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從職業運動經營探討SBL職業化之困境與課題
    (2009) 胡竣豪; Hu, Chun-Hao
    本研究目的從職業運動的經營的角度,探討SBL目前在經營上遭受的困境,以及經營困境對其職業化可能性的影響。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訪談對象包括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秘書長和七支球團負責人。研究結論如下:因為臺灣社會環境的影響,球團與籃協為了彼此的利益,使得職業運動的經營,是以各球團經營者之母企業利益為主,因而導致在組織體系、經營收入與法規制度上的問題。SBL因缺乏聯盟管理而產生組織內部衝突,使雙方難以協商達成共識,因此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衡和訂定有效法規制度的問題。SBL職業化的困境,實際上為經營SBL的企業所造成,臺灣籃球運動若要朝向職業化經營,整合各球團企業主的意識與力量,是SBL職業化的關鍵課題。
  • Item
    臺灣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生活型態與未消費行為導因之研究
    (2006) 蔡翔証; Tsai Hsiang-Cheng
    企業欲開拓潛在顧客的新市場時,必須瞭解潛在顧客其未消費行為導因,找出共同點,因此研究者進行調查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的人口統計變項、生活型態與未消費行為導因,目的為瞭解研究對象之背景與未消費行為導因及其間是否有差異。人口統計變項包含性別等八項,生活型態參考Plummer提出之AIO量表來衡量消費者在生活上支配行為及金錢的方式,未消費行為導因參考Gould 等專家學者的研究概念再以Mowen的消費行為導因分類分成個人特徵、情境和產品特性三大未消費導因。對沒有到現場觀賞過超級籃球聯賽的潛在顧客發放問卷且回收有效問卷共424份,以回收結果進行研究對象的樣本描述、生活型態、未消費行為導因、及人口統計變項與生活型態及未消費行為導因間的差異,生活型態與未消費行為導因間的關係。結果分析討論後作出研究結論如下。 一、本研究調查之潛在顧客大多數為男性,20-29歲,教育程度為大學,職業為學生,未婚,約六成的樣本的收入為30,000元以下,每星期運動頻率為1-2次,經常觀賞超級籃球聯賽電視轉播。 二、SBL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生活型態因素構面為,「時尚社交」、「運動成就」、「知識渡假」、「正常生活」,而集群以「積極成長群」與「運動社交群」最多。 三、SBL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的未消費行為導因因素構面為,「阻礙介入」、「簡單生活」、「不滿意」、「資訊不足」、「心情不佳」、「不流行」、「無需求」、「娛樂效果不足」、「休閒效益不佳」,大部分的潛在顧客認為三種未消費行為導因(個人特徵導因、情境導因、和產品特性導因)都影響他們不去現場看球,潛在顧客可依他們未消費行為三大導因的程度分成隱性與顯性不消費集群。 四、不同人口統計變數的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的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人口統計變數的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的未消費行為導因有顯著差異。 六、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賞潛在顧客的生活型態的與未消費行為導因有顯著相關。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據以提出實際運用與未來研究方向,供SBL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Item
    超級籃球聯賽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
    (2006) 許秩維; HSU CHIH-WEI
    自職籃停賽後,國內籃壇低迷不振。為改善籃壇低迷的風氣,體委會協助籃球協會規劃超級籃球聯賽。整合行銷傳播被行銷界視為未來的趨勢,透過各種不同的傳播工具,將一致、清晰的訊息傳遞給消費者,不只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也能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超級籃球聯賽目前仍在起步階段,若能與整合行銷傳播相結合,對票房的提昇和品牌的建立,絕對有正面的助益。因此,研究者希望能超級籃球聯賽運用整合行銷傳播的情形及績效。研究結果發現超級籃球聯賽在整合行銷傳播的運用上,對於訊息一致性和傳播工具的使用較為注重,與消費者的互動和資料庫的建立上較為忽略,績效上的衡量則以收視率為主。因此,建議未來可以增加與消費者互動溝通的管道,調查消費者的意見做為行銷策略的參考;績效的衡量方式,可以採用多樣化的指標,增加績效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