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3
Browse
Item 30至49歲女性乳癌患者之資訊焦慮與因應行為研究(2024) 高曼容; Gao, Man-Rong根據衛服部數據統計,30至49歲女性乳癌發生人數逐年上升,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網路也成為許多患者搜尋訊息的重要平台,獲取健康資訊的管道也逐漸多樣化。透過網際網路,資訊取得相對便利,女性乳癌患者除了從醫生獲得權威建議與診療策略之外,還會額外尋求相關的醫學知識與治療模式,期待醫護專家滿足她們多元的資訊需求,然而患者主動尋找資訊時容易遇上困難,同時搜尋到的資訊也會導致患者陷入篩選與理解的困境,造成患者的使用焦慮。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了解30至49歲女性乳癌患者者於確診時期所產生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以及其資訊尋求過程中產生資訊焦慮情境之原因與因應行為,期望從中發現減少資訊焦慮情境之方法,提供女性乳癌患者與相關醫療照護機構相關因應對策與較佳之資訊提供方式,以便未來衛教資訊建置與傳播的參考,減少健康資訊帶來負面感受的可能性,幫助女性乳癌患者妥善運用資訊,有效了解病情與治療方案,順利進行治療決策。本研究以30至49歲女性乳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結合關鍵事件法來搜集資料,總共訪談13位患者。研究結果發現,30至49歲女性乳癌患者確診後會主動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方式等相關健康資訊,資訊需求與管道多元,因網際網路的普遍性與社群媒體的便利性,健康資訊與病友群體間的交流更加便利,互動頻率增加,內容也較豐富多元。當資訊尋求過程中遭遇資訊超載、資訊知能缺乏、外在壓力與龐雜的資訊管道上述四種困境與挫折時,容易引發資訊焦慮,造成心理負擔。從中發現患者們因此產生資訊焦慮因應行為包括迴避資訊、相信專業醫療人員、專注現病程階段所需資訊而不過度發散、病友關係支持與實踐健康資訊內容。本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後提出以下結論:30至49歲女性乳癌患者的健康資訊需求以了解自身病情與治療方法為主,獲取資訊的管道多元,使用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能獲取更多健康資訊以利後續治療決策,病友支持關係是乳癌患者的重要資訊來源之一,提供具體病程經驗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資訊,形成資訊焦慮因素。資訊超載、資訊知能缺乏、負面資訊、外在壓力和龐雜的資訊管道是促成資訊焦慮的因素,乳癌患者藉由主動迴避過量資訊、病友支持關係與信任專業醫療人員的因應行為,能緩解資訊焦慮。最終,根據研究結果建議30至49歲乳癌女性患者增進自身資訊能力與資訊知能;醫療院所擔任患者們的資訊嚮導,整合患者所需的資訊;建議政府單位改善補助制度措施,惠及年輕乳癌群體。Item BIG6教學法對國中生媒體識讀與資訊倫理學習成效之研究(2023) 呂得成; Lu, Te-Cheng本研究運用BIG6教學法,以國中資訊科技課程「媒體識讀」、「資訊倫理」單元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以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BIG6教學法對國中生媒體識讀與資訊倫理學習成效所產生之影響。依準實驗研究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電腦教室中進行為期7周的教學活動。實驗組以BIG6教學法設計教案進行教學;控制組以電子教科書進行講授式教學(時下較多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資料蒐集以量化數據為主質性資料為輔,進行分析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1.國中生使用網路頻率高但學習效能低,超過8成國中生上網的動機為娛樂,包含看小說動漫和聊天; 6成國中生都是在無人陪伴指導的情形下獨自使用網路。培養學生全面性的資訊素養,實為數位時代教育界最為迫切的議題。2.在媒體識讀方面:實驗組在「認識媒體」和「訊息解析」構面的學習成效皆明顯高於控制組學生,在「媒體近用」構面的學習成效則無明顯差異。推測與長久以來學校政策及社會文化有關,學生在「媒體近用」層面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與更多元的主題設計。整體而言,BIG6教學法對提升學生媒體識讀能力確有顯著成效。