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4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PISA 2018探討教師支持對國中學生幸福感之影響:學校歸屬感、自我效能的序列式中介分析(2024) 李依蓉; Li, Yi-Jung本研究主要係使用PISA 2018臺灣資料以探討國中學生的幸福感與教師支持、學校歸屬感、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樣本為臺灣共有192所學校的7,243名學生參與調查評估,以統計軟體SPSS 27.0進行差異分析、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效果分析等量化統計,研究結果如下:國中學生在幸福感方面生活滿意度屬中上程度,然而生命的意義較低;而在幸福感影響因素方面,國中學生感知教師支持較高,但學校歸屬感與自我效能則較低。在幸福感方面,國中男學生的正向情感顯著較低,而國中女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和生命的意義則顯著較低;在幸福感影響因素方面,國中男學生感知教師的支持顯著較低,而國中女學生感知的學校歸屬感和自我效能則顯著較低。私立學校之國中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教師支持、學校歸屬感、自我效能)均顯著較低;而公立學校之國中學生對生命的意義則顯著較低。國中學生的學校歸屬感與正向的情感有顯著較高的正相關,且自我效能與生命的意義有顯著較高的正相關。國中學生的教師支持對其幸福感構念(生活滿意度、正向的情感、生命的意義)均有顯著的直接效果,其學校歸屬感對其幸福感構念(生活滿意度、正向的情感)均有顯著較高的間接效果,且其自我效能對其幸福感構念(生命的意義)有顯著較高的間接效果。Item 【退休後的幸福】:退休者生活幸福感發展經驗之敘事研究(2022) 操玫萱; Tsao, Mei-Hsuan本研究旨在探究退休者於退休生活中發展出生活幸福感的經驗,以及退休生活幸福感內涵。本研究採用敘事研究法,研究者參考文獻資料後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設計出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邀請四位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進行深度訪談。後續將訪談資料以「整體—內容」以及「類別—內容」的分析模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的結果如以下幾點:(一)退休者生活幸福感發展經驗與退休適應歷程交織。退休者在退休後會經歷各自退休適應的歷程,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模式與生活角色。而退休生活幸福感的發展歷程會受到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而起伏,當退休者面臨生活挑戰、感受到威脅或困境時,幸福感受會降低,反之,若生活中發生對退休者具有美好意義的事件時,退休者感受到的幸福感會增加。(二)退休生活幸福感發展經驗具獨特性與主觀性。退休者們依循過往的生命經驗以及內外在狀態各自發展出獨特的退休生活樣貌,幸福感發展經驗也因此不同,不僅發展經驗不同,退休者對於幸福感內涵的定義也有個別主觀的見解。(三)退休生活幸福感內涵可歸納為六大類別。分別為:「基本生活需求」、「關係連結」、「休閒與學習」、「正向的人格特質」、「內在覺察」、「心靈富足」。在每一類別中又分別包含更加細膩、多元的層次。本研究藉著上述幾點研究結論,探究退休者如何在退休後的適應歷程中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幸福感經驗以及幸福感內涵。期能提供在思考或面臨退休生活的讀者以及相關政府單位、助人工作者參考。關鍵詞:退休、退休者、退休適應歷程、幸福感Item 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2023) 陳嘉珍; Chen, Chia-Chen當失智症的照護問題逐漸在家庭中顯現,多數失智症家庭中的成員在維持生計工作的同時,尚需要照護失智長輩,因而面臨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的兩難,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與幸福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所感受的工作家庭衝突之雙向性(「家庭對工作衝突」 與 「工作對家庭衝突」)影響;並進ㄧ步探討研究參與者在職場與家庭中所能獲得的社會支持(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家人支持)對其工作家庭衝突與幸福感之調節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在職的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作為樣本,共回收 202 份有效問卷,並使用「工作家庭衝突量表 」、「社會支持量表」與「中國人幸福感量表」 作 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發現:(1)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與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2)人口屬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感受到較多的社會支持,而工作家庭衝突或幸福感會因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工作型態、職業、家庭照顧者身分、平均月收入以及每日照顧時間等不同有差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被照顧的失智症患者年齡對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的差異影響,使看見年輕型失智症的照顧議題。(3)社會支持方面以同事支持能有效緩衝調節「家庭對工作衝突」與幸福感的關係,家人支持能直接影響研究參與 者之幸福感,而主管支持之調節效果不顯著。Item 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焦慮、生氣、幸福感及正念的效果初探(2022) 王麗穎; Wang, Li-Yi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在焦慮、生氣、幸福感及正念的效果,以16名高職二年級特教班學生為對象,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分為學習組、對照組各8名學生,學習組接受為期8週,每週一次90分鐘的正念教育課程,對照組則按原班課程進行學習。