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歷史理解之研究(2006) 劉心怡近年來,受到英美學界之影響,台灣的歷史課程改革轉趨重視學童歷史思維能力之培養,諸如:九十學年度起新施行的「九年一貫課程」及二○○五年方公布的「普通高級中學歷史課程網要」。然而,過去台灣在歷史教學實徵研究風氣並不興盛,亦少有學者針對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進行探究,進而提出符合其心智能力歷史教材或教學方法。本研究乃以「國中生之歷史理解」為題,進行探究。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歷史理解作為歷史教育目的之相關學說; 二、瞭解歷史理解之相關研究; 三、進行國中生歷史理解之實例研究,並以分析其結果;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為質性取向,以半結構式的訪談為主,輔以觀察、反省札記等方法,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二年級整班學生。所得的訪談資料轉譯為逐字稿後,加以分析討論。 經過以上探討,本研究在受訪學生之歷史理解方面獲致下述結論: 一、對於歷史學科本質認知不足; 二、輕視學習歷史之價值; 三、歷史敘事知識之多寡和歷史思維能力未必成正比; 四、影響歷史理解之管道主要為學校教育。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課程與教學」及「後續研究」方面 提出若干建議,備供參酌。Item 基測改變了什麼?從教學現場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學評量的轉化(2010) 王雅蕾本研究旨在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師的教學評量是否受基測試題影響而轉化。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之歷史部分、歷史學科主題類型、Bloom教育目標分類之認知歷程向度與試題結構型式等四大向度,分析基測歷史試題與學校教學評量歷史試題之特色,並比較兩類試題之異同,歸納出教學評量歷史試題如何受基測歷史試題趨勢之影響。研究並經由與訪談對象之對談,了解學校教師之觀點,分析教師在命題過程中如何受基測之影響而有所轉化。 綜合研究之發現與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基本內容方面,基測與教學評量試題的相同點是:(1)均以「西力東來的挑戰與回應」最多;(2)均有跨時間與區域之試題;(3)均有無法歸類於基本內容的試題。 二、在歷史學科主題類型方面,基測與教學評量試題都偏重在「政治興革」類型。 三、在試題結構形式方面,兩類試題都以「簡述題」的比例最高。 四、在認知層次方面,基測試題著重「了解」,教學評量試題則以「記憶」為主。 五、在教學評量試題的內容重點,教師的評量受基測試題內容所影響。 六、在試題的認知層次與結構方面,教師評量較不受基測試題主導。 根據研究結論,分別提出對歷史教師、教育單位與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建議,期望完善的基測試題能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帶來正向影響。Item 國中歷史問思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2018) 蔡佩穎; Tsai, Pei-Y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建立系統化有層次的歷史問思教學模式。研究者採取個案研究法,針對國中九年級一個班級進行研究。研究目的有三:一是探討問思教學融入國中歷史教學的實施歷程。二是分析問思教學融入國中歷史教學的實施成效。三是省思問思教學融入國中歷史教學的困境與專業成長。 本研究將從歷史學習的基礎─課文閱讀為出發,設計一套以問題為本的課程架構,來探討國中歷史問思教學是否能解決當前教學現場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透過觀察、訪談、問卷及文件分析等方式,獲得以下結果: 一、歷史問思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規劃可銜接素養導向歷史教學 歷史問思教學之目標與社會領域領綱草案中的學習表現有相符之處,再將歷史問思教學設計,與國教院提出的素養導向教學四大原則進行比較,亦多有相似之處。因此可將歷史問思教學視為九年一貫課程,轉化為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的歷程。研究中亦發現歷史問思教學的學習材料編制應多元,評量方式應避免過多的書寫作業,而運用分組學習的方式,有利於提升教學情境氛圍。 二、歷史問思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學生經過9週問思教學後,學習成就表現,及其他如提問能力、思考能力、溝通能力、統整能力等,以及學習策略的運用都有顯著提升,學生也漸漸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此外,歷史問思教學也開拓學生歷史學習的視野,提升學生對於學習歷史的興趣與參與度。 三、研究者的省思與教學專業提升 在研究歷程中,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課程的實踐,協同研究教師們透過第三者的視角,提供研究者許多建議與修正方向,使研究者在教學專業上有所精進。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也發現實踐素養導向的教與學,應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開始,而要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繪製跨域課程地圖極為重要。Item 九年級「神入」歷史教學之實踐研究(2017) 林孟彥; Lin, Meng-Yen本研究基於國中社會領域歷史科學習之需要,以「神入」歷史進行教學。利用「神入」歷史教學是為了改變過去學生只背誦人物、年代、事件等「實質概念」的歷史學習。「神入」歷史指的是使學生藉由想像重現過去,以歷史人物所處時空下,設身處地的理解歷史人物的行為。研究者經探討前人的研究成果後設計教學方案,藉由個案研究的方法省思「神入」歷史運用於國中歷史教學的優劣之處。 基於上述,研究者以自身任職學校九年級A班2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歷史課進行三個單元的教授,教學期程為一個月。本研究為求評估個案研究成效周延,主要透過訪談紀錄、學習單、教學觀察、省思札記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再根據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據此,本研究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如下: 壹、教師運用神入歷史教學法時,課程規劃可利用歷史人物與重大變革之 爭議事件來規畫方案;教材須以符合學生學習需求;教學策略依學生 程度而彈性調整;教學情境安排則致力營造學生基於歷史證據而想像 的氛圍營造。 貳、神入歷史教學可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於以圖像神入並探究 歷史人物表達正向評價;學生多能以自身經驗解釋歷史人物行為並且 表達其想法。 參、教學省思方面,教師在教材規劃與進行「神入」歷史教學時須注意教 學流程與節奏。教師在實施課程方案時可能面臨各種困難與限制,思考 突破困境之歷程,使教師可由行動中轉化為個人的專業成長。Item 問題引導學習(PBL)融入國中歷史教學之個案研究(2017) 盧伊瑩; Lu, Yi-Ying基於教學現場的困境、歷史教師的挑戰,研究者企圖調整歷史教學以改善現況等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透過教師教學研究來探討「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國中歷史教學實施歷程,包含規劃並實施可行的教學方案、學習成效與教師專業成長。 本研究實施於105年國中教育會考後,以臺北市某所國中九年A班32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三週共八節課進行教學。透過課堂觀察、教師省思札記、學生訪談記錄與學生學習文件等方式蒐集資料,再依據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 本研究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如下: 壹、教師運用問題引導學習融入國中歷史教學時,教學目標的規劃須配合學生能力;以影片作為情境問題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可思考如何安排利於討論的教學情境;教學流程依照問題引導學習的四大步驟進行,並加入遊戲活動;宜兼顧積極互賴與個人績效的合作學習;以學習記錄簿配合問答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情形。 貳、問題引導學習融入國中歷史教學後,增進了學生學習歷史科的態度,維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信心,並提高對學習歷史科的價值信念;透過人際互動,發現同學的長處與優點;問題引導學習增進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問題引導學習讓學生體認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參、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方案設計不易,教師難以獨力完成。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拿捏「引導」與「指導」,營造開放性思考的情境,讓學生學習更深入內容、了解真實世界並無真正的「標準答案」是幾個困境。學生填寫問題訪查表不甚了解,需透過教師說明與示範。學習記錄簿填寫與繳交情形不理想,藉由訪談方式了解學生接受程度、各組合作情形。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對教學者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