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影響職業衛生護理人員於職場推動四癌篩檢相關因素分析之研究
    (2024) 吳佳育; Wu, Jia-Yu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免費四癌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做為癌症防治策略,期能改善患者癒後狀況及提高存活率。然而民眾的四癌篩檢率並非百分之百,擴展四癌篩檢管道為一提升民眾篩檢率的可行方法,透過職場健康管理中的新興角色—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在職場中辦理四癌篩檢,對提升民眾四癌篩檢率將有所助益。為瞭解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的現況及可能影響因素,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為研究架構,結合質性與量性研究方法,第一階段以立意取樣及滾雪球取樣方式招募6名具辦理四癌篩檢經驗之現任職業衛生護理人員進行訪談,以更全面瞭解可能影響職業衛生護理人員於職場辦理四癌篩檢之相關因素。接著分析質性訪談結果,再修正以計畫行為理論建構之結構式問卷,以現任之專職/特約職業衛生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數為351人。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及路徑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對於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的意向因不同的年資(p<.01)、教育程度(p<.05)、聘用別(p<.01)、職場規模(p<.001)、員工性別分布(p<.01)及行業別(p<.001)而有所不同。 二、研究對象對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因其意向不同而有差異(p<.001)。 三、研究對象未來「半年內」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的「行為意向」會受到「態度」、「主觀規範」間接影響及「知覺行為控制」直接影響,三者的總效果分別為0.343、0.345及0.567;而研究對象未來「一年內」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的「行為意向」同樣會受到「態度」、「主觀規範」間接影響及「知覺行為控制」直接影響,三者的總效果分別為0.344、0.346及0.569。 四、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對未來「半年內」及「一年內」在職場辦理四癌篩檢意向的整體解釋力分別達49%及49.1%。
  • Item
    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台灣哺乳婦女個人傳統性及現代性心理特質與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行為之關係
    (2024) 鄭琳; Cheng, Lin
    研究⽬的:應⽤計畫⾏為理論來探討台灣哺乳婦⼥個⼈現代性和傳統性與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的關係及影響。研究⽅法:本研究採橫斷研究設計,針對台灣地區的哺乳婦⼥進⾏抽樣並進⾏網路問卷調查,研究樣本數⽬為 358 名,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及路徑分析等⽅法來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個⼈傳統性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為有直接及間接的負向影響,表明傳統性⾼者在公共場所進⾏母乳哺育的頻率較低。⽽現代性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為無直接顯著影響,但具有間接的正向影響,表明現代性⾼者在公共場所進⾏母乳哺育的頻率較⾼。傳統性與態度、知覺⾏為控制及⾏為意向具負向影響,現代性與態度、主觀規範、知覺⾏為控制及⾏為意向具正向影響。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為控制與⾏為意向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為意向⾼者在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的頻率也較⾼。研究結論:婦⼥個⼈傳統性與現代性,會影響在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的意向及⾏為,建議為提⾼台灣地區的母乳哺育率,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可從多⽅⾯⼊⼿,包括政策制定、公共教育、以及家庭和社會的⽀持,營造友善的哺乳環境,同時教育公眾以改變對哺乳⾏為的刻板印象,從⽽促進母乳哺育的普及與健康福祉的提升。
  • Item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與其相關因素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
    (2010) 鄒佩璇; Pei-Hsuan Tsou
    本研究旨在運用由Fishbein和Ajzen所提出之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來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的問題,透過高中生對於網路成癮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及自覺行為控制來評估影響高中網路成癮行為的相關因素。以臺北市九十八學年度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集束抽樣抽出3所高中、1所高職各三個班級,共十二班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先以開放式引導問卷篩選出顯著信念,再編製成結構式問卷。有效問卷共392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指出有九成研究對象家裡有電腦設備,具有上網的功能;每週上網平均5.26天,每次上網平均4.15小時。在網路成癮態度分布方面,研究對象在網路成癮能夠獲得新知這個信念,其平均值為最小,顯示研究對象在網路成癮的結果中,對於獲得新知的行為態度最負向。網路成癮主觀規範分布方面,以父母親主觀規範最低。網路成癮自覺行為控制方面,研究對象認為網路的互動性高,容易造成網路成癮行為。 二、在網路成癮態度方面,女生較男生正向;在網路成癮主觀規範方面,女生較男生高,學業表現前三分之一者較中間三分之一及後三分之一者高;在網路成癮自覺行為控制方面,高職生較高中生強;而網路成癮行為方面,男生較女生嚴重,高中生的較高職生嚴重,家中有電腦者、家中可上網者較家中無電腦者、不能上網者嚴重。 三、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網路成癮態度、主觀規範、自覺行為控制可有效預測網路成癮行為,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之32.0%,其中「家中有無電腦」、「每週上網天數」、「每天每次上網時數」、「網路成癮主觀規範」、「網路成癮自覺行為控制」為主要預測變項,顯示研究對象家中有電腦者、每週上網天數越多者、每次上網時數越長者、網路成癮主觀規範越差者、網路成癮自覺行為控制越弱者,網路成癮行為越嚴重。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未來進行網路成癮教育介入之建議與改進方向,以供教師及家長輔導高中生網路使用的參考,降低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行為傾向,減少網路世界所帶來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傷害。
  • Item
    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相關因素研究
    (2010) 張菀庭
