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專任輔導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跨專業合作經驗探討
    (2022) 雷孟珊; Lei, Meng-S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專任輔導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跨專業合作之現況與具體做法,以了解輔導領域與特殊教育領域雙師合作的正向經驗與負向經驗。研究結論如下:一、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現況(一)、澎湖縣特教發展現況與限制可以從學校面、文化面與政策面分析,各面向相互影響。(二)、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工作內容依學校規模有所差異,全體專輔教師皆須進行發展性與介入性輔導工作,部分小校專輔教師需兼授綜合活動領域輔導課與兼任校內行政;特教教師為進行鑑定、教學、親師生輔導與推動校內外特教業務等工作。(三)、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合作起因共同點來自討論個案狀況,其餘因行政業務與課程教學需求之緣故而有交集。二、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之正向經驗(一)、促成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之正向經驗條件與個人特質、地理位置與互動頻率有關。(二)、達成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正向經驗具體做法包含「建立平時的初級預防」與「以個案為中心的互動」。(三)、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從跨專業合作裡得到的收穫為解決個案困境、能提供身心支持與給予自省和專業成長的機會。三、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之負向經驗(一)、影響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之負向經驗三要素為「個人理念」、「角色期待」與「專業知能」落差。(二)、專輔教師與特教教師跨專業合作之負向經驗因應為調整溝通方式、年資經歷的淬鍊,以及平時自我專業增能,使雙方的價值觀達到平衡點,成為相互信任與支持的夥伴關係。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專任輔導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學校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特教教師對自閉症學生應用實證本位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2021) 陳美雲; Chen, Mei-Yun
    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258位國中小在職特教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自閉症學生應用實證本位教學之現況,並進一步探討特教教師的背景變項對實證本位教學熟悉程度及使用頻率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自編之「實證本位教學(EBP)應用於自閉症學生之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所蒐集之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小特教教師對於28種實證本位教學整體的熟悉程度,為「中高」程度。其中「增強」、「直接教學」、「提示策略」、「示範」、「工作分析」、「消弱」、「視覺支持」等策略,熟悉程度落在「高」程度,「音樂輔助介入」的熟悉程度落在「中低」程度,其餘皆落在「中高」程度。 二、國中小特教教師對於28種實證本位教學整體的使用頻率,為「中高」程度。其中「增強」、「直接教學」、「示範」、「提示策略」、「工作分析」、「視覺支持」等策略,使用頻率落在「高」程度,「擴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音樂輔助介入」的使用頻率落在「中低」程度,其餘皆落在「中高」程度。 三、國中小特教教師對實證本位教學方法熟悉程度與使用頻率呈現高度相關。 四、任教階段、是否參加過有關EBP的研討或相關培訓、是否研讀過與EBP有關的書籍或文獻對於熟悉程度及使用頻率有顯著差異。另外特教教學年資對於熟悉程度亦有顯著差異。 五、影響特教教師較常使用某些實證方法的原因為: 符合自閉症學生的需求、曾有過成功的經驗、清楚了解這些實證教學方法該如何運用、清楚了解這些實證教學方法的內涵、教學環境提供足夠支持及其他。不常使用某些實證方法的原因:受教學環境限制、不了解這些實證教學方法該如何運用、不了解這些實證教學方法的內涵、不符合自閉症學生的需求、很少有成功的經驗及其他。
  • Item
    國中特教教師管教類型之調查研究
    (2010) 張家瑜; Chang, Chia-Y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特教教師的管教類型現況。 本研究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452名國中智障集中式特教班與不分類資源班之特教教師,以自編之「特教教師管教類型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當前國中特教教師所採用的管教類型以「放任型」為最多,「協商型」次之,「支持型」再次之,而以「強迫型」與「妥協型」為最少。 二、男性特教教師採用的管教類型以「支持型」為最多,而女性特教教師則以「放任型」為最多。 三、年長的特教教師採用的管教類型以「強迫型」為最多,而年輕的特教教師則以「協商型」為最多。 四、中部地區的特教教師採用「支持型」與「協商型」的管教高於其他地區的特教教師。 五、不同婚姻狀況、任教年資、任教型態、特教專業背景、班級人數及學生障礙程度之特教教師,在管教類型上皆未達顯著差異。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與師資訓練單位、學校與特殊教育教師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的相關建議。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特教教師對特殊教育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
