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與跨群體測量恆等性研究(2024) 曾薈羽; Tseng, Hui-Yu本研究旨在探討及發展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之信效度,並進一步分析跨群體測量恆等性。創造性自我調節意指個體在進行個人創造力活動時,個體透過對創意活動計畫所做的行為調整、策略調整、自我的省思以及調節自身行為的過程。研究者首先翻譯Zielińska等人(2022)編製的Creative Self-Regulation (CSR)量表,以臺灣210名成年人及研究學生為預試樣本,透過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做為刪題依據並確認正式量表題目,形成「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reative Self-Regulation Scale, C-CSRS)」。正式施測階段招募445名各領域在職成人、126名大學生、194名高中生為參與者進行施測,並將參與者分組實施大五人格測驗、創意自我效能、創造力信念、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量表等效標測量。接著據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效標關聯分析,並比較不同性別(男、女性)、不同年齡層(高中生、大學生及就業成人)之測量恆等性。研究結果如下: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構面與原研究者所發展的不同,新萃取出三個向度:調整方法與目標、接納與開放態度、正向情緒激勵,並且縮減題數,為22題。二、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量表總量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係數為.829。各向度的Cronbach's α數值介於.680~.808;重測信度總量表相關為.737,分量表除「對困難的預期」、「不確定性接受度」兩者較低分別為.326、.411之外,其餘為.587~.670之高度正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模式適配度除χ2外,其他數值皆通過;整體而言中文版創造性自我調節與開放性人格、嚴謹性人格、創造力成長型信念有中度的正相關;與創意自我效能有高度正相關;與創造性思考中的語文流暢、語文變通、語文精進有低度正相關;與自我調整學習、情緒調節也都有高度正相關。表示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良好。 三、跨高中、大學、成人群體的測量恆等性方面,皆維持形貌恆等與尺度恆等,僅截距不恆等;跨性別的測量恆等性方面,則是形貌恆等、尺度恆等與截距恆等皆保持測量的恆等性。 依據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及實務工作提出建議,供予參考。Item 結合創造思考技巧與正念情緒課程之成效(2024) 楊程棋; Yang, Cheng-Chi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創造思考技巧與正念情緒課程」對增進國中生正念程度、情緒智能、創造思考能力與課堂滿意度之成效。以台灣桃園市某國中173名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另分有三組:實驗組(結合創造思考技巧與正念情緒課程)、對照組一(一般情緒課程組)、對照組二(正念情緒課程組)及,採準實驗研究法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每組分別進行每周一次,共計六次的課程;研究工具為「五因素正念量表」、「中學生情緒智能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以及「課堂滿意度與回饋問卷」和「課後訪問與回饋單」。研究結果如下:一、正念程度提升效果在量化方面,「一般情緒課程組」顯著高於「正念情緒課程組」;質性方面,「結合創造思考技巧與正念情緒課程」及「正念情緒課程組」對國中生正念認知理解具正向效果。二、情緒智能提升效果在量化方面,各組間未達顯著差異;質性方面,「結合創造思考與正念情緒課程」與「正念情緒課程」具部分正向效果。三、創造思考能力提升效果上,各組間未達顯著差異。四、課程滿意度與回饋方面,「結合創造思考與正念情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興趣、正向感受及學習成效具正向效果。 最後,本研究亦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後續相關研究與實務建議,以供現場教師與未來實務教學方面的參考。Item 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成效研究(2021) 許家昇; Hsu, Chia-Sheng本研究旨在以「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為實驗教材進行創造力教學,藉以探究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教學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宜蘭縣國小兩班學生作為實驗組(接受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14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防疫創意發想實作評量」與「創意發想遠距教學課程回饋表」為輔,作為教學成效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 SPSS 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獨創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價值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Item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2009) 林嘉琪; CHIA-CHI LIN本研究旨在將創造思考策略融入作文教學,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的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方案,探討該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其中參加「創造思考教學法」者為實驗組,參加「一般作文教學法」者為對照組。 研究工具包括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寫作評定量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寫作興趣量表作業單、期末課程回饋單,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創造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以及全量表標準分數等四方面的分數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二、在一般作文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文法修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三個向度的分數無顯著差異。 三、在創造性寫作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作文敏覺力、作文流暢力、作文變通力、作文獨創力及作文精進力及總分等五個向度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四、在寫作興趣方面:實驗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五、分析期末課程回饋單,「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超過六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帶來正向感受。 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法確實對學生創造力有助益,雖未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但學生對於寫作課程普遍都有正向感受,仍有推廣的價值。最後期能以本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教師作文教學或為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易經創造思考訓練模式之建構與應用(2009) 蔡巨鵬; TSAY JU PENG本研究旨在發展建構一個「易經創造思考訓練模式」,以有效促進學員創造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提昇,並提供給教師、顧問做為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課程之參考。 首先透過創造思考及易經相關文獻之探討與分析,建構出易經的創造思考模式,並據以設計一預試課程,以瞭解此易經創造思考模式是否適合做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相關課程的訓練。 經由預試課程的試教及相關文獻的分析,本研究建構出一套「觀想變通」的易經創造思考訓練模式,並將此訓練模式在三年的期間應用在250場的訓練課程個案上,根據訓練結果反思,本研究有下列幾點發現: 一、訓練模式:創造思考的訓練模式,因人因時因地因目的而有所不同,本研究「觀想變通」訓練模式,每個階段都可各自獨立訓練,亦可整合訓練。 二、訓練策略:本研究之「觀、想、變、通」每個階段都可以是單獨的策略,亦可依訓練目的而混合運用。 三、訓練應用:易經的創造思考訓練模式的應用層面很廣,就研究者250幾場的訓練課程中,大概可區分為創意激發類、創新趨勢類、生涯規劃類、職涯發展類、資訊電腦類、知識管理類、易經思考類、管理實務類等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