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20 of 465
  • Item
    基於自然語言技術之急診病患檢傷階段再住院預測研究
    (2023) 楊鎧溶; Yang, Kai-Jung
    在急診早期檢傷階段中,病患主訴語(chief complaints)為後續檢傷與醫療初步判定之重要依據。本研究以台北馬偕醫院2011到2018的八年度急診病患就診資料,將檢傷階段可取得之主訴語、年齡、檢傷分級、到院模式…等資料經過非結構後與結構化資料預處理、關鍵字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機器學習程序,以進行急診住院、再住院、再入院、死亡預測的實證分析研究。研究在機器學習的程序上,首先採用類神經網路之Word2vec詞嵌入語言模型,由主訴篩選住院相關之重要語意關聯詞,研究進而透過BERT模型進行後續住院、再住院、再入院、死亡預測的研究。研究採用Word2vec與BERT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進行預測研究,預期可以協助醫院及早準備重症病患相關醫療資源。實驗結果顯示(1) BERT模型預測效力優於Word2vec模型;(2)採用主訴語可以有好的急診住院、再住院、再入院、死亡預測力,於住院、再住院、再入院、死亡預測方面,BERT模型單純採用主訴進行預測, AUC分別為0.9446、0.9877、0.9883、1.0000;(3)考慮結構化變數以產生本研究提出之延伸主訴(Expanded CCs)概念將可提升急診再住院預測效果,BERT模型於住院、再住院、再入院、死亡預測方面的AUC分別為0.9611、0.9949、0.9947、1.0000;(4) 在死亡預測方面,不論是否不平衡處理,單純採用主訴的情況下,Word2vec在維度50的0.8750 AUC優於維度200的0.8394 AUC;若考慮檢傷階段的重要結構化變數,Word2vec在維度50的0.7730 AUC優於維度200的0.7325 AUC,採用單純主訴的各項評估值優於考慮重要結構化變數之Expanded CCs的各項評估值。本研究提出之架構與延伸主訴概念可提供急診預測相關研究的參考。
  • Item
    探索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上對使用者的成效
    (2023) 范家瑞; Fan, Jia-Ruei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近年全球努力推動實踐的目標,SDGs追求社會包容、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這三大面向的平衡發展。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強調資訊取用有助於實踐SDGs。公共圖書館作為提供資訊服務及傳遞知識的機構,對於實現SDGs有重要貢獻。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通過後,各國圖書館紛紛推動許多SDGs相關的圖書館服務及活動,關於圖書館如何實踐SDGs的研究亦不在少數,然而綜觀許多研究發現,目前關於圖書館與SDGs的文獻大多以分享實踐案例方式為主,或是以探討圖書館員對SDGs認知及素養文獻較多,較少研究公共圖書館實踐SDGs對使用者的成效,臺灣圖書館界也鮮少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的討論。故本研究以我國公共圖書館使用者為對象,探討公共圖書館提供SDGs相關服務與活動對使用者主觀認知及感受之影響,以瞭解我國公共圖書館對SDGs的貢獻。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網路與紙本問卷發放並回收500有效問卷,發放時間自2023年5月20日至2023年7月4日。本研究依據問卷資料之分析結果,提出五項研究結論:(一)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全面、多樣之SDGs相關服務與活動,而使用者多參與或知曉社會與環境面向之服務與活動。(二)環境保護面向為使用者感受到最大效益之面向。(三)公共圖書館使用頻率對於社會包容面向成效具正向顯著相關。(四)我國公共圖書館使用者對SDGs的認知程度為普通,並與三大面向成效無顯著相關。(五)使用者在社會、經濟、環境面向成效互具有正向顯著相關。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現有之服務與活動,本身與SDGs息息相關,本研究透過使用者為對象瞭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與活動為使用者帶來之效益,並顯示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實踐SDGs上的貢獻程度。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一)圖書館辦理各項活動時指明符合的SDG目標,或舉辦以SDGs為主題之活動,增加使用者對SDGs的瞭解。(二)加強推廣及宣傳經濟成長面向相關服務與活動,讓使用者知曉圖書館亦有提供此類服務,鼓勵使用者多多參與。
