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423
-
Item文化差異對學童閱讀暨深度討論內容影響之研究( 2021)良好討論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中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歸納、推測性理解,而彼此對話中發生的辯證,更能促進批判性思惟與合作能力,為現今教學培育學生理解的重要教學方法。然而不同文化背景常會影響學生中的討論表現:過於強調教師權威的教室中的學生較顧慮教學而不願參與對話;個人主義文化傾向會強調個人意見、質疑他人,過程中有機會發生呈現批判性思考;注重和諧的陰柔文化的教室則更強調合作以強化論述。目前探討文化與討論教學之相關研究多針對跨文化的外語教學情境,然而學生表達深受語文能力的影響,因而無法專注檢視文化對於閱讀理解與討論內容與的影響。 本研究以同語言同文字但因政治與歷史因素而具不同文化傾向的大陸長沙與臺灣共211位五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文化差異對學生於小組討論中閱讀理解的影響。採取Hodstede文化維度理論中的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個人主義/集體主義(collectivism/individualism)以及陰柔作風/陽剛作風(femininity/masculinity)三個面向,以問卷調查兩地學生的文化差異,其後實施六週「深度討論」(Quality Talk)教學,採言談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分析學生基於文本的討論內容,最後再以實施問卷調查探討實施深度討論對文化傾向與自我效能的關係。 本研究為首篇基於文化維度理論以探討應用深度討論和文化傾向差異對於閱讀理解影響之實徵研究,研究發現深度討論能有效的引領學生真實參與討論、提問並提升學生高層次理解的表現;長沙與臺灣的學生具有不同文化傾向,而不同文化傾向的學生在閱讀時偏好不同的理解:高權力距離學生偏好歸納性統整資訊、低權力距離學生偏好分析性理解;高個人主義的學生習以批判性思考方式建構知識,集體主義傾向的學生慣以合作方式建立團體論述;陽剛作風的學生在討論中則較易發生對立辯論,進而發生批判性思考。 本研究以言談分析呈現細緻的教室文化內涵,強化文化維度理論微觀層面的論述與應用依據,提供教師以文化視角審視深度討論教學,引領不同文化傾向的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層次的思考。
-
Item學校圖書館及家庭文化資本對閱讀投入及學習成績影響之研究( 2021)學校圖書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有影響,過去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進行的研究其結果往往相左,此為一有趣現象,也是值得不斷被實證與探討的問題。本研究以大陸湖南省雙峰縣十八間偏鄉中小學為研究對象,經兩年的追蹤調查,以獨立樣本t檢定及差異中的差異DID檢定,進行學生的閱讀投入及縣級集中考試之學科成績差異分析;過去研究指出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態會影響孩童的閱讀與學習成就,其中家庭文化資本更勝於實質財富,本研究也透過SEM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了解家庭文化資本與閱讀投入不同構面的關聯,並利用多群組分析來檢定學校圖書館與閱讀計畫是否會對家庭文化資本與閱讀投入的關聯模型產生干擾效果。研究結果發現,設立學校圖書館且進行閱讀計畫的有無,在閱讀投入構面有顯著差異,顯示學校圖書館及閱讀計畫對於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及閱讀策略的價值。但在學科成績方面,t檢定有顯著差異,但DID檢定則無一致之顯著差異。家庭文化資本對閱讀動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與閱讀策略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學校圖書館與閱讀計畫對家庭文化資本與閱讀動機有顯著正向的干擾效果,亦即學校圖書館與閱讀計畫能夠強化家庭文化資本對閱讀動機的正向影響。本研究對象除設立學校圖書館外也同時推動閱讀計畫,研究結果可補充過去在開發中國家進行之相關研究所缺之論述。
