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某社區長者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2023) 謝騏竹; Hsieh, Chi-Chu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某社區長者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環境滿意度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關係。研究方法採便利取樣,以臺北市某社區長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問卷調查,因新冠肺炎影響有部分以線上問卷進行,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14份。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回歸等統計方式進行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有達成規律運動行為條件者僅占全體 36%,無規律運動行為者占全體 64%,並以輕度運動為主。在規律運動行為中,性別與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有顯著差異(p<.05),以女性較男性具有規律運動行為。運動自我效能部分,研究對象對於有興趣之運動及沒人陪伴時對於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把握程度最高,當身體疲倦時則最沒有信心。運動自我效能與不同年齡層有顯著的差異(p<.05)。以邏輯斯迴歸探究規律運動行為之重要影響因素,發現運動自我效能與性別為規律運動行為之重要預測因子。Item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2011) 林碧蓮; Pi-Lien Lin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參加運動社團或校隊、自覺健康狀況)、社會心理因素 (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及運動自我調節)、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某國民中學九十九學年度在學之七、八、 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法進行抽樣,並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問卷303份,所得資料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約五成左右的研究對象有規律運動行為,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分別為跑步、爬樓梯、快步走及打籃球。 二、 家庭運動設備或器材,以跳繩、腳踏車及籃球為主;而住家附近可運動的場所主要是公園、其次依序為學校及游泳池。 三、 個人背景因素中,男生規律運動行為比率高於女生;七年級學生規律運動的狀況最佳,九年級學生規律運動的狀況最差;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越會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四、 社會心理因素之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我調節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五、 經複迴歸分析發現,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性別、年級、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自我調節-計畫等變項來預測,解釋力為37.2%,其中以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相關教育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Item 某技術學院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2008) 俞素華; Yu, Su-Hua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瞭解技術學院學生規律運動行為之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與規律運動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台北縣某技術學院四技的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抽出研究樣本,並利用自填式問卷進行施測,共獲得有效樣本數為376人,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點二系列相關、赫德林T2檢定、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者佔全體學生10.6%,無規律運動者佔89.4%,研究對象主要運動項目為走路(48.4%)、爬樓梯(44.7%)、籃球(31.6%)。 二、 影響學生規律運動行為之個人背景因素為:男生、有參與運動社團、自覺健康狀況「好」者、有收看運動性電視節目其規律運動行為愈好。 三、 技術學院學生規律運動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目標、運動計畫、運動享樂感呈現正相關,但和自覺運動障礙呈現負相關。 四、 經邏輯斯迴歸發現,運動社團參與、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技術學院學生之規律運動行為,其中尤以運動社團參與的影響最大。Item 青春期學生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改變之縱貫性研究(2013) 徐若涵; Jo-Han Hsu本研究主要以縱貫性研究的方式,探討青春期學生社會支持、運動 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改變之關係及其預測力。本研究以五專一、二年級 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按分層比例隨機抽樣,以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共發出三次問卷,有效樣本為 515 分,回收率為 78.0%。資料分析採描述 性統計、成對樣本 t 檢定、卡方檢定、區別分析、邏輯式迴歸分析及一般 線性模式。結果發現:男生佔 17.0%,女生佔 83.0%,一年級學生佔 55.1%, 二年級學生佔 44.9%;本研究樣本與流失樣本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年級 則有顯著差異,二年級學生流失人數高於一年級流失人數。達到三次規 律運動者分別為 36.1%;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可以顯著區別身體 活動改變;年級、一般社會支持及運動自我效能可以預測三次有規律運 動;第一次施測之運動自我效能可以顯著預測第三次施測時的身體活動 時間。Item 高雄縣某國中影響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2009) 溫密欣; Mi-Hsin Wen本論文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國中生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高雄縣某國中一、二、三年級之學生,採分層集束隨機取樣方法進行抽樣,共得有效樣本432份。研究工具採自編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施測的時間為民國97年9月29日至10月7日止。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課後補習天數在3至4天,每週補習時數8至9小時;課後溫習天數在4至5天,每週溫習時數約10小時;父母教育程度以高中職及專科、大學畢業者居多,父親職業偏向技術性及半專業、一般公務員居多,母親職業則偏向無或非技術性工作者佔多數。 二、 研究對象具中上程度的運動享樂感與自覺運動利益,趨向中下程度的運動自我效能;家人、同學、朋友的運動支持以情感的運動支持影響最大,老師的運動支持則以訊息運動支持影響較大。 三、 研究對象大部分家庭都沒有運動場地及設備,運動器材則以跳繩、腳踏車、呼拉圈為主;社區運動使用場地以學校、公園、籃球場及體育場居多,運動設備以固定式的籃球框架及遊戲式的籃球機為主,運動器材則以腳踏車、籃球、羽球為主;學校運動場地以籃球場及排球場為主,運動設備也以籃球框架及排球網架為主,運動器材多使用籃球、排球、羽球、接力棒。 四、 研究對象每日有規律運動者約佔四成六,每週有規律運動者約佔四成一,顯示具有中等程度的規律運動;另每日約有四成四,每週約有五成二的研究對象接近有規律運動,因此規律運動的促進尚有待改進的空間。 五、 研究對象社會心理因素中之運動享樂感、運動自我效能、自覺運動利益與課後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社會支持因素中之家人、同學、朋友運動支持及與課後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環境因素中之家庭、社區運動器材設備與課後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六、 由迴歸模式分析發現研究對象運動自我效能愈高,自覺健康狀態愈好,運動享樂感愈多,社區運動器材愈完備,愈能增進課後規律運動行為。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長安國中為例(2011) 陳子怡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台北市立長安國民中學九十九學年度在學之普通班七、八、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370人。