  • Item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旅客的資訊焦慮與因應方式研究
    (2023) 黃思珩; Wong, Sze Hang
    過去關於旅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關注出發動機跟旅行體驗,即使有關資訊行為的研究,也很少以個人的資訊焦慮為主題。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地的防疫措施及入境政策時有更新,使旅客在計劃旅行時的資訊需求面臨更大挑戰。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旅客計劃旅遊時的資訊焦慮與資訊焦慮因應方式。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蒐集資料,問卷發放日期為2023年5月15日至2023年6月15日,針對疫情期間曾經出國旅遊的旅客進行調查,以描述統計、因素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共計回收212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1)旅客的資訊焦慮程度中等偏負向,分為三大類,最令旅客受困擾的依次為篩選資訊的焦慮(M=3.16)、尋求資訊的焦慮(M=2.92)、外在壓力的焦慮(M=2.40);(2)旅客的資訊焦慮因應方式分為四大類,最常用的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M=3.78)、自我調適(M=3.63)、尋求幫助(M=3.12)、逃避延宕(M=2.88);(3)六項個人背景變項在資訊焦慮主題上有顯著差異;(4)六項個人背景變項在資訊焦慮的因應方式上有顯著差異;(5)不同資訊焦慮主題的旅客,對於因應方式具有顯著差異。根據本研究發現,建議(1)提升高中/職或以下年輕旅客的資訊素養;(2)進一步提升政府相關部門和旅遊企業的資訊內容之可信性、有用性及可接觸性;(3)提升旅客應對資訊焦慮的能力,培養更積極正面的態度。
  • Item
    中學生小論文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分析
    (2023) 黃宜程; Huang, Yi-Cheng
    本研究將蒐集歷屆小論文寫作得獎作品進行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觀察,擬探討現況小論文得獎作品的重複性行為類型以及臺灣高中生引文行為。期望以協助後續小論文相關研究參考,並提供未來學術倫理教育相關方向以及更加精確的小論文競賽重複性比對方向。運用科展比對工具,獲取前500對小論文的重複性比對結果,以進行高重複/具有抄襲特徵小論文的類型分析;利用深度學習bert模型進行小論文引註資料來源類型的分類預測;透過人工檢視1,000篇小論文,取得引用行為的詳盡分析結果。重複性比對與引文行為觀察結果概覽:一、 排除網址編碼的參考資料和無法剖析的資料,共有255對獨立比對結果。其中高重複/具有抄襲特徵的小論文行為類型依序為:一稿多投/修改後再次投稿(32.3%)、團隊多人分次交稿(28.2%)、疑似抄襲他人作品(25.4%)。二、 中學生小論文引註資料的分類預測結果,最常見的使用類別是網路48%,其次是書籍39%。三、 透過人工檢視1,000篇小論文整體的文內總引註率為67%,不同變因相關數據如下:(一)地區變因: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內引註率存在顯著差異,海外區的文內引註率最高100%,其次是新竹區84%;相反,花蓮區的文內引註率最低53%,次低為宜蘭區56%。(二)年代變因:不同年代間的文內引註率變化呈現一些波動,年代較早的學生比年代較晚的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2008的文內引註率最高87%,2019年下降到最低點47%。(三)年級變因:根據年級層面對於文內引註率的變化進行分析,高一的學生將比高三的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高中一年級的文內引註率為77%,二年級為68%,三年級則降至61%。(四)城鄉變因:非偏鄉區學生比偏鄉區學生有更好的引文行為。偏鄉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56%;非偏鄉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66%;海外高級中學文內引註率達100%。本研究主要貢獻如下:(一)將高重複的小論文行為類型統計分析,對未來的小論文重複性審核方式提供更精確的方向。(二)透過中學生小論文引註資料分類預測,提供關於小論文得獎作品引註資料類別使用情況的洞察。(三)了解影響中學生小論文引文行為的變因,找出可能造成引文行為差異的因素,對未來的學生學術倫理教育提供切入點。
