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3
  • Item
    中和地區國中肥胖與非肥胖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5) 許秀鳳; Hsiu-Feng Shiu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中和地區國中肥胖及非肥胖學生身體活動量之現 況,並針對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量 之間的關係加以探討。以台北縣中和地區公立國中體重正常及肥胖的學 生為母群體,採立意取樣方式抽出調查樣本。研究工具為一份結構式問 卷,得有效樣本844 人,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獨立 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處理分析。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偏低,且肥胖及非肥胖男生(38.12、 41.08)運動自我效能高於女生(34.33、35.27)、非肥胖組(38.32)高於肥 胖組(36.41)。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屬中等程度的支持,同儕是肥胖 (32.83)及非肥胖學生(39.12)最主要的運動社會支持來源,其次是家人 的支持。 三、身體活動量方面,以非肥胖男學生(7.65)最佳,肥胖男學生 (5.33)次之、非肥胖女學生(3.50)排列第三,而肥胖女學生(3.17)其身體活動量最差。非肥胖學生(5.67)的身體活動量大於肥胖學生(5.28)。 四、不同年級的非肥胖學生在運動社會支持方面有顯著差異,其中 一年級(106.30)大於二(94.38)、三年級(94.15)。肥胖學生則無明顯差 異。 五、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量在肥胖與非肥胖學 生都呈正相關,達顯著水準。 本研究結果顯示,同儕、家人、教師三者對肥胖學生從事身體活動 有重大影響力,運動社會支持愈多,從事身體活動的比率也愈高,在鼓 勵肥胖學生身體活動上具有參考價值。
  • Item
    老年人身體活動、心肺適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2003) 吳秋燕; Wu, Chiu-Ye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身體活動量老年人之心肺適能和生活品質之差異,及身體活動量、心肺適能與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年齡在65~92歲之老年人,以六分鐘走路測驗評估其心肺適能,採用PASE量表評估身體活動量及SF-36量表評估生活品質。 本研究共獲得100份老年人有效資料(平均年齡為72.91±6.17歲),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相關分析,結果發現: 一、不同身體活動量組間之心肺適能有顯著差異,且身體活動量與心肺適能間呈現顯著正相關(p<.05)。 二、不同身體活動量組間之生活品質有顯著差異。而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間有正相關存在(r介於.12至.29之間),且在身體功能、活動限制及情緒限制等三個構面達顯著水準(p<.05)。 三、不同心肺適能組間之生活品質有顯著差異。而心肺適能與生活品質間有正相關存在(r介於.02至.41之間),且在身體功能、活動限制、社會功能及心理健康等四個構面達顯著水準(p<.05)。 高身體活動量及高心肺適能之老年人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因此建議老年人增加身體活動量,增進心肺適能,應是促進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質的有效方法。
  • Item
    老年人健康狀況、身體活動與功能性體適能相關之探討
    (2003) 呂美玲; Meiling Lu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身體活動及功能性體適能之相關性,進一步探析自覺健康狀況、自述慢性疾病症狀數是否為身體活動與功能性體適能的預測因子,本研究檢測對象為中壢市老年人100名,年齡為65~80足歲老年人,本研究分為兩部份,(一)問卷訪談和(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將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複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發現:(一)功能性健康與身體活動、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能力、敏捷/動態平衡、肩膀柔軟度呈正相關;(二)自覺健康狀況與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能力、敏捷/動態平衡、下肢柔軟度呈正相關;自覺健康狀況與自述慢性疾病症狀數呈負相關;(三)自述慢性疾病症狀數與身體活動、敏捷/動態平衡、肩膀柔軟度、下肢柔軟度呈負相關;(四)身體活動與有氧能力、肩膀柔軟度、敏捷/動態平衡、下肢柔軟度呈正相關;(五)自述慢性疾病症狀數是身體活動的預測因子;(六)自覺健康狀況是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能力、敏捷/動態平衡、下肢柔軟度的預測因子。根據本研究發現,建議老年人運動處方的設計可運用本研究的兩項主要結果:(1)自述慢性疾病症狀數來預測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及(2)自覺健康狀況來預測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水準。
  • Item
    松年大學老人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之研究
    (2003) 鄧錦榮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松年大學老人的睡眠品質現況,及探討個人屬性、身體活動和睡眠品質之間的關係。內容以台北縣新店行道會松年大學100位的老人為研究對象,由研究者面對面親訪的方式收案,個案的平均年齡為71±8.32歲。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評估個案睡眠品質之得分介於0-12分,平均得分為6.26±2.65分 ,其中睡眠品質不佳者(PSQI>5)佔45%。 經本研究調查所得的資料,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處理後的結果,發現睡眠品質與相關因素的關係如下: 一、個人屬性中除自覺健康較差者其睡眠品質有顯著不佳之外(p<0.01),在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老人,其睡眠品質亦有顯著不佳的情形(p<0.05)。其他屬性則與睡眠品質沒有顯著的相關。 二、松年大學的老人其身體活動以「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測得平均得分為172.88±55.68分,年齡愈大、自覺健康愈差之個案其身體活動量愈少。同時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性(r=-0.214,p<0.05),也就是說身體活動量愈大者,睡眠品質愈佳。 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松年大學的老人睡眠品質並不佳,而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皆有顯著的相關性存在。