    (2009) 李美慧; Lee Mei 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評鑑意見之調查。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5-97學年度曾接受過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特殊教育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問卷回收率為62%(178名)。本研究工具為自編之「特殊教育評鑑意見之調查表」,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的百分比、平均樹、獨立樣本t考驗、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行政人員對特殊教育評鑑同意程度高於導師、導師高於專任教師的情形,顯示行政人員對特殊教育評鑑的看法最佳,其次是導師,最差是專任教師,然而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教評鑑的看法大都在中等程度以上。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評鑑看法,不會因為性別、任教階段和評鑑年度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然而在年齡、擔任職務、特教專業、特教年資、學校規模和準備時間等變項則達到顯著差異。 三、多數特教教師都傾向認為理想之特殊教育評鑑應結果公佈、結果文字化、結果進行追蹤、依結果作為獎勵標準、減少現有評鑑向度,並將特殊教育評鑑整合於校務評鑑中。而在著重的部份,除了導師希望著重行政評鑑外,行政人員和專任教師希望著重教學評鑑;在評鑑的標準中,行政人員和導師希望各校的評鑑標準相同,專任教師則傾向中立的立場。 最後,依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和行政人員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
    (2011) 王衍力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專業承諾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專業承諾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2011年度531名現任特教教師為取樣範圍,隨機取樣,總計抽取198名教師,正式問卷發放份數總計為198份,有效問券17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8%。依據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經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具有高度的教師專業承諾。 二、特教教師專業承諾各層面得分大小依序為專業倫理、專業認同、研究進修、工作投入和留業意願。 三、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不同個人變項之年齡、服務年資對教師專業承諾具有差異。 (一)不同年齡的特教教師在在「整體教師專業承諾」上51歲以上組大於31至40歲組。 (二)不同服務年資的特教教師在「整體教師專業承諾」上16至25年組大於6至15年組。 四、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不同個人變項之性別、目前擔任職務、特教專業背景無差異。 五、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不同學校背景變項之學校規模和任教班別對教師專業承諾具有差異。 (一)不同學校規模的特教教師在「研究進修」上有顯著差異,學校規模25至48班組大於24班以下組,但在「整體教師專業承諾」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任教班別的特教教師在在「整體教師專業承諾」層面上特殊學校國中部組大於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組。
  • Item
    新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13) 王仲瑜; Chung-Yu W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分析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所知覺的差異,進而探究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因應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民中學身心障礙類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受試者為新北市40所公立國中之教師,共發放188份問卷,回收174份,回收率為92.55%,有效問卷共174份,可使用率為100%。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 經由歸納與統整調查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及工作滿意度的感受普通,屬於中等程度。 二、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在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氛與整體工作滿意度方面,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不同性別、學歷、目前職務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特教專業背景、學校規模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氛與工作滿意度的感受達顯著差異。其中年齡為41歲以上、特教專業背景為其他、學校規模為 36班以下的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皆有較佳的感受。 五、不同服務年資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的感受達顯著差異,工作滿意度則無顯著差異。其中服務年資為5年以下、11年以上的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有 較佳的感受。 六、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的程度能有效預測工作滿意度。其中「校長支持行為」、「教師奉獻型行為」、「教師疏離型行為」對於「整體工作滿意度」具 有正向影響力。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教育人員,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特殊教育教師風險知覺與風險管理之關係研究
    (2019) 陳映君; Chen, Yi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教師風險知覺與風險管理之現況及程度,並透過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風險知覺程度與風險管理程度之差異,進一步分析瞭解風險知覺與風險管理之相關與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屏東縣、高雄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研究工具為自編之「特殊教育教師風險知覺與風險管理問卷」,共發出21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72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可以歸納得知,特殊教育教師在風險知覺與風險管理之現況皆為「中高程度」;而其在風險知覺中之「學校行政」層面之得分最高,在風險管理中則以「風險迴避與保留」層面得分最高,即顯示特殊教育教師對於學生行政相關的事件較有風險的知覺與概念,且在進行風險管理時經常選擇以風險迴避、保留的方式進行風險事件之管理。