  • Item
    亞洲國家資訊素養教育趨勢與洞見探究
    (2023) 林祤晴; Hunsapun, Nalatpa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使用文獻計量學、內容分析和訪談法,探討亞洲各國資訊素養教育的趨勢和見解,以回答與研究方向和趨勢、研究文章的特徵和分佈以及高等教育中資訊素養研究和教學情況相關的三個主要問題。研究樣本分為三部分:1)對2000年至2022年期間Web of Science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資料庫中收錄的亞洲各國高等教育資訊素養研究的150篇文章進行內容分析;2)使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分析作者和期刊的產出,並進行引文分析、共引分析以及對出版物中常用關鍵字的分析,並利用VOSviewer系統將資料視覺化;3)採用半結構化訪談方法,對臺灣和泰國的九位資訊素養教育相關學者專家進行訪談。 關於亞洲各國高等教育中與資訊素養相關的研究問題的特徵和分佈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00年至2022年期間,研究的出版物數量逐漸增加。中國大陸、臺灣、韓國、馬來西亞和日本是最具生產力的國家。大學部學生是最常見被研究的對象、定量方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領域各不相同,重點放在未指定領域、混合學科、語言和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方面。雖然大多數文章中沒有明確提到具體的資訊素養標準或框架,但研究人員認識到在課程設計中引用任何標準或框架的重要性。 關於資訊素養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趨勢方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一些關鍵見解。首先,通過引文分析和期刊共引分析,觀察到該領域中最常被引用的期刊有《電腦輔助語言學》、《電腦與教育》和《學術圖書館員雜誌》。其次,從作者的引文分析和共引分析來看,Lai, Chun是最有產出的作者,其次是Gu, Ming-Yue和Sin, Sei-Ching Joanna。值得注意的是,Lai, C.和Gu, M.合著的題為《利用技術進行課外自我調節語言學習》的研究接收到了最多的引用次數。此外,研究還確定了資訊素養教育研究中經常使用的關鍵字,如「資訊素養」、「數位素養」、「高等教育」、「學術圖書館」和”大學生」。根據對泰國和臺灣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工作者的訪談,高等教育中的資訊素養被視為在當今資訊驅動的世界中至關重要,使個體能夠獲取和有效利用資訊。研究強調了統一標準的必要性以及圖書館在促進資訊素養方面的作用。教授資訊素養技能涉及教授、圖書館員和學生之間的共同責任,合作和融入課程是關鍵。挑戰包括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以及需要良好結構化的教學方法。資訊素養技能的發展受到學習者特徵、教師知識、社會因素、研究應用挑戰和教育相關政策的影響。促進資訊素養面臨著快速技術變化和有限意識的挑戰。然而,教師期望政府的支援,並強調需要進行研究並採用新的典範(paradigm)來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能。 為了加強對高等教育中資訊素養的未來研究,建議利用包括國際和國內來源在內的綜合資料庫,以更全面地瞭解該領域的趨勢和方向。擴大搜索詞的範圍,包括與資訊素養相關的新興詞彙,以確保全面分析。進行涉及亞洲不同國家教師的定性研究,可以提供資訊素養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細緻見解。此外,探索各個教育層次(如中學和小學教育)中的資訊素養,將能夠進行比較分析,並全面瞭解資訊素養的發展。
  • Item
    文字生成技術應用於學術論文寫作之評估─以人工智慧領域論文摘要為例
    (2022) 張悅倫; Chang, Yueh-Lun
    文字生成技術的應用在近年愈臻成熟,其對學術產出過程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為初步瞭解此技術對學術研究發表的影響,並探索人類與電腦能否辨別電腦生成或人類撰寫之學術文章,本研究運用既有的開放資源,以人工智慧領域之論文摘要為範圍,進行了「人類評估電腦生成摘要」及「摘要生成模型自動化評估」兩實驗。實驗一依據ACL Anthology和arXiv(cs.AI)語料,以語言模型GPT-2生成論文摘要,再就英文文法檢查工具Grammarly和受試者對其之評估情形進行分析。實驗二則藉由分類器,實測電腦能否辨別出電腦生成之摘要,再與受試者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結論如下:1. 電腦能生成仿真度高的摘要,並在Grammarly的評估指標表現較人類撰寫摘要佳。2. 受試者對於電腦生成摘要之平均良窳度給分為3.617,而人類撰寫摘要則為3.622,顯示人類在不知道有電腦參與生成的前提下,無法明顯地辨別出一篇摘要為電腦生成或人類撰寫。3. 以SciBERT預測30篇摘要之Micro和Macro f1皆為0.93,較受試者的0.53及0.44高上許多,顯示電腦具辨別電腦生成摘要之能力。同時,由於在SciBERT預測錯誤的2篇摘要中,有1篇在人類預測中為正確,推論電腦與人類或許能在辨別上相互輔助。
