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東排灣語的日語借字: 優選理論分析(2024) 林秀青; LIN, Hsiu-Ching本篇論文在音段層次上探討東排灣語中日文借字的改適(adaptation),分析日語字如何借入東排灣語。本文的分析方法採用優選理論(Optimality Theory) (Prince& Smolensky,1993; McCarthy &Prince,1993),及並存音韻理論(Co-phonology)。 本研究觀察到在輔音改適的過程中,發音方法比發音部位優先保留。此外,藉由調整制約之間的排序,解釋日語藉字中的自由變異(free variation)現象。 最後,大部分的東排灣語日語借字符合借字音韻學的假設,違反東排灣語音韻規則的音段組合會根據東排灣語音韻規則調整。Item 臺灣英語學習者英語輔音群之習得及優選理論之應用(2022) 葉慈芬; Yeh, Tzu-Fen本研究通過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探究母語(國語)音韻系統的轉移、普遍性、英語接觸、英語母語化程度和標記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台灣以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對英語輔音群的習得。並在優選理論(Optimality Theory)的架構下,藉由說明標記性制約(markedness constraints)及信實性制約(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在制約排序(constraint ranking)的衝突解釋台灣以英語為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言(interlanguage)如何從母語(國語)的音韻系統過渡到英語(國語)的音韻系統。本研究藉由觀察72名台灣學習英語的小學生對24個具有不同標記程度輔音群英語單詞的感知及產製表現,得到以下結論: (1)由於國語的音韻系統中無複雜音節結構,因此台灣英語學習者在感知及產製英語輔音群時,需調整他們的感知及產製,以便符合母語(國語)的音節結構;(2)在感知及產製上所做的調整是根據所感知到的輔音表面語音特徵來處理,並且受普遍性的影響,例如用於簡化複雜音節結構的元音插入、用於異化相鄰相似輔音的輔音插入、用於同化相鄰相異輔音的輔音插入、字首(ICD)或字尾(FCD)的輔音刪除、替換與被替換輔音具有相似特徵的輔音;(3)除了母語轉移外,普遍性、接觸英語的量、母語水平和二語音節結構的標記性皆對台灣學習英語的學習者英語輔音群的習得有所影響,此外研究也發現學習者的感知與他們的產製有著顯著的正相關;(4)針對學習者對具有不同標記程度的英語輔音群的習得表現所歸納出的四個習得難度層級,對英語輔音群的習得順序具有教學上的意義;(5)分析三組學習者對英語輔音群的產製所得出的不同制約排序揭示了英語輔音群習得的四個發展性階段:從一開始標記性制約佔據在制約排序中的上層位置而信實性制約則相對佔據在制約排序中的中下層位置,到最後兩類制約互相調換在制約排序中的位置。根據這些發現,二語學習者的英語輔音群習得可以通過量化分析,並在優選理論(OT)的架構下進行解釋。通過分析和說明,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學習者的二語習得。Item 賽夏語的日語借字:優選理論分析(2020) 蕭爲允; Hsiao, Wei-Yun本論文著墨於賽夏語如何在不違反其自身的借字音韻學之下借用日語單字。在此研究中,我們使用優選理論 (Optimality Theory (OT), MaCarthy& Prince 1993, Prince & Smolensky 1993, 2004) 和評價排序模組 (Rank-Ordering Model of EVAL (ROE), Coetzee 2006) 分析記載於 Palemeq (2014) 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 (Taiwan indigenous language online Dictionary) 當中的賽夏語日語借字。 根據語料分析顯示,大部分的賽夏語日語借字皆符合借字音韻學之假設,也就是說,若日語借字中的音段亦存在於賽夏語的語音系統,其音段會被正確的接收且保留,反之,若其音段不存在於賽夏語的語音系統,此日語外來音段將會被賽夏語中相近的音段所取代。除此之外,日語借字當中的音段結合亦會受到賽夏語的音位排列限制。 另外,在分析日語音段 [s]、[ʃ] 和 [ts]、[tʃ] 的借用中,我們發現賽夏語借字音韻學偏好使用 [+anterior] 的音段,而在賽夏語選擇借用日語音段 [ɣ] 的現象中,我們得知賽夏語的借字音韻會儘可能符合語音對稱現象 (phonological symmetry, Katamba 1989),因此偏好借用 [+continuant] 的音段。