資料分析包括量化與質性資料,量化資料以「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之焦慮分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之生氣分量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短版)」及「中文版止觀覺察注意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前測、第四週後測和第八週後測等分數進行分析;另收集每週課程回饋表以了解學生對正念教育課程的接受程度。質性資料收集學生訪談、教師訪談等內容進行分析,用以輔助評估課程效果。研究結果:1. 八週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未能有焦慮、生氣、幸福感與正念的立即效果。2. 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具質性部分正向效益:(1)培養覺察與靜心的能力,(2)減壓、放鬆,增加正向態度,(3)提升處理情緒的能力,(4)透過學習正念而貼近自己。3. 高職特教班學生能接受正念教育課程,特別結構化的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對正念的基本理解和體驗。最後,提出研究相關討論、建議及限制。Item 教師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介入方案──以幼兒教保服務人員為例(2022) 謝昀軒; Hsieh, Yun-Hsuan本研究旨在透過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增進幼兒教保服務人員的社會情緒能力,進而提升其幸福感及降低情緒勞務。研究對象為大臺北地區之幼兒教保服務人員,共計61人,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課程共進行四週,實驗組在進行課程介入的同時,對照組無進行任何課程介入。研究工具為「主觀幸福感量表」、「情緒勞務量表」,所得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two way-ANOVA)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發現:一、社會情緒學習課程能顯著提升幼兒教保服務人員之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情緒幸福感。二、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於幼兒教保服務人員之情緒多樣性、情緒表達要求、情緒表層行動無顯著影響。三、社會情緒學習課程能顯著提升幼兒教保服務人員之情緒深層行動。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供教師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之相關研究的未來建議方向。Item 「勇者之旅」小團體方案對國小學童焦慮感、幸福感與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研究(2022) 蘇亦寧; Su, Yi-Ning本研究有兩個研究目的,研究一目的在檢驗史賓斯兒童焦慮量表(Spence Children’s Anxiety Scale, SCAS)在臺灣樣本中的心理測量特性,以供後續研究及兒童焦慮狀況評估之參考,故研究一以桃園市150~200位國小學童進行SCAS的預試研究。研究二旨探討「勇者之旅」小團體方案對於國小學童的焦慮感、幸福感及生活適應的立即與追蹤的輔導成效,以提供未來研究,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在教育及輔導方案的參考,故研究二採不等組前後測之準實驗研究設計,以桃園市某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在取得參與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後,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人,而後進行實驗方案。實驗組成員將進行每周一次40分鐘,為期10周的「勇者之旅」小團體方案;對照組同樣進行每周一次40分鐘,為期10周的生涯探索小團體方案。研究二以SCAS、「心理幸福感量表」、「學校生活適應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在實驗操弄前後將對研究參與者進行前測、後測及追蹤後測,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研究參與者在焦慮感、幸福感和生活適應上的變化。此外,本研究以小團體紀錄、小團體成員回饋問卷以及對導師的半結構式訪談等質性資料補充說明實驗方案之實施效果。研究一結果顯示SCAS量表於臺灣學童具穩定信效度,可作為評估兒童焦慮的良好工具。研究二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分離焦慮上具立即輔導效果,且排除前測影響,實驗組在整體焦慮感的立即和追蹤輔導效果皆優於對照組,然本次對於實驗組學童幸福感和學校生活適應雖有一定程度的輔導影響,但尚未達到明顯輔導效果。此外,根據小團體成員回饋問卷和導師訪談,顯示實驗組成員對實驗方案所抱持的正向態度,且實驗方案對學童情緒和人際有正向提升效果。Item 交友軟體使用者之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22) 陳姵如; Chen, Pei-Ju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交友軟體使用者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性,亦了解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是否對幸福感有預測力。