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0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視譯英譯中翻譯策略研究-生手與專家之眼動指標(2012/08-2013/07) 陳子瑋本研究為結合心理學及翻譯學之跨領研究,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 究所提供口譯專業領域知識,另由政治大學心理系眼動與閱讀實驗室提供 眼動儀操作及實驗設計之專業領域知識。 口譯活動包括「傾聽」 (listening) 、「去語言化」(deverbalization)、「再 述」(reformulation)等三階段(Seleskovitch, 1978)。三個階段中,第一階段 為口譯活動的基礎,若無法理解輸入語,則後續第二及第三階段皆無法進 行。然而目前口譯研究中對於口譯進行過程中理解階段的相關研究付之闕 如,其中一重要原因為口譯的輸入語通常以聲音方式傳輸,理解過程較不 涉及文字來源,而基於目前研究能力之限制,研究口譯員對聲音的理解過 程相對較為困難,無法直接引用閱讀相關研究成果,因而長期以來口譯過 程中理解相關之研究並未出現重大進展。 惟口譯過程中有兩種型式涉及文字型式之輸入語,分別為視譯及有稿同 步口譯。視譯乃指輸入語為書面文字,口譯員以口語方式進行翻譯;有稿 同步則為口譯進行時除講者之口語發言之外,並有書面文字同時提供給口 譯員之情形,常見的有稿同步口譯狀況為講者念稿,口譯員同時進行訊息 處理及翻譯。 眼動儀於各領域之應用相當廣泛,近年來也多用於閱讀及語言教學,已 累積相當成果,於翻譯研究中之應用亦所多見。雖然應用眼動儀之翻譯研 究雖然已逐漸累積,但是針對於前述視譯之特定研究仍有待開發。基於前 述背景,本研究將運用眼動儀逐步探討視譯過程中視覺因素之影響。期望 能夠逐年累積研究成果,進一步了解視譯過程影響品質之因素。 本研究自2009年起自行進行初探性研究,並已完成碩士論文一篇(黃致 潔,2011)以及研討會論文一篇(楊馨慧等,2012)。初探性研究結果發現視 譯初期眼動指標與單純閱讀十分類似,視譯的語言轉換過程應於眼動軌跡 第二次凝視時才進行。足以證明口譯教學中常提及的前置閱讀(read ahead) 的確存在。另外,眼動資料及語音資料之配合亦顯示,口譯技巧與筆譯技 巧有許多雷同之處,值得進一歩探討其教學意涵。 根據前期研究所累積之經驗,本研究將探討生手與專家口譯員進行視譯 過程中眼動模式是否有所不同。如果有,差異為何? 研究結果將與前期自 行研究結果結合,深入研究視譯技能之能力養成過程,以期對於翻譯教學 有所貢獻。Item 跨領域會議口譯研究---口譯研究與心理學應用結合初探(2005/08-2006/07) 陳子瑋近年來,翻譯漸為國人重視,行政院於二○○二年提出「營造英語生活 環境行動方案」,將翻譯專業人才之養成列為具體實施措施項目。開設口譯 課程之大專應用外語系超過30 所,開設翻譯課程的英語相關科係數目共有 55 所,由此可見各大專院校對翻譯教育及翻譯人才培養之重視。推廣教育 之狀況亦同,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中國生產力中心及師大翻譯研究所開 辦之翻譯推廣教育也呈現爆滿之狀況;每年使用同步口譯之會議亦超過 1000 場。上述各項情形均顯示各界對翻譯人才需求之大。 然而,口譯研究並未與教學及實務同步發展。現今國內外口譯研究 仍在多方尋找發展方向,但大致可以看出逐漸走向與其他學科進行跨領域 之趨勢。本研究規劃使用心理學者所發展之人格量表工具,研究台灣會議 口譯員之人格特徵。由於本研究規劃使用之人格量表已累計200 萬人次以 上之使用經驗,且已完成開發專供非心理學者使用之版本,因此將可以消 除方法論可能有所偏差之疑慮,重新接續1970 年代中斷之口譯研究與心理 學之跨領域整合,為口譯研究開創新局。期盼研究結果能提供口譯教育機 構參考,以規劃口譯課程、開發學生進入職場前之輔導、研討實習課程與 壓力管理課程之結合、甚至作為入學新生開始接受訓練前心理特性之參 考;實務界則可以瞭解該行業之人格特性及口譯之職業壓力,在生涯規劃、 壓力管力、職業壓力相關疾病之預防上,做最適切之準備。Item 經貿題材之演說於口譯教學之應用(中華民國翻譯學學會, 2008-12-01) 陳子瑋經貿題材為口譯教學之重要題材之一,惟教師於設計教案時多普遍感覺教材取得不易。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會議部長聲明經過初步評估後,判定適合作為口譯訓練之教材。其原因如下:第一、其平均字數約為1,000字上下,若以正常說話速度每分鐘100-120字而言,每篇時間約在十分鐘左右,不論是應用於逐步口譯或同步口譯都十分適當。第二、各國部長發言內容可按地區、民族等語言特性研究其差異,使學生熟悉非英語系國家所使用之文字特性。第三、可藉由多媒體影音資料研究各種英文口音。經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之同意,獲得授權自世界貿易組織官方網站下載全程132篇演說之數位錄影,此珍貴之資料極具研究與教學價值。並可克服過去課堂口譯教學無法獲得講者非口語表達(non-verbal expression)訊息所造成之缺點。第四、13萬餘字之資料可作為後續研究建立大型語料庫(corpus)之骨幹,為將來國際談判與國際會議人才之培育奠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