    本研究運用1991年Ajzen所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架構,目的為預測及解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研究對象為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一至三學生,共363位。本研究使用研究工具包含開放性引導式問卷,及依據開放式引導式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前70%顯著信念編製而成的結構式問卷。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複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中的Htelling’s T2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未來一個月內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者佔59.9%。 二、本研究對象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13.9%的變異量,加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之後,模式的整體增加了26.5%的解釋力,對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之解釋力上升為40.4%的變異量。三個變項之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最高,其次為態度,主觀規範最低。 三、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 交乘積和間皆達到中度相關。 四、有/無意圖攝取西式速食行為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和知覺力量等信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攝取西式速食意向上,優於理性行動論。未來擬定飲食保健計畫、介入策略時,可將各行為信念的影響納入參考,更可有效促進飲食保健之意向,切合飲食營養教育之需求。
  • Item
    計畫行為論運用在戲劇教學法之非法藥物濫用防制成效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
    (2010) 鄭婉伶
    目前探討戲劇教學法應用在國中學生非法藥物濫用防制成效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即是要發展以計畫行為論為理論依據的國中生非法藥物濫用防制的戲劇教學課程。本研究包含實驗組三十一名學生,三十六名校內對照組與三十一名校外對照組。實驗組接受六週的非法藥物濫用防制的戲劇教學課程,而控制組則沒有接受任何介入。實驗組學生接受教學介入後,後測結果在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均有顯著改善。控制組後測結果則沒有進步。研究結果顯示,以計畫行為論為理論依據的的戲劇教學課程對國中生非法藥物濫用防制有成效。
  • Item
    臺北市某區三高個案規律健走的行為意圖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
    (2010) 陳麗如; CHEN, LI-JU
    本論文旨在運用Ajzen的計畫行為理論架構,以臺北市某區三高個案來預測規律健走運動之意圖。 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區健康服務中心收案的三高個案為母群體,男生64人女生128人,平均年齡63歲,有效樣本共192位。本研究使用兩項研究工具,先採用開放式引導問卷,再依據開放式引導問卷結果編制成結構式問卷。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本研究對象未來一個月內有規律健走意圖者占整體76%。(2)知覺行為控制和健走意圖的相關最高,其次為主觀規範和態度(3)規律健走的知覺行為控制、態度、主觀規範整體解釋變異量為58%,知覺行為控制能有效預測而態度、主觀規範無法預測規律健走意圖。 對於三高個案健走運動是適合積極推動的規律運動,但研究對象即使對健走運動持有正向的態度並且願意依從重要他人及團體意見,最終要從事規律健走運動主要還是和個人是否能掌控影響因素而定。 關鍵字:三高、規律健走、計劃行為理論
  • Item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臺北市國中生視力保健行為意向
    (2007) 洪梅君; Mei-chun Hung
    本研究旨在運用Ajzen的計畫行為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來探討臺北市國中學生視力保健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以台北市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七至九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系統抽樣法抽出18個班,每年級各6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先依開放式引導問卷篩選出顯著信念,再編製成正式問卷。有效問卷共550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對從事體重控制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呈正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呈正相關。 二、約四成的研究對象在未來兩個月內有進行視力保健之意向;研究對象對進行視力保健的態度、主觀規範可以有效地解釋行為意向21.6%,加上知覺行為控制後,此三變項的總變異量達27.4%,顯著增加了5.8%,其中態度對視力保健意向的影響性最大。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視力保健意向上,優於理性行動論。擬定視力保健計畫、介入策略時,可將各行為信念的影響納入參考,更可有效促進進行視力保健之意向,切合視力保健的需求。
  • Item
    桃園市原住民國中學生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效果研究
    (2015) 林國甯; Lin, Guo-Ning
    本論文研究運用1991年Ajzen所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架構基礎,目的在於探討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後,對桃園市原住民國中生之結核病防治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向之改善效果。本研究設計採真實驗設計,立意取樣桃園市復興區某國中原住民學生67人為實驗組,及該國中原住民學生140人為對照組,兩組樣本共207人。在衛生教育介入前,二組皆接受前測作為介入效果的比較基礎,實驗組研究對象接受四週有關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後進行後測,以了解課程介入對實驗組研究對象所產生的改善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 一、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研究對象之結核病防治態度。 二、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研究對象之結核病防治主觀規範。 三、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研究對象之結核病防治知覺行為控制。 四、結核病防治衛生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研究對象之結核病防治行為意向。 本研究並針對在教育介入後四項校標變項改善的意義、本研究如何控制內在及外在效度之執行過程,以及後續研究應考慮的方向等加以討論。
  • Item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05) 林秀惠; Shiow-Huey Lin
    本研究旨在運用Ajzen的計畫行為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來探討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母群體為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日間部全體學生(不含綜合高中、建教班),以分層集束抽樣法抽出高中七所、高職五所,每校各年級一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先依開放式引導問卷篩選出顯著信念,再編製成正式問卷。有效問卷共1463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實際體型以體重正常的比率最高,男生肥胖比率高於女生;多數研究對象對體型有錯誤認知,在意且不滿意體形並期望減重;女生較有體重控制經驗;「電視」為體重控制報導及廣告主要來源。 二、五成七的研究對象未來六週內可能進行體重控制。 三、研究對象從事體重控制的態度、主觀規範可以解釋行為意圖19.7%的變異量,加上知覺行為控制後,此三變項解釋之總變異量達33.1%。 四、研究對象對於從事體重控制之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中等程度的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呈中上程度的正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為低強度的正相關。 五、有/無體重控制意圖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上,均有整體性之顯著差異。 六、外在變項中性別、實際體型、自覺體型、體型滿意度、體型在意度、體重控制經驗、體重控制期望、媒體報導及廣告的影響力,可以直接影響研究對象體重控制意圖,尤以體重控制期望、體重控制經驗之影響最大。    整體而言,計畫行為論適用於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研究。擬定體重控制計畫、介入策略時,可將各行為信念的影響納入參考,更可有效促進從事體重控制之意圖,切合體重控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