研究方法採立意抽樣,問卷調查法,並使用網路問卷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年滿18歲之交友軟體使用者,並採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臺灣人愛情風格量表—大學生版」、「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後續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雪費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交友軟體使用者整體人際依附風格,在性別及戀愛經驗上具有顯著差異;交友軟體使用者整體愛情態度,在性別、性傾向、年齡及戀愛經驗上皆具有顯著差異;交友軟體使用者整體幸福感,在性別、性傾向、年齡及戀愛經驗上皆不具有顯著差異;交友軟體使用者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態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交友軟體使用者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相關;交友軟體使用者人際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相關;交友軟體使用者之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其中「安全依附型」和「真情投入型」對「幸福感」為正向預測;「逃避依附型」與「擔憂佔有型」對「幸福感」則是負向預測。關鍵詞: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幸福感Item 幸福眼光下的生命意義(2022) 潘依萍; Pan, I-Ping近年來,生活條件的豐足,使人們將生命的眼光望向幸福與意義的追求。本研究目的為透過高幸福感之中年人的故事敘說深入探索社會文化如何建構生活,幸福與生命意義如何在挫折中轉化與昇華。研究參與者透過立意選取及滾雪球的方式,邀請4名50歲以上具有高幸福感的人士,4名皆為女性。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的敘事訪談進行資料搜集,所得資料以敘事研究法分析歸納生命主題及事件。研究結果以四階段模式呈現幸福的生命意義:(1)生活情境下建構的自我:文化教育、社會經濟、手足排行;(2)統整的人我關係:投射認同、個體化與關係經驗;(3)自我靈性的探求:展現真我與展開生命任務;(4)幸福感中的生命意義。從早年經驗到成年,將生命事件連接成幸福曲線,看見早期正向關係經驗的重要,對比個體在生命經歷挫折之際,如何觀照內在小孩、調整自我思維,運用正向力量與創造力,展現生命獨特的風格。最後,針對研究討論提出諮商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執行功能測驗之成分與多元智慧、正向心理特質之關係(2021) 廖育秀; Liao, Yu-Hsiu近年來,很多科學家投注許多時間和心力研究執行功能,尤其在教育方面,執行功能是現今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所關聯的認知能力很廣泛,對個體的行為和未來成就、生理與心理健康很有影響。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執行功能定義和適切的測量方式,亦與之相關智慧和心理特質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欲試圖探討並提供實證研究結果,增進對執行功能的認識與瞭解,延伸出實質應用的助益。本研究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及其與多元智慧與正向心理特質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執行功能、多元智慧本和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研究問題一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的多元能力抑或是單一能力驗證,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檢驗,結果發現執行功能符合三因素能力結構。研究問題二為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自陳式執行功能的差異。使用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抑制、轉換、更新、流暢)和自陳式「中文化執行功能指標」量表(策略行動、組織規劃、衝動控制)的做相關參照,發現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較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結果無相關。研究問題三為比較參照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與多元智慧(智力、情緒、創造力)的關係,發現操作行執行功能較能預測智力和創造力,而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情緒智商。研究問題四為操作式與自陳式的執行功能測驗與正向心理特質(幸福感、恆毅力、以及幽默感)的關係探究,結果發現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正向心理特質各變項,推論與測量的方式或內涵有關。執行功能正是現今人們關切的議題之一,因目前尚無全面性的執行功能成分驗證研究,亦未有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關聯研究,本研究提供執行功能測驗來驗證執行功能成分,及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的相關資訊。本研究亦提供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重要智慧、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可做為增進智慧或心理調適課程設計或訓練之參考,希冀增進執行功能及其所影響的生活各層面有所助益,對華人文化的認知心理領域有所貢獻。Item 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在領導者反應性、團體投入度和幸福感間的中介角色(2022) 羅梅娜; López Mayorga, Paula Ximena自我決定理論是一種良好的研究動機的方法,尤其應用在教育、運動、鍛鍊、健康和工作上。不過,當今的研究尚未進一步探討那些動機有助於解釋團體氣氛與團體領導者反應在幸福感上的關係。本研究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簡稱SEM模型)檢驗自主、能力與連結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在團體領導者反應與團體投入度對團體參與者的幸福感之中介效應。最後結果呈現,自主、能力、連結具有完全中介效果。另一方面也發現,在團體中,夥伴間的關係相較團體領導者,對於心理需求的滿足更具有預測力。本研究提供討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