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東區禪修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相關研究(2020) 林郁沛; Lin, Yu-Pei本研究旨在探討禪修者的健康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現況,進一步分析社會人口學特性、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相互影響情形。以於臺北市東區的禪修者為母群體,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計發放110份紙本問卷、輔以Google表單進行調查,兩種型式取得有效問卷159份,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於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婚姻狀況」、「子女數」及「自覺健康狀況」有顯著相關;探討其分量表表現情形以「自覺經濟狀況」為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主要預測因子,影響量表分別為「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壓力處理」及「營養」五項。 二、研究對象之「教育程度」、「自覺經濟狀況」、「自覺健康狀況」於幸福感有顯著差異,並以「自覺健康狀況」為高度相關。 三、研究對象之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自我實現」為高度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有效預測幸福感,可解釋總變異量40.8%,並以「自我實現」及「人際支持」為主要預測變項。 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多項建議,期許能夠提供健康促進推動相關建 議,增進國人身心靈健康。Item 金融從業人員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為例(2020) 吳美英; Wu, Mei-Ying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金融從業人員自覺健康現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中山區3個金融銀行從業人員,採自填式問卷,有效填答率100%,以立意取樣,採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法;以SPSS22.0統計軟體做資料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標準化得分是64.74分,程度介於中等以上;六分項得分由高到低依序是人際支持、飲食營養、自我實現、壓力調適、運動行為、及健康責任。 二、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中,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金融工作年資、身體質量指數、個人平均月收入、居住狀況、目前罹病情等,對自覺健康狀態則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中,職位、年齡、教育程度、個人平均月收入,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則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 五、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年資、個人平均月收入、婚姻狀況、居住狀況、自覺健康狀況等可以有效預測健康生活型態,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33.0%,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強的預測因子。Item 完全中學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某私立完全中學為例(2011) 張師豪; Shih-Hao Chang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了解臺北市某私立完全中學學生之健康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行為、吸菸與飲酒行為、心理壓力調適),並探討其相關因素,以作為擬定教學計畫及學生健康促進之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北市某私立完全中學學生為母群體,經隨機抽樣,有效問卷為546 份,有效回收率為94.1%。 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飲食習慣方面以:每天吃五穀根莖類食物、每天吃含蛋白質食物、每天吃早餐,表現較好;而在吃高纖維質的食物、喝含糖飲料 、吃甜食,表現較差需加以改善。運動與休閒行為方面,每週規律運動表現不佳。休閒活動參與的頻率也顯不足且多以從事「娛樂型」休閒活動為主。吸菸與飲酒行為方面,吸菸者第一次接觸時間是在較高年級;飲酒者第一次接觸時間則多數出現時間較早。菸品的主要來源以朋友供應為多;酒品的主要來源以家人給的為多。吸菸與飲酒的主要原因皆是以好奇、想試試為多。心理壓力調適方面,研究對象皆較不會藉由成癮物質、攻擊他人、破壞物品來處理情緒問題。大多數研究對象會找時間來放鬆自己。遇到情緒困擾時約有36.4%會尋求協助。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同學、朋友比率最高,而極少數尋求專業輔導人員協助。 二、本研究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的關係,結果發現:似乎女生普遍比男生在各項健康生活型態有較佳表現、年級愈低、學業成就越好、家庭氣氛愈融洽、父母關係愈良好、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學業成就愈好,其健康生活型態表現愈好。 三、本研究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的預測,結果發現:「性別」、「年級」、「學業成績」能有效預測健康生活型態。Item 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10) 林烈照; Lieh-Chao Lin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本研究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由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抽取495 人為樣本,最後得有效問卷479 份,有效問卷率97%,並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飲食習慣中表現最好的為「每天吃早餐」;其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家庭氣氛」、「學業成就」可解釋飲食習慣之總變異量14.7%。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與休閒行為中表現最好為「空閒時,會從事康樂型休閒活動」;其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性別」、「年級」、「家庭氣氛」可解釋運動休與閒行為總變異量的17.8%。 