3.在資訊倫理方面:實驗組學生的資訊倫理後側分數雖未明顯高於控制組學生;但實驗組學生的後測分數明顯高於前測,而控制組學生的前後測則無明顯差異。且作為質性證據的專題報告顯示,實驗組在資訊的搜尋取用等資訊素養的實踐、資訊統合能力的表現上,明顯優於控制組。故整體而言,BIG6教學法對提升學生資訊倫理的學習成效是有助益的。從教學活動的質性分析得知:實驗組不僅學會BIG6技能、增進展示作品與發表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BIG6系統化思維模式,並在BIG6技能的引導下,展現出自我導向學習態度。其與控制組最顯著的差異為:1.能聚焦資訊並定義問題;2.具備批判思考能力和態度;3.能統合並實踐資訊素養。本研究實驗證明,BIG6教學法有助於提升國中生媒體識讀與資訊倫理的學習成效;BIG6融入國中資訊科技課程能使學生培養全方位的資訊素養,較之講授式教學更能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成效與資訊統合能力,有助於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Item COVID-19非疫情與疫情期間之急診住院與再住院預測研究(2024) 賈子賢; Chia, Tzu-HsienItem ERIC資料庫之服務品質研究(2007) 楊春暉; Yeo, Chun-Hui21世紀是服務的時代,瞭解顧客的需求,改善服務品質,並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是成功之要素。而網際網路的發達,數位化的來臨,使得圖書館的服務也邁向多元化服務,其中線上資料庫是目前圖書館不可或缺之核心服務。 本研究的目的為調查ERIC資料庫的服務品質,以SERVQUAL量表為基礎,修改建構之問卷「ERIC資料庫服務品質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並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班研究生作為實證研究對象。經過調查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年齡介於21-30歲之間,以碩二及碩三的研究生為主,並以女生居多。 二、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普遍上使用ERIC的經驗少於1年,熟悉電腦及網路,使用ERIC之主要目的為學術及研究工作。 三、ERIC資料庫的使用者可根據使用過程中之期望因素分成2個需求集群,分別為「內容可靠及好用導向群」及「問題回應及服務保證導向群」。前者為核心使用者,重視內容可靠程度;後者則重視資料庫對於問題的回應效率。 四、使用者普遍上透過EBSCO及ProQuest使用ERIC資料庫。Item HTML欄位內之關鍵字運用對電子商務網站能見度影響之研究(2010) 張育銘; Chang Yu-M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於網站特定HTML欄位中,關鍵字的置入與重複,對網站於搜尋引擎中能見度的影響性。本研究選擇 Zhang, J. 等國內外相關研究測試過的網頁標題,與<Meta>中的<Description>、<Keywords>、<Subject>、<Title>等HTML欄位,以實際修改電子商務網站《綺妍美顏館》於這些欄位中的內容,操控各階段關鍵字的有無與頻率,並於期間觀察網站於各大搜尋引擎中的排名變化。 觀察結果反映:於網頁標題欄位<Title>中,關鍵字的置入與提高頻率(最高測試頻率為2次),在各大搜尋引擎中均有提升目標網站排名的傾向。而於<Meta>欄位中,關鍵字的置入與提高頻率,在Google與Yahoo中有提升目標網站排名的傾向,其中關鍵字在Meta內重複8~12次的區間,網站於Google達到最佳平均排名,而於Yahoo內則於重複4次的階段達到最佳平均排名。本研究並依據觀察結果,提出電子商務網站撰寫<Title>與<Meta>欄位內容的相關建議。Item MARC 21機讀編目格式轉置為BIBFRAME 2.0書目框架格式之研究—以《紅樓夢》印刷文字資料為例(2020) 傅盈甄; Fu, Ying-Jhen身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圖書館必須要考量如何讓館內所典藏的資源與網際網路接軌,進而透過搜尋系統呈現在使用者眼前,然而,圖書館目前所使用的機讀編目格式MARC 21並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為打破圖書館與網際網路的藩籬,BIBFRAME便應運而生。本研究目的為探討MARC 21轉換至BIBFRAME 2.0之過程,並且以臺師大圖書館《紅樓夢》印刷文字資料之書目為範例,分析《紅樓夢》MARC 21書目如何轉檔至BIBFRAME 架構,實體之間如何整併,以及欄位能夠如何調整,以因應將MARC 21格式轉置為BIBFRAME。 