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1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初探特殊教育學校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團隊合作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特教學校為例(2022) 曾冠婷; Tseng, Kuan-Ting對於特殊教育學生行為處理之教育理念持續翻新,從行為功能概念、正向行為支持逐漸建構更有系統之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與班級性行為支持。國內相關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推動仍於起步初期,而本研究擇以特殊教育學校作為探討場域,旨在探究特殊教育學校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時,其校內團隊合作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了解學校成員對於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過程,其團隊合作之認知、校內現況與成員感受、困境與因應策略等。 本研究以臺北市一所特殊學校為研究場域,並以立意取樣邀請該校導師、專任教師、教師兼行政、專業人員與職員作為研究參與者,透過質性調查法之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進行探究,所獲研究結論如下。壹、特殊教育學校於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運作時,成員對於團隊合作之認知彙整如下。 有關團隊組成部分,校內成員無將校內所有人視為團隊一份子,且成員對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運作方式與成員功能產生認知差異,較特別地,雖成員對於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內涵重要性皆予以肯定,但卻對其於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行為支持成效卻存疑。 在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各內涵中,成員認為期待目標設定、行為策略使用、行為紀錄與行為觀察皆為教師職責,而導師更是主責角色,但皆肯定其執行之作業困難,認為教師如需協助可向行政成員尋求。成員認為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若欲獲得校內成員支持應經由充分的溝通得以建立願景,尤其認為獲得教師的支持對於推動之成功格外重要。貳、特殊教育學校在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時,團隊合作之現況與成員感受彙整如下。 教師多以社會適應為原則擬定期待目標,而行為策略則以教師各自之教學理念與經驗產生差異,可看出在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團隊合作現況中,教師為十分重要之角色。目前校內尚無規劃三級預防介入模式,故在行為支持之運作依據與資源納入多寡亦是由教師做決策,但教師間卻在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各內涵執行過程存著差異,且教師間技術支援與連結多僅限於關係相近之成員,且教師間合作模式又因校內人員流動快速而影響。另外,導師於合作過程之特別影響力,導師合作積極度會影響教師間對於目標設定之共識,行為資訊亦多掌握於導師。 對於學校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過程,多數成員表示不理解推動願景,認為政策規畫多為點狀且與教師期待不同,而支持態度較為低落。參、成員對於特殊教育學校推動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所遇之團隊合作困境而提出之個人因應策略與調整建議彙整如下。 當成員面對校內之團隊合作之學生行為與政策資訊流通度不夠、教師間所用行為策略不一致時,多數成員採取之因應策略多為主動溝通,而當溝通無法達成效果時則多尋求其他成員之介入處理或是予以作罷;而在作業分工不明之狀況下,當成員感到工作壓力時,校內成員所因應方式差異大,部分成員會自行分配工作,而亦有部分成員會承擔額外工作量以因應;而當行政成員面對教師之政策配合度較低等困境時,其以私下尋求關係較親近之教師協助推廣做為因應。 對於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之團隊合作困境,成員認為應先建立團隊願景令成員形塑共識,並規劃符合願景且成員執行性高之完整系統性執行方式並須由領導者向所有成員進行充分之說明與溝通,在推動上應號召校內教師成立核心團隊,加強由下而上推動之力量,並針對執行困難與團隊分工困難之作業應增加人力資源或完善相關制度。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2012) 廖莉婷; Liao Li-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與工作滿意度之 現況。根據研究發現希望能了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 校支持系統及工作滿意度為何,藉此提出建議給有關當局做為改善的依 據。 本研究之母群體為民國一百學年度臺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採分層隨機抽樣之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計發378份問卷作為研究樣本,有效回收問卷共計320份,有效回收率為85%。資料分析採用百分比、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事後比較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討論,並獲得以下結論: 壹、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的覺知以對「行政支持及運作」向度表現最高,對「課程及教學」向度表現最低;在對工作滿意度的覺知上,以對「教學工作」向度表現最高,對「社會地位」向度表現最低。 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的覺知會因「職務」、「任教地區」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在對工作滿意度的覺知上,則會因「年齡」、「職務」、「任教地區」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參、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存在,其中以「行政支持及運作」及「同事關係」相關最高,而「課程及教學」及「工作成就感」相關最低。 