Item 台灣兒童複雜句的理解與表達之研究(2013) 楊立勤; Li-chin Jennifer Yang本論文研究主旨為探討台灣不同年齡之兒童對於含有名詞子句、關係子句 與副詞子句等中文複雜句的理解與表達。研究議題共有四項:(ㄧ)是否分枝方向是個會影響複雜句習得的因素;(二)三種複雜句的結構如何影響複雜句 的習得順序;(三)在複雜句習得方面,理解與表達的差異為何;(四)優選理論如何能解釋複雜句的習得。 為了尋求以上議題之答案,本研究進行了三個包含左分枝與右分枝結構的名詞子句、關係子句與副詞子句的實驗。每項實驗更細分成兩個測驗,亦即理解測驗與表達測驗。在各項測驗中,受試者針對電腦播放的圖片與語句或提問以口說回應。受試者人數為108 人,平均分佈於六個年齡組別,各組年齡分別為 3、4、5、6、7 歲之兒童組及大學生所組成之成人組。 結果顯示在各年齡層中,右分枝結構的名詞子句比左分枝結構的名詞子句容易,但此偏好在關係子句與副詞子句上卻是相反。此發現與 Huang (1982) 對於中文之無標記分枝方向的分析一致,也就是,中文裡分枝方向的偏好應依據詞頭之句法類目追溯至 X0 或 X’層。此外,結果也顯示雖然7歲兒童尚未習得三種複雜句,但6歲以前含名詞子句之複雜句的習得明顯比含有關係子句與含有副詞子句之複雜句更好。此發現與兒童語言習得中論元優先於修飾語 (Gasser& Smith, 1998; Mintz Gleitman, 2002; Naigles & Gelman, 1995; Smith & Sera, 1992; Waxman & Booth, 2001)、論元與其詞頭之語意相關(Pollard & Sage, 1987) 以及儉約原則相同。另外,大致說來,理解的表現比表達來得好,但是,當在處理無標記或已習得之結構時,受試者在理解與表達的表現相當,有時表達比理解更好。理解的表現比表達來得好,可能起因於在習得過程中,表達需依賴理解 (Keenan & MacWhinney, 1987),或者表達時需要比理解時更多的工作記憶容量 (Mcdaniel et al., 2010);而理解與表達的表現相當或者表達比理解好,可能是因為對於已經習得該語言的語言使用者而言,表達時能夠控制自己要說什麼,但理解時無法得知即將要聽到的是什麼 (Mcdaniel et al., 2010; Zeevat, 2001)。而各別從理解測驗與表達測驗所得到的結果來看,本研究證實在理解上 NVN-schema hypothesis (Bever, 1970) 與 Early Immediate Constituent hypothesis (Hawkins, 1994) 的有效性,以及在表達方面 Syntactic Prediction Locality Theory (Gibson, 1998) 的有效性。最後,綜合三個實驗所得之結果,本研究採用優選理論在句法上現有的限制與其他相關理論,建議以優選理論解釋複雜句習得可能是可行的,然而,仍有部份不足仍待未來相關研究或理論補足或改善。 綜合以上所論,本研究結果與分枝方向理論預期不同,而是支持 Huang (1982) 對中文 X’句法的分析。我們的發現也證明關係子句與副詞子句的屬性較為類似,因兩者之習得過程相同。此外,優選理論允許語言中有超過一個以上結構的可能性,可能是個較為實用的理論架構。Item 四縣客語音位排列與借字音韻學: 優選理論分析(2014) 廖書儀; Shu-Yi Liao本研究旨在探討四縣客語的音位排列(phonotactics)與其借字音韻學 (loanword phonology)。研究方法採用古典優選理論(Classical Optimality Theory (McCarthy& Prince 1993, Prince & Smolensky 1993/2004))以及相關的衍生理論,包括聯合制約(Local Conjunction (Smolensky 1993))和評價排序模組(Rank-Ordering Model of EVAL (Coetzee 2006))。 過去鮮少以制約排序的手法來分析四縣客語的音位排列與借字音韻學。音位排列方面會論及四種音韻現象:由/, , /至[, , ]的衍生、韻母的形成、雙母音的結構,以及由/, , /至[, , ]的生成變化。關於借字音韻學,本論文探討源自於日語的借字。語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所發行的<<客語外來語:含原閩客國語互借詞(四縣腔)>>(2011a)。借字音韻學的分析著重於音段改適(segmental adaptation)。音段改適是指語音在不同語言間借予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在借字的過程中,聽話者會將非母語語音錯誤聽辨成相似的母語語音。 