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7
Browse
Ite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cess to Healthcare for Infertility Problems under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5-06-??) 陳麗光; 施淑芳; 林陳立; 楊惟智; 郭耿南; Likwang Chen, Shu-Fang Shih, Chen-Li Lin, Wei-Chih Yang, Ken-Nan Kuo國內目前對於有多少婦女曾經因不孕症困擾而至全民健保體制內尋求諮詢或治療,以及對於該族群之相關特性並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本研究目標為了解國內因不孕症困擾而求醫之婦女人數以及其社會人口學特性與相關疾病。本研究運用2005年全民健保承保抽樣歸人檔進行分析,篩選2005年1月1日年齡為20~49歲191,917位女性之資料,確認這些婦女是否在2005至2009年間就醫科別為婦產科,且門診處方、治療明細檔及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中其任一國際疾病分類號為628之就醫資料,再進行歸人分析。本研究估算曾因不孕症困擾求醫之婦女人數,並運用羅吉斯迴歸分析法分析與婦女尋求不孕症醫療之相關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從2005至2009年間,有133,000位婦女曾被下不孕症之診斷。與婦女不孕症診斷相關的前三項就診次數最高的婦女疾病為月經異常病患及其他生殖道之異常出血、卵巢功能障礙、子宮頸、陰道及女陰之炎症。較高社經地位之婦女比低社經地位之婦女更可能尋求不孕症之治療。雖然臺灣生育率很低,但仍有許多婦女曾因不孕症之困擾尋求醫療協助。與不孕症相關之疾病以月經、卵巢、子宮頸及陰道相關疾病居多,建議未來推動病人衛生教育或健康促進計畫時,可強化婦女對於不孕症相關疾病之了解,或強調健康行為影響生育健康之觀念。未來可更深入了解不孕症婦女後續生育之狀況。Item 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檢驗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林純雯本研究旨在考驗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信效度,及其應用於幼兒職前教師之可行性。在考驗量表信效度階段,以205位民眾為對象,將所得的資料進行信效度考驗;在量表應用階段,以199位幼兒職前教師為研究對象,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具備二因子結構模式,Cronbach’s α係數為.653,再由邏輯斯迴歸分析發現教育程度是影響健康素養的主要因素。幼兒職前教師的健康素養因學制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與科學素養呈顯著相關,顯示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對幼兒職前教師具有良好鑑別度,可作健康素養測量工具。Item 不同戒菸服務模式之成效及戒菸成功相關因子之研究:以某無菸醫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0-12-??) 黃偉新; 梁立人; 鄭韻如; Wei-Hsin Huang, Li-Jen Liang, Yun-Ju Cheng目標:探討醫院提供的各種戒菸服務參與民眾的特性,並了解不同戒菸服務模式的成效及戒菸成功的因子,可讓醫療及公衛人員建立更有效率的諮詢與政策。方法:本研究對象為某無菸醫院2017年所有戒菸民眾,依戒菸服務模式分為四類:門診戒菸治療(門診戒菸組)、門診戒菸加上戒菸衛教(戒菸衛教組)、醫院戒菸週的戒菸活動(戒菸活動組)、職場的行動戒菸門診(職場戒菸組),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戒菸治療管理中心網站查詢戒菸結果,比較各種戒菸服務模式的成功率與效率及民眾特性,並探討戒菸成功相關因子。結果:醫院舉辦的戒菸活動合併治療與衛教可以吸引年紀較大、成癮度較低的民眾嘗試戒菸,不但戒菸成功率與門診戒菸成功率無顯著差異,且可有效率地服務更多民眾。此外,每日吸菸支數較少、成癮分數較低、一氧化碳呼氣值較低、使用戒必適藥物、門診次數超過1次為6個月點戒菸成功相關因子。結論:醫院若能將戒菸服務深入社區與職場,可以成功協助更多民眾戒菸。醫師可參考「醫療院所戒菸服務補助計畫」個案管理紀錄表中吸菸者的特性,使用適合藥物並鼓勵回診以增加戒菸成功率。Item 中學教師的教育、健康行為與心理健康徑路模式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3-06-??) 曾永清; Yung-Ching Tseng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資本兩項非常重要的特徵,許多研究已經發現教育和健康之間具有正向的關條,但是,這種關條的相互影響機制可能相當複雜。本研究利用問卷取得調查資料與結構方程模式,探討中學教師學歷、健康投資行與心理健康狀況三方面的關像。心理健康狀況萃取出積極與消極心理狀態構面,健康行為中選取信度較高的「運動休閒」、「健康食品」、「居家環境」等構面,分別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問卷蒐集中學教師教育、健康行為、心理健康等資料,以SEM估計。研究發現,教師的教育學習會影響其健康行為,健康行為也會影響到其心理健康狀況。中學教師的教育學習是透過健康行為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行為的效率,因此,教育具有配置效益而無生產效益。此外,健康行為對心理健康其有中介效果。Item 中年者獨處時間、孤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0-12-??) 林志哲; 蔡素妙; Chih-Che Lin, Su-Miao Tsa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年人的獨處時間、孤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便利取樣方式,共得186位介於40~59歲間之中年者填寫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144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7%。