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2013) 劉姿絹本研究旨在暸解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差異情形,進而分析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資源班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酌。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問卷」,以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普查,共發出165份問卷,回收140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依據資料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整體工作壓力感受程度為「中等偏高」,五個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由高而低,依序為「專業成長」、「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輔導」及「人際關係」。 2.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於因應策略使用頻率為經常使用程度,五個因應策略層面使用頻率由高而低,依序為「理性思考」、「解決問題」、「尋求協助」、「自我調適」及「拖延逃避」。 3.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因不同「婚姻狀況」、「年齡」、「擔任職務」、「資源班教學年資」、「普通班班級數」、「綜職科班級數」、「資源班總人數」及「服務學生人數」而有顯著差異。 4.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因應策略使用頻率,因「性別」、「年齡」、「綜職科班級數」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間有相關存在。Item 中學資優生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2008) 林芳韻; Fang-yuan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資優生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等相關變項之交互作用,主要目的為瞭解:(一)探討中學資優教育之家人互動壓力之現況與差異情形;(二)探討中學資優生家人互動壓力因應策略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研究者以自編之「中學生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台北縣市、台中縣市與台南市610位國一到高二資優生為研究對象,以瞭解不同學生教育階段、性別、年級、社經地位之中學資優生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的差異情形。量表施測所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與Mann-Whitney U檢定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與中間數相較之下,在親子互動壓力方面,中學資優生的壓力感受為不太有壓力;在手足互動壓力方面,壓力感受介於中等壓力與中上壓力,顯示在家人互動方面,中學資優生在手足互動方面壓力感受較大。 二、各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發現如下: 1.不同教育階段中學資優生在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並未達到顯著水準。 2.不同性別中學資優生在親子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達到顯著水準,且男生感受壓力程度與使用因應策略的人數顯著高於女生。 3.不同年級中學資優生在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達到顯著水準,且國三、高二資優生的感受顯著高於高一資優生。 4.不同社經地位中學資優生在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並未達到顯著水準。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提出實務及研究上之建議做為參考。Item 台北縣市資優生與普通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2006) 蔡靜宜; Ching-yi Tsai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組別、年級、性別)學生、不同安置方式資優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的差異及不同生活壓力感受程度學生因應策略的差異。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五到九年級共1044位學生,包括518位資優生與526位普通生。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量表」,資料分析採t考驗、單因子與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學生生活壓力現況方面,全體學生生活壓力感受輕微,壓力最高者為個人自我期許壓力,壓力最低者為同儕關係壓力。在學生生活壓力之比較方面,資優生在學校課業、課外學習、親子關係及個人健康四層面的壓力感受低於普通生;國中學生在學校課業、個人健康及個人自我期許三層面的壓力感受高於國小學生;女生在學校課業、個人健康及個人自我期許三層面的壓力感受高於男生;而在師生關係壓力方面,組別與年級有交互作用。 二、在學生因應策略現況方面,全體學生因應策略使用頻率最高為問題解決與情緒調適策略,其次是擱置問題策略,最低為情緒發洩與尋求社會支持策略。在學生因應策略現況之比較方面,資優生的因應策略與普通生沒有差異;不同年級學生的因應策略沒有差異;女生在情緒發洩與社會支持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男生,在擱置問題策略的使用頻率低於男生;而在問題解決與擱置問題策略方面,組別與年級有交互作用。 三、集中式資優生在學校課業、課外學習與個人自我期許壓力的感受高於分散式資優生;兩組學生的因應策略沒有差異。 四、不同生活壓力感受程度學生的因應策略有差異,高壓組學生在情緒發洩與擱置問題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中壓組,中壓組又高於低壓組;而低壓組學生在情緒調適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中壓組與高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