-
Item線上博物館網站設計之關鍵因素評估( 2022)數位化的浪潮衝擊之下,博物館將經營重心轉向以「人」為主。本研究旨在探討博物館網站介面設計之關鍵準則。本研究邀請30位滿足研究設定條件之參訪者評估對故宮博物院以及奇美博物館網站之使用經驗與觀感。本研究首先利用探討相關文獻來建立雛形衡量架構之構面與準則,再以邀請十位專家來進行修正式德爾菲法以改善與確立「功能」、「互動」與「內容與設計」衡量架構之構面與七項準則。研究以故宮博物院與奇美博物館網站作為研究個案,採用多準則決策之決策實驗室為基礎之網路程序分析法(DANP)確立各準則之間的因果關係,透過所建立的階層結構與關鍵因果圖,得知最終影響某決策之關鍵準則,提出可進行改善的方向,再搭配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評估個案之績效表現,最後藉由質性導向的半結構式訪談法以了解使用者對網站介面設計各構面及準則等相關問題,來增強本研究的可信度。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認為影響博物館網站介面設計之關鍵準則依序為「媒體設計」、「多媒體互動性」、「資訊設計」、「虛擬實境臨場感」與「易用性」,可見受試者很重視網站「內容與設計」以及「互動」之構面。在所有準則之中具有讓使用者投入之美學與教育「多媒體互動性」準則,為最重要且連動影響其它準則之關鍵準則。研究透過實證分析結果,希冀為目前博物館網站設計人員提供參考並提升線上與實體博物館之造訪率。
-
Item民眾閱讀臺灣漫畫動機、態度及行為之研究( 2021)閱讀漫畫一直是國人喜愛的休閒活動之一,但長久以來日本漫畫都比臺灣漫畫強勢許多。隨著臺灣漫畫產業漸漸復甦,愈來愈需要政府與各方產業合力的幫助。故本研究以國人閱讀臺灣漫畫的角度,探討其經由休閒知覺自由的滿足後,是否會提升閱讀動機與態度,並連帶促進國人的閱讀行為。本研究以立意抽樣為基準,使用問卷調查法以網路與紙本問卷發放並回收一千份有效問卷,發放時間為2020年7月至9月。問卷回收完成後採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休閒知覺的勝任感、控制感和投入深度對於臺灣漫畫讀者的閱讀動機與態度皆為正向相關。(二)臺灣漫畫讀者的閱讀動機與態度對於閱讀行為皆呈現正向相關。(三)臺灣漫畫讀者的閱讀動機對於嬉戲性和閱讀主題廣度表現出了影響力;閱讀態度則是對於嬉戲性和閱讀時間表現了影響力。(四)閱讀臺灣漫畫漸漸從紙本轉變為線上網路閱讀模式。臺灣漫畫讀者在滿足了自身休閒活動時的心理需求後,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動機與閱讀態度,使得臺灣漫畫讀者的閱讀行為也產生了正向的影響,願意持續地從事閱讀臺灣漫畫這一項休閒活動。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一)將漫畫閱讀區設置在安靜的區域,使閱讀臺灣漫畫的讀者可以不受雜音干擾的享受閱讀。(二)以更多元的方式分類臺灣漫畫,讓讀者可依照自身的閱讀興趣選擇其喜愛的臺灣漫畫。(三)臺灣漫畫的環境可藉由舉辦同人活動使讀者產生人際關係上的歸屬感。
-
Item國內公共圖書館讀者效益之研究( 2022)芬蘭學者 Vakkari 以芬蘭公共圖書館使用效益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公共圖書館對使用者所產生的使用效益,可分為教育、工作與職涯、日常 活動及休閒活動四大層面,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國內公共圖書館對讀者之效 益,是否會因讀者文化背景、認知等差異與 Vakkari 研究成果有所差異, 是否會因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使國內公共圖書館對讀者效益不單單 只有四大層面。本研究以開放式卡片分類法(open sorting)、封閉式卡片分類法(Closed Card Sorting)進行受試,觀察給予受試者規範與沒有規範其差異為何,並根 據這兩項分類法得出人的認知會因自身背景而有所差異,認知差異也將造 就行為、目的之不同,因此不讀者使用公共圖書館之目的,以及公共圖書 館帶給讀者之效益,將隨不同背景有所影響。本研究共進行四次受試過 程,最終將國內公共圖書館帶給讀者效益之層面,分類為五大項目與十八 子項目,五大項目分別為教育、工作、日常生活、休閒活動與社會影響, 並將 Vakkari 與本研究兩種層面架構進行實測,來探討國內讀者較適用於何種分類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