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三位新移民母親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之研究
    (2007) 張媛婷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深入探究三位新移民母親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的狀況。資料蒐集為期六個月,透過訪談、觀察和收集相關文件等方式,與二十六位研究參與者互動而獲得。 經過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詮釋,先呈現三個身心障礙學童和他們新移民媽媽的故事,再進一步提出核心的議題。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新移民媽媽教養子女的能力備受教師和她們自己質疑。 二、新移民媽媽們真的很用心在教養子女,但是大家好像看不見她們在教養上的努力。 三、也由於新移民媽媽對自己教養子女能力的質疑,因此對專業她們也絕對的信任與服從。 四、新移民媽媽積極參與子女學校活動,但限於語言、文字、親師關係或有限話題等因素,難以真正融入。 五、家人或教師的支持,讓新移民媽媽在教養子女的路上,獲得成長的力量。 整體而言,新移民媽媽重視孩子的教育,積極參與子女教育,配合老師的要求,並從參與子女教育的歷程中獲得教養子女的知能,但她們教養子女的努力卻不被看見,也難真正融入參與的活動中。在這樣充滿挫折的教養旅程中,惟有家人或教師的支持,才能讓她們獲得成長的力量。
  • Item
    國中特教班家長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2) 許凱文; Hsu, Kai-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參與程度及家長對特殊教育服務之滿意程度,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對家長參與程度及滿意程度之差異,進一步瞭解家長參與程度及滿意度之關聯。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一百學年度安置於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自編「新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參與及滿意度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發出280份問卷,正式有效問卷241份,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進行處理,所得結果說明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參與為中等稍高程度,家長在親子互動與學習層面參與度最高,參與學校活動層面最低。家長參與度最高的活動是在家教導孩子學習生活必備技能,最低的活動是到校擔任志工。 二、不同家庭每月總收入、社經地位等級對家長參與程度有差異。 三、新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高度滿意學校提供之特殊教育服務,在教師專業能力、資訊及其他支持層面滿意度最高,相關專業及無障礙支持層面滿意度最低。 四、不同家長性別、社經地位等級對特殊教育服務滿意程度有差異。 五、家長參與程度與滿意度呈現低度相關,相關程度介於-.116至.162之間。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參與現況與親職效能感之相關研究
    (2012) 李幸蓮; Lee, Hsing-Lien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參與及親職效能感的現況,並探討親職效能感與家長參與之關係。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中學特教班學生家長參與及教養感受現況調查表」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選取樣本,共計發放289份問卷,回收254份問卷,回收率88%,有效問卷為230份。所得研究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壹、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參與為中等程度,各參與層面不一致,以「親師溝通與合作」及「家庭指導與教養」的參與較頻繁;以「學校活動參與及支援」及「社區連結及參與」等層面較為低落。 貳、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之親職效能感為中上程度,各效能層面中以「生活照顧效能」最高;以「資源尋求效能」最低。 參、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的參與情形,因家長性別、身分別、學歷、(曾)任家長代表/委員、家庭結構、感受家人足夠支持、獲得家長團體支持、有無其他障礙子女而有差異;但不因家中子女數或子女障礙程度而有差異。 肆、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之親職效能感程度,因家長的性別、學歷、(曾)任家長代表/委員、家庭結構、感受家人足夠支持、獲得家長團體支持、子女障礙程度、家中子女數而有差異;但不因家長的身分別、有無其他障礙子女而有差異。 伍、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整體及各層面之親職效能感與整體及各層面之家長參與的關係為正相關;親職效能感與家長參與間具有顯著正向的典型相關,家長的親職效能感愈高,其參與程度愈高。 陸、親職效能感中以「教養效能」、「資源尋求效能」及「生活照顧效能」對不同層面之家長參與具有預測作用,整體而言,以「教養效能」最具預測力。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相關單位、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個別化家庭服務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之行動研究
    (2009) 胡淑雅
    本研究是關於個別化家庭服務的行動研究。研究者擔任國中特教教師,以校內三個身心障礙學生之低社經家庭為對象,探討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改變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行為之歷程與結果,希望以此經驗,做為相關人員提供家庭服務工作的參考。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點: 一、探討特教老師服務低社經家庭的困境與有效策略; 二、探討個別化家庭服務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服務者可透過結伴到家服務,與家長建立信任關係,顧及低社經家長自尊,化解低社經家庭潛在危機的服務顧慮。 二、設計工具調查家庭需求,據此規劃長短期服務目標,以家庭為中心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有效解決親師意見分歧問題。 三、以家長擴權原則在家庭服務中賦予家長合作責任,增加家長參與機會,肯定家長貢獻,解決低社經家長參與被動問題。 四、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能明顯提升三位低社經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的行為,改變層面在於「到校開會」及「在家評量」,「聯絡簿參與」次之;而「電話參與」改變結果最不一致。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如何落實個別化家庭服務鼓勵低社經家長參與主題,對特教老師、教育相關單位、師資培育單位及未來研究給予建議。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研究
