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創造力課程實施之研究
    (2014) 胡宗光; Hu Tsung Kuang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根據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之創造力課程第一階段分段能力指標,配合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分段能力指標,設計適合國小中年級資優生創造力教材。本研究除探討其編製過程、實施情形與試行成效外,並進一步推廣應用於其他資優資源班。整個研究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為行動研究,以海天國小9位資優生與2位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創造力測驗、觀察、訪談、研究日誌、能力指標檢核與文件蒐集進行教材編製與探討實施過程。第二部份為教學實驗準實驗設計,針對實驗組資優生29名實施16週之自編創造力教材,而30名對照組學生則在原校接受創造力教學,除以創造力測驗前後測探討學習成效,並採檢核能力指標、觀察與訪談等方式探討三與四年級資優生之學習差異。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壹、創造力教材編製與實施方面 一、創造力教材應符合資優生需求與4P原則,需先選擇特殊需求領域之創 造力課程能力指標,並與主題有關之九年一貫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之能 力指標結合。能力指標可經過替換、拆解、組合與聚焦等方式轉化為具 體之單元目標,且各單元流程需依認識任務、確定任務、產生及選擇創 意、修改創意提高品質、實踐與分享和完成任務等歷程加以規劃。 二、各單元教材應具有系統性,以前幾單元學過之能力指標為教材基礎,再 加入新的指標,使指標在練習與複習中逐漸被強化。 三、資優生執行計畫之執行力需由教師從旁給予大量協助與督促。在教材實 施過程中應提供創造實例與生活化的任務。 四、資優生於各單元之創造力學習行為如學習興趣、投入創造活動、蒐集資 料、參與討論、分工合作完成任務、運用先前或學過知識能力解決問題、 依據教師或同儕建議選擇與修正、學會某能力、製作作品、學到新創造 思考技能與對作品滿意度等表現大致均佳,各單元設計大致合宜。 五、本教材在第一部分之行動研究過程後,從活動內容、教具、前導組織活 動、教師介入程度、活動順序安排等加以調整或修正各單元,且將每單 元皆改以八節課規劃實施,並在教材設計加欄位顯示能力指標來源與轉 化結果。 六、跟參與研究前比較,協同研究者更具信心轉化能力指標與從事創造力教 材之設計與實施,能掌握教材設計與個別輔導計畫之聯結性,且願意營 造創造性環境;而研究者則更能發揮能力彈性調整或延伸教材,且更有 能量從事課程領導工作,亦更能理解中年級資優生之學習特質。 七、資優生除在創造思考能力之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與精密力等向度, 與創造性傾向之想像力學習效果皆有進步外,在各能力指標表現亦大致 良好,且對具動手操作之單元滿意度較高。 貳、創造力教材推廣應用成效方面 一、實驗組資優生接受研究者編製之創造力教材後,在語文及圖形為管 道表現出的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與精密力等創造思考能力均顯著高 於對照組資優生;而在創造性傾向中的想像力和挑戰心得分均顯著高於 對照組,唯在冒險心與好奇心之得分則未有明顯差異。 二、實驗組資優生能力指標達成情形良好且穩定,惟文字創作能力則可能需 更多時間方能逐步養成;至於三與四年級資優生在與好奇心與流暢力相 關之能力指標表現均達優異之程度,且三年級表現優異能力指標較四年 級資優生多,顯示從三年級實施創造力教學確有其必要。 三、三年級資優生之壓力擔負與處遇能力有所提升,除更有意願投入任務, 且能分工合作與主動以不同方式表現創意;同時在回饋他人時,不僅有 批評亦有正向意見與建議,且表達具有條理。 四、四年級資優生能專注於每一次任務,接受任務挑戰之意願有所提升, 思維更多元,且能運用上課所學思考技能於其他教學活動。 參、建置創造力課程與教學架構 從行動研究與教學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創造力課程需依據資優生的個別輔導計畫設計,其架構需先聯結所選用之能力指標,做為主題擬定之依據,並轉化為單元目標。另需納入教學流程及活動、資源與時間、班級經營與評量方式等配套。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發現,針對未來資優或創造力教育之發展與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國小資優生的夢境經驗研究
    (2012) 張書豪; Jang Shu-Hau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具有多夢和心靈敏感特質的資優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夢境;透過他們的敘說,展現的心靈洞察為何。研究參與者為八位臺北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的學生,研究工具以半結構式訪談法為主,訪談架構結合了Hill夢工作模式和前導性研究的結果,希冀在具備理論文獻及試探研究的立基下,深入探問研究參與者的夢境經驗。本研究採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邀請三位協同編碼者共同進行編碼,達成共識始撰寫論述。再邀請三位同儕好友進行同儕評鑑,並反覆交予研究參與者審核論述與詮釋,以符合研究效度與倫理。 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幾點:   一、資優生透過聊一個印象深刻的夢,展現出心靈議題的發現與洞察。讓     夢不只是夢,也是心靈探索的媒介。   二、資優生於幼稚園時期即展現覺察及思索心靈議題的能力,其中亦發現     父母在資優生早期的心靈探索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三、透過聊夢,可以反映出資優生的自我特質、日常生活、需求渴望、關     注的心靈議題及與人際的互動等個人資訊。   四、夢對資優生來說有六項功能,包含協助其了解自我、發揮想像、宣洩     情緒、滿足需求、娛樂以及複習生活等,對資優生的身心靈成長,有    重要的意義。   整體而言,與資優生聊夢,可以反映資優生的自我,也能帶給資優生與他人心靈上的交流。透過本研究提出建議,讓教育現場與未來研究都能增加對資優生探索自我的關注,並重視資優生的心靈發展。
  • Item
    國小資優班領導才能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
    (2005) 廖丹敏; LIAO,TAN-MING
    本研究旨在參考國內外領導才能課程發展模式及相關文獻所編寫設計成適合我國四年級資優學生的領導才能課程,經由十週的實驗教學後,探討此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學生領導能力、自我觀念之影響。 本研究以實驗研究法為主,輔以觀察法與訪問法,採用「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台北市二所國小四年級資優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為22名資優學生、控制組為16名資優學生。實驗組學生參加十週的實驗教學(每星期一次兩節課或三節課,每節40分鐘),控制組則接受原資優班的教學,無實驗處理。以「人際經驗量表」及「兒童自我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假設考驗。以及「學生單元回饋表結果」、「學生訪談內容」、「教師教學、觀察、訪談內容」之質性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領導才能課程對國小資優學生領導能力而言,實驗組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學生在個人特質、同理心、溝通技巧、團體動力、做決定與計畫、問題解決的分數均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三)、實驗組學生在人際關係未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四)、領導才能課程對國小資優學生自我觀念而言,實驗組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五)、實驗組學生在對自己身體特質的態度、對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態度、對自己人格特質的態度均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六)、實驗組學生在對外界的接納態度及對自己的價值系統與信念分數未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七)、在實驗組學生與教師的教學回饋方面,此課程受到多數學生與教師的肯定與喜愛。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領導才能課程在教學上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