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座落於公館校區理學院大樓。本系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最初僅設大學部。之後於民國六十三年、七十八年陸續成立化學研究所碩士班和博士班。本系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化學專業人才與中等學校自然及化學專業師資,授課著重理論及應用性。本系所現有師資為專任教授25人,另外尚有與中央研究院合聘教授3位,在分析、有機、無機及物理化學四個學門的基礎上發展跨領域之教學研究合作計畫。此外,本系另有助教13位,職技員工1位,協助處理一般學生實驗及行政事務。學生方面,大學部現實際共322人,碩士班現實際就學研究生共174人,博士班現實際就學共55人。

本系一向秉持著教學與研究並重,近年來為配合許多研究計畫的需求,研究設備亦不斷的更新。本系所的研究計畫大部分來自國科會的經費補助。此外,本系提供研究生獎助學金,研究生可支領助教獎學金(TA)、研究獎學金(RA)和部分的個別教授所提供的博士班學生獎學金(fellowships)。成績優良的大學部學生也可以申請獎學金。

本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除了本部圖書館外,分部理學院圖書館西文藏書現有13萬餘冊,西文期刊合訂本有911餘種期刊,將近約3萬冊。此外,西文現期期刊約450種,涵蓋化學、生化、生物科技、材料及其他科學類等領域。目前本系各研究室連接校園網路,將館藏查詢、圖書流通、期刊目錄轉載等功能,納入圖書館資訊系統中,並提供多種光碟資料庫之檢索及線上資料庫如Science Citation Index,Chemical Citation Index,Chemical Abstracts,Beilstein,MDL資料庫與STICNET全國科技資訊網路之查詢。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在高中數理資優班實施STS 化學教育之研究
    (2005) 蔡曉信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公立高中數理資優班的高一學生為對象,在「化學專題研究課程」中, 選擇「水溶液」、「色素」及「界面活性劑」三個主題發展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教學模組,從模組學習中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化學的學科內涵,寓學習於真實情境中。藉由合 作學習,讓學生從建構科學概念的理解、精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及科學過程技能的過程中, 培養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能力。 為了評量此課程設計的教學成效,本研究採用「歷程檔案」作為主要的評量工具,收集 學生在教室內學習的表現,透過這些資料,教師可以看出學生在化學專題研究課程的成長與 改變,並藉此探討在數理實驗班化學課程中實施多元化評量的可行性。 研究結果顯示歷程檔案評量可以從各種角度去瞭解學生學習的情形,掌握學生由多樣化 的學習方式所呈現之多元智能表現。藉由適當的課程及評量設計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 果負責,並且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評量的過程。 將STS 理念融入化學專題研究課程,有助於提升高中數理資優班化學專題研究課程的教 學效能,開發完成的STS 模組能提供有關教學人員應用於實際教學上,對於國內基礎科學研 究人才的培育應能發揮實質的效益。
  • Item
    STS教學活動對於國中九年級學生創造力的影響-以「暖暖包」、「伏打電池」教學為例
    (2009) 林劍池
    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暖暖包」與「伏打電池」的STS(Science,Technology& Society)模組教學對於國中九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樣本取自台北縣某國中九年級的兩個班級學生共67人,實驗組33名學生接受每週一節課約一學期的STS教學,對照組34名學生接受一般傳統教學。實驗組學生所得的科學概念測驗成績採配對t檢定分析,而實驗組及對照組學生的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成績則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由於樣本並非來自隨機取樣,所以實驗結果不宜過度推論。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科學概念測驗部分:在STS教學活動之後,實驗組學生的知識層面有明顯的成長。使用「暖暖包」模組的學生,其科學概念前、後測分數的差異達25.45分,針對其平均值差異進行t檢定後,結果顯示達顯著差異(t=12.17,p<0.05);使用「伏打電池」模組的學生,其科學概念前、後測分數的差異達37.27分,針對其平均值差異進行t檢定後,結果顯示達顯著差異(t=9.68,p<0.05)。綜合上述,可說明STS教學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提升確實有幫助。 二、創造性思考活動部分:實驗組的學生在流暢性、開放性、獨創力、精密力、標題部分及創造性思考活動整體表現均顯著高於對照組的學生(p<0.05),而在變通力部分與對照組的學生無顯著差異。 三、創造性傾向量表部分:實驗組學生在想像力部分顯著高於對照組的學生(p<0.05),而在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部分及創造性傾向量表整體表現與對照組的學生無顯著差異。 四、情意量表部分:大多數學生對於STS教學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STS教學對於國中九年級學生創造力的提升是有所助益的。
  • Item
    STS模組教學對國中社團學生科學概念學習之研究以植物染膠體溶液為例
    (2008) 黃瑞鳳
    STS科學教育理念是「人在經驗情境中科學之敎與學」,九年一貫的精神是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鄉土教育是培育「鄉土情懷」,綜合三者教育理念,研究者設計以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主,開發「植物染」、「膠體溶液」兩個教學模組,對桃園縣楊梅鎮某國中社團學生約三十人進行STS模組教學,其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將學科內容與生活事物相連接,經由模組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科學概念,期望學生日後能主動探索事、物,並對科學產生興趣。。 研究者設計STS模組進行教學及編製與其學習內容相符合的成就測驗,再以S-P表分析學生經STS模組教學後其科學概念學習的情形。其結果如下: 1、 在植物染模組教學後學生的平均通過率增加37%;膠體溶液模組教學後平均通過率增加24.5%,因此社團學生的科學概念有明顯進步。 2、 在植物染STS模組教學活動後,一年級學生的科學概念進步較明顯,在膠體溶液STS模組教學活動後,三年級學生的科學概念進步較明顯。 3、 在「植物染」、「膠體溶液」STS模組教學活動,其實驗操作部份只給予引導性題目,不給實驗步驟、不提示實驗結果,讓學生自行探索。同學們對這種教學方式持正面肯定。 4、 STS模組教學後經由S-P表分析得知中、低學習成就的學生進步情形較為顯著。
  • Item
    STS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2003) 周岱學
    我國新學制,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在於培育出具有預測未來、理智判斷、高創造力、不斷學習、反應迅速、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新世代公民。而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學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只要能將STS教學落實在新學制的課程中,便能達成我國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的課程目標。 本研究之目的鑑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因此想藉由此研究來探討將STS教學理念融入國中課程中,對於國中生在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會有何影響。 過去在對國中生所作的STS教育研究中,許多研究都是受限於時間太短,以至於無法作較長時間的觀察,所得到的推論也較受大眾的質疑。因此,本研究之實驗方法是將STS融入教學之時間延長為一個學期,希望藉由本研究所作出來的結果,更具實驗意義和參考價值。 本研究之實驗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小班教學精神實驗班」之學生,因並非隨機取樣之樣本,故實驗結果不能作過度推論。 研究結果以共變數分析方法得知實驗組學生在創造力測驗-「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和解決問題能力測驗-「托尼非語言智力測驗」上的得分均顯著(p<.05)高於對照組的學生。 根據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將STS教學理念融入國中課程中,對於培養國中生的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是相當有幫助的。這對於九年一貫的課程革新是一個相當正面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