    (2007) 王淑姿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研究 指導教授:王華沛 博士 研究生:王淑姿 摘要 本研究係以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探討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與需求。根據四百九十五位特殊教育學 校家長所填的調查問卷結果,研究者歸納結論如下: 一、家長希望學校於召開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之前,能事先提供子女 的相關資料;相對家長也願意配合提供子女的基本資料給學校。 二、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大多數有意願以網路化方式,查閱子女相關學 習與評量資料;並認為網路化是未來的趨勢便捷有效,應該逐步推動。 三、特殊教育學校家長認為本系統能符合需求,多數家長表示會繼續 使用;同時也願意提出對本系統改善建議。 四、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現況、意願與需求不會因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子女就讀教育階段別而有所影響。 五、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現況,以教育背景具大專 (學)家長高於高中(職)家長;高中(職)家長又高於國(初)中小家長。 六、特殊教育學校家長教育背景具大專(學)比高中(職)家長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高中(職)家長又比國(初)中小家長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 七、不同家中資訊設備在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現況:以家中有電腦且可以上網高於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而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又高於家中沒有電腦設備。 八、不同家中資訊設備在家長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以家中有電腦且可以上網比家中沒有電腦設備在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而家中沒有電腦設備又比家中有電腦但無法上網參與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意願高。 九、家長是否曾經使用過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並未影響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對於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功能需求。 關鍵字:特殊教育學校 家長參與 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調查研究
    (2013) 李家昀; Chia-YUN lee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活動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重要性,於是想利用本研究探討是哪些因素影響家長參與?就身心障礙學生而言:(1)身心障礙學生障礙程度、類別?(2) 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就照顧者而言:(1)照顧者性別、年齡?(2)照顧者教育程度?就整個家庭而言(1)該家庭的社經背景?(2)身心障礙孩童是否還有其他手足?(3)夫妻間的婚姻關係?以上總總因素都有可能是影響家長參與身心障礙子女教育活動的因素。 本研究係以「國小特殊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調查表」作為編修量表,調查表包含三個構面:「理念不同」、「學校態度」以及「參與管道問題」。 其結果如下: 一、「主要照顧者」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二、「性別」和「與小孩有關」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生。 三、「婚姻狀況」和所有的主要研究變項未達顯著差異。 四、「是否參加家長團體」和「與小孩有關」、「積極主動」、「善用各類 教育資源」、「參與程度」、「參與管道問題」有顯著差異。 五、「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和「影響家長參與因素」上亦 有顯著差異。 六、「小孩性別」和「理念不同」、「參與管道問題」、「影響家長參與因 素」研究變項有顯著差異,且男生高於女生。 七、在相關活動參與程度現況中得分最高者為與小孩有關。 八、影響家長參與子女學校教育因素得分最高為參與管道問題,依次 為理念不同、學校態度。
  • Item
    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及家長參與之關係
    (2014) 陳德謙; DE-CHIAN-CHEN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家長參與間關係,並且進一步瞭解家長參與在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子女學習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做討論及給予建議。以自編之「國中學習態度問卷」作為抽樣調查之工具,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自填的「學習態度」問卷及第二部分為學生家長自填的「家長參與」,有效問卷共488份。其結果如下: 一、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的現況方面,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總分的平均數為2.83,接近平均每題得分的中間值3,可見整體國中學習障學生的學習態度尚佳。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家長參與以家庭層面表現最好平均數3.12,其餘依序為社區層面與學校層面。 二、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關係的差異分析上,(1)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性別不同」對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皆無顯著差異。 (2)「年級不同」之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對於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有顯著差異。(3)「父母親教育程度不同」也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之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有顯著差異。(4)「經濟狀況不同」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皆無顯著差異。(5)「經濟狀況不同」對家長參與方面確有顯著差異。(6)「父母親的管教態度」同時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分析也發現父母親使用民主式的管教方式會比較積極正向。三、在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相關分析方面,研究發現學習障礙學生之整體家長參與學習態度相關性高。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在家庭層面的參與,對於學生學習態度都具有正向積極的影響力,因此可知家庭層面對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是重要並且不可或缺的環節。
  • Item
    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調查研究
    (2006) 林妙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情形、近兩年參與子女IEP的實際經驗,以及不同背景之家長對IEP的認知、實際參與IEP經驗的差異情形,並比較有/無參與IEP經驗的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情形。 本研究以台北縣、市之國小聽障生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方式,以自編之「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共寄出422份,回收260份,總回收率為61.6%,有效問卷為248份,有效回收率為58.8%。 分析有效回收問卷,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家長對IEP整體的認知介於部份瞭解與大部份瞭解之間。「完全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三,「大部份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六,「部份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九,「不瞭解」的家長約佔二成一。 二、近兩年56.5%的國小聽障生家長曾參與子女IEP,家長參與子女IEP的實際經驗傾向符合法定要求,其所參與IEP約三成六「完全符合」法定要求,約二成九「大部份符合」法定要求,約二成四「部份符合」法定要求,將近一成「不符合」法定要求。 三、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會因為子女教育安置型態、有/無參與IEP經驗而有明顯差異。 四、國小聽障生家長對IEP的認知,不會因為性別、教育程度、子女就讀年級、子女優耳聽損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五、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子女就讀年級、子女優耳聽損程度與子女教育安置型態之國小聽障生家長,參與IEP的實際經驗均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