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kap台灣母語復振運動
    (2012) 陳豐惠
    1991年創刊ê《台文通訊》雜誌鼓吹台灣人ài「講台語,寫台文」,tsit个理念uì海外起鼓,1992年設立「台灣總連絡處」,1996年《台文通訊》ê台文寫作會創立《台文BONG報》雜誌;1997年雜誌讀者捐款成立「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掠推動台灣母語復振運動kap推展台灣母語文學做基本,結合有志投入koh-khah濟事工,ǹg望台灣母語復振ē成功。 本論文以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做研究對象,希望探討tuì《台文通訊》到基金會一路ê跤跡hām基金會tī台灣母語復振運動ê角色,呈現90年代以來台灣母語復振運動ê面貌,期待thang補台灣社會運動史ê空隙。
  • Item
    台灣外籍看護的語言、文化現象-以台語家庭印尼看護為例
    (2012) 陳寶玲; CHEN POLING
    台灣逐漸面臨老年化社會,社區照護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引進外籍看護人力,協助照顧社區老人、失能及身心障礙者。這些外籍看護人員,學習到簡單的看護技巧和簡單的華語,到台灣被「台語家庭」所雇用,長期擔任看護工作。首當其衝所面臨的困境,就是語言溝通的問題,她們聽不懂病人的訴求,與病人、被看護者家屬共處,面臨跨文化的衝擊,無法以台語表達,與雇主家庭衝突不斷。 本篇論文深度訪談醫護人員、人力仲介公司、病人與外籍看護等,透過其親身描述做質性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壹、台語教材缺乏,不足以協助外籍看護工,面對職場環境的調適。 貳、外籍看護主動學習台語的態度,有助於其縮短跨文化適應。 參、被看護家屬的語言現象,影響外籍看護學習語言。 肆、族群語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伍、「護理台語」的照顧語料資源,需要建檔與彙整。
  • Item
    淡水河邊望春風— 李臨秋台語歌詞ê 語言風格
    (2013) 蘇世雄
    李臨秋是1930 年代台灣現代流行歌謠第1 代ê 重要詞人之一。伊佇1933 開 始創作台語歌詞ê 頭1 年,就以人生代表作〈望春風〉轟動台灣歌壇,而且不斷 傳唱到今,已經80 冬。本論文以「李臨秋台語歌詞ê 語言風格」為研究主題。 首先關注台語流行歌謠發展ê 時代佮文化背景,探索李臨秋歌詞ê 創作起源佮歷 程。以語言學ê 方法,觀察並分析李氏詞作ê 聲韻、詞彙、句法佮形式等,揣出 歌詞ê 語言風格。 其中特別聚焦佇台語聲韻ê 特色,尤其是以傳統七字仔為基礎ê 押韻。包含 韻跤以外ê 其他疊音現象佮功能。諧主元音佮諧韻尾是台語歌詩中ê 另外2 項聲 韻特點,對台語歌謠韻律有增強作用。上特別ê 是文白濫佮漳泉濫這2 項台語聲 韻特色。 詞彙方面,除了台語特別詞以外,嘛有運用重疊詞佮諧音相關詞等手法。〈補 破網〉ê「魚網」佮「希望」就是「諧音相關詞」ê 代表作。 李氏ê 句法兼顧傳統形式佮現代文學ê 複合結構,充分整合短句佮長句、肯 定句佮疑問句、文言佮白話、韻文佮散文,甚至藏頭詩ê 手法,形成特殊ê 句法 風格。 本研究以跨領域ê 視野,兼探討李氏詞作ê 文藝風格佮文化意涵,並以當代 觀點,評述李臨秋ê 歷史定位。
  • Item
    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
    (2015) 陳慕真; TÂN, Bō͘-Chin
      本文以白話字為研究主題,探討白話字從十九世紀至今百餘年來的發展,分析白話字在麻六甲的起源,在中國廈門的形成,以及在台灣從清末、日治時期,到戰後的發展。透過白話字於不同時期的歷史梳理與分析,本文指出,白話字在台灣的發展主要呈現兩條主要的脈絡:一為從1865年開始,由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師所發展的白話字運動 ── 這條主線在教會內穩定的發展,從日治時期延續到戰後,直到196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禁止白話字為止;另一條脈絡源於日治時期的1920年代,白話字運動與台灣文化啟蒙運動相結合,並在戰後1950年代由台灣省議員所接續,此後因為高壓的國語政策而沉寂,直到1980年代才在政治解嚴的風潮下,隨著台語文運動而再次出現於台灣社會。