三、研究對象中有吸菸行為者,第一次吸菸的時間在小學四~六年級;最主要原因為「好奇、想試試」;最主要取得的管道為:「朋友給的」。「性別」「學業成就」可有效預測吸菸行為的總變異量17.4%。 四、研究對象中有飲酒行為者,第一次喝酒的時間在小學四~六年級;最主要原因為「好奇、想試試」;最主要取得的管道為:「家人提供」。「母親教養方式」「父母關係」可有效預測飲酒行為總變異量7.7%, 五、研究對象的心理壓力調適行為中表現最好為不用「自傷」來發洩情緒。「母親教養方式」、「家庭氣氛」、「父母關係」可有效預測心理壓力調適,其解釋力為19.2%。Item 臺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09) 黃啟澤; Chi-taze Huang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基層員警的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以作為未來發展此一職場健康促進活動之基礎。本研究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的方式,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屬20個單位之基層員警,抽取640人為樣本,最後得有效問卷619份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 、 研究對象飲食習慣在「每天至少吃2種以上水果」、「攝取高纖維質的食物,如全麥麵包、番薯、糙米飯等」及「有吃宵夜的習慣」表現最差;而飲食習慣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及「身體質量指數BMI」,且研究對象是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越低者,其飲食習慣越佳。 二、研究對象運動與休閒在「參加運動相關課程」、「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且有出汗」及「擬訂並遵循自己的運動計畫」表現最差;而運動與休閒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服務單位」,且研究對象的服務單位勤務越輕者,其運動與休閒行為越佳。 三、研究對象日常生活安全在「為因應停電或地震,會在家裝置緊急照明設備」、「會在浴廁、廚房等濕滑處放置止滑墊」及「到公共場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會注意逃生路線及相關設備」表現最差;而日常生活安全與個人背景資料都無關係,所以也無法有效預測研究對象之日常生活安全。 四、研究對象心理壓力調適在「很在乎別人的稱讚或肯定」、「認為獲得升遷才是肯定自己的方法」及「能與親友討論內心困惑的問題」表現最差;而心理壓力調適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且研究對象是女性者,其心理壓力調適越佳。 五、研究對象健康自我照護在「會參加關於個人保健的課程和活動」、「會與健康專業人員討論關於自身健康的問題」及「會避免不正常的生活型態(如熬夜),以免身體受到傷害」表現最差;而健康自我照護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工作年資」「服務單位」,且研究對象是女性、工作年資越高、服務單位勤務越輕者,其健康自我照護越佳。 六、研究對象約有五成的人有吸菸習慣。吸菸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及「服務單位」,且研究對象是男性、服務單位勤務越繁重者,越傾向有吸菸行為。 七、研究對象約有四成的人有飲酒習慣。飲酒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及「年齡」,且研究對象是男性、年齡越大,越傾向有飲酒行為。 八、研究對象約有二成的人有嚼食檳榔習慣。嚼食檳榔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為「職務」,且研究對象的職務是非主管者,越傾向有嚼檳榔行為。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警政單位之建議與改進方針,以提高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Item 國中學生代謝症候群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屏東縣國一學生為例(2009) 高承志; Kao Cheng Chih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代謝症候群發生率及其判斷因素,其與個人背景因素及個人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並找出影響國中學生代謝症候群發生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為橫斷式調查法,以屏東縣兩所學校97學年度國一新生為研究對象,利用測量其身高、體重、血壓、腰圍及血液生化值包括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脂蛋白,自填式結構問卷進行資料的收集,包括個人背景資料、飲食行為、運動行為、不健康行為---飲酒、抽菸與檳榔行為及規律生活作息。共有效問卷1995份、完整生化資料886份。 研究結果顯示: 1. 國中學生代謝症候群6個判斷因素中,肥胖及血壓異常在國中生發生率為最多。其中肥胖盛行率高於全國國中生盛行率。 2. 以衛生署訂定青少年肥胖標準取代腰圍90百分位,修訂代謝症候群診斷符合地區性標準。研究對象與的性別、個人肝炎看電視時間有顯著性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學生之衛生教育、健康促進策略及健檢提出建議,作為預防國中生代謝症候群發生之參考及將來可能的研究方向。Item 臨床護理人員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地區教學醫院為例(2011) 丁家羚; Jia Ling T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臨床護理人員健康生活型態現況,進而比較不同社會人口學特質在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上差異情形;以及探討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的間關係及健康生活型態預測因子。 以 2010年新北市某地區教學醫院251名護理人員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以自填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發出180份問卷,回收178份,有效問卷176份,有效回收率達97.7%。以SPSS for Windows 12.0視窗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薛費氏事後比較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一、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層面,得分最高為人際支持,壓力調適與飲食營養同為得分居二,其餘依序為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休閒得分最低。 