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馬來西亞華文中學教科書中的國族與族群建構(2024) 林靜榆; Lim, Jing-Yee馬來西亞從19世紀開始,因出口貿易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來到此地謀生。在英殖民政府分而治之的管治下,族群間的隔離與差異日漸顯著。隨著馬來西亞獨立建國與民族主義抬頭的挑戰,族群爭議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培育忠誠於國家的國民,馬來西亞政府通過國家教育改革,著手培養國家意識和國家精神,並強調馬來文化的優先地位。然而,這樣的國族政策卻忽略了少數族群的語言和文化權益,不同類型的華文學校因而誕生。當時,馬來西亞華裔族群為了維護華文教育,拒絕政府津貼,創辦了華文獨立中學。另外一部分的華文中學則接受政府津貼,改制為國民型華文中學。同為馬來西亞的華文中學,卻擁有不同教育體制與課程,所教與所學大不相同。在此環境脈絡下,本研究的重點,主要是想探討馬來西亞不同類型華文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國族概念與族群概念的建構有何異同並期能歸納研究發現,提出有意義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針對上述兩類華文中學之初中歷史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與對應分析的結果。整體上,雖然國民型華文中學在國族概念的呈現上更為豐富,華文獨立中學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則涵蓋了更多的華人族群概念內容,但兩種不同類型華文中學的「伊斯蘭」與「馬來」內容皆不少,並且這兩類華文中學皆以華族宗教與歷史王朝(王權)作為主要的(華人)族群建構內容。Item 解嚴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國族概念之轉變(2006) 陳盈宏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之國族論述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提出教育研究上進一步發展的建議。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將先採取內容分析法,針對舊課程、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科教科書內容,進行國族相關概念的劃記,再藉由對應分析法來呈現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所國族概念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舊課程呈現大中國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二、新課程為大中國與大臺灣國族概念交雜,呈現出「政治臺灣,文化中國」的教科書內容。 三、九年一貫課程呈現大臺灣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四、各時期之國族概念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情境。 五、在教科書中,不同的國族概念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國族建構結果。 六、國家政府的國族論述仍是宰制國內教科書內容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國族、內容分析、對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