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量表之測試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2022) 鄭瓊鈺; Cheng, Chiung-Yu
    中文摘要 大學生涯是影響體重的關鍵時期,現今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不高,健康狀況堪憂。本研究針對大學生進行健康體位素養量表測試,以瞭解大學生目前健康體位素養的現況,分析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健康體位相關變項與健康體位素養之關係,期以提升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以臺灣地區北部及南部10所大專院校,共662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行描述性統計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測試模式。 結果顯示,大學生雖然健康體位佔多數,但多數學生對自己身材體型不滿意並嘗試控制自己的體重。大學生在健康體位的閱讀知識、判斷力及辨識力等素養方面,整體答對率分別為63.4%、70.4%及82.1%,但在健康體位生活型態部分,大學生睡眠每週少於四天及運動每週少於三天普遍不足,蔬果及白開水的攝取量都偏低(每週少於三天)。此外,大學生在不同「性別」、「年齡」、「體位狀況」、「每個月生活費」與健康體位素養之得分呈現顯著差異。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之大學生健康體位生活型態模式的整體適配度指標數值達標準,且內在品質之收斂数度與區別效度亦大致符合。 根據結果,建議大學端可提供學生早睡寢室環境、健康飲食及足量白開水攝取及運動等app或E-health等電子應用程式,以提升大學生的健康體位素養,本量表亦可供日後相關教育研究使用。
  • Item
    細懸浮微粒教學對大專生之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與行為意圖的影響
    (2019) 周宜苹; Zhou, Yi-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所發展的「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對於大專生的「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介入影響。本研究以臺灣北部某2所大學修課學生為施測對象,各選取某一門課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實驗組進行本研究發展之細懸浮微粒教學介課程。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分別對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前後測,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差異,以及課程教學介入之前後測的不同,並使用t檢定來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前,施測對象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方面皆略高於中間值,表示施測對象針對上述變項均趨積極、正向。 二、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後測分數均高於前測分數,但未達顯著水準,只有實驗組在PM2.5知識方面有顯著提升。 三、實驗組在教學介入後的PM2.5知識顯著優於對照組,其餘皆未達顯著水準。
  • Item
    大學生自尊、憂鬱程度、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以某大學為例
    (2009) 陳雅卉; Chen, Ya-Huei
    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了解大學生自殺意念現況,並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自尊、憂鬱程度、社會支持與其自殺意念之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台北市某大學學士班學生,採隨機取樣法抽出研究樣本,並利用自填試問卷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樣本數385人,有效回收率為96.3%。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過去一週曾有自殺意念之比率為39.5%;其中大四學生自殺意念 顯著高於大一學生。 二、研究對象整體自尊呈現中等偏正向程度。 三、研究對象最近兩星期以來出現輕度以上憂鬱情形的比率為25.5%。 四、研究對象社會支持來源以「朋友支持」 最多,「特定他人支持」其次, 「家人支持」最少;其中大二學生知覺的社會支持顯著高於大四學生。 五、研究對象憂鬱程度與自殺意念之間有顯著正相關;自尊、社會支持與自殺 意念之間有顯著負相關。 六、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自尊、憂鬱程度、社會支持可以解釋大學生 自殺意念58.4%的總變異量。 七、有效預測大學生自殺意念的變項為憂鬱程度及家人支持,其中憂鬱程度是 最重要的預測變項。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分別針對校園自殺防治的實務 工作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某技術學院學生生死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7) 謝伶麗; Ling-Li Hsieh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技術學院學生生死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以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某技術學院四技的全體學生共2120人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抽樣法,共獲得有效樣本431人,以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s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學生的生死態度傾向正向,依序為:生命的吸引最高,死亡的排斥第二,死亡的吸引第三,生命的排斥最低。 2、學生的社會支持及社會支持滿意度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朋友支持及情緒支持最高。 3、學生的性別、是否與父母同住、自覺身心健康狀況、經歷親友死亡經驗、親友死亡產生的衝擊、父母有一方過世者、父母親管教方式與其生死態度有關。 4、學生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滿意度與生死態度、生命的吸引呈現正相關。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滿意度與生命的排斥呈現負相關。社會支持滿意度與死亡的吸引呈現負相關。 5、學生的性別、自覺健康狀況、父母親管教方式、社會支持與社會支持滿意度對生死態度、生命的吸引、生命的排斥、死亡的吸引有預測力。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生死態度之教育、輔導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大學生細懸浮微粒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某國立大學為例
    (2018) 呂佳蒓; Lu, Chia-Chun
    本研究目的旨探討大學生之細懸浮微粒知識、細懸浮微粒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大學在學學生,共獲得有效樣本396人,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其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的細懸浮微粒知識普遍不足;但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呈現正向表現。 二、大學生整體防治行為意圖不會因為年級、學院別、父母教育程度及職業的不同而有差異,但女性比男性具有較高防治行為意圖,且有參與環境教育或環境保護相關研習活動者,在防治行為意圖的表現均優於無參與環保經驗者。 三、大學生的細懸浮微粒知識、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為正相關。 四、大學生之防治態度與環境敏感度作為預測防治行為意圖是有意義的,其共可解釋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的變異量達 33.6%,其中以細懸浮微粒防治態度影響力最大。
  • Item
    大學生中風症狀認知與預期因應行為研究-以新北市某大專校院為例
    (2019) 郭川華; Kuo, Chuan-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年滿二十歲大學生的「中風症狀認知」與「中風預期因應行為」現況及影響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為橫斷式及描述性設計,參閱原文The Stroke Action Test(STAT)及中譯「中風症狀認知與因應行為問卷」後自擬問卷,為設計進行施測。 本研究以SPSS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中風症狀認知答對率為63.0%±26.7,有中風家族史者優於無家族史(p=0.046),研究對象之中有三成以上將心臟症狀誤認為中風症狀;預期因應行為答對率30.4%±22.9,男性答對率較女性高(p=0.017);健康情境中答對率最高的前三題皆與辛辛那提中風症狀(一側臉無力、一側肢體無力、說話困難)有關。有中風家族病史及中風症狀認知程度較高者,預期因應行為的正確填答率較高(p<0.001)。 因中風症狀認知程度與中風家族病史是預期因應行為的主要相關因素,且本研究對象有三成以上將心臟症狀視為中風症狀,建議急救訓練加入辛辛那提中風辨識或中風口訣。
  • Item
    大學生預防愛滋病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大學為例
    (2015) 曹孟芳; Tsao, Meng-Fang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瞭解大學生預防愛滋病使用保險套的現況,探討大學生愛滋病預防行為與各變項之相關,以新北市某大學103學年度在學的大學部學生為母群體,採橫斷研究分層集束比例抽樣,有效樣本392人,結果顯示: 一、 研究對象認為愛滋病是一個嚴重的疾病,但卻認為自己罹患愛滋病的可能性不高。男生的自覺愛滋病罹患性高於女生,女生的自覺愛滋病嚴重性高於男生。 二、 男生的自覺使用保險套障礙性高於女生,而女生的自覺使用保險套利益性及預防愛滋病使用保險套之行為意圖高於男生。 三、 第一次性行為是否使用保險套者對「自覺使用保險套利益」、「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圖」有顯著相關。 四、 「自覺愛滋病嚴重性」、「自覺使用保險套利益」越高者其「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圖」越高。 五、 「性別」、「性經驗」、「第一次性行為是否使用保險套」、「使用保險套頻率」、「自覺使用保險套利益」對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圖最有預測力,其中以「自覺使用保險套利益」的解釋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