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將提供相關建議,以作為學校單位、教師、 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與實際知覺之研究(2012) 鄭玟茹本研究旨在瞭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與實際知覺,及兩者的相關情形,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與實際知覺情形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特殊教育學校行政服務品質問卷」為研究工具,以隨機取樣方式發出304份問卷,有效問卷292份。將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次數分配、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重要發現說明如下: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情形,整體屬「中高」等級。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實際知覺情形,整體屬「中」等級。 三、不同性別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情形有差異,其中女性教師期望情形高於男性教師;不同年齡、特教年資、特教背景、最高行政職務經驗、學校規模、學校所屬行政機關的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情形無差異。 四、不同學校所屬行政機關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實際知覺情形有差異,其中國立學校教師滿意度高於市立學校教師;不同性別、年齡、特教年資、特教背景、最高行政職務經驗、學校規模的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實際知覺情形無差異。 五、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與實際知覺有顯著差異。 六、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學校行政服務品質期望與實際知覺情形之間,呈現低程度正相關。Item 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2012) 倪明賢; Ni, Ming-Hsien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關係。透過文獻分析,以自編「特殊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公立特殊教育學校正式教師,共發問卷304份,有效問卷291份,整體可用率95.72%。所收問卷之數據,以SPSS19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 壹、教師所知覺之教師親密行為與校長支持行為屬中高程度,教師團隊行為與校長指示行為屬中程度,校長限制行為與教師隔閡行為屬中低程度。 貳、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類型以開放型為最多,其次為封閉型、投入型、疏離型。 參、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知覺,以組織因素最為顯著,其次為個人因素與職務因素。 肆、教師對組織氣氛的知覺,因「性別」、「任教年資」、「最高行政職務經驗」、「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任教學校班級規模」等背景變項不同,而在部分組織氣氛層面及行為開放程度有顯著差異。 伍、教師對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的知覺,因「性別」、「最高行政職務經驗」、「兼任行政職務意願」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陸、不同組織氣氛類型的特殊教育學校,其教師在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上並無顯著差異。 柒、校長支持行為層面、校長指示行為層面、教師團隊行為層面及教師親密行為層面等四項組織氣氛層面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間,呈現正相關。 捌、組織氣氛行為開放程度中,教師開放行為與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間,呈現正相關。 玖、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部份層面具有預測力;整體來說,校長支持行為層面相較於其他組織氣氛層面,具有較高的預測力。Item 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家庭支持服務現況與滿意度之研究(2011) 劉芷寧本研究旨在探討北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國中部學生家庭獲得家庭支持服務的現況及對於服務項目之滿意度情形,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在服務的滿意度上有所差異。研究者以自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家庭獲得家庭支持服務之現況與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台灣北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之國中部學生家庭,共發出問卷275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94份,可用回收率為70.5%。所蒐集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效果值進行處理與分析,其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家庭支持服務的獲得現況以經濟支持獲得最多,其次依序為精神支持、專業服務支持、資訊支持,最少則為生涯規劃支持。 二、家庭支持服務的滿意度以經濟支持滿意度最高,其次依序為精神支持、專業服務支持、資訊支持,而滿意度最低則為生涯規劃支持。 三、家庭支持服務獲得現況與對於服務滿意度的比較中,僅在「學校有提供孩子所需的社會福利,如:申請臨托、居家照顧獲獎助金補助等之相關訊息與規定給您」具有少量的顯著差異,其餘各項服務則無顯著差異。 四、家庭對於支持服務的滿意度會因學生就讀年級、家中排行、障礙程度、家庭所在地區、主要照顧者、問卷填答者、家庭平均月收入及家中子女數的不同,而產生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以做為行政單位、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高職階段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與家長轉銜合作之研究(2013) 鍾和村; CHUNG, HO-TSUN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教學校高職部教師與學生家長在高職三年轉銜過程的合作現況,針對轉銜合作方式的使用情況與合作滿意度、轉銜合作內容的合作程度與合作滿意度及對轉銜阻礙情況的教師考量與家長感受等進行調查與分析。