決定音位排列的制約,在討論音段改適是否恰當時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針對音位排列所提出的數條制約,在應用於評斷借字的變化時,會聚合成一個制約組。此制約組內含許多標記制約(markedness constraint),總稱為OK-σ。在討論借字音韻學的過程中,除了OK-σ之外,並還有許多信實制約(faithfulness constraint)作用於其中。信實制約的提出,目的在於準確預測最佳輸出值(optimal output),並且詳細描述音段在借予的過程中是如何改適。所有的信實制約皆和語音特徵(phonetic feature)有相關,故本文也提供日語和四縣客語的語音矩陣(feature matrix)。 就借字音韻學而論,本文研究結果與支持兩階段改適的觀點一致 (Kenstowicz 2005, Silverman 1992, Yip 2006)。第一階段的改適著重於非母語語音變化至母語語音的過程,亦是上述所提的音段改適。第二階段的改適則著重評斷改適過後的音串(sound sequence)是否滿足該語言的音位排列要求。 附註:語音符號於此無法顯示,關於語音符號的標誌,請參照論文全文。Item 以優選理論分析西拉雅語重疊詞(2012) 吳政穎; Cheng-ying Wu本篇論文的目的是重新分類西拉雅語重疊詞,並以優選理論為框架分析西拉雅語重疊詞。本論文認為西拉雅語重疊詞之分類是以語意為依據。西拉雅語重疊詞可分為四類:右向重疊、 -CV- 重疊、 CV重疊、 Ca-重疊。右向重疊通常表現圖象式語意(iconic meaning),包含複數、習慣性動作、強調、未完成。Ca-重疊可表示圖象式語意或非圖象式語意(non-iconic meaning):圖象式語意為進行式,非圖象式語意為由動詞衍生之名詞,及計算人類指稱對象。-CV-重疊通常不牽涉任何語意改變。CV重疊則用來計算非人類指稱對象。在分析方面,優選理論中的鄰近制約(adjacency constraints)被用來處理右向重疊、-CV-重疊、CV重疊。Hendricks 提出的Compression Model則用來壓縮Ca- 重疊中的重疊詞綴之大小。本篇論文為第一篇針對西拉雅語重疊詞重新分類且運用優選理論分析之論文。Item 東勢客語的音韻變化:同化與音節連併(2007) 魏珮芝; Pei-chih Wei本篇論文主要在於探討東勢客語的音韻變化。利用優選理論(Optimality Theory)不同排序間的制約互動(constraint interaction)關係,討論東勢客語的同化與音節連併。 同化在東勢客語裡,是一個常見的音韻變化現象。同化的產生,主要是使鄰近的兩個音變得相似,讓發音上變得更為方便。在東勢客語裡,如果在一個音節附加一個韻母後綴(vowel suffix),則前一音節的韻尾會延展並成為後一音節的聲母。要注意的是,韻尾延展只出現在綴詞附加(affixation),而不出現在複合詞的形成。在同化現象,我們也探討了鼻音的分佈。在東勢客語中,當相鄰的輔音帶有鼻音成份,元音會被鼻化。此外,東勢客語的鼻音是往兩側散佈,直到被塞音、磨擦音與邊音所阻隔。 談到音節連併,是指兩個各自獨立的音節,在合併後成為單一的音節。本文主要探討三音節的連併。在東勢客語,三個音節的字詞傾向合併成雙音節。我們觀察現有的連併語料,發現在三音節的連併現象,第二音節的聲母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若第二音節的聲母屬於零聲母或是流音,則中間的音節傾向和前一音節合併。另一方面,若第一、二音節的韻母結構相同,也會有音節連併的情形。如果,第一、二音節既沒有相同的韻母結構,或是第二音節的聲母既非零聲母也不屬流音,則音節數目維持不變,不會有連併現象的產生。但即使音節數目不變,第二音節的音節結構常出現變化,如聲母的刪除。 最後,在進行三音節連併時,第三音節是最穩定的音節,常傾向保留。反之第二音節則最不穩定。在連併過程,第二音節常被刪除或是和第一音節的合併為一個新的音節。Item 從優選理論觀點分析國語中英語及閩南語借字(2006) 呂明昌; Mingchang Lu本論文探討國語中英語與閩南語借字的音韻調整(phonological adaptation)現象。透過借字語料庫的建立,本文為音韻分析提供客觀的數據基礎,有助於釐清眾多借字形式背後的音韻調整傾向。而影響說話者調整策略的感知(perception)及操作(production)因素,皆投射到優選理論(Optimality Theory)的架構之中,形成不同排序間的制約互動(constraint interaction)關係。在英語借字部分,統計顯示,源字中輔音韻尾的保留或刪除,取決於兩項因素,其一為源字的音節數,其二為該韻尾的輔音種類。當源字為單音節時,為符合國語的雙音節韻律傾向,輔音韻尾多以元音添加(vowel epenthesis)的方式保留於國語的借字形式中,形成第二音節;當源字為雙音節時,韻尾的輔音種類則決定去留:塞音可保留,亦可刪除;擦音、塞擦音及鼻音傾向保留;而捲舌音則傾向刪除。