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
    (2009) 林碧雲; Lin, Piyun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期能透過文獻探討、教科書內容分析與編製實務的交互檢證,解析課程知識系統、課程組織邏輯與教科書內涵、結構間的交互關係,而後提出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之編製邏輯,以供教科書內容實務編製者另類的思維。 一本教科書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知識與教科書內涵的相互依存,更涉及課程組織如何與教科書內容結構,以及學習者的心理認知歷程,進行交互建構。因此,社會教科書內容編製,一方面從課程知識系統去思考教科書的內涵;另一方面考量學生的認知發展歷程,從課程組織邏輯解析教科書文本結構與發展順序。而本研究目的即在於清楚剖析教科書內容編製時,教科書的知識內涵、組織邏輯與編製模式,希望能抽衍出教科書內容編製的相關要素、原則、策略與流程,解析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 據此,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從教科書內容及組織邏輯兩方面,提出社會學習領域內容編製之理論基礎;其次選擇當前美國Pearson公司與臺灣三家社會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比較兩國教科書內容與組織邏輯的異同,進而推衍彼此所立基的理論基礎。而後訪談美國Pearson Scott Foresman版與臺灣C版之編製團隊,從雙方之編製經驗,評析編製團隊所呈現的編製理念,或能釐清理論與實務間的相互關係。 綜合本研究,除了從相關理論檢視出版社的編製經驗外,導出幾點結果: 一、美國與臺灣的社會教科書內容,均以課程綱要為依據,從中選擇學習主題、知識概念與學習技能。兩者內涵均以課程(學科)知識為本,學習策略為輔。 二、美國與臺灣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組織,均以知識組織為主體,再參酌心理組織原則,交互建構教科書文本。 三、分析美國與臺灣社會教科書內容與組織型態,對照其編製實務經驗,發現社會教科書內容編製受到當代時空背景所影響,係屬集體意識下的產物。 最後,本研究綜合理論與實務交互檢證的結果,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同深思,期許方家惠予指正。
  • Item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
    (2012) 陳薇亘; Wei-Hsuan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以九十八學年度通過教育部審定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選定市占率較高之翰林審定本,冊數為一至八冊,共計八冊。首先,在量化分析方面,以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後制定之「多元文化主題面向類目分析表」與「多元文化概念類目分析表」作為分析依據,主題面向分為族群、階級、性別、宗教、鄉土、語言、多面向及其他等八個主類目;概念分為瞭解自我、我與他者及人我權力關係等三個主類目,目的在瞭解多元文化概念的呈現情形。接著,在質性探討方面,採用Kincheloe& Steinberg (1997)二位學者提出多元文化主義五大取向,包含:保守論、自由主義論、多元論、左派本質論與批判論,作為檢視依據,目的在瞭解教科書內容編輯反應何種多元文化主義取向。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材編輯、教師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解嚴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國族概念之轉變
    (2006) 陳盈宏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之國族論述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提出教育研究上進一步發展的建議。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將先採取內容分析法,針對舊課程、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科教科書內容,進行國族相關概念的劃記,再藉由對應分析法來呈現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所國族概念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舊課程呈現大中國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二、新課程為大中國與大臺灣國族概念交雜,呈現出「政治臺灣,文化中國」的教科書內容。 三、九年一貫課程呈現大臺灣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四、各時期之國族概念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情境。 五、在教科書中,不同的國族概念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國族建構結果。 六、國家政府的國族論述仍是宰制國內教科書內容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國族、內容分析、對應分析
  • Item
    國中數學基測與校內段考之分析
    (2012) 秦永健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實施後,數學教師的段考命題是否受基測試題影響而轉化。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數學認知能力,即「概念理解」、「程序執行」、「問題解決」三向度,分析基測數學試題與學校教學評量數學試題之分布情形,並比較兩類試題之異同,歸納教師的數學試題如何受基測數學試題趨勢之影響。另外,也觀察研究場域的希望國中的1403位畢業生,其段考學習成就與基測成績的相關情形,來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並經由與訪談對象之對談,了解學校教師之觀點,分析教師在命題過程中如何受基測影響。 綜合研究之發現與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數學認知能力,基測與學校內的評量試題的相同點是:均以「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所佔比例最多,但教學評量比基測試題在兩種認知向度所佔比例較為高;兩者在「問題解決」向度的試題比例最少,但基測較教學評量為高。基測試題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在「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向度上,與校內的評量有互為消長的情形。 二、學校內的評量試題與基測成績具有高度相關,顯示學校教師實施評量,有助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三、學校內教學評量試題的命題,受基測試題命題的影響。但無論考試類型如何轉變,教師的命題皆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 根據研究結論,作者分別提出對數學教師、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建議,期望完善的基測或其他大型測驗,能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帶來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