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一位資深特教老師關注拒學議題之研究
    (2024) 莊宛儒; Chuang, Wan-Ju
    本研究以「身心障礙學生拒學行為」為質性研究的主體,邀請一位長期關注拒學議題的資深特教教師作為研究的參與者,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為主並以文件蒐集為輔,旨在從實務經驗中瞭解拒學行為特徵及有效的處理策略。研究結果為以下三點:一、教育現場對「拒學行為及其處理方式」應有的認識:1.遲到、請假的頻率越來越高,即為拒學行為的先兆;當先兆發生時,學校應能辨識並及早介入。2.拒學行為的發生,通常顯示學生適應技巧出現困難,除減緩壓力源、諮商談話之外,適度提供相對應行為的教導更為重要。3.拒學學生的行為進步、退步相間出現,是正常的歷程,助人工作者應持續給予支持。二、正向行為支持三級預防措施,可有效辨識和介入拒學行為:1.透過普特合作,落實IEP並檢視學生適應狀態。2.應更敏銳地對當下及初次發生的拒學行為皆進行功能評量;「前事處理」及「行為訓練」策略的效果較佳。3.當拒學行為已超出學校處理的範疇,應尋求校外專業資源。三、家庭、學校及專業系統的合作,可更有效地處理拒學行為。1.親師互動時,需建立關係並取得信任;且需視家長個別狀況採用「滿足需求」、「替代親職角色」等策略處理親子議題。 2.處理拒學時,行政單位應積極給予人力、財力及物力的支持。 3.應依學生及家庭的個別需求,尋求適配的專業系統合作。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教育現場老師宜對拒學行為有更清楚的瞭解;對拒學行為的軌跡、脈絡能清楚掌握,即能發展出適切的介入方式,並建議行政單位能積極辦理拒學行為相關知能的研習。最後,依研究限制,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一般學校國中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之接觸經驗與看法
    (2024) 吳泯馨; Wu, Min-Hsin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般學校國中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介入之接觸經驗現況與對打字溝通法的主觀看法,並探究教師對打字溝通法的看法是否會因其接觸經驗不同而有差異性。本研究採線上問卷調查法,以自編「新北市一般國中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之接觸經驗與看法調查線上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111學年度任教於新北市一般學校之國中特教教師。本研究共發放問卷534份,回收188份,回收率為35.2%。問卷回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摘要如下:填答本研究之新北市一般學校國中特教教師以文字資訊為主要接觸到打字溝通法的管道,且有在教師接觸打字溝通法的經驗中,使用打字溝通法的學生人數偏少,並以自閉症學生為最多的障別。教導者多為相關專業人員,輔助者多為教師。學生使用打字溝通法狀況,大多能以句子回應他人,肢體協助大多需手部或手腕支持;最佳褪除可無須肢體協助,使用工具以電腦鍵盤居多。特教教師對於打字溝通法的接觸經驗則因服務地區的不同而在「研討活動管道內容」與「學生肢體協助最佳褪除程度」有顯著差異。對於打字溝通法的主觀看法,則發現填答本研究之新北市一般學校國中特教教師整體對於打字溝通法的「概念認知」、「認同程度」、「接觸意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認同和意願,且其看法會因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差異。不同任教資歷國中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的「接觸意願」有顯著差異,並以任教資歷「5年以下」的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的接觸意願較高。而特教教師對於打字溝通法的看法也會因接觸經驗而有差異,具「實際觀察」經驗的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的認同程度較低,但且具「實際操作」經驗的特教教師對打字溝通法的接觸意願較高。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可以了解到打字溝通法在國中學校現場的使用概況,以及了解教師對於打字溝通法各方面的想法。最後本研究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作為特教相關人員與單位和未來研究方向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與行政支持滿意度之研究
    (2012) 呂雅鈴; Lu, Ya L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與行政支持滿意之間的關係,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現況及行政支持滿意度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對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調查,有效問卷216份,問卷可用率達90%。分別以平均數、次數分配、百分比、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茲將本研究結論分別說明如下: 一、大部分的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發生頻率不高。 二、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在親師衝突方面,行政支持滿意度屬於「滿意」 三、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現況,因「性別」、「任教特教年資」、「任教班別」、「任教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在親師衝突方面之行政支持滿意度,因「任教班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特教教師之親師衝突現況與行政支持滿意度之間呈現「低度負相關」 本研究最後進一步針對教育、學校行政單位、特教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建議。
  • Item
    國小特教教師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2009) 馮采鈴; Tsai-Ling, Feng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特教教師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抽取200位臺北縣國民小學特教教師為樣本,並以自編之「國小特教教師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調查所得資料藉由SPSS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據以回答本研究待答問題。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結果獲致以下六點結論: 一、 國小特教教師具有高度的組織公平感受,並以「分配公平」為最高,「程序公平」為最低。 二、 國小特教教師具有高度的組織承諾,並以「努力意願」為最高,「組織認同」為最低。 三、 未曾有輪調經驗的教師「程序公平」感受顯著高於曾在其他類別特教班級任教滿一年的教師。 四、 具備校級心評人員資格的教師「程序公平」感受顯著高於具備區級心評人員資格的教師,且無心評人員資格的教師「程序公平」感受顯著高於具備區級心評人員的教師。 五、 其他專業背景(師資班或學士後特教學分班或無特教背景)之教師「努力意願」覺知顯著高於師範院校特殊教育組/系之教師。 六、 國小特教教師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有顯著正相關 最後,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實務者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特教教師、國小特教教師、組織公平、組織承諾