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指導實習學生之教學實務知識研究(2024) 張書豪; Jang, Shu-Hau本研究旨在探討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指導實習學生時,所具備的教學實務知識。研究者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資料,分析9對任教於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及其實習學生的教與學。同時,邀請具有資優教育實習輔導身分與學術經驗的10位協同編碼者及3位外部諮詢顧問,進行資料編碼與信實度檢核,藉此探究實習輔導的實踐意義、實務知識的建構來源及實務知識內涵。盼本研究能有助於資優教育的師資培育,並強化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的輔導實踐。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一、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踐意義 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餘,仍願意並持續承擔此責任,呈現實習輔導的實踐意義,包含:倡議資優教育的使命及實踐的勇氣、傳承教育的信念、資優教育專業的雙向互惠到形成實踐社群、掌握情境學習的互動特性。二、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務知識建構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可視為轉型知識份子的角色,將教學知識轉化為實習學生成為人師的學習指引。其實習輔導的實務知識建構來源共有六項,包含:實習輔導教師回顧自身實習經驗、透過輔導實習學生累積的經驗、跟其他輔導教師交流對話、資優班夥伴教師協助、同時擔任其他教學專業工作以及專業進修,藉此建構指導實習學生的教學實務知識。三、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務知識內涵(一)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踐意象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學生的期待,做為實習輔導要達成的目標,主要有九項意象:價值認同化、專業導向化、多元嘗試化、理想脈絡化、風格建構化、經驗系統化、教師形象化、教育使命化、教職目標化。(二)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務原則本研究發現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務原則有下列四項:營造教學歷練的各種機會,培養教師專業;引導實習學生發掘自身的獨特,長出自己的樣子;提供實習學生支持、關懷與鼓勵,對教職懷抱正向感;以身作則,並保持開放與彈性。(三)資優教育實習輔導的實踐慣例1.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會依照教育信念、帶領實習學生的經驗、生涯專業背景與任教的教育階段有不同的實習輔導方式。2.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會因應實習學生的生涯、特質、教學風格、專長、能力、喜好興趣、經驗、修習的師培機構與學程等,以區分性教學支持每位實習學生成為人師。3.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在輔導實習學生時,會體察教學情境的脈絡與結構,注意各項情境因素對教學輔導的影響,將情境化為教學的助力,提升實習學生的學習成效。4.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指導實習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僅緊扣實習成績評定表現指標,更注重以下八項學科性知識:對資優教育的了解(如何將學科專業融合資優教育)、分析教材/學科內涵與原則、因應資優學生調整教學方法、激勵資優學生思考的提問方式、多元有效的評量、適合資優學生的班級經營、提供給資優學生的學科相關活動,以及指導實習學生準備教甄。5.資優教育實習輔導教師在輔導實習學生時,認為能有效提升實習學生學習成效並常用的實踐策略有:了解實習學生、規劃實習輔導階段、直接示範、與實習學生對話、鼓勵實習學生參與、培養實習學生反思、支持實習學生實踐、模擬試教。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實務與研究上的建議。Item 國小特殊教育教學輔導教師參與初任教師導入方案之研究(2023) 廖冠評; Liou, Kuan-Ping特教領域中,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方案中是靈魂人物,但以他們為焦點的研究數量偏少。可謂,在研究中教學輔導教師往往是配角。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學輔導教師投入導入輔導的動機以及信念,透過教學輔導教師的觀點,理解他們與初任教師的互動關係,並聚焦在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歷程中的專業成長以及需求。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藉由訪談、觀察以及研究札記等資料,形成教學輔導教師在參與導入輔導方案中的立體面貌,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壹、導入輔導方案的運作-教學輔導教師層面 教學輔導教師除了具有支持性及專業性角色外,他們同時也是一名「資源網絡連結者」,協助初任教師形成社群網絡來建立關係。在導入輔導的歷程中,教學輔導教師協助初任教師整合理論與實務,以發展問題解決策略。以制度層面而言,教學輔導教師的成員固定且為數過少,如透過培訓提高教學輔導教師的數量,較能夠舒緩導入輔導吃重的量能。 貳、導入輔導方案的歷程-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之間 在導入輔導的歷程中,雙方關係的型態初期-關係建立期,以支持性為主;中期為實質輔導期,雙方關係型態有多元的發展,包含「單向指導型」、「互動熱絡型」以及「平淡疏離型」;後期雙方關係將轉變成亦師亦友的狀態。此外,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對導入輔導方案產生共識,則能幫助導入輔導運作過程更為順利。 參、教學輔導教師的動力、信念與專業成長 教學輔導教師間的同儕團體動力,有助於他們加入並且長期投入於導入輔導方案中。而支撐他們持續投入導入輔導的歷程,其信念源自於導入輔導確實能夠提供初任教師支持,並且幫助特教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品質。此外,教學輔導教師在導入輔導歷程中並非單向付出,而是在教學相長中有專業的成長,同時也有精進成長的需求。Item 國中初任特殊教育教師職場導入歷程研究(2014) 范淑惠; FAN, Shu-Hui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探究四位新北市國中初任特殊教育教師的職場經驗、職場導入的歷程及感受。經整理後詮釋為四則故事,從中看見國中初任特教教師職場導入歷程的真實樣貌,主要的發現如下: 一、初任教師的工作信念在先前的生命經驗中是有跡可循的 過去的生命經驗帶給他們的不只是具體的作法或策略,還有潛在、抽象的信念,影響著他們對於教師形象最初的認同,進而引領著他們做人處事的方式。 二、初任歷程是一個不斷調適的過程 當初任教師的信念與現實環境發生衝突時,他們會對環境重新定義,採取自己可接受的因應方式進行調適,以達到平衡。 三、初任教師個人特質及環境脈絡交織影響下,產生個別化的導入意義 同一位輔導老師所輔導的初任教師,因個人特質及環境脈絡交互影響,而產生個別化的導入意義。 四、需求與回饋的契合度是有效導入的關鍵 輔導老師的回饋是否能切合初任教師職場適應中的成長需求,將為成功導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