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警察人員對空氣污染之知識、態度、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及新北地區為例
    (2020) 胡琬琳; Hu, Wan-Lin
    本研究以網路問卷調查法針對臺北市及新北市之警察進行空氣污染之知識、態度、行為進行調查,旨在了解臺北市及新北市之警察對於空氣污染之知識、態度、行為與其背景變項是否存在差異及其原因,研究結果做為警政機關日後進行防護裝備設置或教育訓練之參考。 本研究利用自編問卷在警察相關之網路社群平台進行問卷發放(臉書、Line),回收有效問卷344 份。調查所得之資料利用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獨立樣本t檢定(T-test)、單因子變異數相關分析(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等方法進行分析,茲將結果歸納如下:本次測驗全部有效回收問卷數有 344 人,在知識題組方面,平均成績為 78.48(滿分 100),顯示新北市、臺北市警員對空氣污染之知識具有一定程度之認識 和理解;對於空氣污染的態度平均數為 98.66 分(滿分 125),平均每題得分為 3.96,顯示大多數人對於空氣污染的態度抱持著正向的態度;空氣污染之行為平均數為 58.66 分(滿分80),顯示大多數警察對於空氣污染的行為在普通至同意之間,抱持著正向之態度。 空氣污染之知識與背景變項經研究結果顯示無顯著差異,但是空氣污染之態度與空氣污染之行為,在年齡、婚姻、育有小孩數、工作年資、抽菸習慣等變項,存在顯著差異;已婚、50歲以上、工作年資 16 年以上、育有 1-2 子、曾有抽菸習慣但戒菸者,在空氣污染的態度與 行為表現最積極。警察人員在空氣污染之態度與行為具有正相關,亦即對於空氣污染抱持越積極關切之態度,越能產生積極的空氣污染防治之行為。抽菸習慣與否對於空氣污染之態度與行為具有預測力,而年齡對於空氣污染之行為具有預測力。
  • Item
    環境議題展覽影響參觀者的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2020) 蘇珮婷; Su, Pei-Ting
    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興起與擴張,經濟發展伴隨著大規模工廠生產、環境開發、資源利用與消耗,因而衍生各種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尤其空氣污染更是最直接影響健康。每日的每口呼吸中幾乎都含有PM2.5,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著呼吸道進入了身體,逐漸形成傷害。當空氣污染問題已嚴重危害環境公共衛生、人類生活與生存權利,研究者身為具有行動能力的公民並且同時身為博物館教育工作者,試圖嘗試藉由調查研究為博物館找到透過展覽作為環境教育推展的可行性。 因此本研究透過「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進行量化研究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10份,回收率87.9%,以SPSS 23.0統計分析。平均以20歲至30歲的女性為主,學歷則是大學居多。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參觀展覽後的知識有高度成長,而環境知識與態度、知識與主觀規範、態度與行為,亦呈現顯著相關。其中最能產生行為影響的是參觀者的環境態度(標準迴歸係數為0.521)。另外透過訪談紀錄發現,參觀者在日常生活中會有的改變是態度與行為上的變化,空氣污染攸關自身健康,因此觀眾在接收展覽知識後,皆持正向反應並表達願意產生實際行動。
  • Item
    初探陽明山國家公園從業人員參與環境教育角色功能與態度
    (2012) 周邑駿; Chou, Yi-Chun
    本研究旨在以環境教育的觀點,探討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參與之角色及環境教育推動之需求,研究對象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從業人員為焦點,整理歸納陽明山國家公園組織從業人員於環境教育面向推廣之背景、現況及未來發展等內涵,蒐集分析國家公園組織中環境解說及環境教育相關之組織編制之職務目標,並針對國家公園從業人員於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推動歷程上的所扮演角色及其功能進行分析。 研究者於11個月(2011.08-2012.06)的時間中,以參與的觀察者角度進行研究,並在本研究中採取個案研究法,以個案分析、文件分析、訪談收集相關研究資料,並以三角檢核的方式,歸納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從業人員於組織中所參與環境教育的各種面向,並以參與者角色功能及單位職務需求為出發點,探討陽明山國家公園組織推動環境教育現階段之態度,配合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的持續推動,以經營管理、設施場所、專業人力及課程方案四大面向進行歸納,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於環境教育推動過程之組織運作模式,並根據組織人員角色功能,針對從業人員在未來辦理相關環境教育訓練時,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工程政府規劃單位對工程生態檢核表認知與態度研究
    (2010) 曹家敏; Jai-min Tsau
    本研究係以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政府規劃單位為研究對象(本文簡稱規劃單位)。研究範疇上則以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機制推行之生態檢核表為研究主軸,呈現有關規劃單位推動生態檢核表的歷程。同時探討規劃單位對於石門水庫推行生態檢核表的認知、態度,以及推行成效之看法初探。並彙整分析各規劃單位的實務經驗,以供未來相關單位研擬生態保育計畫與推行之參考。在研究方法採取質化、量化並行方式,以WHO-IDEA思議方法、問卷調查、深入訪談、文件分析與參與觀察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之正確性。 本研究分析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之生態檢核表顯示,推行生態檢核機制係為兼顧治理、管理與生態保育等理念,將生態考量事項融入既有保育治理工程中加強生態保育措施之落實。現階段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之推行與執行迄今已逐漸步入軌道,為開創我國永續公共工程典範作法,頗受各界參與者肯定。 各規劃單位對生態檢核表之認知與態度方面,分析顯示各規劃單位普遍對於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生態保育、集水區保育治理具有高度認知瞭解,而生態檢核表較深入執行與內容部分,仍有部分人員不甚瞭解。在態度面向上,各規劃單位多數亦抱持著正面的態度與看法。而認知與態度相關性分析中,顯示認知與態度面向有高度相關性,即認知越高對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所抱持的態度與推行成效看法越趨向正面。在生態檢核表推行看法與成效初探分析中,多數的規劃單位受試者認為是具有成效與正面效益。其中,具體效益為「工程硬體減量」與「減少工程施作時紛爭」,而抽象的效益則是「生態保育觀念的建立」。本研究歸納分析多數規劃單位抱持正面與積極的態度,願意繼續推行生態檢核,並將其應用於其他領域中。 從環境教育的觀點論之,在工程生態檢核機制之推行上,藉由環境教育平台構築多場生態保育重要會議,串連起各界參與者之溝通橋樑,可促進民眾參與、資訊公開、教育宣導、知識傳遞之功能。對生態檢核機制建立與推廣具有關鍵性角色,諸多意見亦顯示環境教育的參與在社會教育上貢獻是值得被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