本研究採用架構分析方式,以實際書目進行轉檔,依據BIBFRAME 2.0之書目實體框架與《紅樓夢》MARC 21書目欄位的映射,找出可能的實體整併方式。本研究以共計502筆《紅樓夢》印刷文字資料為例,並挑選其中11筆書目作為整併關係的範例。 本研究之結論得出,BIBFRAME是以超作品概念來實施實體整併,並透過一組由作者名稱與作品題名所產生之固定詞彙,以雜湊函數方式生成URI,於不同MARC 21欄位附加上該特定URI來鏈結不同關係的書目,讓書目能夠以Hub的形式整合。LC BIBFRAME資料庫實際上能夠透過整併而自動連結的書目關係,包含原著關係、譯本關係、主題關係,以及相關關係,就本研究所探討之《紅樓夢》書目,四種關係皆可以呈現。整併過程之關鍵為一組具有固定格式的作者名稱與作品題名,故在編目方面,相關欄位的著錄方式與使用詞彙變得更需要具備一致性。 目前國內對於BIBFRAME書目框架格式的探討較為缺乏,期望未來國內圖書館機構能夠嘗試以中文書目資料實際架設BIBFRAME資料庫,探討中文環境下BIBFRAME 2.0的實際操作情形以及需要改善的部分。Item OAIS參考模式應用在國家檔案永久典藏機制之探討(2004) 詹雅蘭; Ya-Lan Chan檔案是政府機關處理業務之公文,是人類傳承經驗與了解過去的重要資訊,隨著政府業務資訊化、電腦化,電子公文檔案透過網路,不但縮短了業務處理時間,且利於交換與使用,然而也造成電子檔案的典藏問題。此外,國家檔案的電子檔,因其為具有永久保存價值,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國家檔案永久典藏機制。 數位典藏的生命週期短暫,受限於軟硬體環境,加上檔案的儲存媒體損耗問題,使得數位資源的永久典藏面臨極大的挑戰。目前全球各國皆體認到數位資源永久典藏的困難,這幾年也不斷地投入研究計畫,其中OAIS參考模式為美國太空資訊系統諮詢委員會所發展,目前已通過ISO標準,可以應用於各種資料類型,而且OAIS參考模式提供了資訊模型及功能模型,其分別可做為詮釋資料格式設計及典藏系統規畫的參考。此外,OAIS參考模式為一個通用的架構,依OAIS參考模式的資訊模型所設計的詮釋資料格式,其檔案能互通與交換。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訪談法。用文獻分析法以了解數位資源長久保存議題、國家檔案及電子檔案特質、數位資源永久典藏相關計畫,並深入分析OAIS參考模式之理論架構及其應用;訪談法則談訪檔案管理局人員,以實際了解國家檔案的電子檔案在長久保存方面的看法及需求。 最後本研究依文獻分析及訪談調查結果,以OAIS參考模式規劃一個可應用於國家檔案的長久典藏系統,並設計三個資訊封包及其詮釋資料格式。此外,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檔案管理局之建議及未來研究建議,建議檔案管理局與機關協商傳送封包的規格及擬定相關法規,並對本研究規畫之系統與詮釋資料格式進行建置及修正,此外,針對檔案管理局、機關電子檔案長久保存、國家數位典藏三個方面提出未來研究建議。Item RDF與Topic Maps之知識表徵比較研究(2005) 鍾季倫; Chi-Lun Chung網路資源組織近來一直是圖書館界關心的課題之一,但一般來說,圖書館整理的資源向來是以實體為主,具有同質性高、定義嚴謹及穩定等特性,而網路資源相較於圖書館的資源,則具有大量、異質、分散、內容與位址經常改變、且成長快速等特性。不管是圖書館的索引典與詮釋資料架構(schema),或人工智慧領域過去已發展的一些知識表徵語言,例如CycL、Loom、與KIF等,都不見得可用來處理網路環境之半結構式資源。換言之,網路知識表徵需將網路資源的特性納入考量,重新思考與發展合適的處理方法。 目前「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及「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在2000年前後,分別提出「資源描述架構」(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簡稱RDF)與「主題地圖」(Topic Maps),作為可應用於網路資源組織與知識表徵方法。RDF與Topic Maps都在表徵人類的知識關聯,雖均可為知識本體(Ontology)提供語意互通的資料模型(data model),但這兩種語言最初發展的目的並不相同,亦有其有各自的交換語法(interchange syntax),因此這兩種語言在知識關聯程度的表徵上到底有何不同、孰強孰弱、及適用範圍為何等,都是本研究想探討的課題。具體而言,本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 一、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為何? 