  • Item
    以文字探勘方法檢視社群網站使用者之態度與意見:以流感疫苗為例
    (2022) 鄭伃庭; Cheng, Yu-Ting
    從1918年流感大流行後,流感病毒始終無法徹底絕跡。在每年的冬、春兩季通常會到達疫情之高峰。雖然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已經施打了超過60年,台灣每年也會採購公費流感疫苗提供九類人施打,並且積極宣傳施打流感疫苗之重要性,但是不少家長仍因畏懼流感疫苗之副作用而不願讓子女施打流感疫苗。因此本研究為幫助政府或相關單位,能準確瞭解社群網站對於流感疫苗之看法與想法,更加精確地擬定政策,所以本研究藉由分析社群網站之相關文章,釐清流感疫苗的討論主題、內容以及情緒等,對社群網站使用者的輿論做更多的解釋與揭露。隨著社群網站的興盛,人們接收資訊與相互討論的管道也從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逐漸轉移至網路。也因此,本研究使用有別於傳統問卷調查的自動化文字探勘與情緒分析進行社群網路文本的用詞與情緒分析。研究之文本取自社群網站PTT「BabyMother」板,從2016~2021年共260篇文章、12,174則留言。根據研究結果,在社群網站PTT所討論的流感疫苗文章大致可分為五種主題,討論度最高的主題為「施打流感疫苗之考量」;不同主題以及文章和留言之議題皆有差異,例如在「流感疫苗副作用討論」的文章中「媽媽」一詞出現頻率較高,在留言中則否,顯示留言者相較於成人對幼兒之關注程度更高;在情緒分析方面則是顯示文章之情緒大致為中立,留言之情緒則較為豐富,尤其在「流感疫苗副作用討論」中使用者之負面情緒比例為五個主題中最多。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議給醫療政策擬定者、幼兒照護者與未來可行之研究:一、對醫療政策擬定者的建議:醫療政策之擬定人員能多製作流感疫苗副作用與國光疫苗之衛教宣導,以降低幼兒照護者對流感疫苗的擔憂。此外,亦能藉由公眾人物或是在網路中具影響能力的人物於社群網站進行宣導與正面的衛教,以提升幼兒照護者對於流感疫苗的信任感。二、對幼兒照護者的建議:幼兒照護者在社群網站找尋網路流感疫苗相關資訊時,可至相關闢謠專區進行資訊可信度的確認。如欲提供資訊者,應先確實查證資訊的正確性,以避免傳播之資訊為假資訊。三、未來研究建議:(一)使用不同社群網站之文章進行更多元的分析;(二)使用問卷或訪談的方式更深入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對流感疫苗之看法;(三)利用編碼更深入研究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之發文與留言之差異性。
  • Item
    中國神話母題標記與檢索系統建置之研究:以《山海經》為例
    (2022) 何舒綺; Ho, Shu-Chi
    數位人文研究領域的文本標記應用已有不少成果,但仍少見以數位人文的方法對民間故事進行研究分析。中國神話母題研究亦有一定數量,卻未見文本標記的應用。本研究應用文本標記於中國神話研究領域,希望藉此為中國神話研究者提供更便於進行研究分析的文本。本研究選擇《山海經》作為標記對象,標記項目包括中國神話母題和「神祇/人物名稱」。文本標記主要參考《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判斷中國神話母題,並以《山海經校注》校對《山海經》電子文本,採用MARKUS中文古籍半自動標記平臺作為標記工具。本研究完成的《山海經》標記文本內容中,標記的中國神話母題和母題類屬共107個,標記數量為448筆;標記的「神祇/人物名稱」共111個,標記數量為326筆。後續建置中國神話母題檢索系統,提供使用者查詢並瀏覽標記文本。系統建置工具包括Apache Solr、Flask、Jinja2、Bootstrap;系統功能包括「按母題/母題類屬進行檢索」、「按卷次進行檢索」和「按神祇/人物名稱進行檢索」。本研究發現中國神話母題檢索系統的應用包括:一、依據類型或主題瀏覽文本內容;二、依據「卷次」瀏覽文本內容;三、依據「神祇/人物名稱」瀏覽文本內容;四、藉由母題或母題類屬判別文本內容的主題,或比較同一個主題的不同文本內容由哪些母題或母題類屬組成;五、藉由「神祇/人物名稱」的著錄內容,了解文本內容的敘述對象或多個神祇和人物之間的關係。
  • Item
    使用者線上博物館網站搜尋行為分析:混合式研究方法
    (2023) 林學濬; Syue, Jyun-Lin