本研究主要測驗工具包含「獨處時間量表」、「孤獨動機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經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中年者樣本自覺獨處時間的平均數屬中下程度;二、中年者樣本獨處時間高低在心理幸福感上並無顯著差異;三、中年者樣本的「自我決定」孤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四、中年者「非自我決定」孤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間具有顯著負相關;五、中年者「自我決定」孤獨動機對其獨處時間與心理幸福感之間不具顯著強化效果;六、中年者「非自我決定」孤獨動機對其獨處時間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具有顯著弱化效果。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討論,並對心理健康相關之專業人員提出以下建議:一、鼓勵中年者認識個人孤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二、協助中年者覺察個人獨處的需要;三、策略性運用「自我決定」孤獨動機作為增進中年者的心理幸福感;四、策略性運用「非自我決定」孤獨動機調節中年者負向心理幸福感。Item 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博碩士畢業生論文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 編輯室Item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博碩士畢業生論文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 編輯室Item 以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社區民眾行為與健康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 黃久美; 郭鍾隆; 鄭其嘉; 鄭雅娟; 林正昌本研究分析某市民眾行為(成癮物質使用、健康促進行為、健康服務利用)與身體健康(身 體疼痛、慢性病數)、心理健康(憂鬱症狀、自覺健康狀況)間的關係。運用結構方程模式驗證概念模式與觀察資料的適配程度。結果顯示:健康促進行為與成癮物 質使用呈負相關。健康服務利用愈多之市民,其身體健康愈差;而健康促進行為愈差、健康服務利用愈多者,其心理健康愈差;成癮物質使用對身體及心理健康均無 顯著影響。Item 六年級學生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挫折復原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12-??) 賀豫(斤斤); 黃雅文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六年級小學生的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挫折復原力保護因子。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國小六年級一百六十四位學生。問卷內部一致性 信度為.91,構念效度達.83。研究結果前三大壓力事件為:1.考試不好;2.作業太多;3.失去親人。壓力因應方法依序為1.聽音樂;2.努力學 習;3.出門走走或逛街;4.找好朋友聊聊;5.上網。挫折復原力保護因子總平均得分4.93分(最高7分)。同理心、有意義的價值觀、紮實解決問題可顯 著預測抗壓能力。R平方為.431。不同性別、不同居家排行、有無宗教信仰之挫折復原力保護因子總平均得分並無顯著差異。建議加強同理心、有意義的價值 觀、紮實解決問題等教育。Item 北市士林區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 兵逸儂; 鄭惠美本研究皆在探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成效以及過程評價。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陽明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實驗組、明倫高中為對照組。實驗組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措施,包括每日五蔬果專題演講、創意蔬果烹調比賽、每日五蔬果手冊等,對照組則不採用任何介入措施。研究結果發現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對於研究對象的「每日五蔬果知識」、「每日五蔬果自覺障礙」、「每日五蔬果自我效能」等方面達顯著效果,但對於「每日五蔬果自覺利益」、「一週達到每日五蔬果夫數」的效果不顯著。整體而言,透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的相關知能,建議未來能探討不同生活型態及地區之高中職學生,並將此策略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學校中。Item 台北市國中八年級學生知覺學校氣氛與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劉芝伶; 賴香如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知覺學校氣氛與危害健康行為的現況,以及學校氣氛對危害健康行 為的預測能力。採橫斷式調查研究,隨機自台北市七所國中選出十四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56份正式問卷,得有效問卷406份,有效回收率 89%;除了自陳式問卷外,並蒐集在校違規記錄。以SPSS12.0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Pearson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得到下列重要結論: 1.台北市國中學生知覺的學校氣氛偏正向。 2.台北市國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現況屬輕微程度。 3.知覺學校氣氛愈佳,危害健康行為愈少。 4.