二、RDF與Topic Maps在表達概念或主題關聯之語法、所能表達的語意、及應用情境等為何?異同為何? 三、RDF與Topic 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應用的可行性為何? 本研究對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的瞭解是由文獻分析獲得;對RDF與Topic Maps在語法及所能表達的語意之異同,及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的可行性,是藉由對語法的比較,及實際以RDF/XML與XTM對國家圖書館建置的「網路資源選介網站」進行編碼,就呈現結果檢視其異同等方式予以分析;應用情境則是以網路上蒐集到以RDF與Topic Maps實作的網站或系統來從事觀察。 研究結果主要分三方面,第一部分是有關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就巨觀層次而言,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在提供有助於人們建立與分享知識,並能協助機器對資源的自動處理,以提昇人們對資訊處理效率的網路環境。第二部分則是有關RDF與Topic Maps在知識表徵能力之比較,結果發現其各自在元素、語法、語意表達、與應用情境等面向不盡相同;此外,在協助資源瀏覽、資訊檢索、資訊過濾、及資源整合等能力亦各有所長。第三部分則嘗試探討RDF與Topic 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應用的可行性,依據實作經驗及呈現結果,認為RDF與Topic 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之應用具可行性,因利用其標記的網站具有分類架構較具彈性與延伸性、可提供使用者由不同面向瀏覽資源,以及有助於分類架構的交換互通、資源整合、與機器的自動處理等原「網路資源選介網站」所缺乏的特性。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RDF與Topic Maps在語法、應用、與實作方面提出建議。語法方面,建議限定RDF/XML語法之撰寫方式;對XTM則建議以URI作為指定「主題識別」的方式、修訂關聯不具方向的問題、以及改採支援XML Schema。應用方面,若需同時處理資源描述與主題索引的話,本研究建議兩種作法:一是對資源描述用RDF/XML標記,而對主題之索引用XTM標記,然後另外建立主題與資源的連結;二是完全採用RDF/XML來標記,而展現知識樹的方式就是在RDF/XML中建立表示主題的類,並利用屬性來表現類的階層與相關關係,甚至進一步促進社群內的成員,在表示相同的資源屬性與主題時,都使用相同的描述詞彙(例如Dublin Core)及相同的主題(例如rdf:ID指向相同的URI),以協助資源分享與整合。實作方面,建議使用廣為人知的詞彙,及建立或採用合適的Ontology。Item RSS使用者之訂閱與遊歷行為分析研究(2010) 翁怡葳; Yi-Wei, Wong上網搜尋除以搜尋引擎的關鍵字檢索功能來獲取相關資訊外,使用者也可訂閱感興趣主題的RSS服務,定期接收相關資訊。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是探究RSS使用者之訂閱及遊歷行為特性,包括使用者訂閱RSS的主要觸發動機與訂閱管道、訂閱的內容類別與數量及使用者操作與遊歷行為。 本研究嘗試採用遊歷行為記錄分析、內容分析、訪談與觀察等方法。研究對象主要為訂閱超過100種Feed的12位重度RSS使用者,以側錄軟體LogSquare錄下受試者每次瀏覽所訂閱RSS內容之遊歷過程。同時,研究者也嘗試不定期進行非介入式之觀察,確保受試者之操作能順利進行。側錄工作共進行21天,共收集受試者26小時之遊歷記錄,之後再進行編碼與分析。此外,本研究也分析了受試者所訂閱之RSS內容,以瞭解其訂閱主題與分類行為特性。最後根據上述所得重點,設計訪談大綱及進行深度訪談,以進一步瞭解其使用經驗與建議。 主要研究結果包括:受試者各人訂閱內容之重複率頗低,顯示受試者之訂閱興趣具有相當個人化色彩;訂閱動機以好奇及滿足資訊需求及個人興趣為主;關於遊歷行為特性,受試者之基本功能使用頻率頗高,但特殊功能則較少使用;受試者經常開啟固定數量視窗、分批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常先閱讀大量標題與摘要,再依感興趣內容程度決定閱讀之優先次序;此外,過程中部分受試者出現連結及瀏覽RSS以外的網路資源等延伸閱讀行為;根據受試者之遊歷行為特性,本研究以系統功能操作程度與內容閱讀深度為基礎,嘗試分析受試者之遊歷類型,包括寫作型、知識型、系統型與隨意型等使用者類型。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RSS閱讀器之系統設計與服務提出一些具體改善建議。