  • Item
    島之呼喚-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之教學實踐
    (2017) 曹家嘉; Tsao, Chia-Chia
    離島地區受到交通不便、資源不足、人力缺乏等因素,容易導致教育落後、文化不利、城鄉差距等問題。然而,從近年來政府多項計畫與政策、文獻回顧、研究者自身經驗中,研究者體認到離島地區並非僅擁有不利因子,實際上也存在著許多有利因子。 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與因應,進而彙整出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教學實踐之優勢。本研究採取之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選取四位分別來自於不同學校的特教教師進行深度訪談,藉由教師敘述了解教學實踐之全貌,再進一步蒐集書面資料加以驗證。 結論為馬祖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所能掌握的五個優勢為:一、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行政給予豐沛的協助與經費支持;二、教師擁有充足完善的專業進修機會以縮短城鄉差距;三、特教課程有效地變通與結合以克服環境弱勢;四、教師靠著團隊意識與革命情感透過跨校合作以因應人力不足;五、普通班師生對特殊學生接納性高且學校具備融合教育之理念。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行政機關、特教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2015) 劉佳蓉; Liu, Chia-Jung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教師背景變項(性別、有無子女、教學年資、兼任職務、特教專業背景)在親師溝通、教學效能的差異,最後探討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間的關係與預測之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86名臺北市公立國中特教教師為施測對象。 結果發現:(1)親師溝通方面,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按家長需求尋找適當的溝通方式、重視家長對學生問題的看法和感受、常溝通學校可利用的相關資源、且會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說服家長得分較高;然而,在關心學生家庭、主動說明特教行政相關法令與措施、告知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以及尋求第三方協助解決問題等方面則得分較低。(2)教學效能方面,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會在教學前精熟教學內容、能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專注力、與學生保持良好師生關係、且會依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內容、方法與進度得分較高;然而,在依學生個別能力擬定教學目標、把社區資源融入教學、針對學生行為使用有效介入方案、以及與其他教師討論/分享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經驗等方面則得分較低。(3)女性、有子女、及服務年資在5年以下或26年以上的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自評親師溝通情形較佳。(4)女性、無兼任行政職務、及服務年資在5年以下或26年以上的國中特教教師,其自評教學效能表現較佳。(5)整體而言,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間具有顯著正相關,親師溝通在各方面對於教學效能皆有顯著之預測力,顯示教師若自評在親師溝通表現較佳者,往往亦會自評具良好的教學效能。由於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的親師溝通可預測其教學效能,因此,本研究針對調查現況結果提出數項建議。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關係
    (2018) 呂易瑾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關係,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下,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問卷」為研究工具,共收回309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進而了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現況、差異情形與三者之間的關係。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的結論摘要如下: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之人格特質以「友善性」傾向最為明顯。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之幸福感感受屬於中等程度。 三、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之專業承諾屬於中高程度,其中特別重視「專業倫理」和「專業認同」。 四、不同「性別」、「年齡」及「服務年資」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人格特質的表現上會有所差異。 五、不同「服務年資」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幸福感的感受上有差異。 六、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承諾不因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七、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及「友善性」人格特質越高者,其專業承諾的表現也越高。 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幸福感程度越高,其專業承諾越高。 九、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人格特質與幸福感對專業承諾的影響沒有交互作用,故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會影響個體對專業承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