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4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國中生電子煙使用意圖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21) 楊惠洋子; Yang, Hui Yang-Tzu本研究旨在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新北市某國中學生電子煙使用意圖。研究母群是以109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某國中為研究對象,共抽出298名學生。採複迴歸分析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信念」,會因為「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結果評價」,會因為「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規範信念」,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母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母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遵從動機」,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意圖」,會因為「性別」、「年級」、「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 使用電子煙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呈現顯著相關。 7.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遵從動機可有效預測使用電子煙行為意圖,其解釋力為17.1%。Item 社群媒體對於國中學生休閒參與之研究—以雲林縣某校為例(2020) 薛夙涵; HSUEH, Su-Han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學生社群媒體(Facebook、LINE、Instagram)之使用與休閒參與情形之關聯性。採分層比例抽樣,以自填結構式問卷調查雲林縣某校之國中學生,有效問卷共216份,並以SPSS23.0進行描述性和推論性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 三種社群媒體之使用率分別為Facebook,95.8%;LINE,75.0%;Instagram,77.3%。 二、 休閒參與活動各類型得分排名依序為:娛樂型、網路型、體能型、社交型,及藝文型;休閒參與行為各類型得分排名依序為:客觀參與、自主參與,及社群參與。 三、 性別、補習情形、平均每週社群媒體使用天數、平均每日社群媒體使用時數,分別與休閒參與不同構面之得分有顯著差異。 四、 Facebook、LINE、Instagram及社群媒體累加使用之情形,分別與休閒參與不同構面之得分有顯著差異。 五、 背景變項及社群媒體使用情形對於休閒參與具有預測力,可以解釋休閒參與活動39%的變異及休閒參與行為36%的變異。Item 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交友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3) 王舒薇在電腦科技普及的今日,網路的使用,儼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在蒐集資訊、購物訂位、娛樂休閒、收發訊息上網路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在講求真誠溝通的結交朋友上,兼具神秘與開放的網路特質,更是能滿足許多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理想,因此各式交友網站在短短幾年內如雨後春筍般充斥於各大網站,對人際需求尤其強烈的青少年更是一大吸引力。但在享受網路虛擬世 界的同時,我們不免擔心對判斷力上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是否會因一時幻想的被滿足而沉溺其中,造成對生活的嚴重干擾?或忽略真正造成此逃避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如低自尊、人際挫折等,而造成問題的延宕影響日後生活。 因此本研究以台北縣某國民中學35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學生網路交友現況及看法(2)了解學生有無網路交友經驗在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特性上的差異(3)了解網路人際關係成癮高危險群與一般使用者及無經驗族在人口特性與社會心理特性上的差異(4)了解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特性對網路人際關係成癮之預測力。 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生嘗試網路交友之比例約五成以上,以打發時間為主要動機(2)在社會心理特性上,網路交友與否在家庭凝聚力父母支持、手足支持、同儕支持、同儕網路交友經驗、自尊狀況及社會焦慮上上有顯著差異,而在師長支持人際關係上則無顯著差異。(3)網路人際關係成癮高危險群在父母支持、同儕支持、社會支持總分、同儕網路交友經驗、社會焦慮方面有顯著差異(4)人口特性及社會心理變項對網路人際關係成癮之預測總變異量為30.5%,其中以父母支持度、同儕網路交友情況及社會焦慮較具預測力。Item 我國國中生健康素養指標之建構(2013) 劉婉柔; Wan-Jou Liu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建構國中生健康素養指標,因此,運用德懷術研究法來建構具共識性之指標,經由二十三位曾從事或指導健康教育課程或健康素養相關研究之專家學者,以及教學經驗豐富之健康教育教師組成的德懷術專家群,完成三回合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專家群一致認為能以三階層研究架構來發展國中生健康素養指標,也就是將「健康十大重要議題」設定為第一層基本構面,並於各項議題下設定第二層基本構面~「核心概念與健康技能」;最後,再發展各項指標。 二、第一階層基本構面為「健康十大重要議題」,包含生長發育與老化死亡、個人衛生、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人與食物、安全教育與急救、正確用藥與預防物質濫用、健康心理、疾病防治、消費者健康、環境衛生與保護。 三、第二階層基本構面為「核心概念與健康技能」,其中「核心概念」是指健康十大議題的重要概念;而「健康技能」包含資訊獲得、影響分析、做決定、目標設定、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健康倡導與問題解決,共八項。 四、第三階層為「指標」,其中核心概念項目由健康十大重要議題發展而來,共32項核心概念指標;而各項指標則是依據八大健康技能內涵,並以所有核心概念項目為中心發展而來,共288項指標。 依據結論,提供運用「國中生健康素養指標」於教育實務工作和未來研究發展方面的各項建議。Item 臺北市國中家長與學生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及相關因素研究(2012) 彭瓊弘; Chiung Hung Pe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國中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現況,並分析影響受測家長及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出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中正區兩所市立國民中學之七、八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工具採用李景美等(2007)進行「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介入模式研究-以MDMA等俱樂部藥物為焦點」編制的調查問卷,共獲得有效親子配對樣本328對。