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經信效度考驗之教師版及家長版「高職階段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與家長轉銜合作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發放給特教學校與啟智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共計回收家長版有效問卷143份及教師版有效問卷109份。回收問卷以描述統計之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及排序呈現樣本組成情況與問卷填答情形,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配對樣本t檢定及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推論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壹、轉銜合作方式的運作及合作現況 除電子郵件方式呈現低使用及低滿意度外,教師及家長對各項轉銜合作方式均達中高程度以上之使用情況及合作滿意度。教師在各項轉銜合作方式的使用情況上均高於家長,家長亦有中等程度以上的選用情況,顯示教師能充分考量家長的特質,運用多元管道與家長進行轉銜合作,而家長亦能多元選擇下選用適合方式參與轉銜合作。在轉銜合作滿意度方面,教師與家長對其它各項之轉銜合作方式均呈現中高程度以上的合作滿意度。但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及家長在部分轉銜合作方式的使用情況與合作滿意度間有顯著差異存在,顯示在部分合作方式的運作上仍有改進的空間。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及家長在各項轉銜合作方式差異之研究結果如下: 1.教師之性別、高職教學年資、學歷背景等變項對轉銜合作方式的使用情況並無顯著 差異。教師僅在不同專業訓練背景上,在使用聯絡簿做為與家長進行轉銜合作溝通 討論的使用情況上有所不同。 2.教師僅在不同專業訓練背景上,在親師座談會時間與家長進行轉銜合作溝通討論的 使用情況上有所不同。教師之性別、高職教學年資、學歷背景等變項對轉銜合作方 式的合作滿意度並無顯著差異。 3.家長在選用「電子郵件」、「個別化教育(轉銜) 計畫時間」及「親師座談會時 間」等方式與學校教師進行轉銜合作溝通討論的使用情況上,教育程度較高在使用 情況高於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子女障礙程度較高的家長對轉銜合作方式選用較多 元且使用情況較多,家長在選用「電子郵件」及「家長接送時間」等方式與學校教 師進行轉銜合作溝通討論的使用情況上,子女障礙程度較重的家長在使用情況上顯 著高於子女障礙程度較低的家長。主要聯絡人為母親的家長在選用聯絡簿與學校教 師進行轉銜合作溝通討論上,顯著高於其它聯絡人(祖父母或教養院)。 4.家長在選用「電話聯絡」方式與學校教師進行轉銜合作的合作滿意度上,家長教育 程度在國中畢業以上者的使用情況均顯著高於教育程度在國小(含未畢業)的家 長。家長在選用「到校接送孩子時間」做為與學校教師進行轉銜合作的合作滿意度 上,以家長教育程度為國中畢業者的合作滿意度最高。 貳、轉銜合作內容的運作與合作現況 教師及家長對各項轉銜合作內容均達中高程度以上之合作程度及合作滿意度。教師對各項轉銜內容的合作程度均較家長積極,而家長對於各項轉銜合作內容的合作滿意度均高於學校教師。家長對於「轉銜目標評估與連結」及「轉銜資訊提供與應用」與學校教師的合作情況較「轉銜能力協同訓練」及「轉銜計畫擬定與執行」向度積極。但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及家長在整體及各項轉銜合作內容的合作程度與合作滿意度間均有顯著差異存在,表示教師及家長在各項轉銜內容的合作上仍有改進的空間。 1.高職教學年資介於7-15年的中生代教師在部分轉銜內容上,與家長的合作程度顯 著高於教學年資為16年以上的資深教師。女性教師在「轉銜能力協同訓練」向度 上與家長的合作程度顯著較男性教師積極。大學畢業組的教師在「轉銜能力協同訓 練」向度上與家長的合作程度顯著顯著高於研究所組的教師。 2.教師之高職教學年資、學歷背景及專業訓練等變項上在轉銜合作方式的合作滿意度 並無顯著差異。女性教師在「轉銜目標評估與連結」向度上與家長的合作滿意度顯 著高於男性教師。 3.家長教育程度在高中職以上者在各項轉銜內容之合作程度皆顯著高於教育程度為國 小(含未畢業)的家長。家庭收入較高(65k以上)者在「轉銜資訊的提供與應用」 上顯著高於家庭收入(25k以下)者。 4.家長之主要聯絡人、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子女性別及子女障礙程度等變項對轉銜 合作內容的合作滿意度並無顯著差異。 叁、轉銜合作阻礙情況的現況 教師對各項轉銜阻礙情況的實行考量均達高度以上考量程度,而家長對各項轉銜合作阻礙的參與感受偏向低度阻礙的情況。教師對阻礙情況的實行考量能預測(解釋)20.1%的家長對轉銜合作的阻礙感受。教師對各項轉銜合作阻礙情況的考量程度對減低家長參與轉銜合作阻礙感受上的效果有個別差異。 本研究將依據研究結果及現況探討結果,提供未來高職階段特教學校在實行轉銜合作過程的具體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Item 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障學生性教育實施情形與教師需求之研究(2007) 陳怡如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實施情形與教師需求。探究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下,其對性教育實施情形與需求之差異。 本研究以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採調查研究法,並以李克特氏五點量表設計出本研究問卷。研究者自編「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實施情形與教師需求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內容分為「課程與教學」和「行政支援」兩個向度。以隨機方式發出297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268份,回收率達93%。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和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所得結果略述如下: ㄧ、在性教育實施情形上,結果屬於「高」的等級。 二、在教師需求上,結果屬於「高」的等級。 三、不同背景變項方面:不同的現任職務、研習經驗與班級規 模之教師在性教育實施情形上有差異;不同教育背景教師 在性教育實施需求上有差異。 四、教育實施情形與教師需求成顯著正相關。 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供相關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效能之研究(2009) 蔡毓玲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以自編「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效能」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員工,採立意取樣,共發放569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01份,問卷回收可用率為88%。