這兩條脈絡顯示出白話字在台灣的發展轉變為:(一)推動者:從西方宣教師轉變為台灣本地知識份子,(二)訴求對象:從長老教會的信徒,擴及至台灣社會大眾,(三)推動目的:從傳揚基督教,達成信仰教育,改變為以普及知識,達成社會教育,(四)認同取向:從對基督教的信仰認同,發展為對台灣民族的認同。從這些轉變的過程顯示出白話字一開始作為西方宣教師創制的文字系統在台灣本土化的痕跡。   從1885年《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開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開創了以白話字閱讀、書寫、出版、傳播的時代,直到戰後的1969年為止。在長老教會的推動下,白話字已經穩固的成為基督徒社群共通的文字。在1885年至1969年這段台灣的「白話字時代」中,以白話字出版之書籍、刊物,總數量至少近千冊,內容涵蓋了文學藝術、宗教信仰、歷史文化、兒童教育、醫學知識等領域。這些成果顯示,以白話字所構築的知識體系已然健全,並成熟的體現在各領域。白話字除了是教會信徒領受基督信仰的文字工具外,也是台灣人以台語獲取各種現代化知識的重要途徑。    本文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指出「白話字傳播圈」的概念 ── 從十九世紀白話字的傳播路線來看,首先是從南洋的麻六甲(1820年代),繼而到中國廈門(1850年代),最後來到台灣(1865年代)。就歷史的進程而言,台灣居於「白話字傳播圈」的末端。然而,經過百餘年來歷史的發展,隨著東南亞華人和中國閩南人的政治情勢、族群結構、語言式微、宗教信仰等主客觀因素,福建話和閩南話的白話字在當地並未有穩定和長足的發展。相較於此,1980年代後,隨著台語文運動的成果,使得台灣在白話字上取得優勢和主導權,逐漸躍居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閩南的白話字輸入中心。換言之,台灣從歷史上「白話字傳播圈」的末端,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白話字傳播圈」中心的條件。
  • Item
    台語「V-tio̍h」結構
    (2015) 蔡詠淯; Chhoa, Ieng Iok
    摘要 本研究探討台語khah罕得有hông詳細討論ê「V-tio̍h+修飾成分」結構。本文代先kā「v-tio̍h +非名詞成分」kap「動相詞V-tio̍h」分別--出-來,因為「動相詞V-tio̍h」後壁無接非名詞成分。句法的,咱主張「非名詞成分」是主述語,頭前ê「V-tio̍h」tsiâⁿ做句主語。語意的,這款結構對事件有評估ê意義tī--leh,對方式「V-tio̍h」ê評估kap主語iah賓語ê狀態。相對來講,「V-khí-lâi」(證據類)對事件ê評估意義khah客觀。另外一方面,「V-khí-lâi」ká-ná已經詞彙化,tsiâⁿ做句副詞。另外,本文主要語料是對「台語文語詞檢索」kap「教育部台語字詞頻統計」來--ê。 Keywords: 主述語、句主語、中間結構、語法化、台語
  • Item
    台灣中部少年人的語言態度佮影響因素研究
    (2017) 洪莞紜; Hong, Wan-Yun
    本論文主要想欲調查臺灣中部少年人的語言態度。佇早前的學術研究內底,少年人對台語的語言態度攏是較負面的結果,mā共少年人的語言使用比例變低當做主要影響態度的原因。本研究想欲深入了解,若是以台語做第一語言的中部少年人,in的語言態度敢mā是負面的結果?而且,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毋但是語言使用爾爾,社會媒體的傳播,mā可能改變少年人態度的原因之一,所以,除了語言態度的調查以外,電視媒體的影響因素是本研究第二个探討的重點。 研究發現,臺灣中部少年人的語言態度,透過第一个實驗,佇無仝款的場合內底,少年人對台語的態度,攏是呈現正面的結果。有這个調查結果了後,閣進行第二个實驗,討論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結果證明,少年人確實會受媒體的影響,改變原本的語言態度,而且加深對台語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佮語言意識。佇上落尾的訪談過程,閣分析少年人降低語言使用的原因,是受社會上華語環境的影響,改變in的語言選擇,就算少年人對台語有真懸的情感價值,in的語言態度猶是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