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社群媒體使用與身體意象之關係研究(2023) 林怡璇; Lin, Yi-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社群媒體使用、社群媒體纖瘦或肌肉意象暴露、纖瘦或肌肉理想內化、外貌比較、社群媒體壓力、社群媒體素養與身體意象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中111學年度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調查於2023年5月進行,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有效樣本為372位學生。結果如下:一、國中生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 (IG),平均每日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二、國中生的Instagram (IG)使用時間、抖音(Tik Tok)使用時間、整體社群媒體使用時間,以及在Instagram (IG)上的纖瘦或肌肉意象訊息暴露頻率、纖瘦或肌肉理想內化、外貌比較、社群媒體壓力與身體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三、國中生的社群媒體素養與身體意象(外貌評價、身體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四、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國中生為女生、七年級、肥胖、社群媒體壓力越高、社群媒體素養越低,其外貌評價越低。女生、肥胖、社群媒體使用時間越長、社群媒體壓力越高、社群媒體素養越低,其身體滿意度越低。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應將社群媒體素養教育納入課程中,並協助學生建立正向的身體意象觀念。Item 青少年身體意象之媒體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2012) 潘雲潔本研究旨在探討身體意象媒體素養教育介入對高中學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纖瘦意象內化、身體意象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採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本研究以100學年度新北市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175人,對照組162人。實驗組於接受四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接受一般課程。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結果如下: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整體學生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向度)、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依性別分析,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女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目的」向度)、可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男生身體意象(「外表評價」向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加強學生分析創作媒體能力,用合理批判態度面對媒體訊息;學校課程發展具有性別敏感度的身體意象介入課程,融入相關科目的方式,建立學生正向身體意象;社會方面應透過社會教育的力量,提供並創造相互尊重與多元美學的觀點,並且建立媒體規範機制,降低負向身體意象內化的情形。Item 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中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建構研究-專家學者部分(2008) 余柏欣; Pohcin Yu本研究旨在建構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中的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採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並選取22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群,完成三回合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中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之基本構面包括學生、教師及學校等三層面,其中教師層面又包括課室經營、教學方法和教學評量。 二、學生層面之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依自尊五大組成要素建構出41項指標。 三、教師層面之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包括課室經營、教學方法和教學評量58項指標。其中課室經營也依據自尊五大組成要素來建構。 四、學校層面之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針對學校行政措施建構出6項指標。 依據本研究所得結論,研究者針對我國教育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一、對教育實務工作的建議 (一)教育主管單位可應用本研究所建構之教學指標,修訂九年一貫課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之能力指標。 (二)學校可依據本研究建構之教學指標,檢視學校在自尊與身體意象相關教學方面之成效。 (三)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可參酌本研究建構之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嘗試教材編選與課程設計。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專家群,涵蓋現職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 (二)提升「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中自尊和身體意象教學指標」研究之穩定性。 (三)進行教學實驗研究。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與自尊之縱貫性研究(2008) 周維倫; Wei-Lun Chou摘 要 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及自尊的變化趨勢,以及身體意象及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自尊的影響。以台北市某兩所公立國中九十四學年度七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隨機選取9班286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三年追蹤調查。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及廣義估計方程式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三年5個時間點之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平均皆呈現中間偏正。 二、研究對象整體自尊在七至八年級間顯著上升,但八至九年級時則顯著下滑。家自尊在八至九年級間明顯上升。 三、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身體意象平均呈現中間偏正的情形。其中外表評價和身體滿意度在七至八年級間明顯上升,而外表適應及健康適應則在七年級間呈現先升後降的情形。 四、研究對象三年各時間點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皆呈現中間偏正情形,且三年間變化不大,呈現穩定狀態。 五、研究對象之性別會影響歸屬感、能力感、使命感、社會自尊及家庭自尊,且呈現女生高於男生趨勢。 六、除外表適應對身體自尊有負向影響力外,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七、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情感關係對對整體自尊、自尊組成要素及生活自尊均有正向影響力。 關鍵字:自尊、身體意象、重要他人情感關係、縱貫性研究、國中生。Item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2006) 陳美昭; Mei-Chao Chen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台北市國中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並探討規律運動行為與個人背景、運動社會心理和身體意象間的關係。以九十四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某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為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選出12班,採結構式問卷,團體自填方式收集資料,有效樣本377人,回收率9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卡方檢定、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有規律運動的比率為59.9%,男生顯著高於女生。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偏低、具有中間偏高的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享樂感,知覺運動障礙屬於中等。 三、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的情形,其七層面中以健康適應得分最高,而外表評價得分最低。 四、規律運動者的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會支持和運動享樂感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無規律運動者的知覺運動障礙則高於有規律運動者。 