如RSS內容提供者可撰寫吸引使用者目光的標題,以利增加點選率,或提供資訊型摘要,以利使用者快速瞭解資訊內容。或如RSS閱讀器可提供使用者自行調整顯示介面之功能,以符合個人遊歷習慣;增強互動性功能之設計,如提供遊歷歷史記錄及提供多元篩選功能等。未來研究方向包括擴大研究範圍、發展出描述RSS遊歷模式的架構,並且比較RSS與其他資訊獲取方式如使用者鍵入關鍵字取得資訊的方式,進行異同比較與研究兩者的整合可能性。Item 一位中學理化教師數位教材製作知識分享之研究-----標竿教師之個案研究(2009) 王瑞貞; Wang Juei-Chen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中學理化標竿教師從事數位教學時,其專業知識內涵與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同時試圖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由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人格特質與人群關係,進而找出影響與促進標竿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蒐集資料歷時五個月,蒐集個案資料由個案青少年、接受師資訓練、成為正式教師以及到目前任教近十七年的個人教學相關紀錄,由研究者做初步的內容分析,再與三位自然科資深教師做進階的概念編碼,同時請個案擔任核對人員,最後由研究者整理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成功的由個案中找出:(一)標竿教師製作數位教材意願的內外在動機;(二)教育專業知識內涵中,教學省思有教法、教材、評鑑三方面的具體做法,以及媒體在教學中角色的省思;至於增進發展教材能力、掌握教學情境知識則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等向度做說明(三)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資料徵集、知識使用、知識創新、評鑑教材、知識傳播,分別一一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倫理、活動等向度做說明(四)影響個人在組織中從事知識分享之因素:個人人際網絡、知識社群的組織文化、權力領導、信任公平。Item 一場兒童電子圖書館的使用者經驗研究之旅——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為例(2015) 楊娃本研究將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為例,研究臺灣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兒童電子圖書館的使用者經驗,描繪兒童電子圖書館使用者圖像,發掘其使用目標、動機、偏好與特性等,瞭解在實際使用兒童電子圖書館的行爲及面臨之使用性問題,提出相應解決建議,以利日後兒童電子圖書館建置之參考。 由於研究之核心為使用者經驗,因此研究主要以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中的使用者訪談與使用性測試評估為主,將質化與量化不同取向的方法結合,能更全面且更有效地曝露展現兒童電子圖書館使用者的使用經歷。 在研究中發現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未能對使用者做深入的研究及描繪,所以在不知使用者的目標、動機、偏好和使用情境等情況下,使網站不僅在內容佈局方面,還有使用性方面,都未能給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經驗。若不能讓使用者順暢地使用網站,則無法談及推廣兒童閱讀。因此在未來的兒童電子圖書館建置中,應該以使用者爲中心進行設計思考,以貼合使用者的目標、動機及偏好等作爲設計目標。Item 一種提昇圖書館公用目錄可用率的設計(2010) 游輝宏; Huei-Horng Yo目錄,是圖書館所典藏資訊的索引,乃提供「閱聽者」、「資訊」間產生連結的定位指引。雖然目錄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而愈趨易用,但是,研究者在平日使用圖書館服務的經驗中,仍不時遭遇到無法正常連接、存取公用目錄系統的窘狀。作為館藏資源的定位指引,圖書館公用目錄系統的可用率,對於圖書館服務品質之影響,不可謂不大。 本研究乃是為圖書館公用目錄擬定高可用率機制,並提出一有效之實作品。研究者經文獻探討,發現「冗餘配置」為眾多高可用率解決方案的共通手段。而在部署成本的考量下,研究者發現圖書館界、數位典藏界的OAI-PMH後設資料獲取機制是既有方案中最容易實作、使單位間透過網路「互助互備」達成「多點複本」冗餘配置的良好架構。 