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個別化家庭服務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之行動研究
    (2009) 胡淑雅
    本研究是關於個別化家庭服務的行動研究。研究者擔任國中特教教師,以校內三個身心障礙學生之低社經家庭為對象,探討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改變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行為之歷程與結果,希望以此經驗,做為相關人員提供家庭服務工作的參考。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點: 一、探討特教老師服務低社經家庭的困境與有效策略; 二、探討個別化家庭服務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服務者可透過結伴到家服務,與家長建立信任關係,顧及低社經家長自尊,化解低社經家庭潛在危機的服務顧慮。 二、設計工具調查家庭需求,據此規劃長短期服務目標,以家庭為中心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有效解決親師意見分歧問題。 三、以家長擴權原則在家庭服務中賦予家長合作責任,增加家長參與機會,肯定家長貢獻,解決低社經家長參與被動問題。 四、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能明顯提升三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的行為,改變層面在於「到校開會」及「在家評量」,「聯絡簿參與」次之;而「電話參與」改變結果最不一致。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如何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鼓勵低社經家長參與主題,對特教老師、教育相關單位、師資培育單位及未來研究給予建議。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調查研究
    (2013) 李家昀; Chia-YUN lee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活動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重要性,於是想利用本研究探討是哪些因素影響家長參與?就身心障礙學生而言:(1)身心障礙學生障礙程度、類別?(2) 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就照顧者而言:(1)照顧者性別、年齡?(2)照顧者教育程度?就整個家庭而言(1)該家庭的社經背景?(2)身心障礙孩童是否還有其他手足?(3)夫妻間的婚姻關係?以上總總因素都有可能是影響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活動的因素。 本研究係以「國小特殊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調查表」作為編修量表,調查表包含三個構面:「理念不同」、「學校態度」以及「參與管道問題」。 其結果如下: 一、「主要照顧者」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二、「性別」和「與小孩有關」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生。 三、「婚姻狀況」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四、「是否參加家長團體」和「與小孩有關」、「積極主動」、「善用各類 教育資源」、「參與程度」、「參與管道問題」有顯著差異。 五、「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和「影響家長參與因素」上亦 有顯著差異。 六、「小孩性別」和「理念不同」、「參與管道問題」、「影響家長參與因 素」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男生高於女生。 七、在相關活動參與程度現況中得分最高者為與小孩有關。 八、影響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因素得分最高為參與管道問題,依次 為理念不同、學校態度。
  • Item
    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調查研究
    (2006) 林妙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情形、近兩年參與子女IEP的實際經驗,以及不同背景之家長對IEP的認知、實際參與IEP經驗的差異情形,並比較有/無參與IEP經驗的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情形。 本研究以台北縣、市之國小聽障生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方式,以自編之「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共寄出422份,回收260份,總回收率為61.6%,有效問卷為248份,有效回收率為58.8%。 分析有效回收問卷,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家長對IEP整體的認知介於部份瞭解與大部份瞭解之間。「完全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三,「大部份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六,「部份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九,「不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一。 二、近兩年56.5%的國小聽障生家長曾參與子女IEP,家長參與子女IEP的實際經驗傾向符合法定要求,其所參與IEP約三成六「完全符合」法定要求,約二成九「大部份符合」法定要求,約二成四「部份符合」法定要求,將近一成「不符合」法定要求。 三、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會因為子女教育安置型態、有/無參與IEP經驗而有明顯差異。 四、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不會因為性別、教育程度、子女就讀年級、子女優耳聽損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五、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子女就讀年級、子女優耳聽損程度與子女教育安置型態之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IEP的實際經驗均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