    本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線上網站為研究個案,邀請對文物或博物館持有興趣訪客參與模擬工作任務進行受試。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興趣訪客於故宮網站上的學習成效、資訊尋求行為、任務表現之關聯與影響因素。研究使用眼動儀器,觀察受試者於封閉式與開放式模擬工作任務執行期間的凝視軌跡、凝視時間、凝視次數,並搭配側錄其網站搜尋行為;此方法優勢在於,可補充如受試者關注與不關注之畫面位置、物件等滑鼠點擊所無法觀察的項目,並更準確地紀錄受試者操作螢幕中何種功能與其使用時間。研究將結合前測問卷、後測訪談結果,輔助並補充模擬工作任務的發現。簡要說明研究結果如下:(1)學習成效與專家評分呈正相關,顯示學習影響任務表現、(2)使用故宮站內資源並搭配站外資源補充任務表現較佳,可從眼動頻率與點擊完整觀察使用者行為、(3) 資料庫系統內的文物敘述與資料全面性、關鍵字搜尋功能、全站搜尋結果排序皆有改善的空間。研究採用前測問卷、模擬工作任務、後測訪談的多重檢核法可深入了解故宮網站對於興趣訪客獲取資訊的支援成效,並從中提取網站須修正與改善的部分,最後基於研究結果提供網站相關建議。
  • Item
    探討中年婦女對於 LINE 上健康資訊的分享行為與認知
    (2023) 劉姿彣; Liu, Zi-Wen
    本研究以中年婦女為主要研究對象,了解中年婦女在應用程式 LINE 上的健康資訊分享行為,以及對於應用程式 LINE 上健康資訊的認知,認知包含健康資訊的品質、健康資訊的使用其考慮因素與想法,期望深入理解中年婦女利用應用程式LINE 分享健康資訊的深層原因,以減少因應用程式 LINE 分享的便利性,而造成不實資訊被廣泛傳播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在研究對象方面會利用限制條件,來降低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包含(一)在過去 3 個月內,利用應用程式 LINE 分享健康資訊超過 5 次者;(二)在過去 1 個月內,曾通過應用程式 LINE 接收到健康資訊者;共訪談了 13 名中年婦女,以作為本研究分析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一)LINE 已成為中年婦女被動接收健康資訊的主要管道;(二)中年婦女利用 LINE 分享健康資訊的對象優先以家人為主;(三)中年婦女對考慮使用的健康資訊品質有疑慮時,常會選擇尋問熟識的醫生;(四)中年婦女利用 LINE 分享的健康資訊主題多為飲食營養、運動健身、以及預防保健三大類;(五)中年婦女在利用應用程式 LINE 分享資訊前,多半不會花費過多心力過濾資訊品質;(六)中年婦女認為 LINE 上分享健康資訊對於日常生活有所幫助。
  • Item
    中文期刊論文資訊擷取之研究 — 以圖書資訊學領域為例
    (2023) 黃冠綸; Huang, Guan-Lun
    目前的科學文獻數量以相當驚人的速度在成長當中,如何將這些巨量、富 含知識的科學文獻內容從 PDF 中剖析出來,是當前相當重要的課題。然而在臺 灣鮮少看到有相關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出臺灣中文學術期刊資訊擷取 的解決方案,並以圖書資訊學領域期刊論文為例。本研究透過重新訓練開放原始碼科學文獻剖析工具 GROBID,達成擷取中 文學術期刊資訊(篇名、作者、摘要、關鍵字、具章節邏輯的內文等)的目 的,並透過十倍交叉驗證法(10 Fold Cross-Validation)來評估訓練成效。本研究 透過重新訓練後的模型剖析 725 篇台灣圖書資訊領域期刊論文,觀察與分析可 能影響剖析成功率的原因。本研究發現,三個模型(Segmentation、Header、Fulltext)在訓練資料 n = 100 與 n = 250 時, F1 score 沒有特別明顯的成長。相同期刊的論文會因為不同 年代出版而有不同的版型,這個現象對於剖析成功率有影響。本研究透過將剖析後的科學文獻內文匯入QA系統中,使得QA系統可以 回答更專業的問題,作為對剖析科學文獻後的加值利用範例。
  • Item
    基於不同任務表現之故宮典藏資料搜尋、學習與意義建構歷程之實徵研究
    (2022) 張芳綺; CHANG, FANG-CHI
    本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與「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作為研究個案,研究設計三項學習任務,進行故宮典藏系統的使用者學習行為研究與網站評估。研究目的旨在評估故宮器物、書畫檢索系統,透過不同型態之學習任務,觀察使用者在檢索過程中是否具有意義建構的過程,並探討其搜尋行為與策略,是否達到學習成效。研究以螢幕側錄使用者的滑鼠點擊行為,並搭配眼動儀器觀察使用者的凝視軌跡,分析其資訊需求之行為特徵。透過量化分析與質性訪談,經由滑鼠點擊與眼動追蹤了解使用者在系統使用的搜尋行為與其資源選擇之情況,搭配後測訪談詢問使用者對任務的感受與自我評估,進而探究使用者於典藏系統之搜尋歷程。簡要說明研究結果如下:(1)學習指標與專家評分之任務表現呈現正相關,顯示任務表現影響學習成效;(2)透過滑鼠點擊與眼動追蹤觀察使用者行為,開放式任務較封閉式任務具有更明顯的表現差異與學習跡象;(3)先備知識不完全影響受試者的任務表現,真正影響表現差異的關鍵因素還是看任務過程中的投入程度;(4)故宮系統資源的豐富性與良好的搜尋機制也會影響使用者的任務表現。此外,結果也證實搜尋即學習的概念,具備良好資訊搜尋能力的學習者,在資訊搜尋歷程與學習任務中皆有成功的表現。