資料整理後以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普遍良好,僅在親子溝通互動分項上有 略低的情況。 二、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尚佳,僅在菸酒檳榔預 防效能分項上有略低的情況。 三、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 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四、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 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五、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親子關係有顯著中度的相關。 六、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有顯著低度的相關。 七、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4%,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學生年級三個變項能顯 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 八、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8%,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長婚 姻狀況、學生年級、學生成績六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親 子關係。 九、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家長知覺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家長教育程度能顯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 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十、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以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年 級三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為:加強親子雙方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做不同的親職教育規劃、強化弱勢家庭的家庭功能及親職效能。在推動成癮物質使用防制工作方面,建議未來發展適當的成癮物質預防親職教育介入方案、強化弱勢家庭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以及提供有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家庭戒除服務,以作為未來教育界、政策面、社福專業建議與計畫實施之參考依據。Item 城鄉國中生睡眠品質與睡眠規律性相關因素研究(2012) 張宇翔; Yu-Siang Jhang目的: 瞭解城鄉國中生睡眠品質及睡眠規律性的現況,再探討與比較城鄉國中生睡眠品質、睡眠規律性之相關因素及差異。 方法: 採兩步驟抽樣方式選取臺北市和花蓮縣各3所中、大型學校,再依照每所學校各年級的班級數各選取四分之一,並以各班所有學生為調查樣本,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發出2,160份,得有效問卷1,796份(83.2%)。 結果: 大約六成研究對象睡眠品質不良,城鄉國中生並無差異(t =1.51,p>.05)。研究對象週間及週間週末睡眠時間點變異大,週間及週間週末睡眠量變異介於2-3時之間,且臺北市國中生的睡眠較不規律。 性別、年級、用電腦習慣、看電視習慣、自覺健康狀況、晚間與同學聯繫情形、家中睡眠環境、家庭關係、人際壓力、學業壓力是臺北市國中生睡眠品質之重要因素,解釋變異量為25.7%;而自覺健康狀況、看電視習慣、家庭關係、家中睡眠環境、家人睡眠行為、人際壓力、學業壓力、社區安靜程度是花蓮縣國中生睡眠品質之重要因素,解釋變異量為27.0%。另外,性別、年級、用電腦習慣、家人睡眠行為、人際壓力是臺北市國中生睡眠規律性之重要因素,解釋變異量介於3.3- 11.6%間;年級、用電腦習慣、看電視習慣、晚間與同學聯繫情形、人際壓力、學業壓力是花蓮縣國中生睡眠規律性之重要因素,解釋變異量介於4.0- 9.8%間。Item 桃園縣國中學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11) 周羿似; Chou,Yi-Szu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學生健康行為之現況,並探討自覺健康狀況、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行為之相關情形,分析其對健康行為的預測力。研究母群體為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桃園縣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之全體在學生,以班級為抽樣單位進行分層集束抽樣,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共得有效問卷464份,有效回收率為95.28%。經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結果發現: 一、 研究對象的健康行為,飲食行為中以每天吃早餐表現最好,而對於食物熱量的關注及喜歡喝含糖飲料的情形仍待加強;休閒行為以從事康樂型活動比率最高,而運動行為中於運動前進行暖身運動表現最好,於劇烈運動後進行暖身運動表現最差;吸菸及飲酒行為中,有19.6%曾經吸菸,38.8%曾經飲酒;心理壓力調適,以與同學、朋友保持親密和諧關係表現最好,而有計畫安排功課並依計畫執行表現最差;事故傷害預防行為,以遵守實驗室器材、設備的使用與乘坐機車時戴安全帽的表現最好,而騎腳踏車時戴安全帽的行為仍待加強。 二、 研究對象之整體健康行為會因父親管教方式、母親管教方式、學業成就及同儕關係水準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母親管教方式為開明民主者,整體健康行為表現顯著較母親管教方式為縱容忽視者為好。學業成就越好者,整體健康行為表現越好。而同儕關係越好者,整體健康行為亦表現較佳。 三、 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行為與飲食行為、運動及休閒行為、心理壓力調適、事故傷害預防、整體健康行為有顯著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整體健康行為可由性別、學業成就、同儕關係、身體質量指數、自覺健康狀況有效預測,其迴歸模式之解釋力為26.0%。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推動國中學生健康行為改善策略之參考,以促進國中學生健康行為之形成與維持。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與自尊之縱貫性研究(2008) 周維倫; Wei-Lun Chou摘 要 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及自尊的變化趨勢,以及身體意象及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自尊的影響。以台北市某兩所公立國中九十四學年度七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隨機選取9班286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三年追蹤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及廣義估計方程式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三年5個時間點之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平均皆呈現中間偏正。 