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資優生同儕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探究-兼探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2022) 高瑋; Kao, Wei高中資優學生若能保有良好的同儕關係,對個人有樂觀、正向的自我評價,且能瞭解及適切的應用其自身人格特質,便能提升自己的幸福快樂感受來因應社會外在的壓力,且能妥善地克服困難,以其順利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高中教育階段不同變項的資優生在同儕關係、幸福感及人格特質的現況與差異;其同儕關係對幸福感的預測力;及人格特質在同儕關係對幸福感之調節效果。研究樣本取自全臺灣北、中、南各地區,共900位高中資優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同儕關係量表」、「極短版中國人幸福感量表」及「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同儕關係的部分,女性資優生的整體情形顯著高於男性;在整體幸福感的部分,男性資優生顯著高於女性;整體人格特質:神經質、友善性、謹慎性上女性皆顯著高於男性;不同年級在各量表上皆無顯著差異;語文資優類別之資優生在人格特質上,僅神經質高於數理資優班之學生;而北中南不同地區的差異情形,南區的整體同儕關係最佳,中區的整體幸福感情形最佳,不同區域分析為北區最為神經質、南區最為友善性與謹慎性。 二、同儕關係與幸福感呈顯著,存在著正的中度相關。人格特質與幸福感呈顯著,存在著正的低度相關。而人格特質與同儕關係呈顯著,存在著中度相關。 三、整體同儕關係及其友誼與社交焦慮兩構面皆能有效預測整體幸福感,其兩者皆對整體幸福感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 四、整體人格特質在同儕關係對幸福感之調節效果確實存在,其包含了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謹慎性共四個人格特質皆具有顯著的解釋力,但唯獨友善性無顯著解釋力。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未來研究與教育實務方面上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同儕關係、幸福感、人格特質、資優生Item 資優生同理心、過度激動特質與同儕關係之研究(2013) 林妘蓁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中高年級資優生之同理心、過度激動特質與同儕關係之情形。採立意取樣,對北、中、南區各選一所設有資優班之學校,針對安置有資優生之普通班級進行施測,共163名資優生、1119名普通班學生。研究工具採用「兒童同理心」、「我的特質量表(II)」及社交測量問卷。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並分析不同社會地位資優生在同理心與過度激動特質之表現情形。主要結果分述如下: 資優女生比資優男生有較高的同理心,不同年級資優生之同理心無顯著差異,資優生比普通生在「行為同理心」上有較高的表現。 資優生之智能激動表現最明顯,其後依序為創造力、同理心、心理激動、完美主義、感官愉悅、想像力、感官敏銳、生理激動及情緒變異性。資優男生在心理激動、生理激動之表現高於資優女生;資優女生在感官愉悅、想像力、同理心、情緒變異性之表現高於資優男生。高年級資優生完美主義之表現高於中年級資優生。資優生之心理激動、感官敏銳、感官愉悅、智能激動、完美主義、創造力、想像力表現高於普通生。 多數資優生受歡迎。資優男女生在社會地位型態上的分布比例無差異。資優生朋友數平均為2.09。女生的朋友數高於男生;資優生朋友數高於普通生,性別和學生類別無交互作用。受歡迎組的朋友數多於被拒絕組、被忽視組和普通組;受爭議組的朋友數多於被拒絕組和被忽視組。 「兒童同理心」與「我的過度激動量表(II)」各分量表達低度正相關。同理心最能正向預測情感同理心、認知同理心和行為同理心;生理激動最能有效負向預測情感同理心與認知同理心,而心理激動最能有效負向預測行為同理心。 多數資優生受歡迎且具有同理心;被拒絕組資優生同理心表現較低。受爭議組、被拒絕組、被忽視組資優生在部分過度激動特質之表現特殊,值得進一步探究。Item 智障學生青少年手足的手足關係及同儕互動之相關研究(2006) 沈佳儀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智障學生青少年手足的手足關係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相關情形。首先探討智障學生青少年手足的背景變項在手足關係和同儕互動關係上的差異,接著就手足關係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相關做一分析,最後再探討手足關係對同儕互動關係的預測力。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及屏東縣政府教育局記載設有啟智班的國民中小學智能障礙學生,其就讀於國中一至三年級之一般手足為對象,有效樣本共172名,以自編的「基本資料調查表」、「青少年手足關係問卷」和「同儕互動關係問卷」為研究工具來進行資料收集。最後再將所得之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和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結果如下: 一、一般手足就讀年級、出生序、家庭子女數、父親教育程度、父親工作狀態和母 親管教方式,在智能障礙學生青少年手足的手足關係部份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二、智障者就讀階段別、一般手足性別、手足年齡差距、出生序、家庭型態、父親 工作狀態、母親工作狀態和母親管教方式,在智能障礙學生青少年手足的同儕 互動關係部份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三、手足關係中的「縱向關係」、「橫向關係」、「正向情感」、「活動參與」及「互動 時間」與同儕互動關係中的部份向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手足關係中的「負向情感」與同儕互動關係中的「競爭」、「衝突/攻擊」和「破 壞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 五、手足關係中的「正向情感」、「活動參與」和「互動時間」則與同儕互動關係中 的「衝突/攻擊」行為呈現顯著負相關。 六、「縱向關係」對「合作/分享」、「領導」和「競爭」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七、「橫向關係」對「照顧」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八、「負向情感」對「競爭」、「衝突/攻擊」和「破壞行為」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九、「互動時間」對「衝突/攻擊」具有負向的預測力。 最後再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做進一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父母及學校相關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