控制背景因素前後,學校氣氛中「學業傾向」、「紀律嚴苛」及「安全問題」等三項是整體危害健康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Item 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型為意圖與教育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 許菁芬; 賴香如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爲意圖及教育需求之 現況,並探討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與行爲意圖、教育需求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爲台北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採分層集束選樣抽取八個行政區16班447名爲 樣本,再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爲工具,共得有效樣本442人(98.9%)。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和複迴歸等方式加以統計,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知識答對率49.0%;態度偏正向;行爲意圖中間偏高;教育需求偏高。(二)六年級、曾學過心肺復甦術、有急救處理經驗的學生, 心肺復甦術的教育需求較高。(三)態度愈正向,行爲意圖愈強;知識愈佳、態度愈正向,則教育需求愈高。(四)個人背景、心肺復甦術知識和態度可解釋行爲意 圖20.4%及教育需求33.8%的變異量,而對心肺復甦術的態度、急救處理經驗是重要預測變項。Item 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12-??) 李貞儀; 魏米秀; 呂昌明; Jan-Yi Lee; Mi-Hsiu Wei; Chang-Ming L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中、職學生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採比率隨機集束抽樣,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542份。研究結果僅不到五成/三成的研究對象能總是或常常每天攝取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女性、自覺健康狀況好者,蔬果攝取行為較佳。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及蔬果喜好,環境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及家庭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有正向關連。本研究架構中的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三類變項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51%。本研究建議要促進高中、職學生的蔬果攝取行為,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應發展多面向的介入策略。Item 台灣北部某技術學院大一男性體型意識及相關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 李靜芳; 簡莉盈; 連婉如; 徐菊容本研究目的為描述男性大一新生的體型意識,並探討自尊、社會人口學因素與體型意識的關係,及體型意識對飲食異常行為與過度運動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採調查法,以Rosenberg 的自尊量表、飲食態度量表(Eating Attitude Test-26, EAT-26) 為工具。資料收集是在新生入學健檢時進行,徵求同意後,立即填寫問卷。共發出1034份問卷,回收881 位(85.2%) ,完整填寫問卷者共有771 位( 74.56%) 。研究對象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之差異分成三組,其中一致組有438位(56.8%) ,想增胖組者有71 位(9.2%) ,想變瘦組有262位(34%) 。使用卡方檢定、單因子變其數分析進行統計。研究結果發現: (一)年齡(χ² = 20.19, P < .001 )及學制(χ² =6.02, p < .05) 不同大一男生的體型意識有不同。(二)三組錯過運動會產生的負向情感狀況不同(F =4.07, P <.05) ,其中想變瘦組較一致組有較高的錯過運動會產生較想增胖組;一致組有較高的飲食異常。學校應特別關注想變瘦的大一男生,並予以早期介入。Item 台灣地區健康促進學校教職員充能和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劉潔心; 晏涵文; 張麗春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台灣健康促進學校之教職員的充能特質與社區意識對建立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影響。採橫斷面設計,以分層隨機取樣16所健康促進學校(8所國小和8所國中)共計867位教職員。以結構式問卷進行基本資料、學校資料、參與社區情形、充能特質、社區意識與學校社區夥伴關係之資料收集。逐步迴歸分析發現,充能特質之「外在特質」是社區意識與學校社區夥伴關係的重要預測變項,解釋力達50%以上。合併國中國小受測對象結果,影響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之重要變項為充能特質之外在特質、社區意識之行動向度、研習活動、社區意識之情感向度、充能特質之內在特質(R2 = .66)。國中方面(n = 457),顯著預測變項依序為充能特質之外在特質、社區意識之情感向度、充能動特質之內在特質、社區意識之行動向度、研習活動(R2 = .65)。在國小方面(n = 410),顯著預測變項依序為充能特質之外在特質、社區意識之行動向度、研習活動、充能動力之內在特質(R2 = .68)。本研究發現,充能特質之外在特質和行動與情感之社區意識對學校成員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上具有重要影響力。建議學校衛生主管機關需挑選具充能特質之教職員來扮演健康促進學校核心推動人員,增能教職員參與社區各項事務與活動以建立社區意識及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Item 台灣大學生蔬果攝取改變階段與蔬果飲食頻率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魏米秀; 呂昌明; Mi-Hsiu Wei; Chang-Ming LuItem 合作學習與訊息回饋策略對修習健康與體育教材教法之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鄭麗媛; 李思賢; 陳政友; Li-Yuan Cheng; Tony Szu-Hsien Lee; Cheng-Yu ChenItem 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對提昇大學生情緒管理生活技能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 江承曉本研究的目的在評估:提昇大學生情緒管理生活技能的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的成效。