  • Item
    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健康資訊行為、網路健康素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以育有學齡前子女之婦女為例
    (2023) 林郁婷; Lin, Yu-Ting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已婚且育有學齡前子女之職業婦女的網路健康資訊行為模式、網路健康素養現況與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給予已婚育職業婦女適當調節壓力、增進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之建議,並提供健康資訊之單位有效促進婦女整體健康狀態之策略。問卷發放於2023年5月至6月,研究對象之條件限制為目前已婚(具法律婚姻效力)、近六個月內持續領有月薪且就職於固定僱主之全職女性工作者,將其最小子女年齡限制為學齡前(0~6歲)。本研究共計回收411份網路問卷,最終採用385份有效問卷進行研究結果之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用途以日常應用、處理工作為主。(二)已婚育職業婦女自認難以判別網路健康資訊之正確性。(三)已婚育職業婦女網路健康素養程度中上,但較不擅於網路健康計算公式。 (四)月收入、教育程度、家中子女情況,在網路健康素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差異。 (五)人際支持表現佳,休閒運動需加強。 (六)網路健康素養與飲食營養、人際支持正相關性高。
  • Item
    從電影及大學圖書館使用者角度探討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形象之研究
    (2023) 呂家瑋; Lu, Jia-Wei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電影中公共圖書館以及大學圖書館的形象,以及大學圖書館使用者對於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的形象認知。本研究透過相關文獻建構圖書館形象之三大構面,包含「機構構面」、「功能構面」、「行為構面」;對所選擇之電影進行內容分析,整理電影中所呈現的圖書館形象;也並依此設計訪談大綱,利用訪談法瞭解大學圖書館使用者心目中的圖書館形象。研究共分析十二部圖書館相關電影,其中七部是描述公共圖書館,五部是大學圖書館。訪談十四位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研究結果發現依照研究問題分為四大項:(一)電影中的公共圖書館有使用者多元、平等對待使用者、查找資料、提供硬體設備、多元且廣泛的館藏等形象;館員有年紀大、戴眼鏡、優雅幽默的形象。(二)電影中的大學圖書館較單調,有研究學習討論等形象,館員具有專業能力的形象。(三)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認為公共圖書館有分齡分眾的空間設計、改變社會的力量、具有特色館藏、能充實休閒娛樂的形象;館員有冷淡也有親切的形象,公共圖書館的志工有熱情的形象。(四)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認為大學圖書館有學術殿堂、使用者為學生、互動交流、支援學生學習研究、高科技設備、學術性館藏、多元活動等形象;館員有多為女性、穿著休閒的形象,大學圖書館中的工讀生形象為年輕但未具備專業能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為:公共圖書館推廣討論或是對話的空間,翻轉過去需要保持安靜的形象以及推廣智慧化設備的形象;大學圖書館推廣行銷創新服務或功能以及經營館員專業的形象。
  • Item
    影響高中學生在學校圖書館的英文圖書借閱行為因素探討
    (2023) 黃瀚陞; Huang, Han-Sheng