將所回收之問卷以SPSS12.0版軟體進行處理,研究發現為: 壹、特教學校組織氣氛類型以「封閉型」居多、「開放型」次之,其次為「投入型」,最末為「疏離型」。 貳、不同教育類別及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在組織氣氛量表的得分上有顯著差異。 參、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組織氣氛上的差異。 1.「性別」、「年齡」、「服務年資」、「職務」等變項在組織氣氛的得分,除部分層面有差異外,其餘並無顯著差異。 2.不同特教背景之教師在組織氣氛各層面知覺上並無顯著差異。 肆、不同背景變項及組織氣氛類型的教師其教學效能上具有顯著差異。 1. 「年齡」、「服務年資」、「職務」、「特教背景」等教師背景變項在組織氣氛的得分,除部分層面有差異外,其餘並無顯著差異。 2.「性別」、「職務」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教師效能各層面及整體教師效能均無顯著差異。 3.不同組織氣氛類型在教師效能各層面及整體教師效能部分,皆達顯著差異。 伍、特教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效能」二者有顯著相關。 陸、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效能有顯著預測力。 關鍵字: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氣氛、教師效能Item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研究(2007) 王淑姿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研究 指導教授:王華沛 博士 研究生:王淑姿 摘要 本研究係以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探討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根據四百九十五位特殊教育學 校家長所填的調查問卷結果,研究者歸納結論如下: 一、家長希望學校於召開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之前,能事先提供子女 的相關資料;相對家長也願意配合提供子女的基本資料給學校。 二、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大多數有意願以網路化方式,查閱子女相關學 習與評量資料;並認為網路化是未來的趨勢便捷有效,應該逐步推動。 三、特殊教育學校家長認為本系統能符合需求,多數家長表示會繼續 使用;同時也願意提出對本系統改善建議。 四、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現況、意願與需求不會因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子女就讀教育階段別而有所影響。 五、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現況,以教育背景具大專 (學)家長高於高中(職)家長;高中(職)家長又高於國(初)中小家長。 六、特殊教育學校家長教育背景具大專(學)比高中(職)家長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高中(職)家長又比國(初)中小家長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 七、不同家中資訊設備在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以家中有電腦且可以上網高於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而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又高於家中沒有電腦設備。 八、不同家中資訊設備在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以家中有電腦且可以上網比家中沒有電腦設備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而家中沒有電腦設備又比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 九、家長是否曾經使用過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並未影響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對於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功能需求。 關鍵字:特殊教育學校 家長參與 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Item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調查研究(2013) 李家昀; Chia-YUN lee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活動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重要性,於是想利用本研究探討是哪些因素影響家長參與?就身心障礙學生而言:(1)身心障礙學生障礙程度、類別?(2) 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就照顧者而言:(1)照顧者性別、年齡?(2)照顧者教育程度?就整個家庭而言(1)該家庭的社經背景?(2)身心障礙孩童是否還有其他手足?(3)夫妻間的婚姻關係?以上總總因素都有可能是影響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活動的因素。 本研究係以「國小特殊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調查表」作為編修量表,調查表包含三個構面:「理念不同」、「學校態度」以及「參與管道問題」。 其結果如下: 一、「主要照顧者」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二、「性別」和「與小孩有關」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生。 三、「婚姻狀況」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四、「是否參加家長團體」和「與小孩有關」、「積極主動」、「善用各類 教育資源」、「參與程度」、「參與管道問題」有顯著差異。 五、「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和「影響家長參與因素」上亦 有顯著差異。 六、「小孩性別」和「理念不同」、「參與管道問題」、「影響家長參與因 素」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男生高於女生。 七、在相關活動參與程度現況中得分最高者為與小孩有關。 八、影響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因素得分最高為參與管道問題,依次 為理念不同、學校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