研究 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實驗設計,研究對象樣本取自某私立大學一至四年級的學生共20人,分為實驗組10人,接受八週的情緒管理生活技能同儕輔導團體活動介 入,對照組10人,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團體活動課程設計以提升大學生情緒管理生活技能為主題,包含自我情緒辨識、自我情緒管理、人際情緒辨識與人際情緒 管理,並結合同儕輔導與團體輔導理論為架構,進行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研究以「大學生情緒管理量表」及「課程滿意度量表」為量化的研究工具,以「情緒週 誌」及「課程感想與回饋表」做為質化資料的依據。 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在情緒管理生活技能的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後,在「大學生情緒管理量表」得分上,前測、後測、後後測均呈進步,但均未達顯著水準;對 照組在「大學生情緒管理量表」得分上,前測、後測、後後測均無明顯變化,顯示團體介入活動雖有進步,但均未達顯著水準,對照組則無明顯差異。在「課程滿意 度量表」中,實驗組成員對團體課程內容學習的滿意程度為很滿意至非常滿意的程度。在「我更知道如何表達與管理情緒了。」,「我更能辨識與幫助他人的情緒反 應」上,均達滿意至很滿意;在「我對領導者帶領的方式滿意。」上,達非常滿意;在「我覺得比較能夠覺察到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情緒表現。」,「我對情緒與人 際關係的相互影響更多有更多的認識。」,「這次團體對我有幫助。」上,均達很滿意至非常滿意,顯示實驗組很滿意至非常滿意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實驗組在 質化資料中亦顯示參與者於本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中有正向影響與反應,成員多表示很高興參加本同儕輔導團體,有很大的學習與收穫,很喜歡團體形式,很喜歡 同儕輔導員的帶領,亦有成員覺得時間太短,有許多的體驗與練習,來不及吸收與內化,建議可以延長團體或加開進階團體。 研究結論為:量化與質化研究皆顯示,本實驗研究在課程內容與活動設計上,確實具有很高的滿意度與正向成效,質化研究顯示同儕輔導團體介入活動在提昇大學生 情緒管理生活技能上具有正向反應與影響,但在提昇大學生情緒管理生活技能之量化分析上,則未達改變成效。顯示八週共16小時的團體介入,可能尚不足以培養 出穩定顯著的情緒管理生活技能與行為,行為的養成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課程或活動介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學校教育、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Item 「同理反應情境式量表」之編製與信放度檢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3-12-??) 程景琳 廖小雯; Ching-Ling Cheng Hsiao-Wen Liao同理心是指個體對於他人的不幸,在設想、對方遭遇後,對其產生同理相關之情感及行為的反應歷程。本研究之目的在發展以人際脈絡為判斷依據之同理心量表,籍以測量青少年在互動情境中,反映於情感與行為反應陶度的同理傾肉。本研究先以155位國中生進行預試量表的施測,根據項目分析的結果,界定出包含兩個故事情境、共24題的正式量表內容。再以三組國中生樣本,進行「同理反應情境式量表」之信度與效度檢驗。其中,信度分析結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致性及再測信度;由因素分析結果可知,「情感反應」向度符合兩預期因素同情感受與個人憂惱,行為反應」向度亦符合兩預期因素幫助受害者反應與攻擊加害者反應,分析結果也顯示,同理反應情境式量表」具有區辨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另外,本研究初步發現,同理心可視為由同理情感反應而致同理行為反應之過程;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個人憂惱可能藉由同情感受而影響幫助反應,而個人憂惱與同情感受之交互作用,對於攻擊加害者反應有正向預測力。最後,並提供未來研究及量表應用之建議。Item 國中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4-06-??) 鄭勝元; 張鳳琴; 李景美; Sheng-Yuan Cheng; Fang-Ching Chang; Jing-Mei L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媒體使用行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健康資訊素養與電子健康素養之關條。受測樣本自臺北市園中抽樣選出15所學校,回收有效問卷共758份。研究發現,受測學生過去一週最常使用的媒體為電視、手機(含上網)、電腦(上網),平均每週各約使用九小時。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為社群網站(如Facebook)(一週平均四天)。受測學生表示,平均每個月約有數次從家人或親戚、網路、學校教師、雜誌或報紙、書籍或手冊、朋友或同學、電視或收音機獲得健康資訊。受測學生之電子健康素養傾向中上程度。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測學生較常使用網路聊天室、健康資訊搜尋行為頻率較多、健康資訊素養得分較高,受測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較好。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應多舉辦有關電子健康素養教學活動,以增進學生電子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