二、研究對象整體自尊在七至八年級間顯著上升,但八至九年級時則顯著下滑。家自尊在八至九年級間明顯上升。 三、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身體意象平均呈現中間偏正的情形。其中外表評價和身體滿意度在七至八年級間明顯上升,而外表適應及健康適應則在七年級間呈現先升後降的情形。 四、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皆呈現中間偏正情形,且三年間變化不大,呈現穩定狀態。 五、研究對象之性別會影響歸屬感、能力感、使命感、社會自尊及家庭自尊,且呈現女生高於男生趨勢。 六、除外表適應對身體自尊有負向影響力外,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七、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關鍵字:自尊、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縱貫性研究、國中生。Item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2006) 陳美昭; Mei-Chao Chen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台北市國中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並探討規律運動行為與個人背景、運動社會心理和身體意象間的關係。以九十四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某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為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選出12班,採結構式問卷,團體自填方式收集資料,有效樣本377人,回收率9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卡方檢定、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有規律運動的比率為59.9%,男生顯著高於女生。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偏低、具有中間偏高的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享樂感,知覺運動障礙屬於中等。 三、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的情形,其七層面中以健康適應得分最高,而外表評價得分最低。 四、規律運動者的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會支持和運動享樂感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無規律運動者的知覺運動障礙則高於有規律運動者。 五、規律運動者的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體能適應、健康評價、健康適應及身體滿意度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有規律運動的女生較注重自己的外表,會利用運動來修飾自己的外表;有規律運動的男生對自己外表和健康的感覺較正向,對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也較滿意。 六、體能適應、運動自我效能和知覺運動利益是全體學生從事規律運動的重要預測因素。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OR=3.09);家中運動設施(OR=1.15)和健康適應(OR=1.96)是女生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因子。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應在教育實務中提升國中生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降低知覺運動障礙,且重視男女學生運動特性差異,透過健康與體育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正向的身體意象,以養成國中生規律運動行為。Item 國中生自尊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2006) 鄭方媛; Fang-Yuan Cheng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生的自尊現況及其與個人背景因素和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的關係。以九十四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立某國中的七、八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班級為抽樣單位,並採叢集隨機取樣方式,在每一年級中選取6班,共12班,382人為樣本。採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有效樣本數374人,回收率97.9%。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和自尊五大組成要素均為中間偏正向。在自尊五大組成要素中,歸屬感的得分最高,其次依序是使命感、能力感、安全感及自我感。 二、研究對象與重要他人的情感關係皆為中間偏向親密的情形,並以與同儕情感關係最高,母親情感關係次之,而父親情感關係最低。 三、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上,七年級高於八年級、學業成就前三分之一者高於後三分之一者、父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高中職者、母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高於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以下者。 四、自尊五大組成要素方面,女生的歸屬感、能力感與使命感高於男生;七年級學生的安全感、自我感及能力感高於八年級學生;學業成就前三分之一者的歸屬感與能力感高於學業成就後三分之一者;男生成熟組的能力感高於男生未熟組;女生未熟組的自尊五大組成要素皆高於女生成熟組;父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的自我感、歸屬感與使命感高於父親教育程度國小以下者;母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的自我感、歸屬感則高於母親教育程度國小以下者。 五、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與整體自尊、自尊五大組成要素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與父母情感關係相關性最強的是安全感,而與同儕情感關係相關性最強的則是歸屬感。 六、個人背景因素與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皆能顯著預測男生組的自尊現況。其中同儕情感關係對男生的整體自尊、安全感、自我感及歸屬感的影響力最大,學業成就則對能力感的影響最大,與母親情感關係則對使命感影響最大。 七、個人背景因素與重要他人情感關係除使命感外皆能顯著預測女生組的自尊現況。其中學業成就對女生的整體自尊影響最大,與母親情感關係則對安全感和能力感的影響力最大,同儕情感關係則對自我感與歸屬感影響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分別針對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