膝-踝關節有最穩定的相對相位,同時相互訊息達到最高值,顯示此時膝-踝關節產生緊密的連結,相同的情形出現在肩-肘關節最大角速度時,所以在上肢開始要產生投籃動作,肩-肘關節也為一組連結,雖然其餘關節在各實驗參與者之間皆不一致,顯示在高水準的選手中跳投動作有不同的協調型態的變異現象,因此,跳投動作除了肩-肘、膝-踝之間的穩定之外,並無特定的動作形式,要能將個體產生的協調練習至穩定,可能是提高命中率的要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