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普通班教師融合教育態度、對不同障礙知能與擔任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調查研究(2024) 周承翰; Jhou, Cheng-H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普通班教師融合教育態度、對不同障礙知能與擔任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三者間的關係。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闡明普通班導師在融合教育下對身心障礙學生之重要性,並參考相關文獻經過專家效度、預試、試題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後,自編形成「國中普通班教師融合教育相關態度調查表」。正式施測以隨機抽取方式以新北市國中普通班教師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扣除無效樣本後,有效樣本共431份。研究結果顯示: 一、 男性國中普通班教師在部分融合教育態度、對不同障礙知能層面有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二、 有無行政經驗的國中普通班教師在部分融合教育態度、對不同障礙知能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 有無導師經驗的國中普通班教師在擔任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各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 融合教育態度與對不同障礙知能有顯著正相關 五、 融合教育態度與對擔任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有顯著正相關 六、 對特定類別障礙知能對擔任該類別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有顯著正相關 七、 部分融合教育態度層面及對特定類別障礙的知能可以有效預測擔任身心障礙學生導師意願Item 國中融合教育中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普通班同儕霸凌之經驗及輔導歷程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2012) 羅丰苓; Lo, Fang-Ling現階段台灣身心障礙國中學生主要是安置在融合教育環境與普通班同儕一起就學,然相較於普通班學生,身心障礙學生有較高的比例遭受同儕霸凌。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融合教育中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霸凌現況、原因及輔導歷程,以作為未來防制霸凌輔導策略的參考。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透過與身心障礙受凌學生、導師、霸凌學生及較不排斥受凌者的普通班同儕等人訪談,輔以檔案文件及觀察,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以能瞭解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霸凌的現況及原因,並初擬防制霸凌輔導架構及內容。第二階段乃是在實務服務現場實施防制霸凌輔導策略,藉以透過實際執行輔導策略的歷程,修正擬定出更為具體可行之防制霸凌輔導架構及內容。 研究結果,主要可分從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霸凌的現況、原因及輔導歷程等三方面,加以說明。 一、 遭受霸凌的現況方面 1、 身心障礙受凌學生主要是遭受到肢體霸凌、言語霸凌及關係霸凌等傳統校園霸凌類型;且身心障礙受凌學生在班上是不受歡迎的人,遭受到班上大多數普通班同儕霸凌。 2、 普通班同儕可依霸凌行為分為顯性霸凌學生及隱性霸凌學生。顯性霸凌學生人數較少、霸凌行為明顯,而隱性霸凌學生則佔全班人數眾多,不僅姑息霸凌行為亦有進行較為隱微霸凌行為(如孤立、排擠)。 二、 遭受霸凌的原因方面 1、 身心障礙學生部份: 身心障礙受凌學生本身學業相關表現不佳、舉止怪異、社交技巧差、干擾上課、未能遵守團體秩序等影響他人行為以致成為班上不受歡迎的人,激發同儕霸凌行為。 2、 導師部份 導師以「弱化身心障礙受凌學生引發同情」的方式處理霸凌問題,可能會貶抑身心障礙受凌學生,使其與普通班同儕的勢力更顯得不均等;而導師有的會以言語責備等負向管教方式,可能成為同學仿效對待身心障礙受凌學生的方式。 3、 資源班部份 資源班所提供服務,無論是以影片賞析或學習單教導社交技巧或是學科加強內容的特教服務,皆未能直接改善身心障礙受凌學生遭受霸凌情形。 除了上述因素,當班上已形成一股冷漠姑息氣氛將身心障礙受凌學生視作圈外人時,普通班同學不想對受凌學生表示友善以免也遭受同儕排擠,讓身心障礙受凌學生在班上更顯得孤立。 三、 防制霸凌輔導架構及內容方面 防制霸凌輔導架構及內容方面,依導師、普通班同儕、霸凌學生及受凌學生等不同角色施以各種輔導策略。 1、 導師部份 透過與導師進行溝通對話以改善管教或是提升處理霸凌能力,並在受凌學生與普通班同儕發生衝突,持續提供導師諮詢,共同輔導以改善受凌學生的人際相處情形。 2、 普通班同儕部份 以班級輔導改正「負向制裁受凌學生」的霸凌行為轉為「正向幫助受凌學生」的友善行為。 3、 霸凌學生部份 以「幫助其與受凌學生和平共處」為輔導重點,並以讚美、銷過等作為霸凌學生持續改進行為的動力。 4、 受凌學生部份 在導師、班級同儕甚至是霸凌學生多方面已共同改善霸凌行為之下,受凌學生也逐漸改進自己的行為,然仍時而發生衝突,故持續提供受凌學生個別輔導以協助其能因應融合教育中各種人際衝突與困難。 最後分別依研究結果應用、未來相關研究及針對眾平國中等三方面提供建議。Item 南部地區國中教育階段巡迴輔導實施現況及成效之探討(2010) 許嘉家; Hsu.chiachia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南部地區國中教育階段巡迴輔導實施現況及其成效的看法。研究對象為南部地區國中巡迴輔導教師及融合班導師。發送問卷197份,回收問卷172份,回收率為87%,有效問卷157份,有效問卷率為91%。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雪費事後考驗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巡迴輔導實施現況的符合程度上均達顯著差異。2.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巡迴輔導實施成效的符合程度上,不同縣市、不同教學年資、不同服務類別達顯著差異。3.巡迴輔導實施需求與建議:教師認為最需要的建議與需求前五項為「服務量」要減少、「學生評量」要多元且適性、「教學與課程」要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及針對學生特教需求提供課程、「支持系統」能增加、「導師和巡師間的溝通」兼顧質與量。Item 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2006) 林怡慧; Yi -hui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融合在普通班級中的各項學校生活適應狀況、適應問題與學校環境適應情形。 首先用文獻法分析我國高中職身心障礙教育的現況與問題,依據修正「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問卷」,分別選取高中職一般學生(有效樣本3751人)及身心障礙學生(有效樣本1240人)進行問卷調查。 依據文獻分析,可知: (一)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就學普通班已成為重要安置型態,融合教育成為後期中等學校特殊教育的主流。 (二)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使身心障礙學生進入高中職學校就讀人數大為增加。 (三)私立高中職是高中職階段融合教育的主要就學安置場所,學生比例近六成 (四)高中職融合教育理念有有待建立,教學品質與支持服務工作有待加強。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一) 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狀況大多優於一般學生。 (二) 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問題低於一般學生 (三) 不同障礙類別的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狀況、學校適應問題及環境適應有顯著差異以學習障礙、嚴重情緒障礙、自閉症及智能障礙者適應較差 (四)不同性別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女生普遍較男生佳。 (五)不同年級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環境適應有顯著差異,三年級較一、二年級為佳。 (六)不同入學方式的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且以甄選申請入學及登記入學者為佳。 (七)不同學校類別的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且以就讀公立高中者適應較佳。 (八)學校設有資源班其身心障礙學生的師生關係適應狀況與環境適應較佳。 綜合本研究結果可發現,在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推動下,我國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融合教育已初具效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兩方面提出十二項改進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高中職融合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