無論保留或刪除,皆反映出借入語言的音節完好性制約(syllable well-formedness constraints)高於輸入值與輸出值間的信實性制約(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在閩南語借字部分,本文觀察到閩南語詞彙進入國語時,由於特殊的方言關係,會依循多元化的四條借字途徑來調整語音形式,其中存在著詞素、詞彙與音韻因素。而根據英語借字所建立的國語借字音韻,也可成功詮釋透過音韻途徑所形成的閩南語借字。Item 卑南語的外來借字:優選理論分析(2015) 林政明; Lin, Cheng-Ming本研究探討南王卑南語日語借字的改適(adaptation)。透過對外來借字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加認識卑南語的音韻系統。本文的分析方法採用優選理論(Optimality Theory) (Prince and Smolensky [1993, 2004], McCarthy and Prince 1993)及其衍伸而出的評價排序模組(Rank-Ordering Model of EVAL (ROE) (Coetzee 2006))及聯合制約(Local Conjunction (Smolensky 1993, 1995, 1997))。 在借字音韻學(loanword phonology)的研究裡,當外來字被借入時,不符合借入語音韻系統的外來音段及音節結構會被改適,改適後方能符合借入語的音韻系統。而在卑南語外來借字的音段研究裡,我們可以發現三種現象:當卑南語及日語間有相同的音段時,該音段會被如實地借入,不須改適。而當日語的語音在卑南語裡找不到相同的音段時,該音段會被改變成相似的卑南語語音亦或是保持不變。為了要理解哪些語音特徵(phonetic feature)在改適時須被保存或改變,日語及卑南語的語音矩陣(feature matrix)在本文裡皆有提供。另外,在輸出值(output)的選擇中,標記制約(markedness constraint)亦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在音節結構的改適裡,日語裡複雜的音節頭(onset)結構(CjV)在卑南語的音韻系統裡是不被允許的。為了要改適,三種方法可能被採用:一為元音插入(vowel insertion);一為滑音刪除(glide deletion);最後一個方法為滑音轉變(glide transformation)。在檢核語料後,我們發現卑南語較偏向採取元音插入的方法來改適日語借字裡複雜的音節頭結構。之後,相關的制約排序亦被提出以解釋此現象。Item 泰雅語重疊詞和音韻之互動研究(2009/08-2010/07) 林蕙珊本研究計畫擬調查並分析討論賽考利克泰雅語的重疊形式,以及其與音韻之互動關 係;調查的方言將以烏來地區泰雅語為主。 對於重疊形式的討論方面,本計畫除了將檢視賽考利克泰雅語文獻中所記載的重疊形式 (如:純子音的重疊形式)是否存在於賽考利克泰雅語之外,也將檢視其它臺灣南島語 中常見的重疊形式(如:CVC-重疊形式)存在於賽考利克泰雅語的可能性。 對於重疊構詞和音韻的互動方面,本計畫將討論重疊加綴後,倒數第二音節前的母音是 否弱化,以及字中韻尾輔音是否存在的情形。在賽考利克方言中,除了含in的加綴型式 之外,當加綴情形產生時,倒數第二音節前的母音會有弱化的現象,且韻尾輔音也不能 出現在字中的音節。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詞文獻中所記載的純子音重疊符合這兩項規 定;然而,文獻中所記載的完全重疊形式卻違背這兩項規定。本計畫的目的之一便是設 法了解造成此差異之本質。 此外,本計畫也將討論音韻結構是否影響重疊構詞之形式。Chang(1998)研究邵語重 疊詞時發現,當不同形式之重疊詞語意相同時,在不同重疊形式的選用上,大致取決於 詞基的音節結構。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形式是否和音韻結構有關、為何有關、以及如何 解釋,是本計畫預定研究的議題。最後,本計畫希望透過對重疊加綴形式之討論來檢視 其它音韻議題;例如:賽考利克泰雅語的母音前滑音是否如H. Huang(2006b)所言, 是屬於韻腹而非韻首的一部份。本計畫擬收集詞基音節結構和音節數不同之重疊語料以 釐清上述議題,並以優選理論的架構將所觀察到的通則具形化。 本計畫從蒐集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詞語料出發,一方面客觀地陳述所收集之語料,另一 方面則以當代音韻學理論加以分析探討。本計畫預期將對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構詞形式 之瞭解、內部音韻現象之檢視、以及臺灣南島語重疊機制之全面性瞭解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