所得資料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最近一個月內,有從事體育課以外的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58.7%,最主要的運動項目為籃球、跑步及爬樓梯。 二、研究對象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分佈方面;運動享樂感屬於中等偏高的程度;運動社會支持部分屬於中等以下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及運動角色楷模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家庭運動設備多以籃球、腳踏車、跳繩、羽球為主,社區環境運 動場地則偏向公園為主、學校次之、籃球場為第三。 四、個人背景因素中,只有性別會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特別是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五、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中的運動自我效能、家人及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以及運動角色楷模皆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運動社會環境因素中的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 六、經複迴歸分析發現,運動自我效能愈高,愈能增進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男生在課後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七、在男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在女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老師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及運動角色楷模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2010) 柏佩蘭; Po, Pei-Lan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某國小五、六年級學童,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法進行抽樣,並以自填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問卷241份,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赫德林T2檢定、積差相關、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占全體學生四成六,主要運動項目為籃球、腳踏車、慢跑。 二、 個人背景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的卡方檢定結果顯示,各變項均未達顯著差異。 三、 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及運動社會支持呈現顯著正向關係,與自覺運動障礙呈現顯著負向關係。 四、 由邏輯斯迴歸發現運動享樂感、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規律運動行為,其中以運動享樂感的影響最大。Item 影響學童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縣某國小為例(2010) 張筱婕; Chang Hsiao-Chieh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童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台中縣某國小四、五、六年級之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進行抽樣,共得有效樣本306份。研究工具採自編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施測的時間為民國99年1月11日~1月15日止。研究重點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有運動習慣為91.5%,其中規律運動習慣比率為71.24%,每次有達30分鐘以上為85.6%;每週運動次數達3次以上比率為82.7%,其中每週運動次數達5次只有34.3%;每次運動時間以30分鐘~未滿一小時,佔32.8%,顯示研究對象對於規律運動的促進尚有改進的空間 。 二、研究對象具有高度的自覺運動利益,認為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增進體能及改善體格;自覺運動障礙的得分則偏向中低程度;社會支持因素方面,家人、同學、朋友的運動支持以情感的運動支持影響最大,社會支持因素方面,師長支持度高於中間值,家人及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均偏低。 三、研究對象性別若為男生、年級為六年級、有參與補習、並有參與校內外社團和校內校隊者,有較高的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四、研究對象在認知因素之自覺運動利益和運動自我效能有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因素中之家人、同學、朋友運動支持及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五、邏輯斯迴歸模式分析顯示有參與校內運動社團的學生,以及利益性認知越好、自我效能越高的時候,越能增進規律運動行為。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7) 余麗琴; Yu, Li-Chin本研究最主要為探討臺北市某國中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瞭解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相互關係。以臺北市某國中七、八、九年級之學生為本研究的母群體,並採用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以自編式問卷調查法由研究對象填寫問卷收集資料,共取得292份有效問卷,研究資料採用百分比、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點二系列相關及邏輯斯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整理分析。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一、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37.7%。大多數人的運動強度為低強度運動,運動持續時間以10-29分鐘佔多數。6個月內之運動種類排序前五種為跑步、健走、籃球、騎腳踏車、排球。 二、個人背景因素方面,以性別、自覺健康狀況及是否參加運動社團等變項對於規律運動行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三、社會心理因素方面,以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角色楷模與規律運動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而自覺運動障礙與規律運動行為則呈現負相關。 四、運動環境因素方面,以使用運動設施數量、自覺運動氛圍與規律運動行為呈現正相關。 五、邏輯斯迴歸分析顯示「BMI指數」勝算比(OR)為1.094、「運動自我效能」勝算比(OR)為1.072、「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勝算比(OR)為1.049,此三項為規律運動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可達67.8%的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影響因素之建議及未來研究之改進,以提升國中生之規律運動行為。Item 臺中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之研究(2016) 廖于嘉; LIAO,YU-CHIA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104學年度第2學期就讀臺中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七、八、九年級之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進行抽樣,共得有效樣本317份。研究工具採自編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施測的時間為民國105年3月11日~3月15日止。研究重點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有運動習慣為64%,其中規律運動習慣比率為37.9%,每次有達30分鐘以上為55.8%;每週運動次數達3次以上比率為41.3%,顯示研究對象對於規律運動行為的促進尚有改進的空間。 二、研究對象具有高度的自覺運動利益;自覺運動障礙與運動自我效能則偏向中低程度;家人、師長及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均偏低。 三、研究對象男性其自覺運動利益認知與自我效能均優於女性,低年級生自覺運動利益認知優於高年級生;男性、有參加補習、有參與校外運動社團或校隊者獲得較高的家人支持;在參與校外運動社團或校隊呈現較高的師長支持;在男性、參加運動性社團或校隊有較高的同儕支持。 四、男性、無參加補習、有參加校內運動社團或校隊,以及自覺運動障礙認知越低、自我效能越高、同儕支持越高的時候,越能增進規律運動行為,本研究模型解釋力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