    因應臺灣雙語國家的政策趨勢,作為語言學習的根基,英文閱讀能力愈發受重視。本研究以新北市某社區高中作為研究案例,調查學生在學校圖書館的英文圖書借閱行為,並探討其背後的影響因素,以及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相關意見。本研究採用實地調查研究法,對110學年度高一及高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共回收328份有效問卷,並依據問卷填答結果,整理歸納出有借閱與未借閱學生,共找來22位受訪者一對一訪談,以輔助量化資料解釋。研究結果顯示:(一)學生平時的英文閱讀時數偏少,閱讀素材大多以學校訂的英文雜誌和影音平台為主,學校圖書館的館藏使用率偏低。(二)影響學生借閱的主要因素包含「老師或課程要求」、「自我提升」、「借閱方便性」、「閱讀時間」以及「英文程度」。(三)圖書館可吸引借閱的主要措施包含「引導選書」、「設置獎勵」、「主題書展」。而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一)定期舉辦英文閱讀能力檢測並籌備借閱獎勵。(二)設置班級書箱,推動共讀或鼓勵學生組成讀書會。(三)舉辦多元主題書展,或請有經驗的師生分享。
  • Item
    考量主訴之急診住院預測研究:BERT模型開發
    (2022) 林至柔; LIN, Zhi-rou
    近來大醫院急診持續嚴重壅塞,日益增加的病患人數造成急診醫療資源供不應求,長期以來急診壅塞的問題也導致延誤病患的就診或住院的時間。本研究以合作醫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之2011年至2018年之八年度急診室病歷資料,合計共1,065,480筆急診病患於檢傷階段之就醫紀錄,以預測住院之可能性。研究首先採用自然語言處理之BERT預訓練模型進行微調訓練,透過急診室病歷資料之主訴語進行住院預測。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不平衡處理的BERT模型,期住院預測結果之AUC指標可達0.950、Accuracy指標可達0.891;此外,透過特定檢傷資料(檢傷一級與檢傷五級)進行預測結果AUC指標可達0.954、Accuracy指標可達0.960。然而單獨只考慮結構化變數,如:檢傷等級、年齡、體溫、到院時間與到院方式,並採用弱分類器XGBoost模型之預測效力,其不如以主訴透過BERT模型之預測結果。故研究進一步比較XGBoost透過篩選之病患五項結構化重要特徵所生成之擴充主訴,納入BERT模型預測之效力,透過BERT訓練後,其AUC指標可達0.958、Accuracy指標可達0.904,遠高於過去的相關研究。研究方法與發現提供急診住院預測參考,並期盼降低急診室病床等候時間,進而改善急診壅塞問題。
  • Item
    混合遠距教學中的學生同儕互動初探研究
    (2022) 謝佳寧; Xie, Jia-Ning
    科技進步使得遠距教學在COVID-19時期大放異彩,發展出更多教學樣式,也出現不同的混合情形。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下,教學過程如何開展,同儕關係如何變化、同儕互動如何進行及對學生與教學產生的影響為何,是本研究關注的重點。本研究著眼在學生構成更多元化的大專校院,選取了就讀於海內外各大高校具有混合遠距教學經驗的在校學生進行了半結構式深入訪談。在分析他們提供的訪談資料後,本研究總結出若干種混合遠距教學的混合方式及影響其品質的因素,包含教學方式混合比例、課程內容與專業準備度、遠距持續狀況。研究發現遠距學生相較於現場學生遭遇更多困難,主動與被動的遠距教學也存在差別。不過在混合遠距教學過程中,任何形式的學生同儕互動在影響學生狀態、學習成效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文化因素、是否存在社交基礎則會很大影響學生同儕互動對象的選擇、互動方式、頻率與深度。除了物理距離,研究還歸納出互動距離、社會心理距離對於學生同儕互動的影響。最後,研究結合超人際模型、社會臨場感理論討論了混合遠距教學中學生的不適應現象、學生同儕互動的重要性及遭遇的困難、學生們的混合傾向,並提出教學與互動設計的相關建議,可供各方參考,共同完善混合體驗,提升教學品質。
  • Item
    探討使用者在社群媒體音樂分享行為研究
    (2022) 鄒佳容; Tsou, Chia-Jung
    社群媒體是許多人進行社交互動、分享資訊的平台,透過在社群媒體分享音樂的行為,可以讓線上的成員擁有高度的互動關係,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維持良好的社群關係。然而,使用者在線上公開分享個人資訊的同時,也表達憂慮自身隱私問題等看似悖論的行為,闡明了社群媒體使用者在維護隱私以及自我揭露兩種行為上的兩難。為了研究使用者如何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上維持隱私、以及揭露自己的音樂品味偏好中取得平衡,本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為架構,以音樂分享行為作為自我揭露的形式,探討社群媒體使用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動機,以及利用隱私管理多個社群媒體的使用對分享音樂行為上的影響。本研究希望透過衡量使用者基本心理需求,如何透過音樂分享得到滿足的理論架構,來預測使用者分享音樂的態度與行為。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分析自我決定理論中重要變項,包括「自主性」、「自我效能」以及「歸屬感」,加入「隱私管理」對分享音樂行為的影響,以及分享音樂行為對使用者是否產生「幸福感」的探討。研究結果顯示,自主性、自我效能、歸屬感與分享音樂行為和幸福感有正向的關聯性,而隱私管理與分享音樂行為需要仔細區分隱私的層面:個人隱私管理與分享音樂行為有顯著影響,而平台隱私管理與分享音樂行為無顯著影響。