  • Item
    地板滾球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溝通與身體活動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
    (2008) 陳慧如; Hui-Ju Chen
    地板滾球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溝通與身體活動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 日期:2008年1月                 研 究 生:陳慧如                          指導教授:闕月清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地板滾球課程之介入,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之口語溝通與身體活動能力影響。研究參與對象為就讀國小六年級普通班之一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研究方法採個案實驗研究法,自變項為地板滾球課程,依變項為口語溝通能力及身體活動能力;量化的研究工具有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修正式文蘭適應行為類目觀察表,本研究實施十週地板滾球課程介入實驗教學,教學情境為一對一個別教學,並針對參與研究者進行觀察,將量化資料以簡易線形圖分析、視覺分析。質性的研究工具有研究者日誌、參與觀察者日誌、訪談資料及相關文件,以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檢測法進行分析,加以歸納整理。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地板滾球課程能增進輕度智能障礙兒童之口語溝通能力;(二)地板滾球課程能增進輕度智能障礙兒童之身體活動能力;(三)地板滾球課程受到正面的肯定,導師、體育教師、特教老師、家長、智能障礙學童及其同儕,對地板滾球課程均持肯定認同的看法。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體育教師、師資培育單位及未來研究參考之用。 關鍵詞:地板滾球、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溝通、身體活動
  • Item
    老年人身體姿態控制是否受身體活動量與視覺訊息的影響?
    (2006) 游斯徨; Ssu-Huang Yo
    老年人身體姿態控制是否受身體活動量 與視覺訊息影響? 游斯徨 指導者:卓俊伶、吳姿瑩 摘要 以系統模式的觀點,認為身體姿態控制的衰退與對視覺訊息的依賴,起因於身體姿態控制次系統功能的下降所造成,然而身體活動對次系統的助益已獲得證實。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身體活動量與視覺訊息,對老年人身體姿態控制的影響,並進一步暸解視覺訊息依賴,是否受身體活動的影響?本研究使用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 (PASE) 調查四十位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0.5 (SD = 3.9) 歲,並以雙足站立平衡為實驗工作要求,進行睜眼與閉眼兩種情境操弄,使用靜態平衡穩定測量系統,測量支撐腳的壓力中心縱向正負平均位移,與橫向正負平均位移所構成面積。經2(身體活動量)× 2(視覺訊息)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其中視覺訊息為重複量數,結果發現,(一) 身體活動與視覺訊息對老年人身體姿態控制有交互作用,在閉眼的情境高身體活動量組與低身體活動量組達統計的顯著差異 (F (1,38) = 17.38, p< .05, ES = .64);(二) 身體姿態控制對視覺訊息的依賴,高身體活動量組與低身體活動量組達統計的顯著差異 (F (1,38) = 7.50, p < .05, ES = .33)。依據上述結果,本研究所得結論為:(一) 身體姿態控制受身體活動與視覺訊息的影響;(二) 於穩定身體姿態,高身體活動量的老年人對視覺訊息的依賴,較低於低身體活動量的老年人。 關鍵詞:老年人、身體活動、視覺訊息、身體姿態控制、平衡
  • Item
    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2007) 蔡銘仁; Min-jen Tsai
    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 - 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摘 要 目的:以Deci and Ryan (1985) 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並結合行為改變階段為研究架構,探討九年級學生體育課參與的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相關因素。方法:以502名來自臺北市五所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知覺心理因素量表、動機型態量表、身體活動問卷及行為結果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績差相關、卡方、逐步迴歸、線性迴歸及徑路分析進行分析。結果:(一)有效問卷共363份,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15.08 ± 0.36歲 (男176名,女187名),23.3%的研究對象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男生規律運動的比例高於女生;74.1%的研究對象知覺學測壓力,女生知覺學測壓力比例高於男生;(二)知覺心理因素與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呈顯著正相關;(三)動機自我決定程度與正向行為結果呈顯著正相關;與負向行為結果呈顯著負相關;(四)行為改變階段後期者其體育課動機自我決定程度顯著高於處於前期者;(五)心理因素滿足程度是動機自我決定程度的顯著預測因子;(六)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可以有效預測行為結果;(七)心理因素滿足程度可透過動機影響行為結果。建議:(一)體育課程實施時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個別的進步與努力而不作同儕能力的比較,並且重視學生之間的同儕互動以利引發高度的身體活動參與動機,引發學生身體活動的參與;(二)應用自我決定理論針對不同情境與族群做進一步的比較與探討。 關鍵詞:自我決定理論、體育課、改變階段、身體活動、動機
  • Item
