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赴歐青年志工之旅遊實踐與反思現代性研究
    (2011) 林湘蘋; Lin Hsiang-Pin
    本研究以臺灣國際志工生活在歐洲的居遊敘事為縱軸,並且運用認真休閒(serious leisure)、移動性(mobility)與反思性(reflexivity)之觀光休閒及社會學論述為橫軸,以交疊鋪陳出當代臺灣青年跨國移動當志工的現代性意涵。本文除了從認真休閒及跨國移動的面向切入探討臺灣赴歐志工旅行經驗,同時亦分析其透過在地居遊實踐所形構與體現的「歐洲感」(sense of Europe)。研究的取徑採質性訪談為主、文本分析為輔,除了以10名曾經居遊歐洲的臺灣青年志工為主要報導人,亦將國內三本與歐洲志工經驗相關的書籍納入資料分析的範疇內,以與訪談所得內容相互補足及參照。 近年來,臺灣青年以志工身分從事的跨國旅行活動逐漸蔚為潮流,無論是參與各個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團隊亦或大專院校的服務性社團,甚至是自行尋找海外的志願服務機會,青年對於國際志工行動的投入漸增,遂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新興旅遊趨勢。臺灣青年對於志工旅行的熱衷,展現了認真休閒論述所要強調之休閒活動中的積極性意義。在臺灣青年旅人的心目中,志工旅遊不單只是一種放鬆或享樂的過程,從事國際志工居遊行旅的重要意涵在於,他們能以在地人之姿深入當地文化、體驗其特有的「歐洲感」,同時藉此跨國移動經驗,塑造自我與他者、臺灣與國際社會之間的連結網絡,而該社會文化網絡亦成為形構其移動旅行路徑的關鍵來源。此外,在異鄉的志工居遊實踐,也是使臺灣青年成長蛻變的生命儀式,透過歐洲與臺灣生活體驗之間不斷的異己辨證歷程,而產製對於自我以及原生社會的反思動能。上述對於旅行移動與跨國服務的意義探討,正是本研究的主要貢獻所在。 藉由對國際志工居遊行旅的分析,本研究欲呈現觀光研究的跨領域研究面向,並期望臺灣赴歐青年志工的旅遊現代性論述能在臺灣作為亞太現代性之相關議題上,提供另一視野的理解觀點與個案研究。
  • Item
    二十世紀初英國工藝美術發展 - 現代設計之形塑
    (2011) 李懿; Yi Li
    「設計」無所不在,在強調如文化創意產值等美學經濟的今日,其內在定義與意涵更顯不凡。追本溯源,design被認為源自於拉丁文disegno一字,自文藝復興以降,便用來表示作品之底稿或草圖,然而,卻也正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技術成分,「設計」相當程度被視為不同於傳統的美術(fine art),反而是帶有實用性質的應用美術(applied art)。此定義在歷經產業革命之英國,藉由當時多位思想家與社會運動家,例如威廉莫里斯等人的提倡及推行,一種不同於主流品味,挑戰傳統思維的美學革命儼然成形。在此運動中企圖藉由對「手工藝」的高度評價,重新定義現代生活的意義。 「手工」創作,不僅是實踐藝術理念與革新思想之場域,更是建構現代大眾文化與其生產品之要素,其重要性更橫跨時間、疆域之藩籬。至於「現代工藝」一詞之運用,更導引出「手工藝」與「現代性」二者間交互之主客體關係。 若以此概念切入,則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倫敦文化菁英圈中所形成的「藝術與工藝運動」,無疑是此觀點之首次宣示,更是再思該歷史現象的原點,亦不啻為構築本研究論文之基石。然而,本文並不以此歷史事件為限,除了探究其成因,更著眼於其效應,旨在多面向地思考現代設計理念建構之源頭、作用與後繼影響,並且試圖就社會改革、階級品味之流動與藝術之再定義,還原「現代設計」之歷史定位,更冀求勾勒出其當代樣貌與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