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社會資本與原漢國中生關聯之探究-以南部三縣市為例
    (2012) 何詩婷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部三縣市原漢國中生社會資本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居住地區、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原漢國中生在社會資本的差異情形。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南部三縣市,高雄、屏東及台東縣市之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樣方式,對這三地區之原漢國中學生一至三年級實施問卷調查,問卷共寄發900份,回收890份,有效問卷共7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3%。調查所得資料繼以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式來進行資料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發現為: 一、 原漢學生擁有社會資本的程度屬於中等以上。 二、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母親職業之原住民學生的社會資本達顯著差異。原住民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擁有的社會資本愈多;母親職業屬於農林漁牧者,子女獲得的社會資本就愈少。 三、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父親職業之漢人學生的社會資本達顯著差異。漢人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擁有的社會資本愈多;父親職業階級愈低,其獲得的社會資本則愈少。 四、 原漢學生的社會資本是具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家庭層面。
  • Item
    Hannah Arendt的思考觀在教育上的應用
    (2016) 李佳穎; Lee, Chia-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Arendt的思考觀,並闡述與發展其思考觀在教育中應用的可能性。首先,分析《心智生命》中思考的內涵。再者,透過〈小岩城事件的反思〉與〈教育的危機〉兩本書,具體展現Arendt思考觀之應用。最後,闡述與發展Arendt的思考觀在台灣原住民教育應用上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結論包括: 一、 Arendt的思考觀能讓人不受時間、空間、自我感知所干擾,使人易於省思自身處境。 二、 〈小岩城事件的反思〉以及〈教育的危機〉兩篇文本,綜合了Arendt思考觀的特性,並實踐於教育議題的探討。 三、 Arendt對種族不平等的討論,可應用於台灣原住民學生教育議題的探討。 本研究的建議包括: 一、 教育政策方面:應設「族語認證加分」為門檻而非加分的必要條件。 二、 學校教育方面:不只提供學生學習指導,也同時重視心理輔導。 三、 親職教育方面:政府應多舉辦原住民親子共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