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2
Browse
Item 圖像、知識與帝國統治: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比較分析(2015) 宋冠美; Sung, Kuan-mei圖像一如文字記載,具有影響輿論與形構歷史的作用。筆者著眼於清帝國如何以圖像來詮釋其對臺灣原住民的認知與統治方式。本文中所論及的眾多有關臺灣與臺灣原住民的圖像,對於清帝國來說並非特例的存在,亦非偶然,是屬於帝國建構的一環。 本文中,對於臺番圖風格、母題、構圖與形象建構之分析,一則讓我們重新檢視清帝國對於臺灣原住民的想像,再者得以釐清臺番圖並非是紀實畫作的風俗畫,而是清帝國統整運用了一貫和制式化地構圖方式、繪畫風格進行創作與複製,使得臺番圖像所建構出的臺灣番人生活面貌重複性高,畫面時間軸也凍結在特定的時空內。 透過圖像的流傳、展示與再製,以及不同創作者與讀者接受、再詮釋的循環歷程,其圖像內涵必歷經某種程度的轉化;臺灣的原住民圖像亦必當如此。然而,此一問題的討論,涉及書籍史、出版史與閱讀史的範疇,惟此受限於圖像史料的囿限,目前仍無法再做進一步地討論這些臺灣原住民圖像的製作、流通與傳播的問題,以及圖像繪製的傳統。 諸多畫像中所呈現的臺灣原住民,其存在是為了彰顯大清王朝的帝國榮耀,故畫中的原住民形象不在僅是原住民本身的生活面貌,更有服膺與臣服的一面,實蘊含帝國擴張性強烈的政治特色。可說,清帝國有意利用圖像建構出其所統轄世界的疆界和面貌,因此圖像中所隱含的政治權力是我們必須解讀的「達文西密碼」。再者,我們亦可發現每一種圖像類型的創作,皆與當時特定的歷史事件有所關聯,如此不啻為清帝國文化霸權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