但是,對於處理實體館藏來說,OAI-PMH仍有所不足,是故研究者分別透過「版本控制」、「精簡化的書目、館藏紀錄格式」、「資料壓縮」等手段,壓低處理實體館藏書目、館藏紀錄資料在擷取、更新時的資源消耗,提出一份參考自OAI-PMH的改良架構,並據以實作出一套系統,證實其概念的確可行。Item 一般地區與偏遠地區國中生之家庭文化資本與閱讀投入關係研究(2016) 陶禛; Tao,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一般地區與偏遠地區國中生之家庭文化資本與閱讀投入的關係。以教育部統計處104年度各級學校名錄中所列之新北市偏遠地區國中,以深坑國中及雙溪國中為偏遠地區的取樣學校;以新北市新店區安康附設國中及新莊區福營國中作為一般地區國中的取樣學校。共計522位學生。 本研究以Bourdieu所提之文化資本作為基礎,並參考相關文獻歸納出本研究文化資本之構面;以及參考Guthrie、Wigfield和PISA2009報告所提出的閱讀投入為基礎,並參考相關文獻歸納出本研究關於閱讀投入的構面。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針對不同地區學生之文化資本對閱讀投入等不同變項做統計研究與觀察,其研究結果發現: 一、 新北市四所學校所在之地區性差異不顯著 二、 一般地區國中生家庭較常陪伴國中學生閱讀或學習 三、 國中生家庭文化資本對閱讀投入有顯著相關 四、 國中生家庭文化資本和閱讀投入程度在年級有顯著差異 五、 國中生家庭文化資本中形式文化參與較少 六、 國中生在閱讀投入中的閱讀行為表現較差 七、 國中生閱讀投入程度在性別有顯著差異 最後,並針對研究結論給予相關建議,至此完成整個研究。Item 不同傳播形式之健康資訊假消息與迴力鏢效應影響研究(2022) 楊寶棠; YANG, PAO-TANG糾正假消息有許多方式,像是有研究利用大量假消息進行機器深度學習訓練出模型來識別假消息;也有試著先提供含有錯誤內容的假消息供人閱讀後,再提供正確消息讓同一人再閱讀,試圖以此舉來糾正並釐清閱聽人先前已閱讀到的錯誤訊息。但後者的策略並非總是能發揮作用,有時反而會因為閱聽人本身的信念、態度、對原先消息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影響。當接收到糾正、釐清的資訊時,反而引起閱聽人反彈,強化對原先錯誤消息的信任度,此現象稱為「迴力鏢效應」。在眾多假消息的主題中,本研究針對健康類假消息,因為此種假消息會影響個人身體健康、且大眾不一定能有專業能力辨別真偽。同時相關研究也發現不同傳播型式的內容其傳播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將結合不同傳播型式之健康類假消息與迴力鏢效應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組間實驗法進行,實驗組之受測者閱讀文字、圖片、影片其中一種假消息以及文字、圖片、影片其中一種真消息;控制組未閱讀真消息。所有受測者在閱讀完假消息、正確消息後都會填寫說服性、態度、可信度、情緒、嚴重性、認知、行動量表,以了解受測者閱讀假消息、真消息後對於資訊之說服性、態度、可信度、情緒、嚴重性、認知、行動面向的改變,藉此判別迴力鏢效應的程度。本研究經分析發現受測者在閱讀圖片假消息時在說服性、態度、可信度面向較易產生迴力鏢效應;在閱讀圖片真消息時在行動、行動_採納面向較易產生迴力鏢效應;在閱讀影片真消息在可信度、態度面向較易產生迴力鏢效應。Item 不同協作學習模式對運算思維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相互信任、溝通效能、人際喜好、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2022) 丁子宴; Ding, Zih-Yan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生活中許多產品與服務都是需要藉由大量數據進行運算與分析,顯示出人們仰賴資訊科技來解決生活問題的頻率日益升高,於是越來越多研究紛紛闡述運算思維之重要性與教育上的應用,並詮釋其為數位時代下,每個人所需具備的基礎能力。本研究以電腦中介傳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的觀點切入,預期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可以提升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之學習成效,並探討在協作學習中,不同溝通情境與不同小組組成對運算思維之影響,及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信任(mutual trust)、溝通效能(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人際喜好(interpersonal