二、研究對象社會人口特質之年齡在自覺健康狀況上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特質之年齡、護理最高教育程度在健康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呈正相關。 五、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為社會人口學特質之年齡、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可解釋健康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35.0%,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強的預測因子。 依據研究結果,對臨床護理實務與護理教育及醫療院所提出數項建議,作為提升推動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參考,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Item 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態與其相關因素研究(2007) 黃尹春; Huang Yi-Chun本研究係探討台北捷運車務人員之「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日常生活安全型態」、「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護」及「菸、酒、檳榔之使用」等健康生活型態,並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的關係,及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的預測力。 依照路線特性進行分層抽樣,以參考相關文獻,及彙整專家學者意見所擬定之健康生活型態問卷進行施測,於民國96年4月至5月間進行,共239人接受施測。 在社會人口學變項的預測力方面,「飲食習慣」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年齡、BMI及居住狀況,其中以年齡最具解釋力;「運動與休閒」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年齡、婚姻狀況及工作年資,其中以年齡最具解釋力;「日常生活安全型態」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宗教信仰;「心理壓力調適」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年齡、宗教信仰及病假天數,其中以宗教信仰最具解釋力;各變項皆無法有效預測「健康自我照護」行為;「吸菸」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及教育程度,其中以性別最具解釋力,「飲酒」的主要預測變項為BMI,但各變項皆無法有效預測「嚼檳榔」行為。 依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相關知識課程,並藉由活動或專業人員之引導來強化行動力,期能提升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Item 台北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研究(2004) 陳素芬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林口鄉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現況,希望藉此了解現階段健康生活型態的健康行為及心理情形,以作為推動學校衛生計畫的參考。 本研究對象為九十二學年度就讀於林口鄉七所縣立國小五年級、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以班級為抽樣單位,採分層等距隨機抽樣。研究工具主要參考林武雄之台北市國小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問卷所研擬出的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健康生活型態兩大部分。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中,以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得分最高,其次是健康自我照顧、心理壓力調適方面、飲食習慣,而以運動與休閒最低但都屬正向;學生吸菸人數少,但是曾經喝過酒的比率高,原因多為好奇心,且取自家人為多。 二、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情形、日常生活安全習慣、心理壓力調適、健康自我照顧,因社會人口學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部分成立 三、性別能顯著且是最具解釋力的預測所有健康生活型態;父親管教方式放任者能顯著預測健康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心理壓力調適,身體質量指數能顯著預測日常生活安全習慣。社經地位除心理壓力調適外,都能顯著預測。Item 媒體從業人員自覺健康狀態、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調查研究(2017) 黃穗芬; Huang, Suey-Feng本研究以台北區媒體從業人員專屬生活組,再將其主責路線分為醫療線及非醫療線為調查研究對象,由於他們工作型態與一班上班族不同,欲透過調查來瞭解其自覺健康狀態、健康生活型態現況及之間的影響。 以207位登錄在健保署及醫藥記者聯誼會會員作為本研究之研究樣本,全數調查,透過美國OPTUM公司自覺健康量表(SF-12V2中文版)、陳美燕教授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均取得同意授權使用本次研究調查。本研究以紙本問卷及Google表單填寫問卷,共發送207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140份,有效回收率為69.56%。 本次研究結果,綜整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態以「目前健康狀況、健康影響工作程度、情緒影響工作程度、精神情緒平穩程度、身心健康影響社交程度、身體疼痛影響生活程度」等狀態評量,分數越高代表健康狀態越好,影響工作活動程度越小。而「健康影響活動程度」、「身體疼痛影響生活程度」等部分,影響力不明顯。 二、 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以「營養行為、健康責任行為、自我實現行為、社會支持行為、運動行為、壓力處裡行為」,其中以「自我實現行為」表現最好,平均得分最高;而得分最低為運動行為。 三、 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的預測因子,調查研究統計顯示,「主責路線」達到統計意義,以「醫療線」的記者有較佳的健康生活行為。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建議政府主管機關可從政策面導入有關這類較具特殊性的行業公司,可促進並著力去改善、補強員工職場上的健康場域,能有更積極作為,使媒體從業人員有較佳健康生活行為,在相關的報導上就能更加精準,將重要的健康資訊、新知傳播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