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身心障礙資優學生之自我認同、學校適應及支持需求之關聯研究(2018) 林怡瑩; Lin, Yi-Ying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及新北市身心障礙資優學生的自我認同、學校適應情形及對相關支持服務的需要程度,並探討自我認同、學校適應及支持需求之間的關係。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及新北市國高中階段之身心障礙資優學生為研究對象,另選取符合對照條件的一般資優學生作為對照組,使用自編之「青少年學校適應及支持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計有51位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參與研究。將施測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在自我認同、學校適應的表現上低於一般資優學生,但兩者對於學校及家庭的支持需求程度接近。 二、在支持需求方面,國中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對支持需求的程度顯著高於高中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對於自己在學校適應上的表現方面,學術性向資優類別的身心障礙資優學生顯著地優於藝術才能資優類別的身心障礙資優學生。 三、自我認同與學校適應之間有顯著高度正相關;學校適應與支持需求之間為顯著低度正相關;自我認同與支持需求之間的相關則是未達顯著。 四、身心障礙資優學生自覺的自我認同、家庭支持需求對學校適應表現具有正向預測力,顯示認為自己在自我認同表現好及對家庭支持需求程度高的身心障礙資優學生,也自覺在學校適應上表現良好。Item 技術型高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支持需求研究(2017) 吳美頤; Wu, Mei-Yi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新北市公立技術型高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參與IEP之現況與支持需求。第一部分依照各校各障礙類別學生比例隨機抽取,91位完成「IEP參與情況與支持需求」檢核表填寫,13位資源教師則以負責個案管理學生整體情況進行檢核表填寫`,以利進行資料比對與分析;第二部分學生團體訪談係以立意取樣之方式選取每校「IEP參與情況」檢核表總分分布於高、中、低各兩位,進行6場學生團體座談;第三部分進行資源教師個別訪談,綜合訪談與檢核表資料,彙整增進學生參與IEP之具體作法。 研究結果茲說明如下: 一、所有學生的IEP相關知識均待加強;生理障礙學生在法源依據與目的等六題項均高於心理障礙學生;且接受直接服務學生在法源依據與目的等三題項均高於接受間接服務學生。 二、所有學生的IEP參與情況均待加強;生理障礙學生在特教服務與行政、普教環境、家庭環境與自我倡導四向度均高於心理障礙學生;接受直接服務學生在普教環境向度高於接受間接服務學生。 三、學生IEP參與支持需求較低,然資源教師則認為其需求較高;高一學生在特教服務與行政、普教環境二向度高於高二學生;接受普教教師直接服務學生在特教服務與行政向度高於接受資源教師直接服務學生。 四、學生參與IEP有讓親師與學生三方同步資訊、幫助學生更瞭解自身學習情況、增進自我倡導能力等優點,並可從以下二方面著手。 (一)學校方面包括晤談學生,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參與IEP會議,並提供相關訓練;安排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提供學生IEP相關知識、身心障礙等資訊與權益,增進學生自我倡導與人際互動能力;使用正向語言讓任課教師知悉學生的情況,並視情況進行教師或班級特教宣導;彙整校內特教與相關資源供學生、家長與普教老師等知悉;營造支持特殊教育的生態環境,與行政處室、普教老師相互聯繫支援。 (二)家庭與社會方面則應該增進對身心障礙者特質的瞭解與接納,給予身心障礙者正向支持與關懷;家長應與學校維持雙向聯繫,以增進IEP會議的成效。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未來對教學與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