liking)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否會具有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 research),以2(溝通情境:匿名/非匿名)X 2(小組組成:異質/同質)設計,進行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班級、隨機分派(random assignment)溝通情境,再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小組組員,將研究對象(N = 156)分為四組實驗組與一組控制組,實施為期四週之教學實驗。 本研究透過獨立樣本t檢定、雙因子共變數分析與調節式中介分析完成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協作學習對運算思維學習成效具正向影響、(二)協作學習中的匿名溝通情境對運算思維歷程具正向影響、(三)匿名協作學習中的運算思維歷程,同質分組高於異質分組、(四)同質分組會正向調節人際喜好對於匿名溝通情境與運算思維歷程之中介效果,以及(五)協作學習對自我效能具正向影響。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之建議。Item 不同社群媒體平台中反串文章的使用行為研究(2024) 盧俞瑄; Lu, Yu-Hsuan「反串」是現今社群媒體中存在的一種交流方式,指的是使用者會採取虛假身份或觀點,透過同樣是虛假捏造的個人資訊或角色身份,以模仿或假扮特定社群成員或群體,在互動中表達不真實的觀點或立場。這可能破壞社群成員之間的信任,因為他們無法確定其他使用者的真實身份或觀點,導致社群內部的不信任和疏離感。反串者可能會模仿特定群體的言行舉止,製造出一種似是而非的印象,使其看起來像是該群體的成員;特別是當反串者意圖挑釁或諷刺特定群體或觀點時,這可能導致社群內部的對立和分裂,又或是嘗試讓其他使用者感到困惑或不安。反串的用意之一在於散佈虛假訊息或誇大觀點,企圖以看似幽默的方式虛構故事情節,以引起注意或獲得回應。這種行為可能帶有不同的動機,例如娛樂、測試社群反應、諷刺或挑釁等。若是反串行為涉及到虛假訊息或不當內容的散佈,可能對社群成員的安全和隱私構成風險,包括誤導性訊息、個人資訊的泄露,以及其他形式的騷擾或威脅。本研究透過訪談法,試圖了解反串者發布文章的動機,以及這些文章對社群媒體使用者的影響,例如是否會破壞信任、引起混淆或衝突等負面影響。透過深入了解反串行為的背後動機和影響,我們希望為社群媒體使用者提供更多的資訊和警示,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這些觀點同時提供了社群媒體中反串行為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也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可以幫助社群中的使用者更好理解反串行為的影響,並發展出相應的應對策略。Item 中國大陸圖書代理商經營現況及發展之研究(2008) 林龍志摘要 解嚴二十年來兩岸圖書交流,各大學圖書館都已收藏了許多中國大陸出版的簡體字版圖書,本研究從圖書代理商的角度切入探討這二十年來的發展變遷,期望總結經驗以為來者參考。 本文首先回顧歷史、整理文獻,再據以形成訪談大綱,訪談驗證實際情況,從而宏觀描述簡體字版圖書進口銷售的歷史變遷。 研究發現如下: 一、 簡體書代理商的分工會越來越細。 二、 經營現況隨著管理法規變化。 三、 圖書館的採購圖書類型由大到小。 四、 市場逐步開放圖書館採購更加便捷。 提出建議如下: 一、 代理商應正視分眾市場的形成。 二、 大學圖書館與代理商之間應發展互信互利的合夥關係。 三、 代理商與大學圖書館應增加認識彼此作業流程。Item 中國神話母題標記與檢索系統建置之研究:以《山海經》為例(2022) 何舒綺; Ho, Shu-Chi數位人文研究領域的文本標記應用已有不少成果,但仍少見以數位人文的方法對民間故事進行研究分析。中國神話母題研究亦有一定數量,卻未見文本標記的應用。本研究應用文本標記於中國神話研究領域,希望藉此為中國神話研究者提供更便於進行研究分析的文本。本研究選擇《山海經》作為標記對象,標記項目包括中國神話母題和「神祇/人物名稱」。文本標記主要參考《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判斷中國神話母題,並以《山海經校注》校對《山海經》電子文本,採用MARKUS中文古籍半自動標記平臺作為標記工具。本研究完成的《山海經》標記文本內容中,標記的中國神話母題和母題類屬共107個,標記數量為448筆;標記的「神祇/人物名稱」共111個,標記數量為326筆。後續建置中國神話母題檢索系統,提供使用者查詢並瀏覽標記文本。系統建置工具包括Apache Solr、Flask、Jinja2、Bootstrap;系統功能包括「按母題/母題類屬進行檢索」、「按卷次進行檢索」和「按神祇/人物名稱進行檢索」。