    原住民國中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之現況調查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2009) 林聖恩; Lin, sheng-en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花蓮縣十所國中原住民學生七、八、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旨在在探討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之現況調查研究,進一步探討各變項之差異及相關。總計500人為實驗參與者,有效樣本437人。利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臺灣中文版之自填圖卡短版,將其身體活動量分成費力、中等費力及身體活動不足三組。體適能測驗項目為身體質量指數、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八百公尺、一千六百公尺跑走等項目。根據實際調 查所得之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森積差相關及雪費檢定法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考驗與統計。結果如下:(一)原住民國中男生和女生在費力身體活動量及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皆未達到顯著差異。(二)原住民國中女生在體適能之坐姿體前彎,達到顯著差異。(三)原住民國中男生在在立定跳遠及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達到顯著差異。(四)原住民國中男生和女生在體適能之八百公尺及一千六百公尺跑走,達到顯著差異。(五)不同身活動活動量原住民國中男生體適能,在坐姿體前彎及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達到顯著差異。 (六)不同身活動活動量原住民國中女生之體適能,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達到顯著差異。(七)原住民國中男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的相關,費力身體活動量組原住民國中男生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呈正相關,並達到顯著相關。在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組原住民國中男生在坐姿體前彎呈正相關,達到顯著相關。
  • Item
    國中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的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新民國中為例
    (2007) 曾振峰; Cheng-Feng-Ts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之現況,比較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的相關與差異。以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經註冊在籍及在學學生共263人(男生127人;女生136人)。本研究乃採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臺灣青少年自填長版(IPAQ-A)及體適能檢測項目(身體質量指數、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800/1600公尺跑走)進行施測,並將所得的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分析處理;有關統計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 =.05。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生身體活動量現況方面:男生身體活動量比女生高,但兩者的身體活動時間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現象。 二、國中男女生體適能現況:男、女學生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有逐年增高趨勢;另外,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與女生、800公尺跑走表現,有隨著年齡增長而退步的跡象。 三、國中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關係:國中生從事中等費力以上的身體活動量與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呈現正相關,與身體質量指數呈現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另外,學生的身體活動量較少者,其體適能表現呈現較差情形。
  • Item
    高中職學生不同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 之相關研究
    (2007) 游智凱; Yu-Chih-Kai
    本研究主要以宜蘭縣六所公立高中職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旨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現況,進一步探討各變項之差異及相關。總計1,200人為實驗參與者,有效樣本827人。利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臺灣中文版之自填短版,將其身體活動量分成費力、中等費力及身體活動不足三組。健康體適能測驗項目為身體質量指數、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八百公尺、一千六百公尺跑走等項目。根據實際調查所得之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森積差相關及雪費檢定法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考驗與統計。結果如下: 一、高中職男生在費力身體活動量,達到顯著差異;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高中職女生在費力身體活動量及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皆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高中職男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及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達到顯著差異。 四、高中職女生在在健康體適能之坐姿體前彎及八百公尺跑走,達到顯著差異。 五、不同身活動活動量高中職男生之健康體適能,皆未達到顯著差異。 六、不同身活動活動量高中職女生之健康體適能,在立定跳遠及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達到顯著差異。 七、高中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的相關,費力身體活動量組高中男生在坐姿體前彎及一千六百公尺跑走呈負相關,並達到顯著相關,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呈正相關,並達到顯著相關;高職男生在坐姿體前彎呈負相關,達到顯著相關。在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組高中男生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呈正相關,達到顯著相關。高中女生在BMI呈正相關,坐姿體前彎呈負相關,並達到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