五、規律運動者的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體能適應、健康評價、健康適應及身體滿意度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有規律運動的女生較注重自己的外表,會利用運動來修飾自己的外表;有規律運動的男生對自己外表和健康的感覺較正向,對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也較滿意。 六、體能適應、運動自我效能和知覺運動利益是全體學生從事規律運動的重要預測因素。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OR=3.09);家中運動設施(OR=1.15)和健康適應(OR=1.96)是女生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因子。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應在教育實務中提升國中生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降低知覺運動障礙,且重視男女學生運動特性差異,透過健康與體育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正向的身體意象,以養成國中生規律運動行為。Item 台北市中正區國小五年級學童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2013) 范舒婷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中正區國小五年級學童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以集群抽樣抽取三所學校,研究對象為101學年度五年級學童355位,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重要結果如下: 一、整體研究對象過輕者就佔23.6%,過重與肥胖者佔19.7%。 二、研究對象在性別不同時、質量指數、學業成績不同時與體重控制認知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父母親家庭社經地位不同時,在身體意象上呈顯著差異(P<0.05)。 四、研究對象量體重次數不同時,在體重控制行為上有顯著差異(P<0.001)。 五、體重控制認知與身體意象呈現正相關(P<0.01)。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呈顯著正相關(P<0.01)。 六、研究對象的身體質量指數、量體重的次數、父母親社經地位、身體意象等變項的整體預測力達統計上顯著水準。可預測體重控制行為總變異量的23.1%。Item 臺北市兩所國中學生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縱貫性研究(2008) 許恩慈; En-Tzu Hsu本研究採縱貫設計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身體意象、運動社會心理對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以九十五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某兩所國中的八年級學生為對象,自每校隨機各抽3班計208名連續兩年以結構問卷、團體填答方式蒐集資料,兩年均接受調查的有效樣本問卷為185份,回收率88.94%。資料以邏輯式迴歸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比率有63.8%,九年級時從事規律運動比率約有58.4%,其中男生規律運動比率高於女生。 二、研究對象八年級時七層面身體意象為中間偏正向的情形,又以健康適應得分最高,外表評價得分最低。研究對象最滿意的部分為頭髮與肌肉彈性,最不滿意的部分為身高與體重。 三、研究對象八年級時具有中等偏高的知覺運動利益和運動享樂感;中等程度的知覺運動障礙;中等偏低的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 四、研究對象八年級的規律運動行為、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對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具影響力。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透過課程和活動,盡早培養規律運動行為,建立正確身體意象,並強化運動社會支持,以提升學生規律運動行為。Item 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2004) 羅惠丹; Lo,Hui-tan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生的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現況,並探討背景因素、社會文化因素、身體意象對體重控制行為的關係及影響。以苗栗縣某商業技術學院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日間部全體在學女學生為母群體,利用分層集束抽樣法,選取14個班級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以團體施測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最後獲得有效樣本509人(佔80.8﹪),其重要結果分述如下: 一、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差(對體重過重的關注度愈高、期望體型與實際體型的差距愈多、自覺體重分類愈傾向過重、對自己外表的評價愈負向、對身體各部位愈不滿意)、社會文化因素中受傳播媒體影響愈大、自覺重要他人(父母、同性及異性同儕)對其體型的負面評價愈多、或重要他人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愈頻繁者,愈有節制飲食行為;而研究對象自覺體重分類愈傾向過重、或自覺父母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程度愈高者,愈常從事身體的活動。 二、 除了異性同儕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與外表評價無關之外,研究對象受社會文化因素中傳播媒體影響愈大、自覺重要他人對其體型的負面評價及嘲笑愈多、或重要他人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支持愈多者,身體意象愈差。 三、 過輕者之身體意象比體型標準以上者佳、受傳播媒體影響較低、節制飲食行為頻率較低。收看電視頻率及時間短者,對外表的評價較高、身體活動程度較高。閱讀雜誌頻率高者,外表評價較佳、受傳媒影響較深、節制飲食頻率較多。 四、 路徑分析方面,本研究架構對節制飲食行為的解釋力比身體活動佳(分別為30.2﹪及10.3﹪),「身體意象」為體重控制行為的最大影響變項。背景因素之年級、實際BMI、閱讀雜誌頻率,乃透過「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社會文化因素而間接影響節制飲食行為。社會文化因素僅透過「自覺體重分類」對身體活動產生間接之影響力。Item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6) 童鈺雯; Tung, Yu-W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的關係。以103學年度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1076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7%,而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正餐」及「每天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等表現較佳;而「喝含糖飲料」、「吃零食」及「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等表現較差。 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者優於低社經家庭者;重要他人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也愈好。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總變異量的7.1% ;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Item 新北市某高職學生節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6-12-??) 趙婷蕙; 陳政友; Ting-Hui Chao, Cheng-Yu Chen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學生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間的關係,期能作為學校衛生工作之參考。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以新北市某高職學生(不含體育班及特教班)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問卷327份。主要發現如下:一、研究對象之體型屬過重或肥胖者約占三成,而過輕者約占一成多。其社會支持以家人支持度最高,師長的支持度最低。其受媒體的影響屬中低程度,其中以「明星身材」對其影響最大。二、研究對象之體型意識為中等偏正向,但對自己體型偏不滿意。男生、體型過輕者比女生、體型過重及肥胖者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受媒體影響愈大者,其體型意識愈負向。三、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並不嚴重,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的行為居多。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及體型意識預測節食行為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45.9%,主要預測變項為肥胖體型、媒體影響及體型意識,且以「體型意識」最具影響力。以女生、過重及肥胖者、受社會支持愈多者、受媒體影響愈大者、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積極辦理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相關課程活動,以澄清刻板的體型意識、增進學生健康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