本研究發現中國神話母題檢索系統的應用包括:一、依據類型或主題瀏覽文本內容;二、依據「卷次」瀏覽文本內容;三、依據「神祇/人物名稱」瀏覽文本內容;四、藉由母題或母題類屬判別文本內容的主題,或比較同一個主題的不同文本內容由哪些母題或母題類屬組成;五、藉由「神祇/人物名稱」的著錄內容,了解文本內容的敘述對象或多個神祇和人物之間的關係。Item 中國近代圖書館學術發展史(1911-1937)(2012) 林敏; LIN, MING中國近代圖書館學術發展史主要在1911-1937年之間,一群圖書館學家們在兼容了傳統博大精深的國學書藏和吸收了西洋的圖書館學的基礎下努力完成。這段期間建立了中國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及圖書館工作如圖書選擇、圖書分類與編目、流通與利用與指導等立論。中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初創是本時期重要的成就,圖書館學學者們建立了中國完整的圖書館學體系,為開創建立中國圖書館學術發展奠基。 近代新式圖書館設立及經營,以圖書館行政為首要,圖書館組織人員及經費管理為其重要的內容,圖書館法規的頒布,使圖書館的設置有了法律的依據,促進了圖書館普遍設立。1911-1937年建立的圖書館經營的理論及模型,健全了圖書館實務,其影響直至1970年代圖書館自動化發展前近五十年。回首近百年中國圖書館學術理論的發展,1911至1937年的圖書館界,在內憂外患下仍持續的成長,外則吸收西方國家先進圖書館學理論,內則揉合千年藏書樓文化及傳統目錄、版本學理論,形成一個有特色且中西相融的圖書館學理論,為其後百年的發展奠定紮實且深厚的基礎。Item 中學生小論文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分析(2023) 黃宜程; Huang, Yi-Cheng本研究將蒐集歷屆小論文寫作得獎作品進行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觀察,擬探討現況小論文得獎作品的重複性行為類型以及臺灣高中生引文行為。期望以協助後續小論文相關研究參考,並提供未來學術倫理教育相關方向以及更加精確的小論文競賽重複性比對方向。運用科展比對工具,獲取前500對小論文的重複性比對結果,以進行高重複/具有抄襲特徵小論文的類型分析;利用深度學習bert模型進行小論文引註資料來源類型的分類預測;透過人工檢視1,000篇小論文,取得引用行為的詳盡分析結果。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觀察結果概覽:一、 排除網址編碼的參考資料和無法剖析的資料,共有255對獨立比對結果。其中高重複/具有抄襲特徵的小論文行為類型依序為:一稿多投/修改後再次投稿(32.3%)、團隊多人分次交稿(28.2%)、疑似抄襲他人作品(25.4%)。二、 中學生小論文引註資料的分類預測結果,最常見的使用類別是網路48%,其次是書籍39%。三、 透過人工檢視1,000篇小論文整體的文內總引註率為67%,不同變因相關數據如下:(一)地區變因: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內引註率存在顯著差異,海外區的文內引註率最高100%,其次是新竹區84%;相反,花蓮區的文內引註率最低53%,次低為宜蘭區56%。(二)年代變因:不同年代間的文內引註率變化呈現一些波動,年代較早的學生比年代較晚的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2008的文內引註率最高87%,2019年下降到最低點47%。(三)年級變因:根據年級層面對於文內引註率的變化進行分析,高一的學生將比高三的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高中一年級的文內引註率為77%,二年級為68%,三年級則降至61%。(四)城鄉變因:非偏鄉區學生比偏鄉區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偏鄉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56%;非偏鄉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66%;海外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達100%。本研究主要貢獻如下:(一)將高重複的小論文行為類型統計分析,對未來的小論文重複性審核方式提供更精確的方向。(二)透過中學生小論文引註資料分類預測,提供關於小論文得獎作品引註資料類別使用情況的洞察。(三)了解影響中學生小論文引文行為的變因,找出可能造成引文行為差異的因素,對未來的學生學術倫理教育提供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