  • 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作為第三場域之使用情形與讀者滿意度研究
    (2022) 王正蘋; Wang, Chen-Ping
    本研究在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圖書館總館新設學習討論空間作為第三場域與讀者滿意度調查。研究對象為臺師大圖書館總館新設學習討論空間的使用者,分別為使用者使用頻率、臺師大圖書館總館新設學習討論空間作為第三場域及讀者滿意度三個不同的面向進行分析。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研究法,因爆發疫情,研究者從 2021 年 5 月 17 日至 2021 年 6 月 17 日,為期一個月於線上進行問卷發放, 共計回收 1286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 847 份。本研究依據問卷分析結果,總結出八項結論:(一)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新設學習討論空間的使用者以女性居多,以學生族群為主,且使用者以教育學院(含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居多。(二)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之回訪率高,使用者使用頻率為一星期兩次以上為主,使用時段以下午為主,停留時間以一小時內為主。(三)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之使用者單獨前來為主,使用目的以個人研讀課業佔多數,最常使用設施與區域為三樓的多元共學區。(四)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作為一個第三場域的程度符合 Oldenburg(1989)第三場域的八大特性。(五)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作為第三場域與使用者使用頻率無正相關。(六)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每一項設施及設備滿意度皆在滿意以上。 (七)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之使用者滿意度與使用者使用頻率無正相關。(八) 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之使用者滿意度與臺師大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作為第三場域有正相關。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一) 加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總館學習討論空間能讓使用者討論溝通的宣導與標示。(二)加強新空間的清潔與打掃。(三) 增加三樓座位數量並保持秩序以及將健身器材移至專屬空間。
  • Item
    人工智慧如何自動辨識電腦生成新聞之研究
    (2022) 文宣; Wen, Hsuan
    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這個時代,開始有了機器自動生成新聞的技術,但機器生成的新聞內容並非全然正確時,檢視資訊的來源及內容就變成非常重要的一環,現今機器也能協助人類進行文章分類判斷,那機器到底為何能夠如此強大?本研究為探討在中文經濟新聞的範疇內,電腦生成的文章特徵是否與其他相關文獻中提及的電腦生成英文文章相同,而BERT對於經由語言學要素中,針對語意、語用及語法所設計的五個實驗進行修改後的中文文章,是否仍然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一篇文章為電腦生成或人工撰寫,並找到BERT判斷的關鍵因素為何,實驗結論如下:1. 無論是在英文或中文文章中,只要是電腦生成的文章,特徵基本上是相同的。2. BERT在判斷一篇中文新聞為人類撰寫或電腦生成時,可能判斷的依據主要在於語意及語法兩個部分。3. 一篇中文約300~350字的新聞,若只更動語意的部分,如將語句長度縮短,或是將逗點之間的句子隨機做位置上的調換,可使BERT準確度出現些許下降;若進而更動到語法的部分,例如使用Google翻譯,將一篇文章的詞彙結構打亂,則可以使BERT判斷的準確度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