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方案改善學前融合班幼兒活動參與行為之研究(2021) 王怡人; Wang, Yi Jen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Class-Wide Function-Based Intervention Teams,簡稱 CW-FIT)方案對提升學前融合班幼兒活動參與度之成效。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研究之A-B-A-B倒返設計,以一所臺北市幼兒園中大混齡融合班全班幼兒作為研究參與對象,研究者為CW-FIT方案的執行者(融合班教師)。自變項為CW-FIT方案,針對第一層級以融合班全班幼兒作為實施對象,先教導活動中的適當行為,再透過團體增強進行介入管理。依變項則為全班幼兒在團體討論以及出汗性大肌肉兩項活動的參與行為、目標幼兒在團體討論的活動參與行為和挑戰行為,以及教師的鼓勵與斥責行為之變化情形。研究結果顯示CW-FIT對提升學前融合班全班幼兒與目標幼兒的活動參與度有顯著功能關係,且對目標幼兒降低挑戰行為方面在第一層級即達預期成效。在班級活動中,CW-FIT能提升老師的鼓勵行為,並具有維持效果,此外,本研究CW-FIT實施程序亦獲得高的精準度,教師與幼兒對CW-FIT的介入目標、過程和結果等三項社會效度亦給予肯定。Item 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方案對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研究(2018) 胡倫茹; Hu, Lun-Ju融合班級中情緒行為障礙與高危險群等特殊需求學生的挑戰行為和干擾行為,經常影響本身和同儕的學習,使得普通班教師在班級管理上面臨考驗。將正向行為支持理念從個別擴展至班級,以有效的實證性策略來介入管理,鑒於融合班教師的需求與國內相關研究的缺乏,本研究擬探究「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Class-Wide Function-Based Intervention Teams,簡稱 CW-FIT)方案對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 本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小中年級融合班全班學生與自然科教師為研究對象。自變項是CW-FIT方案,運用其於融合班自然課課堂進行介入管理,分為兩個層級實施,第一層級實施對象為融合班全體學生,先教導教室的適當行為,再透過團體增強(教師讚美、點數給予和消弱等區別性增強)進行介入管理。當CW-FIT第一層級介入之後,若有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低於80%,或干擾行為高於30%者,則加上第二層級的介入,內容包含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小團體教學,再於課堂中透過個別化的自我管理紀錄表進行自我評量。依變項是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遵從教師指令、獲得適當注意、忽視不適當行為)、個別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和干擾行為,以及教師的讚美/訓誡行為之變化情形。針對融合班全班採單一受試之ABAB倒返設計,個別學生則採ABCAC之實驗設計,整個實驗為期約為11週。 觀察各階段所得的資料以視覺分析與C統計進行分析,再以問卷及訪談建立本研究之社會效度。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實施CW-FIT方案能有效提升融合班學生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約有40-53%的提升量。 二、 實施CW-FIT方案第一層級介入,對個別學生課堂參與行為能有所改善,干擾行為的下降有立即效果,但維持效果不佳;然而加上第二層級自我管理策略的實施,課堂參與行為則更明顯提升,平均提升量到50% ,干擾行為呈現顯著且穩定的下降,平均減少約40%。 三、 實施CW-FIT方案增加教師對學生適當行為讚美的頻率,口頭讚美與口頭訓誡比率,基線期到介入期從1.8提升至10.3。 四、 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對於CW-FIT方案介入的目標、過程和結果都給予正向的回應,表示方案具有社會效度。 最後,本研究亦討論CW-FIT方案對於改善融合班課堂參與之成效、社會效度與CW-FIT方案等如何落實於實務之議題及未來研究方向,以供相關研究與實務教育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