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現況調查
    (2011) 謝純雅
    本研究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此二十條親子級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情形。從瞭解目前教學的狀況、困難,進而深究教師對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實施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增進教師在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意願,並作為相關單位未來推動親山教育及山林生態保育課程的參考。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用問卷為研究工具,蒐集相關資料。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私立國小教師,依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分層,計算各分層教師總數占臺北市教師總數比例,決定每層將發放的問卷數。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抽取樣本學校進行調查。共計抽樣372位教師,有效回收317位教師,回收率為85.22%。 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狀況 大多數教師近四年來,未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但教師們仍大多認為至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是重要的,並且教師的班級學生人數及本身的登山健行頻率,在認為帶領學生至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上有顯著差異。而學校所在行政區、教師本身的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經驗、登山健行喜好及登山健行頻率,對於舉辦至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情形也呈現顯著差異。 曾利用過臺北市親山步道的教師最常帶學生去的步道以「貴子坑親山步道」、「仙跡岩親山步道」及「軍艦岩親山步道」為主。教師會選擇運用的原因,則是「距離學校近」及「步道擁有豐富的資源供學生學習」、「可強健學生體魄」等。教師通常採「全學年一起去」的形式進行,課程最常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以「自行設計當日課程並親自帶領」的方式實施,而活動內容以「學生觀察、探索」最多。 二、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困難 「擔心學生活動安全」及「對當地環境資源不瞭解」是最讓教師感到困擾的因素。 三、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需求 教師們希望校外有關單位、機關能在步道上設置更清楚的方向指示或標誌牌、步道參觀路線和建置突發狀況緊急聯絡系統,而在學校的部分則需要加強與學生強調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登山禮儀的觀念及進行行前登山安全教育宣導。大部分教師皆表示只要政府及學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後,將會更提升他們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意願。
  • Item
    台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需求研究
    (2007) 王書貞; WANG SHU CHEN
    學校是環境學習中心的課程方案最主要的使用族群。因此,本論文欲透過研究了解教師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教學活動與資源的使用情形、需求與推廣的建議,提供關渡自然公園在未來經營時的參考,以吸引更多國小教師願意帶學童來此做戶外環境教育,幫助中心獲得實際的利益並成為更具特色的戶外教學場域。 研究方法上採用「調查研究法」,以系統隨機抽樣的方式,針對從2003年開園至2006年間使用過關渡教育服務的教師進行抽樣了解需求。 共計抽樣122位,總回收93份,回收率為百分之七十六。 本研究發現教師期待關渡自然公園除了提供與學校課程結合的環境教育方案之外,也希望增加課程的豐富多樣性,提高學習成效;並能與教師建立對話溝通的專業諮詢平台,透過教師研習活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且透過提供自然人文教材的相關輔助,共同建構適合教師們的多樣性的環境學習方案。針對學校部份則期待學校行政主管應給予教師更多元的學習環境,協助教師成長,並創造良好的溝通對話空間;並建立在尊重、信任之下,給予教師發揮創造的機會,甚至給予職前訓練、在職進修、戶外踏查的體驗機會,或給予研習時數、獎勵的機制,讓教與學能不斷流動。而對於教育主管單位的部分則是建議台北市建設局、台北市教育局與關渡自然公園共同建構一對話的平台,若台北市教育局能行文給學校,將關渡自然公園列為戶外環境教育的選擇場域,必定能讓台北市的學童更認識溼地之美,及台北盆地的發展歷史。 研究者最後並建議未來可從幾個面向的研究方向著手,增進更進一步的理解,這些主題分別為:台北縣市的國小教師作全面性的需求調查、教師重遊的意願調查、曾經參與過關渡教師研習的教師對於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使用率情形、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